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8年高考必看五大主觀題1.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大變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目前,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農副產品收購總額和生產資料銷售總額中,市場調節價比重分別為95.6%、97.7%、91.9%。非公有制經濟已占據了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約占GDP總量的65%。中國資本市場蓬勃發展,股票、基金、債券、期貨等投資品種紛紛飛入了尋常百姓家。2006年全年,我國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增長了24.4%。到2007年底,我國實有外商投資企業28.62萬戶,實有投資總額2. 1l 萬億美元。 材料二 在經濟開放的同時,我國的國際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中法文化年、中韓文化年、中俄國家年等活動的開展,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也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繁榮。 材料三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重大而關鍵的抉擇”,每一輪思想解放運動,都意味著新一輪改革大潮的興起,意味著又一輪社會的大發展。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歷史起點,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必須繼續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推動經濟社會的新發展。 (1)結合材料一,從經濟常識角度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原因。(12分) ? (2) 用政治常識的有關知識分析,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有何意義。(10分) ? (3) 從唯物辯證法角度,分析為什么要繼續堅持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 (10分) 參考答案.(1)①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②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③發展資本市場,擴展投資渠道,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④實行對外開放,引進外資。(每一點3分,如從其它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適當給分) (2)①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可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提升我國文化競爭力和軟實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5分)②有利于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促進世界各國文化的相互借鑒、共同繁榮,從而有利于建立國際新秩序。(5分) (3)①客觀實際是不斷發展的。面對現實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實驗和創新,才能使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充滿生機和活力。(3分)②客觀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必須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做到實事求是,才能避免盲目性。(3分) ③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只有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的新發展。(4分) ? 2.材料一:正當全國人民喜迎新春之際,一場五十年不遇的暴風雪突然席卷我國21個省市,引發了嚴重的冰凍災害。一時間,長江兩岸白雪皚皚,交通受阻,電網受損,山林遭毀,通訊中斷,供水停止,燃料告急,物價上漲,食物緊張,股市下跌,城市癱瘓,人們生產生活面臨嚴重困難,7700多萬人滯留途中不能回家,直接經濟損失達1516.5億元。 材料二:“天災不由人,抗災不由天”!面對世紀雪災,我們看到了以人為本、親歷親為的執政作風,看到了周密有序、高效運轉的行政執行,看到了經濟發展、國力提升帶來的應變能力, 看到了忠于天職、無私奉獻的職業精神,看到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民族氣節。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抗災準備工作的不足和雪災預警機制的落后,看到了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薄弱,看到人們對災害的預見力、應變力、自救能力的缺失……一場大雪讓我們意識到,在實現小康社會的路途上,僅僅追求物質的富足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讓整個社會機體變得更加雄健與完善。 結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材料一,運用所學經濟學知識,談談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做好災后重建工作?(12分) ? (2)怎樣理解“天災不由人,抗災不由天”?試用所學哲學知識加以分析。(8分) ? (3)假如氣象部門預測,近日本市將有大到暴雪,你認為市政府應怎樣履行職責,把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12分) ? 參考答案.(1)①對市場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控制物價上漲,充分保障市場供應。②盡快恢復重要基礎設施,加強電網、鐵路、公路建設,確保電力供應充足、交通運輸暢通。③盡快恢復農業生產,加強煤電油運的保障工作,著力防治次生災害,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的生活。④保險公司對受災地區保險理賠要及時,確保各種保險基金按時到位。⑤加大財政對災區重建工作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稅收的調節作用,通過減稅或免稅,幫助災區人民恢復生產、重建家園。⑥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和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節約資源,改善環境,提高經濟效益。(每小點2分) (2)①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天災不由人”即天災的發生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們不可能改變由自然規律決定的自然現象中的天災。從這個角度講,天災的確“不由人”;但是,由于人們違背客觀規律而造成的“天災”,就不是“不由人”,如環境污染、大量捕殺野生動物違背生態規律造成的天災,就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②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抗災不由天”即抗災的成敗不是由天意決定的。只要人們尊重客觀規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眾志成城、頑強拼搏,天災是可以戰勝的。(每小點4分) (3)①積極履行經濟職能。及時組織各種抗災物資和生活必須品,保證市場供應,搞好市場監管,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各種服務。(3分) ②積極履行文化職能。組織專業救援隊伍,加強專業培訓;全面、快速發放最新最正確的氣象消息,加強防凍抗寒知識的宣傳,提高市民防凍抗災能力;號召企業、非政府組織、當地其他社會性力量和志愿者積極參與救災,號召廣大市民齊心協力,共渡難關。(3分) ③認真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交通、鐵路、電力、通信等部門要加強道路、鐵路、線路巡查維護,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確保交通暢通;組織力量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壓的臨時搭建物,將戶外牲畜趕入棚圈喂養;指導和幫助農民做好農作物防凍害工作,盡可能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3分) ④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深入人民群眾,及時了解市民受災情況,提醒市民儲存必要的生活用品,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安置好孤寡老人和受災群眾。(3分) (答切實履行政治職能,嚴厲打擊哄抬物價的行為;協同社會各界及時應對和化解因冰雪災害而引發的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也可酌情給分) ? 3.(32分)材料一 中國政府始終重視發展中日關系,即使在兩國關系處于歷史底點時期,中國政府也沒有放棄改善中日關系的努力。 (1)從經濟學角度說明中國政府為什么始終重視發展中日關系?(12分) ? (2)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有關知識寫出下表蘊涵的最主要哲理。(9分) 中日關系盡管有敵對、猜疑、摩擦,但中國政府始終未放棄改善中日關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求我們敢于承認矛盾,揭露矛盾,解決矛盾 中日關系,在摩擦中經濟文化科技交流又不斷擴大。 ? ? ? 繼溫家保總理的“熔冰之旅”之后,福田“迎春之旅”使中日關系再次回暖 ? ? ? 中國領導人多次強調要“前世不忘后世之師”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 ? ? 材料二 國家主席胡錦濤 2007年12月28日 會見了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胡錦濤指出中日友好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維護和加強中日睦鄰友好合作關系,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東北亞乃至亞洲的和平與發展。 福田首相表示,日方不搞“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不支持“臺獨”,不支持臺灣“加入”聯合國,不支持“入聯公投”。 兩國領導人期待高層互訪能進一步充實提升中日戰略互惠關系,增進兩國戰略互信,深化兩國在各領域的互利合作,為兩國關系的長遠發展制定藍圖和框架。 (3)請用政治常識的有關知識分析說明上述材料。(11分) 參考答案.(1)①是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競爭性、開放性的客觀要求(3分) ②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1分) ③有利于擴大兩國貿易,加強經濟貿易合作(1分) ④有利于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2分) ⑤有利于我國吸收和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增強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2分) ⑥有利于互通有無,調劑余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3分) (2) 中日關系盡管有敵對、猜疑、摩擦,但中國政府始終未放棄改善中日關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求我們敢于承認矛盾,揭露矛盾,解決矛盾 中日關系,在摩擦中經濟文化科技交流又不斷擴大。 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3分) 繼溫家保總理的“熔冰之旅”之后,福田“迎春之旅”使中日關系再次回暖 矛盾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3分) 中國領導人多次強調要“前世不忘后世之師”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3分) (3)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日本首相是國家元首,重要的國家機關,行使加強國際合作和對外交流的對外職能;中日兩國關系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說明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要和平、求合作、促發展”已成時代的潮流;4分 雙方維護睦鄰友好是正確的選擇,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說明國與國之間關系的變化主要由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所決定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說明我國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宗旨。(新教材: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4分 福田表示不搞“二個中國”、“一中一臺””說明“一個中國原則”已成為國際社會共識。國家主權是不能分割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是一切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各國平等交往的前提條件;不支持臺灣“加入”聯合國說明聯合國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加入,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4分 兩國領導人的期待說明各種政治力量相互借重、相互依存、相互制衡,各國的經濟生活日益全球化,國際間的交往日益頻繁,并且相互影響。3分 4.如右圖所示,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后,經過326個小時的飛行和8次變軌, 2007年11月7日 8時34分,成功進入環月工作軌道。 11月26日 ,嫦娥一號傳回了清晰的可見光圖片,標志著我國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圓滿成功。 材料一 “嫦娥工程”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第三個里程碑。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國家用于航天科技領域的財政投入不斷增加,為“嫦娥工程”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我國航天科技自主創新的能力不斷提高,為“嫦娥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工程從研制開始,所有關鍵的設備、儀器,全部都是獨立自主完成;同時,我國有許多從事空間、天文、月球以及其他星系研究的科學家、部門和單位團結協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這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光榮任務。 (1)用經濟常識的相關知識說明,我國為什么能取得首次探月工程的成功?(12分) ? 材料二 參加探月工程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干部職工,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堅持科學求實的工作作風,尊重科學、尊重客觀規律,縝密決策,埋頭苦干,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設計出合理的奔月方案,僅用3午多時間就突破了繞月探測工程技術,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工程任務。 (2)請運用規律客觀性和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原理談談對材料二的認識。(10分) ? 材料三 中華民族是最早仰望星空的民族之一,實施探月工程是對民族夙愿的最好回應。嫦娥工程的實施不僅帶動了相關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新學科的出現,還培養了一支過硬的科技人才隊伍,提高了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航天大國,我國和平開發利用外層空間,積極參與國際空間合作,能為促進人類科技進步、推動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3)結合材料三,簡述我國實施探月工程的政治意義。(10分) 參考答案.(1)國家通過財政可以有力促進科技事業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國家用于航天科技領域的財政投入不斷增加,為“嫦娥工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4分) 我國發展航天科技事業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嫦娥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4分)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協作完成了這一工程。(4分) (2)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規律客觀性與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2分) 首先,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規律的制約,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參加探月工程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干部職工,堅持了科學求實的工作作風,尊重客觀規律,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題,高質高效地完成了工程任務。(4分) 其次,人們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正確地認識和利用規律,在認識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樹。探月工程的成功也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干部職工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埋頭苦干、無私奉獻的結果。(4分) (3)實施探月工程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美好夙愿,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3分) 有利于促進我國科技發展,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使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3分) 我國和平開發利用外層空間,積極參與國際空間合作,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2分)在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的同時,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2分) 5. 材料一 2006年以來,股市風生水起。 2007年10月15日 ,上證綜指達到6124點。股市大漲,股民狂熱,風險也在快速積聚。許多新股民在股市賺錢效應的帶動下沒有任何風險意識盲目入市,對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證券市場常識根本不了解而隨意買入股票。更缺乏對當時股市是以上漲為主還是以下跌為主的基本判斷任意買賣。有不少高位買入的新股民由于股價的大幅下跌損失慘重。 材料二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態度和決心。股市能否健康發展將直接關系到投資者利益能否得到保護、能否讓人民共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為此,證券監管部門加大了對市場的監管和調控力度。如: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增強股民風險意識;利用貨幣政策間接調控股市資金,防止股指大起大落,呵護股市可持續發展;依據《證券法》對杭蕭鋼構等公司立案調查;打擊莊家操縱股價,凈化股市環境…… (1)證券投資風險與收益并存。你認為作為新股民應如何運用矛盾分析法規避投資風險、獲取投資收益?(12分) ? (2)用政治常識知識分析說明材料一中政府對待股市的態度和采取措施的正確性。(10分) ? (3)請簡要回答政府創造哪些條件有利于增加群眾的財產性收入?(10分) 參考答案.(1)①要堅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既要看到股票投資能獲取收益,又要看到存在巨大風險。(4分) ②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分析上市公司基本情況,投資優質公司,使風險最小化、收益最大化。(4分) ③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要認清股市性質,調整投資思路,做出正確選擇(4分) (2)①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查處違法行為。調控股市,對股民開展教育,是在履行政治、經濟、文化職能(4分) ②我國的國家機構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利益的捍衛者。政府的做法體現了對人民負責原則,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3分) ③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政府依法查處和打擊違法行為,體現了依法行政的要求(3分) (3)①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增加群眾收入奠定基礎(2分) ②貫徹落實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制度,激勵群眾創造財富積極性(2分) ③強化宏觀調控,規范市場秩序,為群眾財產增值提供良好環境(2分) ④完善市場機制、投資體制,拓寬投資渠道,為群眾財產增值提供平臺(2分) ⑤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群眾創造財富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