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答題寶典——《生活與哲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一覽(一)唯物論(5個)1、世界物質性統一性原理【原理內容】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主觀符合客觀,反對主觀主義。2、意識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內容】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會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方法論】我們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3、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方法論】我們要處理好主觀和客觀的關系,既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又要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反對割裂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只看到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4、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內容】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是不可違抗的。規律是普遍的,事物在運動變化發展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方法論】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不能違背規律。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5、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的關系【原理內容】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一方面,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尊重客觀規律,才能更好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方法論】我們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二)辯證法(19個)1、普遍聯系原理【原理內容】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方法論】我們必須堅持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對事物的聯系進行具體地分析,反對形而上學孤立的看問題。2、聯系的客觀性原理【原理內容】聯系是事物本事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在事物和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方法論】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3、聯系的多樣性原理【原理內容】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方法論】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做到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4、整體和部分相互關系原理【原理內容】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密不可分。(具體見課文P57)【方法論】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有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5、物質和運動相互關系原理【原理內容】物質和運動是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主體;離開物質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方法論要求】我們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反對割裂物質和運動二者聯系的兩種錯誤觀點。6、運動和靜止相互關系原理【原理內容】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動中有靜、靜中動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方法論】要求我們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還要看到事物相對靜止的存在,反對割裂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7、世界是永恒發展的原理(發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內容】世界是運動、變化、發展著的,整個世界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恒發展的物質世界。(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方法論】我們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要弄清事物所處的階段和地位;要有創新精神,堅持與時俱進,促進新事物的成長。》8、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原理 (事物發展趨勢)【原理內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事物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論】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鼓勵支持新事物的成長;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與考驗。9、量變、質變辯證關系原理 (事物發展狀態)【原理內容】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心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方法論】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另一方面,要果斷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10、對立統一規律原理【原理內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過程中,矛盾的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對立統一規律就是事物矛盾運動的規律,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方法論】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堅持矛盾分析法這一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1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內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貫穿于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處處有矛盾、時時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觀的。【方法論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敢于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積極尋找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要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1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內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它規定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表現在: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其二,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其三,事物矛盾雙方各有其特點。)【方法論】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對“一刀切”、“一分吹”。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關系原理【原理內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它們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結(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同時,它們在不同場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方法論】我們必須把兩方面辯證統一起來,反對只看到矛盾普遍性,忽視矛盾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間的差別;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視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事物的聯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也即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它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1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關系原理【原理內容】在復雜事物的很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點,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學會統籌兼顧,不能忽視次要矛盾。15、矛盾主次方面相互關系原理【原理內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他們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方法論】這要求我們看問題時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1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的主要方面和次方面辯證關系的原理【方法論要求】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詳見課文P73)*17、內外因關系原理(事物發展的原因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動力原理)【原理內容】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方法論】要求我們在觀察分析問題時既要看到內因,又要看到外因,堅持內外因相結合,十分重視內因,對外因作一分為二的分析。18、辯證否定觀原理 [New]【原理內容】否定是事物內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方法論要求】/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同時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還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踐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19、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對立原理【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前者主張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而后者則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焦點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方法論要求】要求我們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逐步學會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切忌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三)認識論(3個)1、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也屬于唯物論)(見上頁唯物論部分)2、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實踐和認識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具體表現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另一方面,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推動作用。>【方法論】要求我們積極參加實踐活動,豐富和發展我們的認識;要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把已有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去指導實踐,堅持把實踐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另一方面,要求我們注重學習科學理論,形在正確的認識。3、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原理【原理內容】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詳見課本P48~49)(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反復多次才能完成;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認識運動是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四)社會歷史觀(2個)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內容】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方法論】要求我們注意形成科學的社會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2、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原理。【原理內容】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體現在:人民尊重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方法論】要求我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五)人生觀、價值觀(4個)1、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原理內容】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具體體現在: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導向作用。)【方法論】我們一定要樹立和堅持正確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2、個人和社會相統一的原理。【原理內容】社會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基礎,社會發展也離不開個人的發展。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在與社會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個人、集體、社會的關系還可以參考課文P102) 3、人生價值的實現原理。【原理內容】人要在勞動和奉獻中體現和創造價值,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后兩句還可以表述為: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社會為人們實現人生價值提供客觀條件;個人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堅定理想信念和正確價值觀的指引等等。詳見課文P105~106)【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同時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個人素質,埋頭苦干,要有頑強奮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觀條件。* 4、 理想與現實的辯證關系的原理【原理內容】①理想來源于現實。②理想高于現實。③理想可以轉化為現實。【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必須把理想植根于現實之中,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對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順應歷史發展的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實際,從自己的實際條件出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