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871 年巖倉使團訪學645年,日本遣唐使來華學習這兩個事件有什么共同點?大化改新明 治 維 新為何學、怎么學、學習成果、日本學習探索之路的啟示礦產資源分布地震帶分布日本簡介位于東亞,總面積37.8萬平方千米。結合上述材料,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自然災害頻發、自然資源緊缺……為何學?從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避免集體回答亞歐地圖1:1800(千米)材料一:十八世紀后期,新興的地主階級和商業資本家,為了爭奪政治上的地位,擺脫封建統治,對幕府制度產生強烈的不滿。而貧苦的農民連“吃雜糧度日,都成為不可能”,反抗情緒日趨高漲,接連爆發無數次農民起義和市民暴動。 結合材料,說一說在當時日本國內的狀況如何?為何學?材料二:自1603年起,德川家族建立中央集權的幕府統治,掌握大權,曾連續五次發布“鎖國令”,長達兩百余年……禁止對外交通和貿易……——《明治維新》資本主義興起,社會矛盾尖銳,封建專制、閉關鎖國結合第六單元知識,回顧19世紀前的西方世界:工業革命的浪潮席卷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建立新體制西方殖民列強瘋狂對外擴張為何學?說說日本當時還面臨哪些危機?外敵入侵,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 ?1853?年?7?月?8?日,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佩里率領500?名兵士,乘4?艘軍艦突然出現在日本的浦賀港,為增加威懾感,他們將4?艘軍艦全部涂成黑色,日本人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巨大的艦船,望著濃煙滾滾,炮口嚇人的龐然大物幕府方面不得不接受了美國的國書,這就是所謂的“黑船事件”。1853年黑船駛抵浦賀港四只蒸汽船,驚醒太平夢。1868年,討伐幕府的武裝推翻了德川幕府統治,恢復了 的權力。天皇明治政府頒布一系列向西方學習的改革措施,史稱“明治維新”。同桌小合作學生自己站起來單獨講明治年間的社會場景材料:風俗習慣的演進和變化,往往反映了社會的演變和發展。公歷取代了農歷,元旦取代了春節;天皇帶頭吃起了牛肉,官員們穿上了燕尾服……這些做法革除陋習,促進日本的文明開化,社會進步。材料二:明治政府推翻幕府統治之后,各地藩國依然存在,并擁有很大勢力,威脅著中央集權,不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明治4年廢除藩國,統一為府縣由中央派遣官員進行管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開始建立起來。?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發展近代工業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材料四:明治政府廢除領主土地所有制,承認土地私有,并于1873年頒布條例:茲為改正地稅,原有之田地貢納辦法,一律作廢;按土地價格征取其3%,作為地稅。? 土地購買憑證允許土地買賣提高土地所有者積極性, 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材料五:日本大臣木戶孝允提出:“立國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相繼而無窮者,惟在教育而已。”為此,日本建立了完備的近代教育體系,為日本發展提供相應人才。發展教育為日本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大批近代人才材料六:日本在廢除武士特權,實行"全民皆兵"的軍制改革基礎上,組建近代化新軍。1873年,明治政府頒布《征兵令》,組建一支常備軍,只向天皇負責,稱為“皇軍”。所有軍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武士道”強調“忠君”“尚武”等精神。日本侵略擴張之路: ①1874年侵入臺灣 ②1876年強迫朝鮮簽定《江華條約》 ③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發展軍事加強了國防力量,但是軍國主義色彩濃厚。 1881年資產階級掀起了自由民權運動,政府被迫宣布制定憲法。1889年天皇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君主立憲制百年變局積極影響 在全部人類歷史上從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當時 那樣的大踏步前進過。歷史沉思在日本神奈川縣,有一座佩里公園。當年由佩里率領的黑船登船的地點,豎立了一座佩里登陸紀念碑。盡管在中國人看來,佩里是一名侵略者,但在日本人眼中,佩里卻是一位值得進與感謝的英雄與恩人。19世紀下半葉,中日雙方都派人去歐洲學習,德國宰相俾斯麥在觀察了雙方的學習狀況后說,中國與日本的競爭,日本必勝,中國必敗。因為,到歐洲來的日本人,討論各種學術,講求政治原理,謀劃回國進行根本的改造;到歐洲來的中國人,只問某場的船炮造的如何,價值如何,買回去就算了。 ——《世界近代史》 歷史沉思屈辱 奮進得魚 得漁亮出你的想法! 請結合日本的崛起,談談對今天的中國實現偉大復興的啟示。問的主要問題理一下選擇幾個開放性問題,具有開放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