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期末重點復習題第一單元1、能夠幫助人們(降低工作難度)或(省力)的工具裝置,都可以稱做(機械)。2、機械可以分成(簡單機械)和(復雜機械)兩類。3、復雜機械是由(簡單機械)組成的,復雜機械又叫做(機器)。4、簡單機械有(杠桿)、(斜面)、(輪軸)、(滑輪)。5、(杠桿)包括一個支點和一根能繞支點轉動的棍子。6、杠桿的三要素是(支點)、(力點)、(重點)。7、當杠桿的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重點到支點的距離時,(省力);當杠桿的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重點到支點的距離時,(費力);當杠桿的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于)重點到支點的距離時,(不省力不費力)。8、利用杠桿原理的工具有:(鉗子)、(筷子)、(起釘錘)、(開瓶器)、(鑷子)等。9、斜坡就是一種(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10、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即坡度越(小)越(省力)。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針)、(鏟)、(斧子)、(螺絲釘)等。12、螺旋和盤山公路都是(斜面)的變形。13、有一個(輪)固定在可以轉動的(軸)上的機械叫(輪軸)。14、輪軸有(省力)的作用。15、在軸相同的情況下,輪軸上的(輪越大)越(省力)。16、利用輪軸原理的工具有(螺絲刀)、(方向盤)、(水龍頭)、(門把手)等。17、(滑輪)就是一個繞了根繩子的帶溝槽的輪子。18、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隨著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19、定滑輪(能改變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動滑輪(不能改變用力的方向,省力)。20、國旗是利用(定滑輪)升上去的。利用滑輪的機械還有(吊車)。21、能把(動力)從一個部分傳遞到另一個部分的裝置叫(傳動裝置)。22、傳動裝置可分為(齒輪傳動)和(鏈條傳動)。23、鐘表的主要傳動裝置是(齒輪傳動);自行車的主要傳動裝置是(鏈條傳動)。24、齒輪傳動和鏈條傳動的相同點:都可以改變運動速度。不同點:齒輪傳動能改變用力方向;不能較長距離傳力。鏈條傳動不能改變用力方向;能較長距離傳力。第二單元1、物體大多數是由(錐)、(臺)、(柱)、(球)四種基本的簡單形狀構成的。2、人們從一些動植物的形狀中得到啟發,設計了(柱狀鋼管)、(瓦楞紙)、(薄殼結構的建筑)等。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疊)或(彎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4、薄的材料折疊或彎曲的(形狀)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5通常,結構由(支架)構成,(三角形支架)最穩定、結實,所用材料也(最少)。6、不穩定結構,可以通過(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結構),使它變得穩定。7、鐵塔、高壓線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屬于(支架結構),都運用了(三角形結構最穩定)的原理。8、被稱為“鋼鐵巨人”的艾菲爾鐵塔在(法國)。9、平板橋、拱橋、吊橋是按橋的(形狀)分類的。10、(趙州橋)是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11、(拱橋、斜拉橋)比平板橋的承受力大。12、橋梁的承重力跟橋梁的(形狀)有關。(拱橋)最結實,其次是斜拉橋,(平板橋)最不牢固。13、古時候用(樹枝、茅草)造房子;現在用(鋼筋、水泥、磚塊)建造平房大廈。14、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不管是平房還是樓房,房子的主要功能都是(避暑御寒)。第三單元1、植物會結出(種子),種子可以長成新的植物。2、除了用(種子繁殖)外,植物還可以用(根)、(莖)、(葉)進行營養繁殖。3、用根繁殖的植物有:蘿卜、胡蘿卜、甘薯等;用莖繁殖的植物有:馬鈴薯、生姜、水仙、吊蘭等;用葉繁殖的植物有:落地生根、寶石花等。4、在自然條件下,大多數動物都是通過(雌雄結合)進行有性繁殖。5、動物的繁殖包括(雌雄的識別)、(交配)、(生產)、(對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復雜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是動物的(本能)。6、動物的兩種基本繁殖方式是(卵生)和(胎生)。7、(產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直接生出小動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8、動物的特殊繁殖方式有:蝸牛——雌雄同體;海馬——雄性育兒;皺唇鯊——卵胎生;鴨嘴獸——卵生、哺乳;水螅、海葵——無性繁殖(出芽繁殖、分裂繁殖);9、人類是通過(兩性結合)繁殖自己后代的。10、我在媽媽“肚子”里住了(十個月)。11、、媽媽在懷孕的時候有(惡心、嘔吐、偏食)等不良反應。12、我出生時媽媽有(非常疼痛、虛弱、勞累)等情形。13、剛出生時我(非常弱小,胎體豐滿,身長約50厘米,體重3千克左右)。14、孕婦臨產前,(胎兒、胎盤及羊水)的總重量約為(5.5千克)。15、珍愛生命,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方法:①學做負重活動,體驗媽媽懷孕時的負擔;②多做家務,減輕父母的勞累;③努力學習,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回報父母等。第四單元1、巖石的用途有(建筑房屋)、(鋪路搭橋)、(石桌、石凳)、(制作觀賞石)等。2、(巖石)是天然形成的石頭,不是經過人為加工的混合物。3、可以用放大鏡觀察巖石的(顏色、結構),用錘子敲擊觀察巖石的(軟硬)、用滴鹽酸觀察巖石(是否冒氣泡)等方法,了解常見巖石的特征。4、地質學家按巖石的(生成方式),把巖石分成(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三類。5、由巖漿冷卻形成的巖石叫(巖漿巖);由泥、沙、巖石碎屑沉積形成的巖石叫(沉積巖);在高溫高壓下發生變化形成的巖石叫(變質巖)。6、屬于巖漿巖的巖石有(花崗巖、玄武巖);屬于沉積巖的巖石有(砂巖、頁巖、石灰巖);屬于變質巖的巖石有(片麻巖、大理巖)。7、(沉積巖)里常有(化石)、(煤)、(石油)、(天然氣)。8、化石是古代動植物的(遺骸或痕跡)。9、(煤)是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在高溫高壓下經歷復雜的化學變化后形成的。10、(石油、天然氣)是(湖泊、海洋里的生物)死后沉積到水底被泥沙覆蓋,經過千百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11、可以從(顏色)、(結構)、(透明度)、(光澤)、(形狀)、(硬度)等方面認識礦物的性質。12、大自然中成分集中,有一定結構的石頭叫做(礦物)。13、(巖石)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14、在(白色無釉瓷板)上刻劃,可以看到礦物的顏色。15、赤鐵礦是(棕紅色)的。把(赤鐵礦)磨成粉末,與液體混合,可以做成顏料。16、(石墨)是制造(鉛筆芯)的主要原料。17、(方解石)和(白云母)是兩種常見的能透光的礦物。(白云母)一層一層的薄片,橡書本里一頁一頁的紙張。18、做眼鏡和放大鏡鏡片的礦物是(石英)。19、(手指甲、銅鑰匙、小刀刃、玻璃)是按照由軟到硬的順序排列的。20、(滑石)是(最軟)的礦物。純凈的滑石是生產(化妝用品)的好原料。21、(金剛石)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礦物。金剛石是制作(玻璃刀)的材料。22、(石英)是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透明的石英稱為(水晶),可做各種首飾。23、(螢石)又稱(氟石),是制造(牙膏)的重要原料。24、礦物資源是(有限)的,正在日益減少。25、地球上的資源可以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26、(水資源、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是(可再生資源);(石油、天然氣、各種礦物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27、我們能為保護礦物資源做的是:(1)要節約使用礦物資源。(2)回收利用礦物資源(3)要保護好這些礦物資源(4)積極開發新資源(5)加強宣傳28、據資料統計,我國對礦物資源的(回收利用率)不到(30%)。第五單元1、世界上最復雜的“機器”是(大腦)。2、腦的質量約1400克,大腦的質量占腦重的(80%),約1120克。3、大腦的大小和形狀像(兩只并攏的拳頭)。4、大腦的表面像(核桃),有凹陷的溝和隆起的回,可增加大腦皮層的表面積。5、大腦的軟硬像(豆腐);顏色是(淡粉紅色)的。6、大腦有管理人的(感覺)、(運動)、(說話)、(情緒)、(記憶)、(分析)、(推理)等功能,所以被稱為(人體的司令部)。7、大腦對人體的管理,是一種(交叉)的關系。即(左腦)支配(右側)身體的運動,(右腦)支配(左側)身體的運動。8、人的大腦中,(左腦)偏重于管理(語言)等功能,如語言、書寫、數學、邏輯;(右腦)偏重于管理(空間概念)等功能,如音樂、繪畫、情感、技藝。9、保護大腦的方法有:①充足的睡眠;②加強體育鍛煉;③全面均衡的營養;④保持歡快的情緒;⑤不吸煙、不酗酒;⑥逗著玩不能打腦袋;⑦運動時保護頭部。10、人睡眠不足時,會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情緒波動)、(思維反應不靈敏)等癥狀。11、(大腦)和(脊髓)合稱為(神經中樞)。12、大腦是是高級神經中樞;(脊髓)是(低級神經中樞),可完成簡單的(反射)活動,如膝跳反應。13、(神經)分布于(人的全身),有(傳遞信息)的作用。14、從腦發出的(腦神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頭部和內臟);從脊髓發出的(脊神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軀干和四肢)。15、傳入神經(又稱感覺神經)負責把信號從身體的各個器官傳遞到神經中樞;傳出神經(運動神經)負責把信號從神經中樞傳向身體各處。16、人接受信號并作出反應的的過程是(接受信號——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作出反應)17、(眼)、(耳)、(鼻)、(舌)、(皮膚)是人體的重要感覺器官;分布在這些器官里的(神經)將接受到的各種刺激產生的信號傳入(大腦),人就有了各種(感覺)。18、(眼睛)是(接受光線)的感覺器官。(視神經)將落在視網膜上的信號及時傳送給大腦,大腦分析后弄清楚信息的含義,人就產生了(視覺)。19、人類從外界獲得的信息約(90%)來自(眼睛)。20、大腦在處理視覺信號時也會出現失誤,作出錯誤的判斷。21、(耳朵)是(接受聲音)的感覺器官。(聽神經)將信號傳遞給大腦,由大腦識別這些聲音的含義,人就產生了(聽覺)。22、(觸覺)是大腦接受了來自皮膚的刺激以后,產生的冷熱、疼痛和壓力的感覺。23、(嗅覺)和(味覺)密切相關,嗅覺能增強味覺的感受。24、人體的各種感覺是(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第六單元1、(交流)是通過(書面)和(口頭語言)的形式,與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觀點和實驗成果的過程。2、口語交流的常用形式有:(描述)、(討論)、(辯論);書面交流的常用形式有:(圖表)、(海報)、(圖畫)。3、其它的交流形式還有(電話)、(書信)、(照片)、(模型)、(電子郵件)等。4、科學注重(事實)與(證據),容不得虛假和輕信。5、質疑就是有(根據地)對自己的和別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問。6、什么是值得我們去質疑的?(答:①質疑我們所要探究的問題是否明確、可行;②質疑推理的過程是否合理;③質疑一些流行的說法是否正確;④質疑收集證據的方法是否符合探究的規則。)一.實驗——不省力、改變用力方向探究定滑輪的作用實驗目的: 研究定滑輪的作用實驗器材: 定滑輪、細繩、鉤碼、鐵架臺、彈簧秤、直尺、筆和記錄紙實驗猜想:可以省力實驗步驟:1、將滑輪固定懸掛在鐵架臺上,將細繩穿過滑輪用兩個鉤碼懸吊在細繩的一端,而另一端鉤上彈簧秤。2、記錄鉤碼的質量和彈簧秤拉力的讀數,記錄下來。測量鉤碼提升的距離和彈簧秤下拉的距離并記錄下來。實驗結論:定滑輪不省力,可以改變用力方向。 二、實驗研究杠桿省力的秘密(1)某同學在調節杠桿水平位置平衡時,發現杠桿的右端翹起,他可以調節右端的螺母,使它向 右 移動,或者調節左端的螺母,使它 右 移動(選填“左”或“右”),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 上平衡。(2)操作時,把鉤碼分別掛在杠桿的兩側,改變鉤碼的 個數 ,或者鉤碼在杠桿上的 位置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上重新平衡 。(3)下表是該同學在實驗時測得的三組數據 實驗次數 動力/N 動力距支點的距離/cm 阻力/N 阻力距支點的距離/cm1 2 5 1 102 3 6 2 93 4 10 8 5通過這些數據,你能發現什么?動力距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距支點的距離時省力,動力距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距支點的距離時費力。三、實驗。動手制作搭建“瓜皮橋”。制作材料:西瓜皮、刀子、紙巾、重物、制作步驟:(1)把西瓜(或其他瓜)縱向切成兩半,再橫向切開。( 2)把瓜瓤吃掉,留下瓜皮(拱形),每塊按4~5厘米寬切下。(3)在每兩個小塊之間夾一片紙巾,然后擺成拱形。(4)在“瓜皮橋”上加重物,試一試它的承受能力。結論: 經過切割、重新組裝的拱形能夠承受更大的力。四、實驗、研究物體形狀和承受力的關系問題:把紙折成不同邊的桶形,豎直放,比較它們的承受力會怎樣?猜想假設: 圓筒形的承受力最強。 實驗控制量保持不變的量: 紙的規格、每一個重物的大小 改變的量: 紙折成的形狀實驗記錄:紙筒形狀 承受力 預測 實際三角形 2 2正方形 3 2長方形 4 1圓筒形 2 3實驗結論: 分析以上事實資料我知道:圓筒狀的紙承受力最強。五、我愛探究1.小亮家里有些品種極好的胡蘿卜,他想大量繁殖這種胡蘿卜,可是找不到好的辦法。請幫他設計實驗,實現他的想法。實驗名稱:用植物的根繁殖后代。實驗材料:胡蘿卜、小刀、盤子、水實驗方法:把胡蘿卜的頭部切下一段,浸在盤子里的水中;當長出小芽之后,用小刀切下帶芽的小塊,埋入土中。2.春天到了,能不能利用莖來繁殖植物呢?請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觀點。實驗名稱:用植物的莖繁殖后代。實驗材料:一棵菊花、剪刀、一盆土、水實驗方法:從一棵健康的菊花的主莖上剪下一根枝條,將它插入一盆松軟的土中,并及時澆水。六、數據分析媽媽懷胎十月,誕生一個小生命。下面是我們在媽媽子宮里不同時期的生長發育圖,代表了胎兒在母體內1個月、3個月、5個月、9個月和10個月的發育時期,請將它們按照從小到大的發育時期排個順序。 1 2 3 4 51.正確的順序為: 1 5 2 3 4 2.我在媽媽肚子里住了 大約280 天,孕婦臨產前,胎兒、胎盤及羊水的總重量約為 5.5 千克。七、實驗名稱:探究斜面坡度大小對小車拉力的影響器材準備:小車、木板、彈簧測力計、書本若干等實驗步驟:1。提出假設: 使用斜面可以省力。2.進行猜想: 斜面坡度越大越費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設計實驗;(1)保持不變的 小車的重力、斜面的粗糙程度 (2)改變的量有: 斜面的坡度 4.進行實驗:(1)第一次墊3本書,搭成斜面,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小車沿斜面勻速上升,并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2)第二次墊上6本書,搭成斜面,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小車沿斜面勻速上升,并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3)比較實驗數據,得出結論。實驗結論: 斜面的坡度影響拉力的大小,坡度越小,拉力越小,即越省力;反之,越大,越費力。PAGE 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