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新課標九下歷史與社會5.4.2動蕩的中東 教案課題 動蕩的中東單元五學科歷史與社會年級九年級學習目標1、掌握中東地區的地理范圍,中東地區在交通、經濟等方面的重要價值,中東問題的復雜性以及對解決該地區問題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2、通過對中東地區動蕩局面形成原因和該地區錯綜復雜的矛盾產生原因的分析,形成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全面認識歷史現象并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本質的能力。3、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巴以沖突是整個中東和平進程的中心,民族爭端靠武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寬容才能真正挽回和平。重點戰火頻仍的中東;中東地區錯綜復雜的矛盾難點巴勒斯坦問題由來;中東地區戰火頻仍的原因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五海三洲之地思考:中東指的是什么地方呢?“中東”一般是指歐、亞、非三洲連接的地區,主要是亞洲西部一帶。該名稱來源于過去人們以歐洲為中心,按距離遠近把東方各地分別稱為“近東”、“中東”和“遠東”。包括埃及、巴勒斯坦、敘利亞、伊拉克、約旦、科威特、伊朗等國家。總面積為七百萬平方千米,人口一億多。課前收集資料,預習有關知識。 將本課的興趣點找到,引出正課做鋪墊。講授新課根據材料分析分析中東動蕩的原因是什么呢?1.中東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歐、亞、非三洲各民族遷移的通途,東西方交流的要道。2.中東地區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發源地,三種宗教都把耶路撒冷尊奉為圣地,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使這里成為民族糾紛和沖突頻發的地區。3.中東地區水資源極其匱乏,為爭奪水資源的使用權,中東各國間的沖突不斷。4.中東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使其成為政治、經濟和軍事的最敏感地區。5.巴勒斯坦問題是影響中東和平的最大問題, 是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矛盾的根本癥結所在。地理位置、宗教紛爭、爭奪水源、爭奪石油、巴勒斯坦問題地理位置:中東泛指從地中海東岸到伊朗的廣大區域以及非洲北部的部分地區。這里戰略地位重要,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紅海是蘇伊士運河的門戶,更是蘇伊士運河通向印度洋的通道。居住在此的多為阿拉伯人,素有“阿拉伯世界”之稱。宗教紛爭不同宗教信仰文化傳統,使民族糾紛和沖突頻發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積176平方公里,由東部舊城和西部新城組成。它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在阿拉伯語和猶太語中,意思都為“和平之城”。爭奪水源:為爭奪水資源的使用權,中東各國間的沖突不斷。 中東地區熱帶沙漠氣候分布最廣,氣候炎熱干燥,降水稀少,水資源極其匱乏。這對中東各國的發展和人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所以,有關河流、湖泊等水資源的分配和爭奪,成了中東地區動蕩的一個重要原因。爭奪石油:政治、經濟和軍事的最敏感地區,大國爭奪的焦點石油寶庫巴勒斯坦問題:影響中東和平的最大問題,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矛盾的根本癥結所在。問題由來:①巴勒斯坦地區是廣大阿拉伯國家的中心位置,有“中東心臟”之稱。這一地區曾是古猶太人的棲息之地,19世紀末成了阿拉伯人的居住地。②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國獲得了對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權”,并支持“猶太復國運動”,越來越多猶太人來到巴勒斯坦地區,他們與阿拉伯人的矛盾日益加深。③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實行“分治”,即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④1948年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建立,而巴勒斯坦未能建國。1947年猶太人到達巴勒斯坦聯合國第181號決議 決議規定:英國不遲于1948年8月1日結束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在此后兩個月內成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阿拉伯國的面積為1.1萬平方千米,占總面積40.7%,猶太國面積為1.585萬平方千米(其中含9500平方千米的內格夫沙漠),占總面積58.7%,耶路撒冷(158平方千米)作為“特殊國際政權下的獨立主體”,由聯合國管理。 ——《巴勒斯坦分治決議》閱讀教材P21-22: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的時間?有什么影響?1.1948年,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國建立,阿拉伯人進行抵制,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最終,以色列占領了“阿拉伯國”的大片領土,控制了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區。2.此后,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的矛盾激化,沖突不斷,又爆發四次戰爭,中東局勢更加動蕩不安。第一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戰爭、以色列獨立戰爭 1948.5.15~1949.7.20)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第二天,一些阿拉伯國家為抵制以色列國的建立,對其宣戰進攻。結果阿拉伯國家戰敗。 第二次中東戰爭(英法以侵埃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西奈戰役、卡代什行動 1956.10.29~11.7)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英、法、以因此聯合向埃及發動進攻。英法以聯軍獲勝。 第三次中東戰爭(六·五戰爭、六月戰爭、六天戰爭 1967.6.5~6.11)6月5日,以色列悍然對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等阿拉伯國家發動突然襲擊。以色列獲勝,占領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整個巴勒斯坦和埃及的西奈半島地區。 第四次中東戰爭(十月戰爭、齋月戰爭、贖罪日戰爭 1973.10.6~10.26)埃及、敘利亞為收復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喪失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而進攻以色列,美蘇兩國向雙方提供武器。 第五次中東戰爭(黎巴嫩戰爭 1982.6.6~9.29)以色列借口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裝暗殺,出兵占領黎巴嫩的領土,襲擊黎巴嫩境內的巴解組織及其武裝力量,并與黎境內的敘利亞軍隊交戰。是為阿以間的最大一戰,以軍獲勝。亞西爾·阿拉法特1929.8.24~2004.11.11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委會主席說說:連年戰爭給巴以雙方人民帶來了哪些傷害??見PPT圖片。據不完全統計,僅中東戰爭中就有約3萬以色列人在戰爭中傷亡,十多萬阿拉伯人傷亡,數百萬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園淪為難民。 戰爭使阿拉伯國家背上了沉重的軍費負擔,債臺高筑,民生凋敝,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 以色列全民皆兵,其國防支出在政府預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 更為嚴重的是威脅了中東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閱讀教材第22頁,尋找中東和平進程:1. 20世紀70年代開始,中東和平出現轉機,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明確提出“以土地換和平”原則。2.1993年,巴以雙方簽署和平協議,達成和解,相互承認,邁開了和平進程上的重要一步。隨后,巴以兩國就巴勒斯坦自治問題達成協議。3.1995年,拉賓被猶太極端分子刺殺,接任的以色列領導人在中東問題上態度強硬,中東和平進程籠罩著陰影。雖然中東和平之路并不平坦,但通過談判政治解決中東問題的原則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解中東和平進程中的關鍵人物(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導人)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里,不要讓橄欖枝從我的手中失落。 ——阿拉法特阿拉法特的身高在人高馬大的阿拉伯世界顯得有些矮小,這位叱咤風云的中東名人身高竟然只有1.60米。他一年四季總穿一身墨綠色的軍便袋,上衣扎在軍褲中,腰懸左輪手槍,系軍用武裝帶。 1929年8月24日他出生于埃及開羅,父母家庭分別是東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帶的望族。名字阿拉法特就來源自耶路以老城附近的一座山峰,原意為“神與吉祥”。 “用土地換和平”拉 賓(前以色列總理)我夢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e1993年,在當時美國總統克林頓的斡旋下,拉賓同阿拉法特簽署了“奧斯陸協定”,中東和平出現了曙光。1994年12月10日,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左)、以色列外長佩雷斯(中)和以色列總理拉賓一起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1995年11月4日在特拉維夫廣場舉行的10萬人的和平集會上,75歲的拉賓被一名猶太以色列極右分子刺殺身亡,阿以和平再遭重挫。 2004年11月11日,被譽為巴勒斯坦民族之魂的阿拉法特在法國巴黎一家醫院病逝,享年75歲。結合材料,回答問題播放歷史材料、歷史圖片,探究學習新課的閱讀教材,找到知識點結合地圖閱讀聯合國第181號決議閱讀教材找到相關知識點觀看五次中東戰爭的對比以及閱讀五次中東戰爭的介紹觀看圖片閱讀材料觀看圖片閱讀教材,尋找知識點觀看 圖片以及介紹小組合作探究材料題分析出中東動蕩的原因加深學生的印象與理解培養學生提取信息能力了解《巴勒斯坦分治決議》培養學生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增加學生對中東戰爭的了解圖直觀形象,有利于學生記憶。感受連年戰爭給巴以雙方人民帶來的傷害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團結合作能力了解 “用土地換和平”感受中東和平出現的曙光培養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課堂練習1.下列關于巴以沖突和中東戰爭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D )A.巴以問題源于聯合國“分治”決議的不公平B.影響中東和平的因素有很多,如宗教、領土、資源、大國插手等C.1948年,英國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D.巴以問題完全能夠通過戰爭手段來解決2、北京時間2017年12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將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特朗普的決定使中東問題更加復雜化,中東問題的關鍵是(D)A.埃以沖突 B.敘以沖突 C.約以沖突 D.巴以沖突 拓展提高想想有哪些辦法能繼續推進中東和平進程?(1)以和平的手段解決問題(以土地換和平), 而不是使用武力解決巴以爭端;(2)合理分配水資源;(3)尊重各民族、種族的風俗習慣:(4)發揮聯合國的作用;(5)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6)維護和平、促進發展。 課堂總結同一片金色的陽光 , 同一個藍色的地球 照耀著美麗花朵 匯聚著不同膚色同一片藍天 飛翔著白鴿 同一個心愿 盡情地訴說飛翔著可愛的白鴿 用不同語言在訴說 全世界小伙伴 心連心手拉手 全世界小伙伴 心連心手拉手 同唱一首和平之歌 同唱一首和諧之歌 板書以結構圖的方式展現,重點內容一目了然5.4.2動蕩的中東 練習 一、選擇題1. 發生在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第四次中東戰爭,距今已有40年了。但是,在這40年里,中東地區的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更加復雜了。中東問題的關鍵是( )A.巴以沖突 B.三個宗教教派對耶路撒冷城的爭奪C.大國的介入 D.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對水源的爭奪2.下列資源在中東地區極其匱乏的是( )A.水資源 B.石油資源 C.天然氣資源 D.煤炭資源3、中東地區是下列哪些文明的發祥地( )①長江流域 ②尼羅河流域 ③印度河流域 ④兩河流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4、影響中東和平的最大問題是( )A.巴基斯坦問題 B.印度問題 C.以色列問題 D.巴勒斯坦問題5、3月26日,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五國領導人在南非德班舉行第五次會晤,會議主題是“金磚國家與非洲:實現發展、融合、工業化的伙伴關系”。這表明( )A.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B.金磚五國的各種利益趨于一致C.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一大主題 D.金磚五國合作共贏不再有競爭沖突6、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明確提出“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是在( )A.第二次中東戰爭后 B.第三次中東戰爭后C.第五次中東戰爭后 D.第四次中東戰爭后7、圍繞巴勒斯坦主權問題所發生的戰爭是( )A.兩伊戰爭 B.海灣戰爭 C.伊拉克戰爭 D.中東戰爭8、“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猶太人成立以色列國。此后,以色列和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之間多次進行戰爭,史稱中東戰爭。中東地區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重要,石油資源豐富,是列強的必爭之地?!痹摬牧蠑⑹龅膬热葜胁话? )A.以色列建國 B.列強爭奪中東地區的原因 C.中東戰爭 D.印巴分治9、二戰以來,中東地區長期動蕩不安,中東戰爭、海灣戰爭、巴以沖突、敘利亞內戰……導致這一局面出現的外部因素是( )A.民族矛盾 B.領土爭端 C.教派沖突 D.大國干涉10、下列關于巴勒斯坦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位于地中海、死海和紅海之間 ②面積兩萬多平方千米③有“中東心臟”之稱 ④曾是古代猶太人的棲息之地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非選擇題材料一: 20世紀70年代,阿拉法特在聯合國演講時說:“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里,不要讓橄欖枝從我的手中失落。”材料二:1994年,拉賓在接受諾貝爾和平獎時說:“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都經歷了苦難、痛苦和喪失親人的滋味?!覀兠媾R的是更加困難和更加危險的任務。在華盛頓的一次握手并不能馬上使一個世紀以來積累的仇恨煙消云散。鼓敲得再動聽,也掩蓋不住流血。和平要人們慢慢地、日復一日地、逐步地去建立。”阿拉法特和拉賓的話表明巴以兩國在和平之路上的何種期望?拉賓的遇刺又說明了什么問題?答案和解析一、選擇題A 2、 A 3、D 4、D 5、C 6、C 7、D 8、D 9、D 10、C二、非選擇題期望:希望和平解決中東問題。說明:中東和平之路并不平坦,和平解決巴以沖突任重道遠。課件33張PPT。動蕩的中東歷史與社會人教新課標 九年級下新知導入思考:中東指的是什么地方呢? “中東”一般是指歐、亞、非三洲連接的地區,主要是亞洲西部一帶。該名稱來源于過去人們以歐洲為中心,按距離遠近把東方各地分別稱為“近東”、“中東”和“遠東”。包括埃及、巴勒斯坦、敘利亞、伊拉克、約旦、科威特、伊朗等國家??偯娣e為七百萬平方千米,人口一億多。五海三洲之地5.巴勒斯坦問題是影響中東和平的最大問題, 是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矛盾的根本癥結所在。1.中東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歐、亞、非三洲各民族遷移的通途,東西方交流的要道。2.中東地區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發源地,三種宗教都把耶路撒冷尊奉為圣地,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使這里成為民族糾紛和沖突頻發的地區。3.中東地區水資源極其匱乏,為爭奪水資源的使用權,中東各國間的沖突不斷。4.中東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使其成為政治、經濟和軍事的最敏感地區。地理位置 宗教紛爭根據材料分析分析中東動蕩的原因是什么呢? 新知講解爭奪水源爭奪石油巴勒斯坦問題新知導入中東地區示意圖中東泛指從地中海東岸到伊朗的廣大區域以及非洲北部的部分地區。這里戰略地位重要,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紅海是蘇伊士運河的門戶,更是蘇伊士運河通向印度洋的通道。居住在此的多為阿拉伯人,素有“阿拉伯世界”之稱。地理位置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積176平方公里,由東部舊城和西部新城組成。它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在阿拉伯語和猶太語中,意思都為“和平之城”。不同宗教信仰文化傳統,使民族糾紛和沖突頻發宗教紛爭新知講解 中東地區熱帶沙漠氣候分布最廣,氣候炎熱干燥,降水稀少,水資源極其匱乏。這對中東各國的發展和人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所以,有關河流、湖泊等水資源的分配和爭奪,成了中東地區動蕩的一個重要原因。為爭奪水資源的使用權,中東各國間的沖突不斷。爭奪水源新知講解政治、經濟和軍事的最敏感地區,大國爭奪的焦點石油寶庫波斯灣地區爭奪石油新知講解①巴勒斯坦地區是廣大阿拉伯國家的中心位置,有“中東心臟”之稱。這一地區曾是古猶太人的棲息之地,19世紀末成了阿拉伯人的居住地。②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國獲得了對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權”,并支持“猶太復國運動”,越來越多猶太人來到巴勒斯坦地區,他們與阿拉伯人的矛盾日益加深。③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實行“分治”,即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④1948年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建立,而巴勒斯坦未能建國。影響中東和平的最大問題,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矛盾的根本癥結所在。巴勒斯坦問題問題由來新知講解1947年猶太人到達巴勒斯坦聯合國第181號決議 決議規定:英國不遲于1948年8月1日結束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在此后兩個月內成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阿拉伯國的面積為1.1萬平方千米,占總面積40.7%,猶太國面積為1.585萬平方千米(其中含9500平方千米的內格夫沙漠),占總面積58.7%,耶路撒冷(158平方千米)作為“特殊國際政權下的獨立主體”,由聯合國管理。 ——《巴勒斯坦分治決議》 新知講解1947年巴勒斯坦分治圖巴勒斯坦國國旗以色列國國旗 巴勒斯坦(Palestine)古稱迦南,位于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沖,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曾是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共同生活之地,后猶太人陸續遷離。19世紀末以來,猶太復國運動興起,并得到英、美等國支持,猶太人從各地大量遷往面積僅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81號決議,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耶路撒冷城(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圣地,以色列通過1948年和1967年兩次戰爭先后占領整個耶路撒冷地區,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為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11月,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國首都)為國際城市,由聯合國管轄,歸屬待定。一個祖先兩大民族三度流散五次戰爭新知講解2.此后,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的矛盾激化,沖突不斷,又爆發四次戰爭,中東局勢更加動蕩不安。1.1948年,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國建立,阿拉伯人進行抵制,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最終,以色列占領了“阿拉伯國”的大片領土,控制了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區。圖5-36 頻繁的沖突閱讀教材P21-22: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的時間?有什么影響?新知講解了解五次中東戰爭新知講解 第一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戰爭、以色列獨立戰爭 1948.5.15~1949.7.20)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第二天,一些阿拉伯國家為抵制以色列國的建立,對其宣戰進攻。結果阿拉伯國家戰敗。 第二次中東戰爭(英法以侵埃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西奈戰役、卡代什行動 1956.10.29~11.7)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英、法、以因此聯合向埃及發動進攻。英法以聯軍獲勝。 第三次中東戰爭(六·五戰爭、六月戰爭、六天戰爭 1967.6.5~6.11)6月5日,以色列悍然對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等阿拉伯國家發動突然襲擊。以色列獲勝,占領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整個巴勒斯坦和埃及的西奈半島地區。 第四次中東戰爭(十月戰爭、齋月戰爭、贖罪日戰爭 1973.10.6~10.26)埃及、敘利亞為收復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喪失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而進攻以色列,美蘇兩國向雙方提供武器。 第五次中東戰爭(黎巴嫩戰爭 1982.6.6~9.29)以色列借口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裝暗殺,出兵占領黎巴嫩的領土,襲擊黎巴嫩境內的巴解組織及其武裝力量,并與黎境內的敘利亞軍隊交戰。是為阿以間的最大一戰,以軍獲勝。亞西爾·阿拉法特1929.8.24~2004.11.11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委會主席新知講解說說連年戰爭給巴以雙方人民帶來了哪些傷害??新知講解新知講解 據不完全統計,僅中東戰爭中就有約3萬以色列人在戰爭中傷亡,十多萬阿拉伯人傷亡,數百萬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園淪為難民。 戰爭使阿拉伯國家背上了沉重的軍費負擔,債臺高筑,民生凋敝,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 以色列全民皆兵,其國防支出在政府預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 更為嚴重的是威脅了中東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新知講解1. 20世紀70年代開始,中東和平出現轉機,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明確提出“以土地換和平”原則。2.1993年,巴以雙方簽署和平協議,達成和解,相互承認,邁開了和平進程上的重要一步。隨后,巴以兩國就巴勒斯坦自治問題達成協議。3.1995年,拉賓被猶太極端分子刺殺,接任的以色列領導人在中東問題上態度強硬,中東和平進程籠罩著陰影。4.雖然中東和平之路并不平坦,但通過談判政治解決中東問題的原則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閱讀教材第22頁,尋找中東和平進程新知講解阿拉法特(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導人)拉 賓(前以色列總理) 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里,不要讓橄欖枝從我的手中失落。 ——阿拉法特 我夢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e了解中東和平進程中的關鍵人物新知講解 阿拉法特的身高在人高馬大的阿拉伯世界顯得有些矮小,這位叱咤風云的中東名人身高竟然只有1.60米。他一年四季總穿一身墨綠色的軍便袋,上衣扎在軍褲中,腰懸左輪手槍,系軍用武裝帶。 1929年8月24日他出生于埃及開羅,父母家庭分別是東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帶的望族。名字阿拉法特就來源自耶路以老城附近的一座山峰,原意為“神與吉祥”。 “用土地換和平?!?1993年,在當時美國總統克林頓的斡旋下,拉賓同阿拉法特簽署了“奧斯陸協定”,中東和平出現了曙光。新知講解 1994年12月10日,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左)、以色列外長佩雷斯(中)和以色列總理拉賓一起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 新知講解 1995年11月4日在特拉維夫廣場舉行的10萬人的和平集會上,75歲的拉賓被一名猶太以色列極右分子刺殺身亡,阿以和平再遭重挫。新知講解 2004年11月11日,被譽為巴勒斯坦民族之魂的阿拉法特在法國巴黎一家醫院病逝,享年75歲。 新知講解資料1 20世紀70年代,阿拉法特在聯合國演講時說:“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里,不要讓橄欖枝從我的手中失落?!?br/>資料2 1994年,拉賓在接受諾貝爾和平獎時說:“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都經歷了苦難、痛苦和喪失親人的滋味。……我們面臨的是更加困難和更加危險的任務。在華盛頓的一次握手并不能馬上使一個世紀以來積累的仇恨煙消云散。鼓敲得再動聽,也掩蓋不住流血。和平要人們慢慢地、日復一日地、逐步地去建立?!? 運用地圖,從地理環境、資源配置、宗教信仰、國際環境等多個角度,歸納影響巴以沖突的因素。 地理位置重要,水資源匱乏,石油資源豐富,爭奪對耶路撒冷的控制權,大國插手等。 阿拉法特和拉賓的話表明巴以兩國在和平之路上的何種期望?拉賓的遇刺又說明了什么問題?期望:希望和平解決中東問題。說明:中東和平之路并不平坦, 和平解決巴以沖突任重道遠。新知講解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小組合作)1.下列關于巴以沖突和中東戰爭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巴以問題源于聯合國“分治”決議的不公平B.影響中東和平的因素有很多,如宗教、領土、資源、大國插手等C.1948年,英國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D.巴以問題完全能夠通過戰爭手段來解決課堂練習D2、北京時間2017年12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將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特朗普的決定使中東問題更加復雜化,中東問題的關鍵是( )A.埃以沖突 B.敘以沖突 C.約以沖突 D.巴以沖突 課堂練習D (1)以和平的手段解決問題(以土地換和平), 而不是使用武力解決巴以爭端;(2)合理分配水資源;(3)尊重各民族、種族的風俗習慣:(4)發揮聯合國的作用;(5)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6)維護和平、促進發展。想想有哪些辦法能繼續推進中東和平進程?拓展提高課堂總結同一片金色的陽光 , 同一個藍色的地球 照耀著美麗花朵 匯聚著不同膚色同一片藍天 飛翔著白鴿 同一個心愿 盡情地訴說飛翔著可愛的白鴿 用不同語言在訴說 全世界小伙伴 心連心手拉手 全世界小伙伴 心連心手拉手 同唱一首和平之歌 同唱一首和諧之歌 動蕩的原因中東戰爭:中東和平進程:動蕩的中東地理位置 宗教紛爭、民族矛盾 和平出現轉機,但和平之路并不平坦 板書總結 爭奪資源巴勒斯坦問題阿以矛盾激化,沖突不斷,爆發五次中東戰爭作業布置1.背誦本課知識點2.做練習冊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滦竭^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新課標歷社九下-5.4.2 動蕩的中東(教案).doc 人教新課標歷社九下-5.4.2 動蕩的中東(練習).doc 人教新課標歷社九下-5.4.2 動蕩的中東(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