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8年高考政治熱點設題精選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2008年1月我國部分地區出現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大,給受災地區生產生活秩序帶來嚴重影響。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專門研究當前雨雪冰凍災情,部署做好保障群眾生產生活工作。材料二 災情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災區各級黨委和政府努力做到 “五個確保”:確保不出現交通、房屋倒塌等安全事故;確保交通運輸安全暢通;確保災區人民的日常生活,并度過歡樂祥和的節日;確保人民群眾的水、電、氣等基本生活要求;確保經濟社會正常運行,讓災區人民放心。材料三 近期來,由于飼料和原料價格的上漲,再加上我國遭遇50年一遇特大雪災,又適逢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使得豬肉價格不斷上漲。回答下列問題:(1)請用政治學的知識說明中共中央專門研究雨雪冰凍災情,部署做好保障群眾生產生活工作的原因。(2)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分析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保障人民生活的道理。(3)運用經濟學知識分析材料三我國近期豬肉價格不斷攀升的原因是什么?參考答案:(1)原因: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執政為民;黨堅持科學執政,以科學的思想和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2)道理:①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黨和國家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作為自己一切言行的最高準則;②科學的價值觀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和人類根本利益的,它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以及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普遍的、顯著的導向作用。我們黨和國家樹立了以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保障人民生活為重的價值觀。(3)原因:①價值決定價格。近期飼料和原料價格的上漲使得養殖成本增加,成本的增加意味著價值的提高,也勢必影響豬肉的交換價值——價格。②供求影響價格變化。由于成本的增加、雨雪冰凍災害的發生,使生豬供應量減少;隨著春節的來臨等諸多因素,使豬肉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從而導致豬肉價格不斷攀升。2.材料一 以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為主要特征的“民工經濟”具有“人力和資金雙向流動”的特點,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專家預測,未來 5-10 年我國民工數量將以每年 500 萬人的速度增長。材料二 對農民進城,有些城里人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認為城市的工業生產、市政建設和市民生活服務的很多工作都離不開農民工,農民工功不可沒;另一方面認為農民工是盲流,與下崗職工“爭飯碗”,又是“城市不穩定的因素”。因此,主張限制農民工進城。 (1)運用經濟學知識說明,“民工經濟”發展的原因及對社會發展的作用。(2)運用哲學有關道理回答,你是否贊成材料二的觀點,為什么?(3)運用政治常識回答,面對“民工經濟”的發展,政府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參考答案:(1)① 農民工的出現,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是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主要標志;是農村實行的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帶來的農村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農業發展,農村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出現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② 第一,農民工進城就業,豐富了城鎮勞動力資源,彌補了城市勞動力供給的結構性不足,為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優勢,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做出了重要貢獻。第二,,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難題,使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找到了新的就業空間。第三,為農民提高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提供了條件,增強了農民自身對農業的投入能力、為改善生產條件提供了可能。(從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態度。農民工進城,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是一種客觀存在,要承認這一客觀事實。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要全面看問題。既要看到農民工給城市人員就業帶來的壓力,還要看到對城市經濟、生活帶來的便利。看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農民工對城市、市民生活作出的貢獻是巨大,是主要的。基于上述分析,限制農民工進城的觀點是不對的。(3)政府應行使管理職能,為農民工進城提供平等的就業條件;制定法律法規,維護農民工的平等就業權、勞動報酬權與安全權等合法權益,建立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農民工平等參與民主政治的權利。3.材料一 在不知不覺之中,賣當勞、肯德基在中國的生意越來越好,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也成為飲料市場的主要品牌。走進電影院、打開電視機,外國的電影、電視節目充斥著我們的視野。西方“情人節”、“圣誕節”等越來越受一些年輕人的歡迎,一些中國傳統節日卻有走向衰落的跡象。有人認為,具有特定文化內涵、體現著中華文明特點的傳統節日受到冷落,意味著西方發達國家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對我國民間文化的沖擊。材料二 傳統節日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重要載體,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獨具特色的載體,對弘揚民族精神,保持民族特色,增強民族凝聚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2004年起,人大代表紀寶成率先在“兩會”上遞交將中國傳統節日增加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的提案,引起中央有關領導重視,也引起社會熱議。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各界意見,要求相關部門對國家法定節假日的調整進行調研論證,在這個方案安排中,國家法定節假日的總天數不僅有所增加,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民族傳統節日還被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農歷除夕也將法定放假。材料三 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民意調查2007年11月15日24時結束,大約155萬網民參加了此項調查。在國家發改委擬定的各調查選項中,法定節假日總天數由10天增加到11天的支持率約為89%,調整五一長假并增加3個傳統節日為法定節假日的支持率約為68%,保留十一和春節兩個黃金周的支持率約為82%,將春節放假期間提前到除夕的支持率約為81%,將元旦、五一及三個新增法定假日與前后周末調整成連續3天“小長假”的支持率約為77%。綜合以上調查結果,約有八成網民支持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中國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已經由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從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1)結合材料一,請從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我們應怎樣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2)結合材料二、材料三,請分析《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形成過程所反映的政治生活的道理。 (3)結合材料分析一些傳統節日增設為國家節假日所反映的哲學道理。參考答案:(1)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對傳統文化的受沖擊,我們應該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積極進行文化創新,增強傳統文化的吸引力。 (2)①人大代表向人大提出議案是人大代表履行職責的表現。②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各界意見,要求相關部門對國家法定節假日的調整進行調研論證,體現了政府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決策方法。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③公民的民主意識增強,廣泛參與民主決策。 (3)①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一些傳統節日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是針對傳統文化受沖擊的實際狀況提出的。②一些傳統節日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是正確的意識,必將對傳統文化的弘揚起推動作用。③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一些傳統節日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形成過程體現了這一點。4.近一段時間,許多地區糧、油和副食品價格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引起社會的關注,牽掛著共和國總理的心,當然也牽動了同學們的心。為此該班同學組織了一個“糧油價格波動研究”小組,并迅速開始了合作探究。研究小組在綜合社會實踐活動中,了解到許多值得深思的現象和觀點:①超市中,“金龍魚、魯花等食用油賣價已漲了8到10元。”目前每5升的食用油平均上漲的幅度都在10元左右。面粉價格也有所上調。“25公斤裝的面粉價格由原來的52元一袋賣到了60元一袋。”,大米每斤平均約上漲3—4毛錢。②我國糧食生產實現連續3年豐收,今年糧油供求總量平衡,庫存充裕。這一波糧油價格上漲是在國家采取一系列惠農促糧政策后,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的背景下出現的。③本輪糧油價格上漲,國際市場影響是始作俑者,國內流通領域聞風而動,漲價獲益中絕大部分落入他們的腰包。農民在此次糧油價格上漲中實際收益并不多。收集感性材料只是小組合作研究的第一步,分析現象,理清思路,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并能加以應用才是目的。作為研究小組的一員請參與研究:(1)從研究小組了解到的3個“值得深思”的現象中,任選其一,進行深度分析。圍繞“糧油價上漲”合理提問并作答。(4分)【注:提問不能照搬本題后續設問】(2)在問卷調查中,研究小組發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糧油價格上漲,農民受益,好得很。”也有人認為“糧油是人們生活必需品,而且也是食品加工業的重要原料,如果糧油價格上漲,必然帶動其他相關產品的價格,將嚴重影響人民生活,特別是低收入群體。”請對以上兩種觀點進行評析。?(3)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就糧油價上漲問題,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對策。(4)說說我們中學生參與糧油價格波動問題研究的意義所在。參考答案:(1)例1:本輪糧油價上漲原因是什么?參考答案:從國內來分析,糧油價格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某些地區的一段時間的糧油短缺,在價值規律作用下,糧油售價提高;國際市場糧油價格的大幅上漲。例2:為什么我國糧油豐收,價格還會上漲?參考答案:今年我國糧油豐收,供求總量平衡,庫存充裕。但是國際上因為自然災害,缺口不小。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影響不可忽視。國內生產資料價格有上升趨勢,糧油生產成本提高。當然糧油經營者抬高價格是直接原因。(2)糧油價格合理上漲,確實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發展農村經濟。但如果糧油價格非理性上漲,同樣會導致物價普遍上漲,甚至可能引發通貨膨漲,不利于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對兩種觀點要辯證分析,不能偏廢。關鍵是國家要加強宏觀調控,使糧油價格保持在合理范圍內。(3)①政府要運用價值規律,做好糧油調運工作,適時拋售庫存糧油,使糧油價格在合理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及時做好信息發布和必要的宣傳工作。②從糧食問題重要性出發,政府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保護好耕地,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③綜合運用財政、金融和稅收等經濟手段,引導有關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行為,保證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和價格穩定,優先保證糧油運輸。④運用法律、行政手段,加強監管,制定并嚴格執行有關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法規。⑤要完善保障制度,落實困難補助,確保城鎮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⑥建設節約型社會人人有責,要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4)①可以引導我們深入實際,了解社會。②辯證地發展地看問題。③促使我們認真學習政治理論。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④培養大局觀和社會責任感等。5.閱讀下列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一 某市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變化情況項目年份GDP增長率(%)就業人數年遞增率(%)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004年11.60.54.22005年13.50.244.12006年14.90.313.9注:目前該地區尚有失業人數約5萬人。材料二 某市社會勞動力在各類企業中的就業情況所有制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民營經濟外資經濟其他2001年35%20%15%6%24%2006年20%18%30%10%22%材料三 某市電視臺記者采訪發現,該市民工就業市場上存在著一種奇怪的現象:一方面很多女工在拼命找工作,另一方面很多企業招不到女工。尤其是服裝縫紉等以女性員工為主的行業,對女工需求量很大,但大多數女工都不愿意到這些行業工作。為此,服裝縫紉企業已經普遍把女工的月工資調高了200—300元,但招聘情況仍舊不理想。女工不愿意到服裝縫紉企業工作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服裝縫紉企業經常加班,勞動強度大,生產環境不好;二、服裝加工工作沒有家政服務輕松、賺錢多;三、用人單位為了保證用工,往往要求與女工簽訂勞動合同,造成女工不能隨意更換工作或者農忙停工回家。材料四 據調查,大學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前三項是上海(79%),經濟發達地區(52%),深圳(49%)。選擇到“西部地區”的畢業生,首選項不到3%,就業后一兩年內因吃不了苦而被淘汰的大學生高達50%。月薪1000元成為畢業生的求職底線,46%的應屆畢業生表示低于這一收入寧愿待在家里。同時,七成以上企業則認為2005年的畢業生在工作中表現平平,30%的企業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畢業生寧可職位空著。(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說明了什么經濟現象?(2)假如你是記者,你對材料二中求職女工的想法會有哪些評論?(請寫出3個以上要點)(3)結合材料一、二、三,你認為該市政府可以提出哪些就業政策。 (4)結合材料四,請你就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作一個社會調查,簡要寫出你準備開展這項活動的步驟。參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隨著該市經濟的發展,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但就業人數年遞增率呈下降趨勢,失業人數仍然較多,說明該市必須高度重視解決就業問題。材料二反映了該市在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就業比重下降,在民營經濟、外資經濟和其他形式就業比重上升,說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在拓寬就業渠道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①求職女工的自主擇業觀和勞動者權利意識增強。②求職女工對勞動合同的作用和勞動者的義務認識需要進一步增強。③要根據自身條件,樹立平等就業觀。④要轉變就業觀念,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質,樹立競爭就業觀,積極主動適應勞動力市場需要。(3)①該市政府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②該市政府必須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擴大就業。③該市政府必須努力改善勞動就業和自主創業的環境,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4)①確定選題,圍繞選題確定調查對象、調查范圍和調查手段。②通過上網、看報、聽廣播等收集我國有關大學生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等方面的信息。③對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或采訪。④尋求專家或企業家的支持,為大學生就業收集建議。⑤整理材料,總結收獲體會,撰寫調查報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