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清朝為了鞏固對全國的統治(目的),采取各種措施,進一步強化封建君主專制,并極力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君主專制在清朝時達到什么樣的程度?清朝統治者是怎樣實行文化專制統治的?清朝走向衰敗又有哪些表現?且看第20課!第20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大清1.背景 (1)清朝初期,還保留著專門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利:一切軍國大事都要經過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而且一旦作出決定,連皇帝也不能改變。 (2)康熙時,(目的)為了抑制滿族貴族的一些權力,加強君主專制,設立南書房,直接(作用)為皇帝草擬諭旨和處理奏章,從而繞開議政王大臣會議。 一、清朝君主專制強化政策之一:政治制度的嬗變 3、軍機處的設立到乾隆帝時徹底取代議政王大臣會議加強君主專制A、目的:B、誰設立的?雍正帝C、它取代了什么?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一、清朝君主專制強化政策之一:政治制度的嬗變成員:特點:軍機大臣職責:軍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親信大臣我的意思不能做任何改動,必須比著葫蘆畫葫蘆!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材 料 研 讀: 清代史學家趙翼在《檐曝雜記》卷一《軍機處》中說:“(軍機大臣)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這句意思是說,軍機大臣只是傳達抄寫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夾雜進去。想一想:軍機處的作用是什么?它的設立為什么強化了君主專制?輔助皇帝處理政務 軍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軍機處設立后,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D 、軍機處設立的作用: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一、清朝君主專制強化政策之一:政治制度的嬗變 軍機處這一特殊機構便于皇帝獨斷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一切都要服從皇帝的意志,從而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 軍機處內部陳設簡單,只有桌、椅、炕、筆、硯等設施和物品。軍機處人員精干,有官而無吏,辦事效率高。軍機處有非常嚴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窺視其活動及文件等。即便是王公大臣,沒有皇帝的特旨,也不準出入軍機處。相 關 史 事:乾清宮——皇帝辦公的地方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軍機處——全國政令的策源地和行政中心。以皇帝為中心,討論國家大事。是皇權高度膨脹的產物。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軍機處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軍機處外景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清朝前期中央機構的演變: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康熙時,設立南書房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君主權利不斷加強 清朝統治者非常注重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經常從知識分子的文章、詩詞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制造了大批冤獄,很多人因此被處死,連親屬、師友都受到迫害。人們把這種做法稱為“文字獄”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二、清朝君主專制強化政策之二:思想文化的專制1、文字獄的含義: (1)目的:為加強君主專制,從思想、文化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 (2)興盛的時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甚。(3)特點:規模大,次數多二、清朝君主專制強化政策之二:思想文化的專制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基本概況二、清朝君主專制強化政策之二:思想文化的專制3、影響:危害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文字獄的推行,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1)大力提倡尊孔讀經,組織人力大規模進行整理文獻和編纂書籍的活動; (2)對全國書籍進行全面檢查,把認為是對清朝統治不利的書籍列為禁書,收繳并進行銷毀。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二、清朝君主專制強化政策之二:思想文化的專制4、文化專制政策: 1、《明史案》浙江富戶莊廷龍修訂前人遺著,取名《明書》。書中敘述清朝入關前的史實,使用明朝年號,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將領抗擊后金的事跡,觸怒了康熙帝。參加編寫、刻印和銷售這部書的70多人全部處死。此前,莊廷龍已死。清政府下令挖開他的墳墓,劈棺戮尸。李令晰為《明書》作過序,被處死。明史案受株連的江南名士達200多人。文字獄事例: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2、《查嗣庭案》——查嗣庭是雍正時的禮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舉考試時,出了一道考題“維民所止”。這本是《大學》中的一句話,卻被清政府說是“維”“止”去了字頭,是要砍雍正的頭。查嗣庭飛來橫禍,被押入獄,死在獄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眾,其家屬也被流放邊遠地區。維 止、一一維止 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3、“胡中藻”案 臣乃乾隆六年的進士,官至內閣大學士,臣愛好詩詞,常有感于心境而做詩句,如“一把心腸論濁清”。奈何乾隆帝看了竟說,“加‘濁’字于國號‘清’前,是何肺腑?”結果, 與族人被殺,禍及師友。無從申辯,誰能還我清白?文字獄事例: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案 4、 翰林院庶吉士徐駿的詩集中有“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的詩句。后果:雍正知曉后認為他這些詩句是對朝廷的大不敬,將他斬首。 列表比較秦朝、西漢、明朝、清朝加強思想統治的措施: 秦朝焚書坑儒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獄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皇上,我朝無所不有,無需與他國交流。明朝對外政策清朝對外政策觀察幅漫畫,請回答:清朝和明朝相比,對外政策有了什么變化?答:從對外開放變成了閉關鎖國。皇上,我朝無所不有,無需與他國交流。皇上,我朝無所不有,無需與他國交流。皇上,我朝無所不有,無需與他國交流。三、清朝君主專制強化政策之三:對外政策的封閉 對內實行“重本抑末”對外“閉關鎖國”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三、清朝君主專制強化政策之三:對外政策的封閉 1、“閉關鎖國”的原因:(1)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2)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2.閉關鎖國政策演變過程 順治時期,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海上貿易;又強迫山東至廣東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準商船、漁舟“片帆出海”。康熙時,清朝在臺灣設立行政建制后(1684年),開放寧波、漳州等地,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對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作出嚴格的限制。 1757年,下令關閉了其他港口,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規定由朝廷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負責承銷外商進口貨物,代外商收購中國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國商人。(1)嚴厲限制海上貿易(2)嚴格限制進口的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 (3)由朝廷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康熙年間廣東口岸的外國商人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清朝對出海貿易的商船裝載貨物的重量有嚴格的限制,甚至規定只準帶鐵鍋一口,每人只許帶鐵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員必須詳細登記姓名、年齡、面貌、履歷、籍貫等;船只預先規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許帶米兩升。廣州十三行相 關 史 事:是經清政府特許設立的對外貿易組織。(1)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2)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3)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2、深遠影響: 四、閉關鎖國政策中西社會發展差距的擴大 18世紀時,西方國家進行了工業革命,轟鳴的機器把西方社會帶入工業化時代。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新的更大的市場成了英國資產階級的迫切需求。英國殖民者在控制了印度等地以后,更加垂涎富饒的中國,因此他們積極要求開放中國的市場,加強對中國的侵略活動。而當時的中國,仍處在封閉的狀態中,以農業為主的傳統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在東西方文明的沖撞中,此消彼長,中國開始落后于西方。知 識 拓 展:想一想:閉關鎖國的政策是否能夠抵御外國的侵略?這一政策對中國的發展有什么重要的影響?問 題 思 考:作為一種消極被動的防御政策,閉關鎖國是無法阻擋西方堅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它限制了航海事業的發展,導致中國喪失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乾隆皇帝最寵信的大臣和珅,弄權20多年,不擇手段地聚斂財物。嘉慶皇帝繼位后,他被賜死,家產被查抄。據不完全統計,查抄的黃金有33500余兩,白銀300余萬兩,當鋪75座,銀號42座,還有大量的房產和地產,珍貴衣物、珠寶、古玩、洋貨等不計其數。對109件查抄清單中的26件清單估價,即值2.2億兩白銀,而當時國庫每年的收入僅為4000多萬兩,所以當時流傳“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1.官場腐敗和珅恭王府四、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軍隊長期養尊處優,軍備廢弛。將士接受騎射檢閱,竟然“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墜地”四、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八旗的子弟更是百無一能,好逸惡勞,不是嗜酒賭博,就是養鳥斗雞,十分頹廢。2.軍備廢弛3.財政危機 清朝官僚機構臃腫,但在康乾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財政收入不斷增加,國庫充盈,尚能承受龐大的運轉費用。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皇帝好大喜功,花費無度,財政虛耗非常嚴重。尤其是各級官吏的貪污,截留稅款,大大影響了國家財政收入。 嘉慶以后,朝廷的財政收入日益減少,而支出卻不斷增多,出現了財政危機。 嘉慶元年(1796年)時,國庫存銀為5658萬兩,而到嘉慶19年時,僅為1240萬兩,只相當于乾隆朝存銀最多時的1∕6。相 關 史 事: 清朝中期以后,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擇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農民紛紛破產,變成地主的佃戶和雇工,向地主交納高額的地租。很多農民變為流民,以乞討為生。 社會的貧富分化十分嚴重,廣大民眾的生活日益困苦,社會危機重重。四、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4.社會危機—土地兼并(社會的貧富分化嚴重)。想一想:吏治的腐敗會對社會造成什么影響?問 題 思 考: 從歷史上看,吏治的腐敗,一方面會導致行政效率降低、國家財政緊張、社會矛盾尖銳、社會危機加劇;另一方面會造成社會風氣的敗壞。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雍正時,設立軍機處。目的:加強君主專制, 影響:便于皇帝獨斷朝政,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官吏貪污腐敗,軍隊軍備廢弛,清朝財政危機,土地兼并,貧富分化嚴重,社會矛盾加劇。軍機處的設立文字獄目的:從思想上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影響: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進步。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康熙時,設南書房。文化專制(提倡尊孔讀經;銷毀禁書)閉關鎖國政策原因:清朝認為無所不有,無需交流;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侵犯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順治時期“禁海令”,康熙時,開放寧波、漳州等地,1757年開放廣州一處對外口岸。影響:起到過自衛作用,但也使中國錯過了向西方學習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與世界。本課小結1.雍正、乾隆年間,一些官員和文人因寫詩而蒙受牢獄之災。下面摘錄一些被清朝統治者認為是“大逆不道”的詩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半輪明月西沉夜,應照長安爾我家。” “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 “大明天子重相見。且把壺兒擱半邊。” “蒹葭欲白露華清,夢里哀鴻聽轉明。”課 后 活 動:想一想:為什么寫了這樣的詩句就要被下大獄呢?文字獄對思想和文化造成什么樣的后果?這些詩句大都有“明”“清”等字眼。這些詩本是寫景的,本身沒有任何問題。清朝統治者疑神疑鬼,捕風捉影,硬是認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視人才,清朝不重視人才,是懷念明朝,不滿清朝,便把他處死了。 2.清朝時,社會上流傳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民謠。(“清”是“清廉”)說一說,這一民謠是什么意思?它反映出了什么樣的社會狀況?課 后 活 動:即使是為政清廉的官員,也要撈上成千上萬兩銀子,至于貪官就更不用說了。 這反映了清朝官場昏暗,官吏貪污現象嚴重。基礎鞏固1.軍機處是誰在位時設立的?( )A、努爾哈赤B、皇太極C、康熙D、雍正2.清朝文字獄以哪幾位皇帝在位時最殘 ( ) ①順治②康熙③雍正④乾隆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3.清朝初年,實權掌握在( ) A.漢族地主手中 B.蒙古貴族手中 C.滿洲貴族手中 D.皇帝手中 D B C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4. 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的是( ) A.議政王大臣會議 B.內閣和六部的設置 C.軍機處的設置 D.文字獄的實行5.在我國封建社會里,文字獄最嚴重的朝代是( ) A.秦朝 B.漢朝 C.明朝 D.清朝6.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當時唯一對外通商的城市是( ) A.杭州 B.香港 C.廣州 D.泉州CDC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9年人教部編七年級下冊歷史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課件(42張).pptx 20課.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