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工業化通常被定義為工業(特別是其中的制造業)或第二產業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重工業與輕工業對應,是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輕工業主要是指生產生活資料的工業部門。如:食品、紡織、家具、造紙、印刷、日用化工、文具、文化用品、體育用品工業等。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超過歷史最高水平。重工業落后我國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我國的工業水平低,基礎薄弱,而且門類不全,許多重要工業產品的人均擁有量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制造。” ——毛澤東 “日本帝國主義為什么敢于這樣地欺負中國,就是因為中國沒有強大的工業,它欺侮我們的落后。” “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 ——毛澤東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斯大林論述蘇聯工業化時說:“在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通常是從輕工業開始……共產黨當然不能走這條路,黨知道戰爭日益逼近,沒有重工業,就無法保衛國家,所以必須趕快發展重工業,如果這事做遲了,就要失敗。”為什么要優先發展重工業呢?1.當時的國情,中國的工業基礎太薄弱。 2.受蘇聯發展的影響。1952年8月,周恩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到達莫斯科,與蘇聯領導人商談關于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有關問題 1954年10月周恩來和米高揚在蘇聯援助中國建設項目協定文本上簽字蘇聯專家與中國技術人員一起研究工作 我國以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快速發展,捷報頻傳。四、三、二、一二鐵一橋三公四廠50年代中國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鞍山鋼鐵公司新建成的鞍山無縫鋼管廠生產的無縫鋼管重工業: 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鞍鋼無縫鋼管廠、七號高爐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在整個50年代,鞍鋼成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一個象征。鞍鋼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大型鋼鐵基地,被譽為祖國的鋼都。長春一汽制造的我國第一輛由毛澤東命名的解放牌汽車,它的問世,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汽車的歷史。重工業: 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飛機制造廠制造的我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重工業: 沈陽飛機制造廠重工業: 沈陽第一機床廠沈陽第一機床廠1955年生產的我國第一臺620-1普通車床沈陽第一機床廠始建于1935年,解放后一五計劃期間曾被列為國家156 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交通: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鷹廈鐵路寶成鐵路交通: 寶成鐵路、鷹廈鐵路交通: 武漢長江大橋1957年10月25日,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毛澤東武漢長江大橋鞍山鋼鐵公司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鷹廈鐵路寶成鐵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1953年到1957年平均每年增長速度工業生產指數:美國2.8% 英國4.1%, 中國18% 鋼:美國3.9% 英國5.7% 中國31.7% 原煤:美國0.4% 英國負增長 中國14.4% 發電量:美國9.1% 英國7.8% 中國21.6% 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各項經濟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一五”計劃前后我國工業生產簡況對比時 間 鋼產量(萬噸) 發電量(億度) 煤 炭 (萬噸) 原 油 (萬噸) 棉 布 (億公尺) 1952年 135 72.6 6649 43.6 38.3 1957年 535 193 13000 146 50.5 增長 百分比 296% 166% 96% 235% 32% “一五”計劃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什么是憲法? 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適用于國家全體公民,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新中國第一部憲法什么時間頒行的?什么機構制定的?憲法全稱是什么?基本內容有哪些?憲法地位是什么?產生影響有哪些?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時間?機構?全稱?內容?地位?影響?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根本的政治制度正式確立2014年11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設立國家憲法日的決定,設立每年12月4日為國家憲法日。設立國家憲法日的現實意義:有利于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有利于傳遞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理念,推進依法治國;有利于維護憲法權威,形成尊重憲法、憲法至上、用憲法維護人民權益的社會氛圍。毛澤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劉少奇: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周恩來:國務院總理“一五”計劃新憲法法律保障工業化的起步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第4課 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學習內容】一、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年—1957年)——_____________的起步1.背景:新中國成立后仍是落后的農業國,工業水平很低。2.目的:為了有計劃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__。3.基本任務:集中力量發展______________,建立國家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培養建設人才。4.主要成就:(1)概況:以__________幫助興建的156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制造等領域快速發展。(2)重工業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大工程、長春____________、沈陽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建成投產。(3)交通運輸:新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鐵路;________青藏、________公路相繼通車;1957年,___________________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5.影響: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____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召開1.召開:_______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召開。2.內容:(1)制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54年)①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②地位:我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影響: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選舉國家領導人:選舉__________為國家主席,_________為副主席,__________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決定____________為國務院總理。3.歷史意義:第一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召開,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___________________,為社會主義_______________建設奠定了基礎。【學習內容】1.1957年我國生產鋼535萬噸,原煤1.3億噸,糧食1.95億噸。社會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1.3%,工農業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1.1%,農業為4.5%,工業為18%(其中輕工業12.9%,重工業25.4%)。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 D.“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東北地區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礎上再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全面振興。東北工業基地形成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它的中心是A.沈陽第一機床廠 B.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 C.鞍山鋼鐵公司 D.沈陽飛機制造廠3.建立起自己獨立的現代工業體系,是中國人尋求了一個多世紀的夢想。奠定了新中國工業化初步基礎的是A.“一五計劃”時期 B.“大躍進”運動時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53年和l957年我國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示意圖 (1)根據材料一,我國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材料二 這一時期,鞍山鋼鐵公司的大型鋼廠、無縫鋼管廠相繼開工,中國第一座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武漢長江大橋飛架大江南北。?(2)材料二中“這一時期”是什么時期?從材料中可以看出這一時期我國建設的重點是什么?材料三 1954年9月20日,大會采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表決。五時五十五分,大會執行主席根據計票人和監票人的報告,宣布表決結果:投票數1917張,同意票1917張。這時,全場歡騰,全體起立,為這個偉大的文獻的誕生而熱烈歡呼。(3)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一中大會是什么會議?偉大的文獻叫什么?有何地位?這場會議和這部文獻對中國的民主建設有何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wmv 一五計劃.wmv 什么是憲法.wmv 第4課工業化的起步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doc 第4課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