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期末復習知識點總結1、綠色開花植物生長一般都要經歷一定的生命周期:(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開花結果、枯萎死亡)。2、種子的結構分為(種皮和胚)。種皮能(保護種子),胚能(生長發育成一株植物)。胚分為(子葉、胚根、胚芽和胚軸)。子葉提供(營養),胚根發育成(根),胚芽發育成(莖和葉)。3、種子萌發條件有(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足夠的氧氣),有些種子還需要(陽光)。4、(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生物的生命能夠延續、能夠發展是因為它們都有自己的(繁殖方式)。5、植物的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之一。花的結構:(花萼)、(花瓣)、 雄蕊、雌蕊)。解剖花是從外到內。一朵花中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叫(完全花),如:(白菜、蘿卜、棉等);缺少一部分或多部分叫(不完全花),如(南瓜、黃瓜等)。6、雄蕊頂端有花藥,花藥里的花粉成熟后會通過各種媒介傳到雌蕊頂端,這個過程叫(傳粉)。花經過傳粉后,花瓣會(脫落),子房發育成(果實)。7、植物的繁殖方式分為(有性繁殖、無性繁殖)。有性繁殖指(開花結果);無性繁殖指(通過根、莖、葉繁殖),常用的方式有(扦插、嫁接)。8、動物的繁殖方式分(卵生、胎生)。卵生有(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胎生有(哺乳類)。9、(克隆)是生命科學中一項巨大的技術工程。它有利也有弊。10、每個物體的位置和運動都是(相對的),在描述它們時,都需要先找到一個(參照物)。精確描述物體(位置)時要說明參照物及與參照物的(距離、方位)。選用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論也不同。如:坐在行駛的汽車里,如果選擇路邊的樹為參照物,人就(動)了,如果選擇汽車為參照物,人就(沒動),樹在向(相反)方向運動。再如:我們通常說房屋、樹木、電線桿、桌子等物體是靜止的,是用(地球)做參照物來判斷的,假定選太陽為參照物,它們又都是(運動)的。11、物體的運動方式分為(平動)和(轉動)。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知道物體的(位置)、(運動方向)和(快慢)。人們用(速度)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12、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體的(運動狀態)或(形狀)發生改變。力的單位是(牛頓),用符號(N?)表示。13、生活中常見的力如(風力、水力、重力、彈力、浮力、摩擦力等)。 (1) (重力)是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地球上的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彈力是物體形狀改變時產生的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測量力的儀器(測力計)。在一定范圍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就(伸得越長),并且是有一定(規律)的。 (3)(反沖力)是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如:拉彈簧。 (4)(摩擦力)是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產生的力。 (5)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體受到的重力時就(上浮),小于重力時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6)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物體的重量)、(物體的運動方式)有關;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用)的,有時是(有害)的。工作時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車輪和鞋底都設計成花紋狀是為了增大(摩擦力)。14、要精確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必須先要有(參照物),還要說明它的(方位和距離)。15、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斷(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是(復雜)的、是(不滅)的變過去就不能再變回來,是(不可逆變化),如:泥土燒成磚、木頭做成家具;變過去,又可以變回來是(可逆變化),如:水的蒸發、蠟燭的熔化、煮海為鹽。16、(物理變化)是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如水的三態、摩擦生熱、鐵變磁鐵,通電發光等。(化學變化)是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如:燃燒、鐵的生銹等。防止金屬生銹的方法可以(在金屬表面涂上涂料)等。17、蠟燭燃燒時產生了一種新的氣體物質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可以利用它的這個特性鑒別二氧化碳氣體。18、遠在4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已能鑄造(青銅器)。(商周)時期是我國青銅器文化的鼎盛時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