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活與哲學》常用原理及方法論一、辯證唯物論: 1、物質決定意識原理:【原理內容】:物質決定意識,先有物質后有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內容)【方法論】: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原理【原理內容】:(1)意識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①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②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方法論】:要充分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防止錯誤意識的阻礙作用。3、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原理(略)4、規律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內容】: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是普遍的,事物運動都有規律。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方法論】: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而不能違背規律,否則會受到規律的懲罰。5、客觀規律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人必須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同時,人在規律面前又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謀福利。【方法論】:既要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同時又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二、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原理:【原理內容】:實踐是認識 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方法論】:要求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自覺投生社會實踐。2、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原理內容】:認識具有反復性,由于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三、唯物的辯證法1、聯系觀點(1)聯系普遍性原理:【原理內容】:聯系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方法論】: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2)聯系具有多樣性。【方法論】: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3)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①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方法論】: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原理內容】:②整體和部分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方法論】: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2、發展的觀點(1)發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內容】: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整個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方法論】: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2)量變和質變辨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方法論】:(1)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2)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3、矛盾分析法(1)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一的關系的哲學范疇,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方法論】: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2)矛盾特殊性原理:【原理內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它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二是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二者又不是凝固不變的,在不同的場合可以相互轉化。【方法論】:要求我們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統一起來,既要從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導下去研究特殊性;認識事物要遵循從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秩序;還要學會科學的工作方法。(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①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善于抓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原理內容】: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響相互依賴并在一定件下相互轉化,【方法論】:要求在抓好主要矛盾的同時,恰當處理好次要矛盾。(5)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內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方法論】: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著重抓住主流。 【原理內容】:②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轉化,【方法論】:要求我們不忽視支流,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原理和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方法論】: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相統一。四、歷史唯物主義1、歷史觀(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并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2)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的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就會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反之,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表明生產關系一定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3)、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原理內容】:(1)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3)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方法論】: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把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2、人生價值觀1、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原理內容】: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對人生道路和人生選擇具有導向作用。【方法論】:自覺樹立正確價值觀,克服錯誤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