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三政治第二輪復習專題十一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發展先進文化原理歸納:1、中華文化的包容性2、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3、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和途徑4、發展大眾文化的基本要求5、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的內涵6、發展先進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7、發展先進文化,必須大力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8、我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目標9、知識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關系二、易錯、易混知識點1、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2、經濟建設是我國當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動都要圍繞經濟建設展開,弘揚民族精神會影響經濟建設的。3、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所以中華民族精神是不變的。4、中華文化就是中國各民族的文化。5、中華民族精神的全部內涵可歸納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流行文化代表著主流文化,就是經典文化。精神文明建設規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原則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為目標。10、學生階段主要是提高知識文化修養,思想道德建設是以后的事。11、我國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共產主義理想。三、訓練檢測 (一)單項選擇題“世界給我16天,我給世界5000年”。2008年奧運會的熊熊圣火要在北京燃燒16天,北京將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5000年的燦爛文化?;卮?—2題。1.假如你是一位奧運志愿者,在向各國游客介紹我們的中華文化時,以下說法不妥的是A.中華文化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博大精深B.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C.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在文學藝術的成就上D.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色2.中華民族曾被稱為“東亞病夫”,中華文化在近代也經歷了衰微的過程。文化的興衰與國力的強弱密切相關。因此可以說 ①國家強盛則文化興盛,文化衰微則國家也將衰落②奧運會的成功申辦和舉行,昭示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③文化決定經濟和政治,也決定綜合國力④要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必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傳媒的商業性,引發了諸多令人憂慮的現象,目前正有蔓延之勢的“惡搞證件”就是典型代表。這些“惡搞證件”內容十分低俗,對中小學生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視。對此 ①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管理、正確引導②生產經營者應當拋棄經濟利益,增強社會責任感③全社會應積極為青少年成長創建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④中小學生應提高辨別能力,自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論語》是2500多年前的經典語錄,至今影響著國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這表明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A.潛移默化的特點? B.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C.深遠持久的特點 D.一成不變的特點5.通過于丹的解讀,更多老百姓了解了《論語》。這說明①電視文化比傳統經典文化更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②最受人民大眾歡迎的是傳統經典文化③發展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必須貼近群眾,創新形式,創新手段④電視等現代傳媒手段的發展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 D.①②③④6.對于于丹的解讀,有人認為,這是把廟堂之中晦澀難懂的東西通俗化以饗大眾,是好事;也有人認為,這是把中華經典文化簡單化,將貽害無窮。可見,我們在弘揚傳統文化時堅持的是A.“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B.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C.批判與繼承相結合???????????????? D.民族性與開放性的統一7.在當代中國,先進文化根源于A.“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B.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 D.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士兵突擊》中的一些臺詞已經成為當下的流行語,比如,“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不少“突擊粉絲”甚至開始堅持每天至少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比如上了一天自習,讀了一本好書等等。8. 有評論認為,《士兵突擊》并非“創新之作”,而是“回歸之作”, 其回歸了我們國家和民族永遠不能缺失的崇高精神。下列對于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產和發展強基固本B.人人都應該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C.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我國文化建設中極為重要的一項任務D.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主要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9.右圖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祥云”,它承載了中國豐富的文化底蘊和中國人民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追求。下列關于奧運火炬“祥云”的說法中正確的是①“祥云”的設計是一種文化創新 ②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③“祥云”的設計標志著我國文化產業的崛起 ④“祥云”的內涵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濃縮和展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07年10月7日,《騰訊網》報道,“十一”黃金周期間,由于游客不文明行為,上海豫園九曲橋邊的“國慶”花壇受損嚴重,花盆被踩碎,“國慶”字樣花壇造型變形。有關部門呼吁,希望游客能文明過節,將自己的文明行為變成節日美景的一部分。上述材料啟示我們A.要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B.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C.要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D.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11.編纂《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命名“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是我國全面推進“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重要舉措?!爸腥A古籍保護計劃”的實施①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靈魂和中心環節 ②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文化工程 ③是我國政府履行文化建設職能的具體體現 ④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挖掘古籍的積極價值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2.2007年4月2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東京數碼大學發表了題為《文化外交新設想》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建議設立一個“漫畫諾貝爾獎”,獎勵來自日本和外國的漫畫創作者,在世界范圍內推廣日本的漫畫通俗文化,以“抓住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年輕人的心”。這一材料啟示我們 A.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我國的文化競爭力B.反對文化霸權主義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中心任務C.要堅決抵制外國文化產品在中國的銷售和傳播D.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會阻礙社會發展1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當代中國的先進文化。其先進性是由于它①體現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②是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的 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④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14.清理了野蠻的混沌,心靈才會蕩起純凈的清波;掃除了愚昧的灰塵,思想才會綻放美麗的花朵。這對我們的啟示是 A.文化對個人的發展具有決定作用 B.民族文化也有精華與糟粕之分C.要提供多種類型、多種風格的文化產品 D.要積極主動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15.蒙古包,這種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伴隨著蒙古族走過了漫長的年代。蒙古包色澤潔白,整個形體為圓狀,套瑙與烏尼連接,呈日月射光狀,是蒙古族尚圓、尚日月的審美心理表現。這說明 A.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B.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文化個性和特征C.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D.文化繼承是有所淘汰、有所發揚的繼承16.黨的十七大報告用了相當的篇幅論述文化,強調要加強“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之所以要加強“文化軟實力”的建設是因為 A.文化建設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 B.文化是人類社會產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礎C.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占有重要地位D.文化的發展程度決定著我國的經濟、政治制度17.2007年,《恰同學少年》、《士兵突擊》、《闖關東》等電視劇在熒屏熱播。這些作品直面社會現實、展現真實情感、反映歷史變遷,受到了觀眾的歡迎。這啟示我們,發展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必須①堅持文藝作品類型、風格的統一②遵循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原則 ③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④堅持文化指導思想的多元化原則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2007年9月19日,全國道德楷模評選結果揭曉,53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稱號,18.開展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 A.可以加快提高我國公民的知識文化水平B.體現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C.為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D.說明樹立道德模范是我國思想道德建設的目標19.社會主義文化是當代中國的先進文化。判別文化性質和方向的主要標志是A.國家性質 B.社會制度 C.指導思想 D.經濟基礎20.《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力爭到“十一五”末,城市的文化設施、服務網絡和文化產品基本滿足居民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務的需求,在農村基本解決農民群眾看書、看戲、看電影及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這體現了我國文化發展要堅持A.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B.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C.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D.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即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二)簡析題21.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把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諧文化建設已成為國家發展大戰略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辨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就是在文化建設上尊重差異、包容多樣。22.聽到的是京腔京韻的侯寶林的相聲,看到的卻是卡通人物在說學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凈末丑的表演,聽到的卻是流行歌曲,借助Flash等現代化手段,傳統戲曲也逐漸地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歡。傳統戲曲的這一個漂亮轉身,讓我們看到了擺脫尷尬境地的希望。⑴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我們應當如何對待傳統文化。⑵說明“傳統戲曲的這一個漂亮轉身”給我們的唯物辯證法啟示。專題十一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 1—5 CBDCC 6—10 ACDBB 11—15 BABDB 16---20 CABCA(二)簡析題21.上述觀點是片面的。(1)文化有先進與落后、腐朽之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既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又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 (2)對于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提倡多樣性,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 (3)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借鑒人類有益文明成果,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22.(1)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2)“傳統戲曲的這一個漂亮轉身”啟示我們要堅持辯證的否定觀,必須樹立創新意識。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其實質是“揚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