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6.6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課件+教案+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6.6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課件+教案+練習)

資源簡介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九下6.6《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教學設計
課題
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
單元

學科
歷史與社會
年級
九年級
學習
目標
1、了解建國初期的外交三原則;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關系的改善;改革開放后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內涵。
2、通過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外交事業經歷的幾個階段,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歷史發展概貌。
3、通過建國以來我國外交活動取得的重大成就感受“弱國無外交”,以及我國取得的這些成就與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密切相關,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為祖國的富強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的責任意識。
重點
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我國外交取得的重大突破;中美關系的改善。
難點
改革開放后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內涵。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你認識圖中人物嗎?
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任外交部長:周恩來
師:周恩來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外交家,他以出色的外交才能為新中國贏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近百年的近代外交是屈辱的外交,是造成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重要原因,新中國成立后,過去的種種屈辱不再繼續,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新的方針政策,并最終贏得世界的認可與尊重,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課前收集資料,預習有關知識。
將本課的興趣點找到,引出正課做鋪墊。
講授新課
一、初登國際舞臺——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材料一:
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以后,美國出兵朝鮮,并將第七艦隊開往臺灣海峽,威脅中國安全,阻止中國統一。美國和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采取政治上不承認、經濟上封鎖禁運、軍事上包圍威脅的政策,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里。
問題1:新中國成立初期面臨著一種怎樣的形勢?
(國際形勢:戰后兩大陣營對峙;帝國主義孤立、封鎖、包圍新中國。)
問題2:面對這種形勢我們實行了怎樣的外交政策?
材料三: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教師總結:【知識點】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
(1)背景:
1949年上半年,毛澤東根據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以及當時的國際環境,提出了三條外交方針。
(2)內容:
①“另起爐灶”
即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建立的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關系。
②“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即要首先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然后在考慮同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③“一邊倒”
即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國家一邊,聯合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
【合作探究】結合冷戰時期的世界格局,解釋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什么要實行“一邊倒”的外交原則。
在美蘇冷戰的背景下,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政策。而蘇聯對中國人民的革命給予同情和支持。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革命勝利的成果,保護和平,維護新中國的獨立和主權。
(3)新中國的成立對中國外交的影響:
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
結束了百余年舊中國的屈辱外交;
掀開了中國外交新篇章
2.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新中國成立后一年之中先后與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1949年10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建立外交關系。10月5日蘇聯第一任駐華大使羅申向毛澤東主席呈遞國書后合影。
【中國積極主動走向世界】
中國 積極主動 世界
(2).以和平共處影響世界
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在會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結合課本51頁內容,完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知識表格。
提出時間:1953年
提出者:周恩來
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確認: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時
影響/意義:
①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②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問題探究:為什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能夠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以求同存異感動世界——萬隆會議
【自主學習】萬隆會議的概況
時間:1955年
地點:印度尼西亞的萬隆
會議性質: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
會議目的: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
【問題探究】如何理解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異”?同 命運相同、發展要求相同
異 社會制度不同宗教、生活習慣等不同
學史明智
想一下“求同存異”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適用嗎?實際上它存在什么道理?
“求同存異”實際上包含了寬容、謙虛、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內涵。
求同存異方針的歷史意義
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
2.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 結與合作
過渡:20世紀50年代以來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一系列外交活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為新中國贏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那隨著國際形勢變化,我國在70年代又與哪些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呢?
二、努力開創新局面——70年代的外交
1、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2、中美建交
3、中日建交
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瀟灑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體描述為:“震碎了議會大廈的玻璃!”外交部長喬冠華為什么如此開懷大笑?
(一)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討論: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 “恢復”一詞的由來?“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聯合國成立于1945年,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新中國成立后,合法席位長期被蔣介石集團非法占據。最大阻力:美國。
時間:1971年10月25日
會議:第26屆聯合國大會
內容: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
【合作探究】中國為什么能在20世紀70年代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材料一:多國代表歡呼慶祝中國恢復合法席位
材料二:1964年到1967年,中國相繼研制出了原子彈、氫彈,打破西方核壟斷。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順利進入太空軌道。
材料三:1969-1970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西歐開始背離美國,蘇聯對抗美國,第三世界反對美國,美國在國際社會中時常陷入孤立狀態,美國主宰世界的時代搖搖欲墜。
①: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的支持
②:中國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提高
③:美國霸權地位的衰落
歷史意義: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星紅旗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前飄揚
過渡:重返聯合國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可以接觸其他國家的很好平臺,比如說這一時期我們與在聯合國中最具影響力的資本主義大國美國的關系就發生了微妙變化。
(二)70年代以前的中美關系
長期實行敵視中國的政策,拒絕承認新中國,并采取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禁運,軍事上包圍的方針,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里。
為何兩個大國在70年代由敵對走向對話?
結合材料,討論70年代中美改善關系原因?
材料一:中蘇關系發生了急劇變化。1969年3月,蘇軍入侵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國一側的珍寶島,中蘇軍隊激烈交火。這次事件后,中蘇兩國在邊境陳兵百萬,中蘇關系降至冰點。
——整理自《中國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卷》
——《蘇聯的霸權主義》
材料二: 20世紀60、70年代美蘇爭霸中出現了蘇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國不得不謀求對華關系的改善,聯合中國對付蘇聯。
——摘自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
材料三:“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擁有七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量,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 ——尼克松
美國:① 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②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 共同利益
中國:① 有利于對付來自蘇聯的威脅
啟示: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的利益
根本原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2.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認真閱讀教材,概括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過程。
要求:獨立完成
時間:2分鐘
中美關系正常化過程
1971年4月 美國乒乓球隊訪華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訪華
1972年2月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1979年1月 中美正式建交
(1).試探之旅----乒乓外交
乒乓外交(英語:Ping Pong Diplomacy)指1971年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兩國乒乓球隊互訪的一系列事件。乒乓外交實際上推動了20世紀70年代的中美兩國的外交。
(2).旋風之旅--- 基辛格秘密訪華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
(3).破冰之旅——尼克松訪華 “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尼克松回憶錄》
問題:“一個時代結束了” 指什么?“另一個時代開始了”又指什么?
一個時代,指的是中美敵對狀態;另一個時代,指的是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
簽訂: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
作用: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材料研讀】
中方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臺”、“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臺灣獨立”和鼓吹“臺灣地位未定”的活動。
美方聲明:
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從聯合公報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關系最關鍵的問題是什么嗎?
臺灣問題
中美正式建交:
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報》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雙方互相承認并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鄧小平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訪問美國的中國領導人。那是1979年1月28日,大年初一,中美建交尚未滿月,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帶了20多個隨從和8個中方安保人員,飛往大洋彼岸,次日凌晨抵達美國。圖為鄧小平夫婦和美國總統卡特夫婦在白宮向人們致意。
過渡:在中美關系得到改善之際,作為美國的好兄弟日本也像中國拋出了橄欖枝,要求訪問中國。
時政熱點
5月19日,中美兩國經貿代表團經過兩輪磋商,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并停止互相加征關稅。
6月15日,美國正式公布了將被加征關稅的中國商品清單,將對50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第一組中國關稅將于7月6日開征。第一組中國關稅涵蓋340億美元進口;此外,將對160億美元的第二組關稅進行進一步評估。
7月6日,美國政府正式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與此同時,中方反制措施亦對等、同步展開。這標志著世界上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已經打響。8月23日,美國和中國互相對價值16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貿易戰進入“第二幕”。
中方并不想打貿易戰,但面對美方損人不利己的短視行為,中方不得不予以強有力回擊,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堅決捍衛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我們將立即出臺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征稅措施。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對此你有什么樣的認識?
問題:中美雙方發生貿易摩擦
認識:合則兩利,斗則兩傷;應加強友好交流、合作共贏。
中日建交(冰釋雪融)
1972年,毛澤東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建交熱潮)
過渡:70年代是我們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輝煌時期,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新時期中國的朋友圈又有哪些國家呢?
三、全方位的外交——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1、時間:改革開放以后。
2.原因:國際形勢(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3.新時期外交政策
(1)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增進國際合作,促進共同繁榮。
(2)獨立自主,不與任何大國結盟
4、表現:(1).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全方位)
(2).推進與主要大國的關系。(全方位)
(3).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多層次)
(4).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立體化)
過渡:通過上述圖片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和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都充分展示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隨著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不斷推進,我們形成了什么樣的外交格局呢?
外交布局
全方位:與所有國家發展關系,周邊是首要,大國是關鍵。
多層次:從美俄、歐日、發展中國家等不同層次。
立體化:不僅是經濟領域,也在科學、教育、文化等領域開放
6.影響:
發揮了負責任大國的作用,為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合作探究】回顧百年: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
對比舊中國屈辱的外交和新中國輝煌的外交成就,分析新中國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
2. 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結合材料進行探究
小組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從正反兩面闡述觀點
舉身邊的例子
觀看圖片,思考問題
觀看視頻
小組合作,分析材料
回顧已知
結合教材,自主學習
結合圖片,理解知識
明確知識
自主學習
欣賞圖片
結合教材,自主學習
欣賞圖片,聯系當今時政
自由發表觀點
合作探究,以史為鑒
培養學生分析歷史材料的能力
讓學生明白外交政策制定背后有復雜的國際政治因素,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和看歷史現象要有“多元聯系”的思維。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感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所體現的精神
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理論聯系實際
激發學生興趣
創設情境,利于學生學習
培養學生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體現歷史的聯系性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圖文結合,便于理解
充分理解一個中國的原則
圖文結合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理論聯系實際
培養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的能力
以史為鑒,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探究歷史
課堂小結
回顧我們外交事業的發展,可以說是碩果累累,而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習總書記說過積土為山,積水為海,美好和幸福生活不會自己出現,成功是屬于勇毅而篤行的人,我們要不斷堅持開放創新,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不斷邁進,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創美好未來。
板書
6.6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 (練習)
一、選擇題
1.抗美援朝戰爭體現了毛澤東的哪一條外交原則( )
A.“另起爐灶”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C.“一邊倒”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新中國成立伊始,毛澤東形象地提出了三條外交原則。其中“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是指( )
A.與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徹底決裂,建立新的外交關系
B.首先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然后再考慮同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C.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國家一邊,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
D.先搞好國內建設,再發展對外關系
3.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周恩來強調“我們的會議應該是求同存異”。下列有關“求同存異”方針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找出共同點,保留不同意見,達到團結的目的 ②促進了此次國際會議的圓滿成功
③促進了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 ④后來逐漸發展成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4.下列關于亞非會議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周恩來出席了會議 B.中國代表團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C.會議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 D.會議促進了中國同歐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5.右圖為1955年萬隆會議期間,各國代表爭相請周恩來簽名的情景。該情景出現的原因是( )
A.中國國力強大
B.與會各國贊成社會主義
C.周恩來“求同存異”方針得到廣泛贊同
D.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6. 20世紀50年代,中國在和印度交往中首次提出,后來成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是( )
A.“求同存異”方針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合作共贏 D.不結盟政策
7.下列關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表述,正確的有( )
①20世紀50年代,由我國政府首先提出
②目的是積極發展同鄰近國家及其他國家的友好關系
③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④運用這些原則解決了與蘇聯的建交問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8.毛澤東曾深情地說:“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了聯合國。”這一歷史事件是指( )
A.1945年,中蘇美英等五十多個國家通過了《聯合國憲章》
B.1955年亞非會議召開,表達了亞非人民要求獨立的共同愿望
C.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D.中國加入被稱為“經濟聯合國”的世界貿易組織
9.1971年11月8日,美國《時代》周刊封面標題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國人來了)。”這是基于( )
A.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APEC會議的召開 D.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0.2013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了美國,兩國元首共同規劃了中美關系發展的新藍圖。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了中國,開啟了中美關系的新篇章,其意義在于( )
A.共同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
C.標志著中美兩國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D.標志著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1. 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這表明( )
①中國外交政策有所調整 ②外交工作出現新局面
③中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 ④世界格局走向多極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下圖反映了中美貿易額從漸增到劇增的因素有( )
①“大躍進”運動②“文化大革命”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④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臺灣問題一直是中美關系的核心和敏感問題,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中,在臺灣問題上,中美兩國達成的共識是( )
A.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B.美國只承諾撤出在臺灣的全部美國武裝力量
C.美國只承諾不在政治領域支持臺灣當局
D.中美同意在適當的時間再討論臺灣問題
14.右圖是1949~2008年中國與外國建交狀況曲線圖。其中,20世紀70年代出現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B.中美關系的改善
C.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D.蘇聯解體
15.握手是一種禮儀,但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都賦予這個動作豐富的內涵。四十多年前,中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就美國而言,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在美蘇爭霸過程中處于劣勢 B.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
C.與中國友好交往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 D.只有聯合中國,世界才能和平
16.鄧小平在1984年5月接見外賓時指出,“中國不打美國牌,也不打蘇聯牌,中國也不允許別人打中國牌”,其含義是( )
A.中國不支持美國,也不支持蘇聯 B.中國不支持蘇聯,也無需蘇聯支持
C.中、美、蘇要友好平等 D.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7.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 決定的。( )
A.當前的國際形勢 B.我國的軍事力量
C.我國的綜合國力 D.我國的國家性質、國家利益
18.下列關于中蘇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有( )
①蘇聯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
②20世紀60年代中蘇兩國關系開始惡化并破裂
③20世紀70年代兩國關系恢復正常
④20世紀80年代初,兩國關系開始改善,20世紀80年代末才進入正常化軌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2001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今年我國又在上海成功舉辦了亞信峰會。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開展上述外交活動的主要目的是( )
A.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B.弘揚“求同存異”的萬隆精神
C.增強與東歐國家的傳統友誼 D.營造中國發展和平的國際環境
20.下列新中國外交史上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
①中日兩國建交 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周恩來出席亞非會議 ④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⑤中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⑥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③④①②⑥ C.③④②①⑤⑥ D.⑤③④②①⑥
二、非選擇題
2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經受過,并且現在仍然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這是我們大家都承認的。從解決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尋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獨立。我們盼會議應該求同存異。會議應該將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來。這是我們中間的主要主題。
——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的講話
請回答:
(1)亞非會議是何時召開的?這次會議有何特點?
(2)周恩來在講話中提出應該“求同存異”。你認為亞非國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處?
(3)“存異”的含義是什么?
(4)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異”的方針,對本次亞非會議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5)這次會議形成了一種什么精神?請簡要說一說這種精神的含義。
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飛機緩緩降落在北京機場,尼克松走下飛機舷梯,離地面還有三四級臺階時,就向前來迎接的中國總理周恩來伸出手。兩位領導人緊緊握手達一分鐘之久。
材料二:不同時期中美領導人的握手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中美兩國簽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2)除中美關系外,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外交事業還取得了許多重大成就,請列舉兩例。
(3)結合材料二,中美之間的關系從幾十年的敵對恢復到邦交正常化,從中你能得到什么認識?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B
D
C
B
B
C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A
B
D
D
D
B
D
B
二、非選擇題:
21.
(1)時間:1955年4月。
特點:這是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下自行召開的國際會議。
(2)亞非國家有著共同的經歷,即受過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掠奪和統治;此外還有共同的愿望.即解除殖民主義的奴役和災難。
(3)“存異”是指各國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4)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呼吁各國撇開分歧,加強團結,促進了大會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5)萬隆精神。含義:亞非人民團結一致,保衛世界和平,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
22.
《聯合公報》
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3)外交政策應隨國際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外交政策的制定應符合國家利益;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課件62張PPT。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歷史與社會 九年級下冊新知導入你認識圖中人物嗎?
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任外交部長:周恩來國際形勢:戰后兩大陣營對峙;帝國主義孤立、封鎖、包圍新中國。一、初登國際舞臺——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新中國成立初期面臨著一種怎樣的形勢?新知講解材料一: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以后,美國出兵朝鮮,并將第七艦隊開往臺灣海峽,威脅中國安全,阻止中國統一。美國和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采取政治上不承認、經濟上封鎖禁運、軍事上包圍威脅的政策,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里。材料三: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面對這種形勢我們實行了怎樣的外交政策?1.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1)背景:①“另起爐灶”
②“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③“一邊倒”1949年上半年,毛澤東根據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以及當時的國際環境,提出了三條外交方針。(2)內容:即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建立的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關系。
即要首先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然后在考慮同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即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國家一邊,聯合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新知講解結合冷戰時期的世界格局,解釋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什么要實行“一邊倒”的外交原則。 在美蘇冷戰的背景下,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政策。而蘇聯對中國人民的革命給予同情和支持。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革命勝利的成果,保護和平,維護新中國的獨立和主權。新知講解新知講解(3)新中國的成立對中國外交的影響: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
結束了百余年舊中國的屈辱外交;
掀開了中國外交新篇章(1)新中國成立后一年之中先后與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1949年10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建立外交關系。10月5日蘇聯第一任駐華大使羅申向毛澤東主席呈遞國書后合影新知講解2.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中國世界積極
主動【中國積極主動走向世界】新知講解(2).以和平共處影響世界
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訪問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在會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新知講解結合課本51頁內容,完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知識表格1953年周恩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時 ①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②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新知講解【問題探究】為什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能夠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問題探究】1.2.3.尊重平等和平新知講解受到歡迎的周恩來“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新知講解(3).以求同存異感動世界——萬隆會議1955年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自主學習:萬隆會議的概況】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印度尼西亞的萬隆新知講解【歷史的抉擇:何去何從】【問題探究】假如我們采取這兩種方式
中的一種,可能導致會有什么后果?新知講解同異命運相同
發展要求相同
社會制度不同宗教、生活習慣等不同【問題探究】如何理解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異”?新知講解想一下“求同存異”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適用嗎?實際上它存在什么道理?
學史明智“求同存異”實際上包含了寬容、謙虛、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內涵。 新知講解1.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2.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 結與合作求【求同存異方針的歷史意義】同存異萬隆精神新知講解1、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3、中日建交2、中美建交......新知講解二、努力開創新局面——70年代的外交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瀟灑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體描述為:“震碎了議會大廈的玻璃!”外交部長喬冠華為什么如此開懷大笑?新知講解討論: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 “恢復”一詞的由來?“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一)、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聯合國成立于1945年,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新中國成立后,合法席位長期被蔣介石集團非法占據。最大阻力:美國新知講解時間:
會議:
內容: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揚眉吐氣新知講解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 中國為什么能在20世紀70年代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材料一:多國代表歡呼慶祝中國恢復合法席位材料二:1964年到1967年,中國相繼研制出了原子彈、氫彈,打破西方核壟斷。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順利進入太空軌道。材料三:1969-1970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西歐開始背離美國,蘇聯對抗美國,第三世界反對美國,美國在國際社會中時常陷入孤立狀態,美國主宰世界的時代搖搖欲墜。①: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的支持②:中國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提高③:美國霸權地位的衰落合作探究中國重返聯合國之后……歷史意義: 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新知講解五星紅旗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前飄揚新知講解(二)、70年代以前的中美關系長期實行敵視中國的政策,拒絕承認新中國,并采取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禁運,軍事上包圍的方針,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里。新知講解 1、為何兩個大國在70年代由敵對走向對話?
新知講解材料一:中蘇關系發生了急劇變化。1969年3月,蘇軍入侵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國一側的珍寶島,中蘇軍隊激烈交火。這次事件后,中蘇兩國在邊境陳兵百萬,中蘇關系降至冰點。
——整理自《中國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卷》
——《蘇聯的霸權主義》
材料二: 20世紀60、70年代美蘇爭霸中出現了蘇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國不得不謀求對華關系的改善,聯合中國對付蘇聯。
——摘自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
材料三:“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擁有七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量,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
——尼克松結合材料,討論70年代中美改善關系原因?新知講解美國中國共同利益① 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②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① 有利于對付來自蘇聯的威脅 根本原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的利益新知講解2.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認真閱讀教材,概括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過程。
要求:獨立完成
時間:2分鐘

新知講解 1971年4月 美國乒乓球隊訪華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訪華1972年2月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1979年1月 中美正式建交中美關系正常化過程新知講解乒乓外交(英語:Ping Pong Diplomacy)指1971年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兩國乒乓球隊互訪的一系列事件。乒乓外交實際上推動了20世紀70年代的中美兩國的外交。(1)試探之旅----“乒乓外交”新知講解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2)旋風之旅--- 基辛格秘密訪華新知講解(3)破冰之旅——尼克松訪華尼克松訪華(1972年2月21日) “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尼克松回憶錄》一個時代,指的是中美敵對狀態;另一個時代,指的是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一個時代結束了” 指什么?“另一個時代開始了”又指什么?新知講解從聯合公報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關系最關鍵的問題是什么嗎?臺灣問題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簽訂:作用: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新知講解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雙方互相承認并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報》
(4)中美正式建交:新知講解鄧小平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訪問美國的中國領導人。那是1979年1月28日,大年初一,中美建交尚未滿月,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帶了20多個隨從和8個中方安保人員,飛往大洋彼岸,次日凌晨抵達美國。圖為鄧小平夫婦和美國總統卡特夫婦在白宮向人們致意。 2019年5月19日,中美兩國經貿代表團經過兩輪磋商,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并停止互相加征關稅。
6月15日,美國正式公布了將被加征關稅的中國商品清單,將對50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第一組中國關稅將于7月6日開征。第一組中國關稅涵蓋340億美元進口;此外,將對160億美元的第二組關稅進行進一步評估。
7月6日,美國政府正式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與此同時,中方反制措施亦對等、同步展開。這標志著世界上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已經打響。8月23日,美國和中國互相對價值16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貿易戰進入“第二幕”。
中方并不想打貿易戰,但面對美方損人不利己的短視行為,中方不得不予以強有力回擊,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堅決捍衛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我們將立即出臺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征稅措施。時政熱點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對此你有什么樣的認識?問題:中美雙方發生貿易摩擦認識:合則兩利,斗則兩傷;應加強友好交流、合作共贏。3、中日建交1972年,毛澤東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建交熱潮)冰釋雪融新知講解1973年9月,毛澤東主席會見來訪的法國總統蓬皮杜1973年10月,周恩來總理陪同來訪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參觀洛陽龍門石窟1973年11月,澳大利亞總理惠特拉姆訪華時游覽北京天壇1949—1979年中國新建交國家數量變化趨勢圖——摘自中國外交部網站1972年新知講解2.原因國際形勢(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3.新時期外交政策(1)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增進國際合作,促進共同繁榮。(2)獨立自主,不與任何大國結盟三、全方位的外交——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1、時間:____________以后。改革開放新知講解 (1).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全方位)2018年4月27日,習近平會見印度總理莫迪。4、表現:習近平主席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習近平主席會見朝鮮領導人總統金正恩新知講解(2).推進與主要大國的關系。(全方位)1989年5月,鄧小平會見前蘇聯主席戈爾巴喬夫,宣布恢復中蘇兩國關系正常化。習近平主席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習近平主席會見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習近平主席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習近平主席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新知講解(3).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多層次)2016年4月22日,張高麗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代表中國簽署《巴黎協定》,與世界各國共同應對氣候變暖。2016年第十四屆中泰禁毒合作雙邊會議在廣西南寧舉行,共同推動兩國禁毒合作務實、深入發展。從2008年底起,中國海軍每年派艦隊保護世界糧食計劃署等世界組織,運送人道主義物資船舶的安全。新知講解(4).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立體化)2014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懷柔雁棲湖舉行。2017年9月,金磚國家(是指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中國廈門舉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新知講解5.外交布局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與所有國家發展關系,周邊是首要,大國是關鍵。不僅是經濟領域,也在科學、教育、文化等領域開放從美俄、歐日、發展中國家等不同層次。新知講解新知講解全方位的外交——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6.影響:
發揮了負責任大國的作用,為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新知講解回顧百年: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南京條約》簽訂《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上海APEC會議 對比舊中國屈辱的外交和新中國輝煌的外交成就,分析新中國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小組共同探究新知講解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1.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
2. 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新知講解課堂練習1.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成為國立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下列屬于其內容的是(  )
①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內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處 ⑥求同存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⑤
A課堂練習2.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在聯合國大廈前高高飄揚,這充分體現了新中國外交的勝利。這一勝利的重要表現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B.中美外交關系的正式建立
C.中國首次成為國聯常任理事國
D.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課堂練習3.從“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關系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兩國“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開始于(  )
A.1953年簽訂《朝鮮停戰協定》
B.1971年聯合國恢復中國合法席位
C.1972年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D.1979年簽署《中美建交公報》 C4.(2017?寧夏)同學們在自主學習時搜集了一組我國領導人參與重大活動的照片。為這組照片確定一個最恰當的主題(  )
A.人類命運 國際和平
C.亞非崛起 民族獨立
C.制度演進 中國作用
D.世界舞臺 中國角色 D課堂練習課堂總結回顧我們外交事業的發展,可以說是碩果累累,而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習總書記說過積土為山,積水為海,美好和幸福生活不會自己出現,成功是屬于勇毅而篤行的人,我們要不斷堅持開放創新,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不斷邁進,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創美好未來。1、新中國的外交原則
(毛澤東)另起爐灶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一邊倒4、外交成就1971年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建交2001年上海APEC會議召開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周恩來)3、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結盟(鄧小平)板書總結作業布置1.背誦本課知識點
2.做練習冊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周县| 庆城县| 伊金霍洛旗| 邢台市| 津市市| 朝阳区| 绥滨县| 渑池县| 璧山县| 马尔康县| 台江县| 凌源市| 庄河市| 精河县| 湘阴县| 贵定县| 原平市| 峨眉山市| 镇宁| 景宁| 崇礼县| 青海省| 襄汾县| 定远县| 沈阳市| 莱州市| 通许县| 汶上县| 古交市| 水富县| 湘潭市| 利津县| 英超| 凤城市| 怀集县| 建水县| 文山县| 施秉县| 防城港市| 藁城市| 乌拉特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