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哲學考題必寫的知識點(上海版)2008.3撰稿人 趙智俊一、唯物論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充分肯定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唯物主義的根本要求。我們要根據客觀存在的事實,來決定我們的主觀思想和行動。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聯系;規律是事物內部的本質的聯系;規律是事物發展中的必然聯系;規律是事物發展中穩定的聯系。要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是辯證統一的。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發揮主觀能動性又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二、辯證法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要正確看待聯系與區別的關系。(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新教材)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整體與部分,又稱全局與局部。事物是變化發展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既然世界是發展變化的,我們就要用變化發展的觀點,而不能用靜止不變的觀點去看事物;既然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過程,我們就要用歷史的方法去觀察和分析問題。既然事物的變化發展取決于事物內部的矛盾運動和內外因的相互作用,我們就要學會善于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運動,并根據這種分析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既然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我們就要重視事物的數量積累;既然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我們就要善于識別新事物與舊事物;既然事物的發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運動,曲折前進是普遍規律,我們就要有走曲折的道路的思想準備,善于在曲折中前進。新教材:要把事物的發展作為過程加以考察; 要弄清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和地位。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相結合推動著事物的發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相結合,推動著事物的發展,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無論怎樣特殊,它總是和同類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處,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沒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我們認識事物、分析問題、解決矛盾,都要樹立全面的觀點,運用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全面分析事物的矛盾。三、方法論實踐決定認識:記住四句話: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從認識的產生來看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從認識的發展來看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從認識的歸宿來看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掌握科學理論;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科學思維方法:分析與綜合相結合;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四、人生觀和價值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性質決定性質;變化決定變化)。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統一關系;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反對小團體主義和個人主義實踐的三種基本形式:變革自然的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科學實驗。實踐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從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科學實驗三個方面來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