資源簡介 課件57張PPT。 《能量》單元試教分享制定試教計劃1234目錄CONTENTS● 教師對“能量”的理解● 學生對“能量”最初理解(一)雙維度“能量”前測 奧蘇貝爾 認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弄清了這一點后,才能進行相應的教學”。“能量”概念前測1.學生對“能量”的最初印象2. 前測結果分析(1)從電、光、熱等現象比較容易與能量建立聯系 (2)大部分學生缺少能量轉換角度的思考 從“發電廠的發電過程的想象圖”僅有32.1%的學生能利用能量轉換的觀點進行表達,大部分學生缺少從能量轉換角度的思考。(3)學生個體對于“能量”概念的發展是較為片面的、單一的、不均衡的 從活力的提出、活力死力的論戰、熱量和溫度概念的區分、到能量科學概念的提出。科學發展歷程中能量概念的形成經歷了漫長與曲折的科學爭論過程。 最早引進現代意義上的能量概念以取代活力概念的是英國科學家 托馬斯·楊。他在1807年著作的《自然哲學講義》中說:“術語能量可以定義為物體的質量乘以它速度的平方。”不要低估了學生建立“能量”抽象概念的困難性3. 發展大概念建議(1)建立更多的關聯(2)拓展有限想法(3)學習使用科學詞匯描述與表達《科學課標(2017)》關于能量的領域目標 按照學習進階觀點,在小學階段對能量的認識,為以后“能量”概念的科學構建做好發展的基礎。《以大概念理念進行科學教育》中梳理的能量的分級目標2.教師對能量的理解 (1)概念理解較為全面(2)教學選擇有所傾向(二)教材理解● 新教材的理解● 新舊教材對比1. 新舊教材對比2.新教材的理解 (1)更加貼近生活 新教材“能量”單元內容是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能量表現形式”開始,緊密聯系學生生活體驗,把學習的場景遷移到生活情景之中。 “只有符合學生認知發展,充分調到其生活經驗的課程才能構建對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課標解讀(2)始終圍繞“能量”概念的發展展開 單元中每一課各個學習活動中聚焦問題設計典型、有層次,同時每一課的研討部分具有“穿針引線”的作用,能指引學生利用“能量”的觀點去分析每一個探究活動。(3)更強調概念間的關聯 正如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提出的關于課程與教學的觀點“僅傳授一些特定的具體知識和技能是低效的……要與概念性知識相關聯” 新教材更加注重概念間的相互關聯,重視發展學生關于能量理解的廣度與一定深度。 回想我們從拿到新教材,雖然當時沒有教參,整個備課研課的過程卻成為我們通過新教材領會新課標理念的一次深入地學習。通過新教材備課的研討,讓我們加深了對“大概念”、“學習進階”、“核心素養”等新課程理念的理解,更新了我們的教學觀念! 1234目錄CONTENTS1. 豐富的探究活動,促進能量大概念的構建課堂教學實踐2. “ 少而精”的內容設計,體現新教育理念3. 有結構性材料的開發與利用,保障教學實施效果4. 多維度考察學生學習發展,落實學生科學素養形成1.豐富的探究活動,促進能量大概念的構建以“交流-討論”為主 第一課《各種形式的能量》 以“調查-分析”為主 第二課《調查家里的能量使用》現象一: 學生初次使用 表達有誤 現象二:學生不明語義 概念混淆 現象三: 學生缺少關注 感受淺顯教學策略:教師可以采用追問的方式 “有什么能量形式?” “能量來源于哪里?” “發生了什么變化,有什么能量轉換?”等主要問句,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把頭腦中雜亂的能量觀點與詞匯,進行梳理與修正。 比如在填寫能量轉換結果時,把轉換結果與物體的功能相混淆。 課堂上學生共填寫41個現象,其中僅有16個現象(占比39%)學生能有意識地將能量的轉換結果填寫為某些物體的運動,其余25個現象(占比61%)沒有填寫正確的表達。這種情況比較普遍!能量轉換的后果教學策略: 我們在試教后給出了修改建議把“能量轉換結果”換成符合學生理解的“物體的運動”,新版教材則把這一欄更加具體清晰地表達為“物體發生的變化”,我們認為這是非常符合學生最初由現象到能量視角的漸進理解過程的。教學策略: 教師可以從“一度電可以做什么”逆向思考,幫助學生加深感受、引發關于能源與環境、能量使用的方面的深入思考。1. 豐富的探究活動,促進能量大概念的構建課堂教學實踐2. “ 少而精”的內容設計,體現新教育理念3. 有結構性材料的開發與利用,保障教學實施效果4. 多維度考察學生學習發展,落實學生科學素養形成(1) 精準的新增(2)精簡的合并2.“少而精”的內容設計,體現“一英寸寬、一英里深”教育理念(1) 精準的新增新增內容科學家學習科學與技術STEM(2) 精簡的合并知道電能和磁能可以互相轉換,也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我們制作的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呢?”這個問題學生會提出許多可能因素: ①電池數量; ②繞線多少; ③鐵芯粗細; ④鐵芯長短; ⑤鐵芯形狀(條形或馬蹄形) ⑥線圈粗細; ⑦線圈長短; ⑧線圈形狀; ⑨線的類型(漆包線或膠皮線)等。原因一: 因為增加了1、2課,從課時總量上進行刪減 原因二:因為材料不易準備,從操作難易程度上進行刪減;原因三: 因為現象不明顯,從實驗效果上進行選擇。電磁鐵1. 豐富的探究活動,促進能量大概念的構建課堂教學實踐2. “ 少而精”的內容設計,體現新教育理念3. 有結構性材料的開發與利用,保障教學實施效果4. 多維度考察學生學習發展,落實學生科學素養形成(1)發現電池用法多(2)一團導線學問大 (3)鱷魚夾子好幫手 3.有結構性材料的開發與利用,保障教學實施效果(4)小小轉子要靈活(1)發現電池用法多 精確計算好每節課的用量; 提示學生購買環保電池; 做好廢舊電池回收處理 。(2)一團導線學問大(3)鱷魚夾子好幫手(4)小小轉子要靈活1. 豐富的探究活動,促進能量大概念的構建課堂教學實踐2. “ 少而精”的內容設計,體現新教育理念3. 有結構性材料的開發與利用,保障教學實施效果4. 多維度考察學生學習發展,落實學生科學素養形成《能量》單元試教后測1234目錄CONTENTS “新”課標 “新”教材 用“心”研讀 用“心”教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