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期中復習提綱 一、電單元科學概念:1、靜電存在于所有物質之中,平時不顯示帶電,是因為物質同時存在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由于正、負電荷數量相等,相互抵消。當物體受到外界影響(例如摩擦)時,物體表面的電荷發生了轉移,正負電荷數量不一樣了,物體就顯示帶電了。2、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頭發時,梳子帶負電荷,頭發帶正電荷,所以會產生相互吸引的現象。3、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4、常見的靜電現象:打雷閃電、冬天脫毛衣,會看到火花并聽到“劈啪聲”、梳頭時頭發和梳子會相互吸引、塑料梳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起碎紙片、冬天干燥時,兩個人相互接觸會有觸電的感覺等。5、日常使用的電有交流電和直流電。交流電有220V的電和高壓電,會致人死亡。6、電還分為沒有觸電危險的電和有觸電危險的電兩大類。人體能承受低于36V的電。7、只有電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發光。電從電池的正極流出,通過燈泡,回到這個電池的負極,形成一個完整的環路,燈泡就會發光。8、電池兩端直接連接在一起,就會發生短路。短路時,電池、電線會發熱變燙。電能從一點流到另一點,這兩點間是通路。電不能從一點流到另一點,這兩點間是斷路。9、由電池、電線、燈泡組成的電流動的環路叫電路。10、像銅絲那樣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各種金屬、人體、大地、帶水的材料、鉛筆芯……。像塑料那樣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塑料、橡膠、石頭、陶瓷、玻璃、干木頭、紙……。11、利用導體可以把電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希望有電的地方。安全用電要好好保護電器設備的絕緣材料。12、開關是一種控制電流通斷的裝置。用導體和絕緣體兩種材料做成。13、電路連接方法有兩種,串聯和并聯。家庭一般用并聯。14、兩節電池串聯起來,小燈泡比用一節電池亮。兩節電池并聯起來,小燈泡不會更亮。15、兩個燈泡串聯起來,比只用一個燈泡發光暗些。兩個燈泡并聯起來,燈泡亮度和用一個燈泡一樣。串聯的燈泡只能一齊亮滅,并聯的燈泡可以分別控制亮滅。燈泡串聯燈泡并聯簡單實物圖簡單電路圖科學實驗:1、制造“電路檢測器”的方法,以及檢測故障電路的方法,見科學書第9頁;2、檢測導體、絕緣體的方法,見科學書第10頁;3、接線盒的檢測及預測,見科學書第17頁。4、熟悉實物圖和電路圖。二、新的生命單元科學概念:1、普通的油菜花由萼片(4)、花瓣(4)、雄蕊(6)、雌蕊(1)四部分組成。生長變化的過程:花蕾-開花-凋謝-果莢。2、不同植物的花是各種各樣的。四部分都有的花叫完全花。缺少一部分或幾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只有雄蕊,沒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沒有雄蕊的花是雌花。雄花和雌花都是單性花,有雄蕊和雌蕊的稱兩性花。但花不會又缺雄蕊又缺雌蕊。3、單性花是不完全花,完全花一定是兩性花。4、植物的花有生產種子繁殖生命的作用。植物繁殖新生命的主要過程:花的雄蕊產生花粉,傳播到雌蕊上使胚珠受精,然后形成果實和種子。按花粉的傳播方式,可分:蟲媒花、風媒花、水媒花、鳥媒花。5、不同植物的果實有很多不同,但果實里都有種子。不同植物的種子也有很多不同。豌豆莢里的種子數不都是一樣多,但莢里種子多少是有分布規律的。6、果實和種子的結構與種子散播的方式是相適應的。植物把種子散播到遠處,有利于生命的延續。撒播方式:利用:水流傳播(椰子、蓮蓬等)、彈射傳播(噴瓜、鳳仙花、豆類等)、風力傳播(蒲公英等)、動物傳播(蒼耳、野果等)7、種子發芽需要一個適宜的環境:有生長所需的足夠的水分和空氣,有適當的溫度。蠶豆種子由種皮、胚根、胚芽、子葉等部分組成。胚芽長成莖和葉,胚根長成根。子葉有提供種子發芽所需養料的作用。8、動物在繁殖上與植物有相似的地方:分為雄性和雌性,卵受精后能發育成新一代的生命。產卵繁殖的動物:鳥類、兩棲類(青蛙等)、昆蟲(蜻蜓、螞蟻等)、軟體動物(蝸牛、田螺等)、爬行動物(烏龜等)、魚類……9、以卵繁殖后代的動物叫卵生動物,以胎生繁殖后代的動物叫胎生動物。青蛙卵孵化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小雞孵化需要3個星期左右的時間。11、動物分為雄性和雌性,雌性動物產的卵只有在和雄性動物產的精子結合之后,才能發育成新的生命。12、1997年2月,克隆羊“多利”誕生了科學實驗:1、研究子葉在蠶豆發芽過程中的作用實驗,見科學書第33頁。2、研究蠶豆發芽時吸水量的實驗,見科學書第3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