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8年高考政治關鍵詞解讀高考在即,像大戲開演,大幕的布景是什么?在不同背景下有哪些內容好演?演出過程中人物、燈光、音樂諸要素如何穿插、交融、滲透、綜合?筆者應邀對此作一些宏觀預設,拋磚引玉,期待讀者從中生成出新思考、新價值,那便是幸事趣聞。南方雪災 大雪無情人有情。語文學科的考試,采用或節選一篇抗擊雪災的報告文學、散文,講述一個悲壯而感人的故事,滲透李白《行路難》和《蜀道難》中名句,謳歌抗災第一線的“草根群體”,贊美偉大的民族精神。這興許是現代文閱讀和古代詩文閱讀兩個模塊的天然結合,要求考生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作出評價,體會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從人物形象、時代特征、細節描寫、語言表達等方面,探究民族心理與人文關懷。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是取得抗災勝利的保證。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大年三十到災情最嚴重的地區,看望災區人民,和人民共度除夕,充分說明我們的黨和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政治學科結合《政治生活》中的國家性質、國家職能、中國共產黨的性質,緊扣《生活與哲學》中的意識能動作用有關知識,強調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對事物的變化和發展的走向和態勢要有預見,并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各項預警機制。嫦娥一號 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將決定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我國正在貫徹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政治科目考生要關心我國科技和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成果、先進人物及其事件。地理科目考生要著重理解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地球自轉、公轉的方向、速度、軌道和周期。歷史科目的考生要準確描述現代中國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如“兩彈一星”、載人航天,論證電子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發明和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物理學科考生要尋求路程和位移,時間和時刻,速度和速率,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以及勻變速直線運動,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等基本理論之間內在聯系,弄清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的區別,掌握宇宙速度的定量計算。也可以我國第一幅月面圖像為例,探究光、波、電之間的關系,以及電磁波的發射和接收。生態文明 倡導人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是生態文明的應有之義。生物學科考生應重點把握生態系統結構,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其運用,了解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問題,理解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重視空氣質量,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發展助力自行車,關注家具環保性能,制止毀林開荒,保護森林資源,營造紙材林基地,這些工作的狀況和進程事關公民健康和生態環境。政治科目考生學應會用《生活與哲學》教材中辯證唯物論的聯系、發展、矛盾的觀點分析我國首次提出生態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化學、物理科目考生應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開發高能清潔燃料和研制新型化學電源的重要性,會使用試驗儀器,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會紀錄、處理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對結論進行一定的分析和評價。能在實驗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制定解決方案。高考試題將以“限制和禁止超市免費提供塑料袋”為話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開展探究性學習課題研究,以強化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為目的,考查學生通過化學、物理學習應形成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價值觀。地球兩極的生態考察活動正顯示出人類對資源的渴望和貪婪,地理科目考生應了解南極、北極的自然狀況以及蘊藏的資源,明白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的道理。十七大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方顯出共產黨人的英雄本色。十五次黨章的修改,從國民革命運動中的國共合作到新民主義革命的勝利,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每一次都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歷史足跡。歷史學科抓住重大的歷史事件的銜接和沖突,說明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性。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將成為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永不磨滅的里程碑。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側重于解決奪取政權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側重于鞏固政權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自信。政治學科考生要理解中國共產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含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涵義,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關鍵、本質和核心,我國的政黨制度的基本內容和優越性,人民政協的性質和職能等考點,從情感態度價值觀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08奧運 奧運福娃,給人帶來綠色希望。物理學科可以“鳥巢”的設計原理、開幕式上的點火方式為切入點,考查考生對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四邊形定則(實驗、探究)光的全射,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激光的特性及運用等知識的掌握情況,讓考生體驗科技奧運帶來的感受。英語學科要求考生在奧運會有關的新情境文章后圖表中的空格中填入最恰當的單詞,要求考生用寫歡迎辭、答謝辭等英語短文的形式,介紹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我是奧運火炬手,駕著祥云跑宇宙”,要求考生模擬奧運的志愿者,討論志愿者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要求考生填寫堅守崗位、待人禮貌、友好相處、言語得體、維護國格等內容,并對運動員、裁判員賽前賽后的簡單會話進行判斷和解釋。歷史科目緊握“四大昆劇戲班進京”一事,闡釋在第29屆奧運會人文理念的催化下,昆曲和奧運將有一次破天荒的因緣際會,說明人文奧運更快更高更強的歷史新高度。從奧林匹克遺址群到奧運精神的現代傳人,中國跑得最快的劉翔和跳得最高的姚明,都會被載入史冊。政治學科將結合公民積極有序地參與政治生活的意義、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監督權的渠道和方式等知識的考查,讓考生對奧委會籌備工作提出建議(至少寫出兩條),倡導考生參與奧運,服務奧運。文化 教改之春華,創新之秋實,新課改的地區新增一門高考科目《文化生活》。政治學科試題可以我國在世界各地設立孔子學院為背景材料,讓考生評析文化生活對人們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的影響作用;可從奧運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說明文化對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可以各國的著名文化遺產為例,闡明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可以民族節日、民族傳統恢復為載體,讓考生理解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簡述傳播和借鑒文化發展的意義。地理學科以“南海一號”的發現和打撈為背景,讓考生明白內水、領海、毗連區、大陸架公海等概念,了解我國海洋的基本特點,理解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維護國際海洋秩序的重要性。歷史學科試題也可以國粹“京劇”課在中學開設為由頭,探究學校文化是學校整體發展的命脈的道理,明確在學校發展中,學校文化起著價值引導、觀念整合、情感激勵、規范調節等重要的整合作用,抓住校園文化建設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只有站在學校文化建設的高度才能駕馭學校的戰略發展。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體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陶行知文集》第411~412頁)語文試題以探究學習的途徑,以《學校宣言》的作文形式呼喚考生使命感,以高屋建瓴的境界和審時度勢的智慧,高舉起“科學人文共生共長、中學西學相輔相成”的“和文化”旗幟,強調“業不精者不能科學發展,志不篤者豈可跨越圖強”的信念,并在“和衷共生,創意唯新”的精神激勵下,努力用理想的教育去實現教育的理想,致力于塑造具有民族靈魂和全球視野的、健康自由的現代人,用“和立、和生、和達”的名校校訓激勵考生,使他們學會求知與創造、合作與競爭、自立與達人,成為全球化的開放時代里有所作為的弄潮者。民生 看病難、住房難、上學難,燃氣費、水電費漲價,民生問題牽動著黨和國家領導者的心。礦難事故接連發生,上百條生命罹難的事實殘酷地提醒人們,根治礦難,必須遏制礦難背后的“利潤推手”。政治學科試題會從市場經濟的不足之處入手,強調國家宏觀調控。試題不回避熱點問題,而是迎著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上,考查考生對基本理論的運用能力。基礎理論包括公平與效率的含義、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政府的職能和責任,我國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歷史學科涉及的知識有古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關于人的價值的闡述,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的含義,孫中三的三民主義。地理學科考試的要點是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自然災害的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中國城市化過程的特征,實現城鎮的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城鄉人居環境的基本評價內容。“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城市居民的流行語如今也成了一部分農民的口頭禪。政治學科試題會以股票、基金刷新東部沿海農民視野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對恩格爾系數的理解以及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試題以部分地區農民財產性收入的主要來源為話題,讓考生加深理解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重要觀點,堅持在勞動和奉獻中、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在砥礪自我中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導向。和諧社會 《物權法》被譽為社會和諧的“法律基石”。看似一部法律的問世,實則是和諧社會的具體謀劃。它緩解社會一些矛盾,尤其是讓強制拆遷、圈地運動成為歷史名詞。以此為背景,政治學科考試重點有《經濟生活》中的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樹立科學發展觀。《生活與哲學》有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試題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生活,引領考生學以致用,綜合考查考生運用經濟、政治、哲學等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的知識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土地政策、產業政策,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操作的層面上,加深對矛盾的含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的認識,從而進一步理解認識具有反復性、上升性、無限性,理解我國社會主義改革的性質和根本目的,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追求真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