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分數除法(一)》教學反思 《分數除法(一)》是學生初次接觸分數除法,本節課是學生今后學習分數除法的基礎,讓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以及對算法的探索就顯得格外重要。本節課我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一、充分利用學生最佳的學習狀態。 上課一開始設計簡單的知識情景,既復習了舊知,又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學生有效學習時間,提高課堂有效性。 二、層層遞進,提升探究深度。本節課重點是研究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課的開始就抓住學生最佳的學習狀態,把學生帶入思考的空間,“把一張紙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整張紙的幾分之幾?”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探究,嘗試列式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發揮了學生探究的主體性。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升探究深度,“把一張紙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整張紙的幾分之幾?”有上一題的基礎,學生不難列出算式:七分之四 ÷3=,但怎樣計算卻是本節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在此我引導學生通過“畫一畫、涂一涂”的方式,在動手操作中體會把七分之四平均分成3份,就是求七分之四 這部分的三分之一是多少,這樣把分數除法轉化成分數乘法,就便于學生計算了。到此學生初步感知到“除以一個整數(0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的倒數。”最后通過幾組算式來驗證學生的猜想,使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接下來設計形式多樣、難度適當的練習,鞏固本節知識,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三、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探索數學。 數學課不應只讓學生單純地模仿和記憶,應讓學生在具體地操作、觀察、實踐中得出結論。因此,課堂上我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引導學生探索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充分地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把知識單純的傳授給學生,做到既重結果,又重過程。然而,整節課下來,總感覺自己講的比較多,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教師和學生都比較累,教學效果不夠理想。1、教師本人的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高。本節課內容實際上并不多,由于畫圖部分占據了大部分時間,導致后來總結算法及練習進行得都比較倉促,運用分數除法解決問題已經沒能當堂讓學生去完成了,很是遺憾。2、課堂生成沒能很好地利用。記得在讓學生觀察三道算式,說出自己的發現的時候,有一位學生說了“分數沒變”,我沒能及時反應,實際上他應該是發現了在計算過程中“被除數不變”的這個特點,而我講解的時候只強調了“兩個改變’,感覺對于計算方法講得不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