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四、建設和諧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背景材料】材料: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材料三: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發展文化產業已成為世界性趨勢。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文化資源十分豐富。黨和國家非常重視發展民族文化和文化產業,近幾年,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初步成就:文化服務業就業人員規模已高于批發業和零售業;文化服務業的經濟總量與房地產業大體相當。但中國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38%,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知識鏈接——【經濟常識】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資源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②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有效形式,單純的市場調節具有自身的弱點,需要國家加強宏觀調控。③文化產品是一種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但同時它也具有社會價值,因此它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要求經營者必須講求職業道德,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首先把良好的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維護良好的企業形象,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重發展。④文化產業屬于第三產業,而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⑤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方面,文化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發展我國生產力,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⑥文化產業應實行多元化的發展。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不會改變我國經濟制度的性質,而且還可以增強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和動力。⑦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文化消費作為一個新的消費熱點正帶動著我國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⑧要樹立正確的文化消費觀。⑨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堅持創新,不斷開拓文化市場,堅持“ 走出去”戰略,不斷提高我國文化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注意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⑩產業結構調整。【哲學常識】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這一原理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因此我國的文化建設要立足國情,從實際出發,尊重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與文化產業的自身規律。②矛盾就是對立統一,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的。現階段,我國文化領域存在有健康文化和腐朽文化,而我國文化領域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③價值觀對人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發展文化生產力,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在紛繁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中,要明確方向,引導文化市場的健康發展。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建設先進文化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政治常識】①國家的性質、職能(文化、交流與合作)、原則(對人民負責)、科學發展觀、綜合國力。②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思想領導、思想建設、執政能力建設、以德治國。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文化)。黨積極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保持黨先進性的重要體現。④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⑤黨和國家不斷地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角度分析——以【經濟常識】為例一般角度(宏觀):為什么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經濟意義)(原因或意義)⑤是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需要。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方面,文化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發展我國生產力,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④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文化產業屬于第三產業,大力發展有利于擴大就業領域和就業人數,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⑩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⑦消費的反作用。一個消費熱點的出現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擴大內需,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平穩快速發展。⑨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結合,既吸收外來文化的積極成分,又抵制其消極影響,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有利于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⑾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怎么做:(應該怎樣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措施或途徑)②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有效形式,要充分發揮其基礎作用,同時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增加財政支出是文化建設的物質保障)促進文化的健康發展。③文化產品也是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同時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要培育知名文化品牌,增強文化產品競爭力;⑥文化產業應實行多元化的發展。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在文化領域的主導作用;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增強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和動力。⑧要樹立正確的文化消費觀。⑨堅持創新,實施“ 走出去”戰略,不斷開拓文化市場,不斷提高我國文化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其他角度(微觀):為什么:(原因或意義)①從資源角度看,傳統文化是重要的經濟資源。②從企業競爭角度看,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文化則是企業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③從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角度講,文化產業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資源和能源,也不會大面積污染環境。④從對外貿易角度講,文化貿易是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增加外匯收入,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提高質量和效益。怎么做:(措施或途徑)①面向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對優化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②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注重提高xx產品質量,向觀眾提供優質的文化產品。③轉變經營方式,采用現代企業制度,進行集約化經營,做強做大文化產業。④實施品牌戰略,精心打造xx品牌,有利于提高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⑤實施走出去戰略,向國外推介xx產品,開拓國外市場。⑥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一、發展文化產業、弘揚民族文化_______命題角度例舉【例】材料:北京2008年奧運會獎牌設計方案2007年3月27日下午在首都博物館正式發布,獎牌正面采用國際奧委會規定的圖案,背面鑲嵌著取自中國古代龍紋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屬圖形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會徽,是中華文明與奧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奧運會形象景觀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著名藝術家評價說,金玉結合獨一無二,是中西文化的巧妙結合。“佩玉在奧運會的獎牌設計史上是從來沒有的,金張揚,玉含蓄,配在一起很好。”與獎牌同時發布的獎牌設計包裝盒、絲帶和證書,也具備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趣,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北京奧運會獎牌包裝盒為中國傳統工藝制作的木制漆盒,四方造型,天地蓋四邊略呈弧形,喻天地四方、六合美滿之意。絲帶由機織而成,朱地云紋,喜慶祥瑞。證書采用中國傳統的絹、宣紙等材料和傳統云紋織綾托裱工藝,是傳統手工藝和現代印刷術的有機結合。分析說明北京奧運會獎牌的設計蘊涵著哪些辯證法思想?參考答案:①事物的聯系構成事物的變化和發展(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創造性地將玉鑲嵌金其中、金玉結合獨一無二,是中西文化的巧妙結合)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獎牌正面為國際奧委會統一規定的圖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臘勝利女神和希臘潘納辛納科競技場。獎牌背面鑲嵌著取自中國古代龍紋玉璧造型的玉璧)③堅持與時俱進,富有創新精神(獎牌掛鉤由中國傳統玉雙龍蒲紋璜演變而成、佩玉在奧運會的獎牌設計史上是從來沒有的)④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金張揚,玉含蓄,配在一起很好。)⑤整體和部分相互影響(與獎牌同時發布的獎牌設計包裝盒、絲帶和證書)⑥矛盾的特殊性(整個獎牌尊貴典雅,中國特色濃郁、鮮明的中國特色)1、材料一:有專家稱:“19世紀是軍事征服世界的世紀;20世紀是發展經濟的世紀;21世紀是以文化建立新時代的世紀。” 材料二:在美國,文化產業是第一大出口產業,2004年僅電影的出口高達80億美元。通過電視、電影、連環漫畫、雜志、廣告等,美國公司對墨西哥底層人民思想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墨西哥政府和墨西哥的教育制度。 材料三: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黨同志要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 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政治意義。參考答案: ①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國家更好地履行文化職能,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保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正確發展方向;②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民族凝聚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度的文化認同能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優秀的文化能增強民族自信心;③有利于增強我國文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樹立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2、材料一:二人轉是流行于東北三省的走唱類民間曲藝,深受到東北群眾喜愛。趙本山瞄準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景,積極打造"二人轉"品牌,大力倡導“綠色二人轉”。他與遼寧大學合作成立本山藝術獨立學院,培養專業的藝術人才,提升二人轉的藝術品位。創辦的遼寧民間藝術團,堅持在沈陽“劉老根大舞臺”常年演出,組織了全國百場巡演,僅去年,演出收入達到4200萬元。成立了本山傳媒集團,下設廣告、影視公司、影視、實習基地,在天津和長春還開了“分號”,進行連鎖式集約型經營。今年二月,趙本山及其弟子今應邀赴北美六城市進行商業演出活動,澳大利亞、韓國也向趙本山發來了邀請函。二人轉演出從農村“轉”向城市,從東北“轉”向全國,從全國“轉”向世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材料二:目前,各地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都各顯神通。上海走“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發展,集中力量辦大事”之路;北京提倡“民營國營同臺競爭,多元主體優勢互補”;廣州的路子是“堅持市場導向,凸顯產業屬性”;深圳的路子是“文化資源和企業資本結合,可持續發展和制度創新互動”;云南發展思路是“科學合理保護開發民族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民族文化產業,建設民族文化大省”。(1)根據所學經濟常識,分析趙本山是如何將二人轉“轉”向世界的。 參考答案: ①面向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對優化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 ②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注重提高二人轉的品位,向觀眾提供優質的文大文化產業。 ③轉變經營方式,采用現代企業制度,進行集約化經營,做強做大文化產業。 ④實施品牌戰略,精心打造二人轉品牌,有利于提高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⑤實施走出去戰略,到北美巡演,開拓國外市場。⑥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2)在加快文化建設時,應如何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參考答案:可以考慮的答語有:區分不同的企業采用不同的措施解決問題。公益性文化與經營性文化的發展思路不同,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政策應該有所不同。不同歷史階段的重點與措施也不同(新時期消費特點)。同一矛盾的兩個側面也各有其特點(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3、材料:中國的文化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為了維護我們的文化利益,保障國家的文化安全,就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增強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同時,維護文化安全不是對外來文化的簡單排斥。相反,一種文化只有與時俱進,兼收并蓄,又不喪失自身傳統的特色,才能生生不息,根深葉茂。 從哲學角度談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們應怎樣保衛國家的文化安全? 參考答案:①事物是一分為二的。經濟全球化使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對保衛國家文化安全既有機遇,又有挑戰。我們要善于分析和處理矛盾,抵制外來文化的消極影響。 ②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我們要善于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提高我國文化產品的競爭力。同時,我們要大膽“走出去”,擴大我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在競爭中保衛國家文化安全。 ③堅持發展的觀點,提升我國的文化實力。綿陽市東辰學校高2007屆高三第三學月月考[12-1] 38.材料一:2006年11月29日“2006中國西部(四川?成都)文化產業博覽會”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以“資源?創意?合作”為主題的本屆西部文博會,是資源展示、項目推介、產品交易、產業發展的一個大平臺。它既是一次文化產業盛會,也是獨具魅力的西部文化之旅、盛大的群眾文化節日。文化是一個地域內最深層次、最核心的競爭優勢。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夠更好地在激烈的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四川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提出建設西部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捷報頻傳。一批主業突出、原創能力強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業“旗艦”揚帆啟航。涵蓋不同領域的多元化產業架構、以中心城市為核心,輻射帶動縣、鄉、集鎮的產業區域布局、以大型國有文化集團為龍頭,多種文化經濟實體并存的產業發展微觀主體框架已經成型。(1)結合材料一,運用所學經濟常識說明應如何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競爭力?(12分)參考答案:①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競爭力,要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②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競爭力,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調動各種社會資源,投資文化產業。③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強對文化產業的宏觀調控。④盡快建設一批國有或國有控股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發揮其支柱作用,提高文化競爭力。⑤加強文化產業的對外交流、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每點3分,要求答對前面三點,后兩點任意答對一點,共12分)(2)結合材料一,結合政治學知識說明四川省委和省政府為什么要高度重視“文化競爭力”?(12分)參考答案:①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重視“文化競爭力”能體現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黨的性質亦可)②重視“文化競爭力”,加強文化建設有利于加強黨的思想領導。(黨的地位亦可)③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我國的國家職能,是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具體表現,能保證經濟建設的正確發展方向,為經濟建設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④“文化競爭力”也是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加強文化建設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每點3分,共12分)2.政治:(1)發展文化產業的政治學依據。①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生產目的。②國家具有文化職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正確方向)③“三個代表”(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④文化競爭力是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有利于增強我國民族凝聚力和綜合國力。(2)運用國家職能知識說明如何發展文化產業。①國家要正確履行經濟職能(運用金融、財政、稅收等措施,搞好經濟調節,加強文化市場管理)②要履行好文化職能。組織和發展教育、藝術、廣播、電視等文化事業。③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④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的職能(大力擴大國際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2)請運用國家機構組織活動原則的知識,談談政府如何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1)政府應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用科學的決策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各地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本地文化產業發展;(2)政府要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堅持科學的工作方法,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3)政府還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原則,加強文化產業法律法規建設,嚴格依法進行管理,推動文化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