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一、輝煌中國之科技篇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90—94,完成下面表格。科學家 研究成果 研究意義 榮譽 鄧稼先 錢學森 袁隆平 屠呦呦 原子彈、氫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什么是“兩彈一星”?“兩彈一星”現在是指核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最初的“兩彈”指的是原子彈和氫彈。后來原子彈和氫彈合起來稱為核彈,另一彈專指導彈。“一星”則指人造地球衛星。)1.科技篇之科技強國二戰時美國投擲原子彈當日:日本廣島:死亡8.6萬人日本長崎:死亡約10萬人原子彈威力極大,殺傷力極強材料一: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的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____毛澤東《論十大關系》材料三: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 ——鄧小平材料二:”中國發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國相信核武器的萬能,要使用 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國發展核武器,正是為了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要消滅核武器。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依據材料回答中國為何要制造核武器?提高國防力量,保衛國家安全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材料一:有的外國人嘲諷說:“在原子的領域里,你們中 國人的大腦還是真空的。”材料二:1954年,赫魯曉夫在回答毛澤東向他詢問能否 在制造核武器方面予以幫助時驚訝地說,搞核武器 是非常費電的,現在就是把中國所有的電力都投入 進去也不一定夠用,只要蘇聯有核武器就行了。核大國是如何看待中國要制造核武器這一舉措的?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2年零8個月從首次爆炸原子彈到爆炸氫彈,美國用了7年零4個月,前蘇聯用了4年,法國用了8年零6個月,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震撼鄧稼先(1924--1986)鄧稼先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謝絕了美國恩師的挽留,毅然回國。 1958年開始主持核彈研究。在飛沙走石的戈壁,隱姓埋名經過8年的艱苦奮戰,終于研制成功原子彈和氫彈。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1987年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9年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鄧稼先被譽為中國的“兩彈元勛”。當大漠的蒼茫點綴了蘑菇云的硝煙,當五星紅旗升起在聯合國的上空。是他,長空鑄劍,吼出雄師的憤怒;是他,以身許國,寫下山河的頌歌。殷(yān)紅熱血,精忠報國,他是共和國忠誠的奠基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是中華民族不倒的脊梁 。1966年,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實驗。 美國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導彈的研制,用了13年。所以,美國估計我國至少要花10年才能研制出導彈。2 年震撼錢學森(1911-2009)美國海軍部次長甚至說:“無論到哪里,他都值五個師,我寧可把他槍斃,也不讓他離開美國!”后經中國政府多方呼吁,他才結束5年坎坷歸國路,終于回到祖國。之后,他投身于我國的航天事業,在發展國防科學技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對我國導彈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勛。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航天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東方紅一號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蘇、美、法、日)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意義:“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有何重要意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成就:2.2003年,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1.1999年11月,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開啟了我國的飛天之旅。3.2008年,神舟七號航天員翟(zhái)志剛成功完成出艙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2.科技篇之科技惠民農業:醫藥:袁隆平的秈型雜交水稻屠呦呦的青蒿素材料一:我國水稻產 量的相關數據:282千克 (1950 年畝產量)500多千克 (1973 年畝產量)900多千克 (2012 年畝產量)3.5億噸 (1976 年到1998年雜交水稻增產的糧食產量)產量高材料三:美國試種雜交水稻,比美國當地的時代良種增產33%—93%,1980年美國與中國簽訂了中國雜交水稻的技術轉讓合同,付給中國種子公司20萬美元首期技術轉讓費,中國即派出制種專家赴美國傳授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專家在美工作期間,由美方支付工資……對中國的意義: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 問題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材料二: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戰略措施。中國的雜交水稻被推廣到許多國家和地區。對國際的意義: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也有重要貢獻。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雜交水稻之父” “當代神農” “米神” 國際農業最高獎——世界糧食獎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贊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從1964年開始,他5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袁隆平珍貴的700多株秧苗被全部拔除毀壞,憑借在一口廢井里找到僅存的5根秧苗,他依舊繼續堅持試驗,終于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 震撼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瘧(nüè)疾:中國民間俗稱“打擺子”,是一種惡性傳染病,已經在全球肆虐了幾千年,得病后高燒不退、渾身發抖,嚴重者幾天內就會死亡,惡性瘧死亡率極高。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每年約2億人患瘧疾,百余萬人被奪去生命。知識拓展世界許多國家組織科研力量展開研究,但效果不佳。屠呦呦和她的團隊在設備簡陋連基本通風設施都沒有的工作環境中,經常和各種化學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無旁騖,埋頭從事中藥研究,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2015年10月,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屠呦呦---青蒿(hāo)素對人類生命健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醫藥領域意義:震撼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著于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 “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敢于創新、大力協作。科學家 研究成果 研究意義 榮譽 鄧稼先 錢學森 袁隆平 屠呦呦 原子彈、氫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雜交水稻青蒿素加強國防力量提高國際地位維護世界和平對解決糧食問題 有重要貢獻對人類生命健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兩彈元勛“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航天之父“雜交水稻之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二、輝煌中國之文化篇自主學習方針 成就 新中國成立后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閱讀教材P94,完成下面表格。毛澤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文化事業出現繁榮景象:《紅巖》、《青春之歌》、 … …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話劇《茶館》音樂舞蹈劇《東方紅》文化界之春小說《紅巖》《青春之歌》電影《英雄兒女》、《林則徐》改革開放以后,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 文化界之春中國現代文化的世界影響越來越大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影響越來越大 截至2017年12月10日,全球已有146個國家(地區)建立了525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外國人唱京劇外國人穿旗袍外國人參觀故宮建國后我國科技文化發展的原因有哪些?合作探究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社會穩定。政治方面:經濟方面:人才方面:政府決策:優秀科技工作者的無私奉獻。綜合國力不斷增強。黨和政府的正確決策和大力支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8.科技文化成就.pptx 航天成就.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