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新課標版歷史與社會九下6.3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教案課題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單元六學科歷史與社會年級九年級學習目標中共八大確定的主要任務和“總路線”的提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的發動,文革小組的成立;粉碎林彪反革命集體;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掌握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及其意義;掌握王進喜、焦裕祿等先進事跡通過圖片了解左傾錯誤,了解王進喜、焦裕祿等人的先進事跡,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讀圖能力;引導學生總結學生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失誤的原因和經濟建設的成就,培養學生辯證地分析歷史和借鑒歷史的能力。 通過分析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和嚴重失誤的學習,是學生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過程。焦裕祿、王進喜等時代先進的楷模,他們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重點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幾次失誤和成就,了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的先進人物。難點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失誤的原因和教訓。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圖片:白菜比人大,跟玉米比人渺小多了。你相信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今天讓我們來共同來學習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這一課,來了解這段歷史。提前預習課本,明確本課內容。 將本課的興趣點找到,引出正課做鋪墊。講授新課在探索中曲折前進展示八大召開的圖片1.探索中的良好開端——中共八大(1)時間、地點:1956年,北京(2)內容:①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國內的主要矛盾②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材料探究】材料一:“八大”的輝煌成就在于面臨國內形勢和任務作出了正確判斷,同時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經濟建設政策,制定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路線。在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上邁出重要的一步,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 結合這則材料,你能說說中共八大的意義嗎?中共八大為建設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是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3)意義: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過渡:到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又提出了什么樣的總路線?2.探索中的失誤:①總路線(1)時間:1958年(2)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1958年,人民日報元旦獻詞《乘風破浪》材料研究:史料1 “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多快好省的中心環節”“速度問題是建設路線問題”“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方針問題”。 ——《人民日報》史料2 中國經濟落后,物質基礎薄弱,使我們至今還處在一種被動狀態,精神上感到還是受束縛。 ——毛澤東史料3 (在鋼產量等方面)赫魯曉夫同志告訴我們,15年后,蘇聯可以超過美國。我也可以講,15年后,我們可能趕上和超過英國。……在15年后,在我們陣營中間,蘇聯超過美國,中國超過英國。 ——毛澤東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 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的發言總路線在強調什么?速度探索中的失誤:②“大躍進”(1)背景: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對經濟發展規律和中國經濟基本情況認識不足,又急于求成。(原因)(2)時間:1958年(3)主要標志:高指標 瞎指揮 浮夸風(4)口號:“以鋼為綱,全面躍進”(工業方面)、“以糧為綱”(農業方面)播放PPT15-19工業上:全民大煉鋼鐵1958年8月,中共中央號召全民為年產1070萬噸鋼奮斗,使得大煉鋼鐵運動在全國展開,全國近億人上陣,大搞“小(小高爐)土(土辦法)群(群眾運動)”。(2)農業上:虛報產量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一個蘿卜千斤,兩頭毛驢拉不動觀看視頻《人民公社化運動》,初步感知。③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中共中央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加入人民公社后,人們敞開肚皮享受著不花錢的飯菜,有人說:“真是進了共產主義了。” 飯后上工,社員在地里拿工具懶洋洋地什么都不干,鄰居大嬸還說:“別那么賣力了,反正干多干少晚上食堂吃的都一樣。”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權力過分集中,基層生產單位沒有自主權,生產中沒有責任制,分配上實行平均主義,這極大地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活動探究:農業生產合作社與人民公社的區別?農業生產合作社是把農民土地所有制改為集體所有制,是社會主義制度在農村建立的標志;而人民公社的特點是“一大二公”,實際上追求的是平均主義,它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失誤,其實質是“大躍進”在農村的翻版和擴大。三年經濟困難(1959-1961)由于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加上②自然災害嚴重,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過渡:面對嚴重的經濟困難,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國民經濟,提出了什么方針?3.探索中的調整:調整國民經濟(1)八字方針:“調整、鞏固、充實、提高”于1961年初開始實施(2)結果: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呈現出物價穩定、市場繁榮的新面貌1962年,七千人大會總結:探索中的失誤:表現: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評價: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愿望;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教訓(啟示):要尊重客觀經濟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過渡:中共中央對國民經濟進行了調整,使其得到恢復和發展,然而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又一場運動在我國爆發,并持續了十年,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損失,這就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1.原因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想通過發動“文化大革命”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 根本原因:“左”傾錯誤的嚴重泛濫2.時間:1966年——1976年3.領導小組:陳伯達、康生、江青、張春橋、姚文元4.表現:見PPT29、305.動亂局面(1)紅衛兵運動砸校牌毀文物批斗“走資派”劉少奇的名字被改為“劉衛黃”,共和國主席成了“無業”游民國家主席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說明了什么?民主法治遭到嚴重踐踏(3)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毛主席發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國政府組織大量城市“知識青年”離開城市,在農村定居和勞動的群眾路線運動。正義的抗爭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周恩來和鄧小平等國家干部堅持黨和國家的日常工作,盡量減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6.結束:(1)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九一三事件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飛機倉皇出逃,在蒙古溫都爾汗機毀人亡1976.1周恩來逝世(2)結束標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四人幫”)歡慶粉碎“四人幫” 審判席上的“四人幫7.危害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8.啟示和教訓①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②要健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③反對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根本不是亂了敵人,而是亂了自己……歷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人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所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建設成就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工業方面武漢鋼鐵基地大港油田包頭鋼鐵基地新興工業電子、原子能、航天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第一枚火箭(3)交通方面蘭新鐵路、蘭青鐵路、包蘭鐵路蘭青鐵路包蘭鐵路生物方面我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鐵人” 黨的好干部 解放軍好戰士 王進喜 焦裕祿 雷鋒精神:愛國主義、艱苦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2.“文化大革命”期間1967年6月第一顆氫彈爆炸1970年4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73年秈型雜交水稻自主閱讀教材小組合作探究,找到答案。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柱狀圖觀看圖片閱讀材料,小組合作。總結原因進行知識總結觀看相關圖文資料。閱讀教材,了解相關事實。小組合作,分析交流。自主閱讀教材,歸納相關知識。自主閱讀教材觀看圖片,認識相關人員。學習新知識通過材料分析讓學生認識到八大召開的意義。通過材料和圖片認識到總路線的弊端。通過柱狀圖直觀了解通過圖片直觀的了解。 培養學生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培養樣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分析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圖片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材料認識到文革給國家、人民帶來了災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課堂練習1.“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標志是( c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 B.周恩來、鄧小平扭轉了經濟的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 D.毛澤東批評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2.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 的嚴重失誤是( d ) A.浮夸風 B.整風運動 C.大煉鋼鐵 D.“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3.1958年,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 總路線的主要教訓是( d ) A.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B.經濟建設一定要高速度發展 C.社會主義階段要實行按勞分配 D.經濟指導方針要符合客觀經濟規律4.中共八大指出,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c )A.國家、集體村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才盾B.先進的社會制度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D.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課堂小結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證明了這一點,失誤挫折并不可怕,關鍵是在失誤挫折出現后我們應該怎么對待他們,是回避還是改正,這決定了我們會獲得成功還是徹底失敗,我們要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避免錯誤再次發生。板書6.2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練習一、選擇題:1、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這次會議( )A.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C.公布了過渡時期總路線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人民日報》元旦社論折射出時代的風貌,1959年《人民日報》元旦社論中可能出現的主要詞匯是( )A.真理標準、撥亂反正、經濟建設 B.一五計劃、三大改造、公私合營C.聯產承包、深圳特區、和平統一 D.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3.不同時代的宣傳漫畫體現了不同的時代風貌。下面的兩幅圖出現在( )A.“大躍進”運動時期 B. 社會主義過渡時期C.“文化大革命”時期 D.現代化建設新時期4、有人認為:“‘文革’時期雖然建設遭到破壞,但某些領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選項可以作為論據的是( )A.我國結束了依賴“洋油”的時代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C.我國仿制成功殲-5型殲擊機D.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5、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斯德哥爾摩的演講中說:“我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著家里唯一的一把熱水壺去公共食堂打開水。因為饑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我嚇得要命,鉆進草垛,一天沒敢出來。”這里的“公共食堂”與下列哪一事件有關( )A.第一個五年計劃 B.“大躍進”運動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文化大革命” 6、“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標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 B周恩來、鄧小平扭轉了經濟的下滑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 D.毛澤東批評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7.下圖是中國1957- 1965年國家經濟增長走勢圖,其中我國國民經濟出現負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C.?中共八大會議的召開????D.?文化大革命的開展8、“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請你判斷這是習主席所做的《念奴嬌?追思________》A. 王進喜 B. 焦裕祿 C. 鄧稼先 D. 雷鋒9、鄧小平曾經很沉痛地說:“中國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這十一二年,我們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A.帝國主義的封鎖 B.“大躍進”運動C.自然災害的影響 D.“文化大革命”10、由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似水流年》是一部以飽含血淚的筆墨,抨擊中國“文革”十年浩劫的小說,是一曲用發自心底的真情,呼喚中國人絕不允許“文革”悲劇在神州大地重演的悲歌,值得重視和肯定。中國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悲劇重演,關鍵是要( )A.徹底批判封建思想 B.防止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C.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 D.堅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11、“文化大革命”中,身為國家主席的劉少奇被誣陷為“叛徒、內奸、工賊 ”,慘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這突出表明文革期間( )A.黨內出現了叛徒內奸 B.國民經濟發展緩慢C.民主與法制被肆意踐踏 D.文化事業遭到嚴重摧殘 12、習近平總書記曾作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像焦裕祿這樣的英雄模范人物還有( )①王進喜②鄧稼先③雷鋒④楊靖宇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13、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業以鋼為綱”,號召一切部門都要為鋼鐵生產“停車讓路”,支援大煉鋼鐵,為了煉鋼,人們砸鐵鍋收廢鐵,甚至拆下鋼窗鐵門作原材料。這一現象反映的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C.“大躍進”運動 D.人民公社化運動 14、當時的報紙上宣傳:“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形象地反映了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過程中的失誤。你認為造成這些失誤的原因是( )①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 ②由于朝鮮戰爭的影響 ③急于求成 ④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非選擇題: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全國掀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雖然社會主義建設有一些失誤,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涌現出了許多模范人物。材料一中的模范人物分別是誰??(2)材料二中出現的事件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為了克服困難改變現狀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3)文革期間,我國經濟遭到巨大損失,但是仍然去了一些科技成就,請列舉這時期取得的科技成就。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A 2.D 3.A 4.D 5.C 6.C 7.B 8.B 9.D 10.C 11.C 12.A 13.C 14.B二、非選擇題:17、(1)焦裕祿 王進喜??雷鋒??(2)中央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1961年開始實施。(3)1967年6月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70年4月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73年我國首次培育成秈型雜交水稻。課件57張PPT。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歷史與社會 人教新課標 八年級下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的時間?標志? 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是不是一帆風順的呢?出現了哪些失誤與挫折?(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復習舊知白菜比人大多了跟玉米比,人太渺小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畫面?你信嗎?新知導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新知講解1.探索中的良好開端——中共八大(1)時間、地點:1956年,北京(2)內容:①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 新知講解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國內的主要矛盾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 速發展的需要第二對主要矛盾落后的農業國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 工業國的要求第一對主要矛盾我國的實際情況人民的要求(或需要)新知講解1.探索中的良好開端——中共八大(2)內容: ②主要任務: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新知講解材料一:“八大”的輝煌成就在于面臨國內形勢和任務作出了正確判斷,同時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經濟建設政策,制定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路線。在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上邁出重要的一步,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 結合這則材料,你能說說中共八大的意義嗎?【材料探究】中共八大為建設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是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新知講解1.探索中的良好開端——中共八大(3)意義: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新知講解2.探索中的失誤:①總路線(1)時間:1958年(2)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1958年,人民日報元旦獻詞《乘風破浪》新知講解史料1 “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多快好省的中心環節”“速度問題是建設路線問題”“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方針問題”。 ——《人民日報》史料2 中國經濟落后,物質基礎薄弱,使我們至今還處在一種被動狀態,精神上感到還是受束縛。 ——毛澤東史料3 (在鋼產量等方面)赫魯曉夫同志告訴我們,15年后,蘇聯可以超過美國。我也可以講,15年后,我們可能趕上和超過英國。……在15年后,在我們陣營中間,蘇聯超過美國,中國超過英國。 ——毛澤東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 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的發言總路線在強調什么? 速度新知講解(1)背景: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對經濟發展規律和中國經濟基本情況認識不足,又急于求成。(原因)(2)時間:1958年(3)主要標志:高指標 瞎指揮 浮夸風(4)口號:“以鋼為綱,全面躍進”(工業方面)、“以糧為綱”(農業方面)2.探索中的失誤:②“大躍進”大躍進運動大躍進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萬噸9000萬噸3000萬噸大躍進時期的煉鋼指標1070萬噸工業:大煉鋼鐵1958年全國生產鋼1108萬噸,只有800萬噸合格新知講解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 1958年8月,中共中央號召全民為年產1070萬噸鋼奮斗,使得大煉鋼鐵運動在全國展開,全國近億人上陣,大搞“小(小高爐)土(土辦法)群(群眾運動)”。新知講解農業上:虛報產量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一個蘿卜千斤,兩頭毛驢拉不動。新知講解種個南瓜象地球,架在五岳山上頭,把它扔進太平洋,地球又多一個洲。大麥穗、大玉米運到北京去見毛主席新知講解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中共中央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2.探索中的失誤:③人民公社化運動新知講解 加入人民公社后,人們敞開肚皮享受著不花錢的飯菜,有人說:“真是進了共產主義了。” 飯后上工,社員在地里拿工具懶洋洋地什么都不干,鄰居大嬸還說:“別那么賣力了,反正干多干少晚上食堂吃的都一樣。” 權力過分集中,基層生產單位沒有自主權,生產中沒有責任制,分配上實行平均主義,這極大地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2.探索中的失誤:③人民公社化運動新知講解農業生產合作社是把農民土地所有制改為集體所有制,是社會主義制度在農村建立的標志;而人民公社的特點是“一大二公”,實際上追求的是平均主義,它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失誤,其實質是“大躍進”在農村的翻版和擴大。農業生產合作社與人民公社的區別?新知講解探索中的失誤:表現: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評價:?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愿望;?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教訓(啟示):?要尊重客觀經濟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新知講解思考: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教訓給我們的啟示(教訓)?A、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B、要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C、要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調動人民生產積極性等。三年經濟困難(1959-1961) 由于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加上②自然災害嚴重,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新知講解3.探索中的調整:調整國民經濟(1)八字方針:“調整、鞏固、充實、提高”于1961年初開始實施(2)結果: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呈現出物價穩定、市場繁榮的新面貌1962年,七千人大會新知講解1.原因 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想通過發動“文化大革命”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 根本原因:“左”傾錯誤的嚴重泛濫2.時間1966年——1976年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新知講解二、“文化大革命”3.指揮部陳伯達、康生、江青、張春橋、姚文元江青反革命集團的主要成員大字報批斗會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破四舊4、表現:批斗彭德懷批斗劉少奇紅衛兵運動砸校牌毀文物新知講解5.動亂局面批斗“走資派”批斗彭德懷劉少奇的名字被改為“劉衛黃”,共和國主席成了“無業”游民批斗文學人士新知講解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劉少奇之死 (1969·11)國家主席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說明了什么?新知講解民主法治遭到嚴重踐踏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毛主席發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國政府組織大量城市“知識青年”離開城市,在農村定居和勞動的群眾路線運動。新知講解正義的抗爭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周恩來和鄧小平等國家干部堅持黨和國家的日常工作,盡量減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新知講解6.結束(1)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九一三事件”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飛機倉皇出逃,在蒙古溫都爾汗機毀人亡新知講解1976.1周恩來逝世新知講解新知講解清明節前夕,北京和各地群眾掀起了全國范圍的悼念周恩來、痛斥“四人幫”的強大抗議運動,即“四五運動”。為后來粉碎“四人幫”奠定了群眾基礎。天安門廣場成為全國性抗議運動的中心新知講解(2)結束標志:歡慶粉碎“四人幫”審判席上的“四人幫新知講解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四人幫”)無數的文物古跡、藝術珍品被砸碎焚毀,中華文明慘遭浩劫!2.5億人民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缺吃少穿!1600多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失去了教育的機會!300多萬人在動亂中非正常死亡!5000億元的經濟財富損失殆盡!14000多名卓有成就的學者、教授被迫害!7.危害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8.啟示和教訓①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②要健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③反對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新知講解 “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根本不是亂了敵人,而是亂了自己……歷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人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所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內亂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工業方面武漢鋼鐵基地包頭鋼鐵基地大慶油田大慶油田的建成結束了中國依靠“洋油”的時代,實現了原油的石油的全部自給勝利油田大港油田新知講解三、建設成就(2)新興工業電子、原子能、航天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第一枚火箭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新知講解(3)交通方面蘭新鐵路、蘭青鐵路、包蘭鐵路蘭青鐵路包蘭鐵路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新知講解(4)生物方面我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新知講解“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 焦裕祿解放軍好戰士 雷鋒精神:愛國主義、艱苦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新知講解2.“文化大革命”期間1967年6月第一顆氫彈爆炸1970年4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73年秈型雜交水稻新知講解1.“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標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 B.周恩來、鄧小平扭轉了經濟的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 D.毛澤東批評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C課堂練習2.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 的嚴重失誤是( ) A.浮夸風 B.整風運動 C.大煉鋼鐵 D.“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課堂練習D課堂練習3.1958年,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 總路線的主要教訓是( ) A.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B.經濟建設一定要高速度發展 C.社會主義階段要實行按勞分配 D.經濟指導方針要符合客觀經濟規律D課堂練習4.中共八大指出,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A.國家、集體村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才盾B.先進的社會制度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D.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B是一次嚴重失誤,給國民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國民經濟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板書設計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新課標歷社-6.2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教案.doc 人教新課標歷社-6.2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練習.doc 人教新課標歷社-6.2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課件.ppt 人民公社化運動.fl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