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期中知識點第一單元? ? 扇形統計圖一、扇形統計圖的意義:用整個圓的面積表示總數,用圓內各個扇形面積表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各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圖)。二、常用統計圖的優點:1、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2、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還可以清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3、扇形統計圖:能夠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三、扇形面積的大小表示的意義:在同一個圓中,扇形的大小與這個扇形的圓心角的大小有關,圓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因此扇形面積占圓面積的百分比,同時也是該扇形圓心角度數占圓周角度數的百分比。)第二單元 圓柱和圓錐知識點一:圓柱、圓錐的認識相關概念:①圓柱由一個上底面、一個下底面和一個側面組成。上下底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②圓柱的高:上下底面之間的距離。圓柱有無數條高,每條高相等。③圓錐由一個底面和一個側面組成。底面是一個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④圓錐的高:圓錐的定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圓錐只有一條高。知識點二: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理解掌握: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有可能是長方形,也有可能是正方形。①假如是長方形,那么長方形的長a,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C,寬b就是圓柱的高h。長方形的面積? ?S=a×b=C×h=2πr×h=2πrh,就是圓柱的側面積。②假如是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邊長a既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C,也等于圓柱的高h,也就是說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正方形的面積? ? S=a×a=C×h=2πr×h=2πrh,就是圓柱的側面積。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公式=Ch或者=2πrh或者=πdh知識點三: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理解掌握:圓柱的表面積由一個側面加上兩個底面組成,計算方法是S表=S側+2S底,因為S側=Ch,S底=πr2,所以S表=Ch+2πr2 =2πrh+2πr2?用乘法分配率得圓柱的表面積公式 =2πr(h+r)例1:一個圓柱形的罐頭盒,高是12.56厘米,它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正方形,做一個這樣的罐頭盒需要多少鐵皮??解析:本題中罐頭盒的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說明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都等于12.56厘米,可以根據圓的周長公式C=2πr,把r先求出,最后再用圓柱的表面積公式。解:12.56÷3.14÷2=2(厘米)2×3.14×2×(12.56+2)=182.8736平方厘米?答:做一個這樣的罐頭盒需要182.8736平方厘米鐵皮。知識點四: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理解掌握:利用我們以前學過的長方體的體積公式V長方體=S底×h,可以得到圓柱的體積公式V圓柱= S底×h,長方體的底面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而圓柱的底面積是圓。相關公式:①已知半徑和高,V圓柱=πr2h②已知直徑和高,V圓柱=π(d÷2)2h③已知周長和高,V圓柱=π(C÷2π)2h難點解析: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n份,切開后平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得到的結論:圓柱的底面周長等于長方體的兩條長的和;圓柱的半徑等于長方體的寬;圓柱的高等于長方體的高;圓柱的體積等于長方體的體積;★圓柱的側面=長方體的前、后兩個面積的和(長×高);圓柱的上、下底面和等于長方體的上、下底面和(長×寬),所以圓柱的表面積比長方體的表面積少左右兩個側面(寬×高)。知識點五: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理解掌握:根據書本上的實驗可以得到結論: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3倍,或者說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用字母表示為V圓柱=3V圓錐或者V圓錐=1/3V圓柱。相關公式:只需要在圓柱的相關公式前面乘以三分之一。? ? ? ?①已知半徑和高,V圓錐=1/3πr2h? ? ? ?②已知直徑和高,V圓錐=1/3π(d÷2)2h? ? ? ?③已知周長和高,V圓錐=1/3π(C÷2π)2h重點解析:在一個圓柱里面挖一個最大的圓錐,圓錐的體積和剩余部分的體積比是1:2。例1:工地上的沙堆成近似的圓錐形,底面周長是12.56米,高是1.5米,每立方米沙子約重1.7噸,這堆沙子共重多少噸?解析: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可以用公式V圓錐=1/3π(C÷2π)h1/3×3.14×(12.56÷2÷3.14)2×1.5=6.28立方米1.7×6.28=10.676噸?答:這堆沙子共重10.676噸。知識點七:圓柱和圓錐的橫截面理解掌握:★圓柱橫截面的分割方法:① 按底面的直徑分割,這樣分割的橫截面是長方形或者是正方形,如果橫截面是正方形說明圓柱的底面直徑和高相等。② 按平行于底面分割,這樣分割的橫截面是圓。圓錐橫截面的分割方法:① 按圓錐的高分割,這樣分割的橫截面是等腰三角形。② 按平行于底面分割,這樣分割的橫截面是圓。第三單元? 解決問題的策略?學會用“轉化”的策略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具體的問題確定合理的解題方法,從而有效的解決問題。第四單元? 比例知識點一:圖像的放大和縮小??理解掌握:把圖形按1:n的比縮小,就是把圖形的每條邊都放大到原來的1/n;? ? ?把圖形按n:1的比放大,就是把圖形的每條邊都縮小到原來的n倍。??知識點二:比例的意義??理解掌握:1、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任何一個比例都是由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組成。? ? ? ? ? ?2、比和比例的區別:(1)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比例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關系。? ? ? ? ? ? ? ? ? ? ? ? ? ??(2)比由兩項組成(前項、后項)。比例由四項組成(兩個內項、兩個外項)。??知識點三:應用比的含義組成比例??理解掌握: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關鍵要看它們的比值是否相等。若比值相等,則能組成比例;若比值不想等, 則不能組成比例。??知識點四:比例的基本性質??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若a:b=c:d,那么ad=bc。? ? ? ? ? ??若用分數表示比a/b=c/d,那么ad=bc。------十字交叉法??知識點五:解比例??理解掌握:解比例的依據是比例的基本性質,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項,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項。?例1: 5:8=x:16? ? ? ? ? 1/9 : 1/4 =x:18? ? ? ??8x=5×16? ? ? ? ? 4:9? ?=x:18? ? ? ? ??x=10? ? ? ? ? ? ? ?9x =4×18? ? ? ? ? ? ? ? ? ? ? ? ? ? ??x =8??知識點六:用比例解應用題??解題方法:審題列出比例等量關系式------設未知數列出比例方程------解比例并檢驗寫答??例1:A、B兩種商品的價格比是5:3,如果它們的價格分別上漲了420元后,價格比是6:5。那么A商品原來多少元??解析:本題中告訴我們A、B兩種商品漲價前后的價格比,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得到等量關系是:?(A商品原來的價格+420元):(B商品原來的價格+420元)=6:5??利用比例基本性質,設A商品原來的價格是5x元,B商品原來的價格是3x元 列出比例方程?(5x+420):(3x+420)=6:5? ? ? ? ? ? ? ?(5x+420)×5? =(3x+420)×6------比例基本性質? ? ? ? ? ??25x+2100 =18x+2520------乘法分配率? ? ? ? ? ? ? ? ? ? ??25x-18x=2520-2100------等式基本性質x =60? ? ? ? ? ? ? ?5×60=300元? ? ? ? ? ? ? ? ? ? ? ? ? ? ? ? ?答:A商品原來300元。??知識點七:比例尺的意義??理解掌握: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圖上距離是比的前項,實際距離是比的后項,比例尺是一個最簡單的整數比。?相關公式:(1)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 ? ? ? ?(2)圖上距離=比例尺×實際距離? ? ? ? ? ?(3)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知識點八:比例尺的應用??理解掌握:(1)注意比例尺的前后單位是否統一。一般比例尺的單位是厘米,而題目往往會給出以千米做單位的比例 尺。如1:40千米=1:4000000厘米?(2)因為圖上距離是比例的前項,實際距離是比例的后項,所以當比例尺的圖上距離大于實際距離時,表示設計圖紙大于實際物體,如比例尺是10:1(經常在精密儀器、化學領域中出現);當比例尺的圖上距離小于實際距離時,表示設計圖紙小于實際物體,如比例尺1:100(比如設計一棟教學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