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08-2009第一學期期末復習時事政治材料(安徽省池州地區青陽縣)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08-2009第一學期期末復習時事政治材料(安徽省池州地區青陽縣)

資源簡介

2008-2009第一學期期末復習時事政治材料
1.改革開放30年以來,港口和航運業快速發展。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1位,億噸大港達到14個,船隊規模位居世界第四。
2.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簽署命令,授予武文斌同志“抗震救災英雄戰士”榮譽稱號。
3.我國首個以增強海洋意識、弘揚海洋文化為主旨的海洋主題宣傳活動“全國海洋宣傳日”,7月18日在奧帆賽主辦城市山東青島舉行啟動儀式。
4.我國互聯網發展在網民數量、寬帶網民數和國家域名注冊量已躍居世界第一,標志著我國已步入互聯網大國的行列。
5.7月31日,中國一航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向奧凱航空有限公司交付首架新舟60飛機,這標志著國產支線飛機開始進入國內民用航空運輸領域。
6.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開始實施。
7.8月4日,新疆喀什發生嚴重暴力襲警案。
8.8月8日~24日,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舉行。中國金牌51枚,名列第一;獎牌100枚,名列第二。
9.8月20日,華國鋒同志逝世。
  10.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451.4億元,其中四川的損失占到總損失的91.3%,甘肅占5.8%,陜西占2.9%,其他各省的損失之和不到20億元。文物損失、檔案損失和生態環境破壞等間接損失未入統計。
12.根據國家處理奶粉事件領導小組事故調查組調查,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是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13.9月23日上午,寧夏各族各界群眾熱烈慶祝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14.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決定,神舟七號飛船將于9月25日21時07分至22時27分擇機發射,進行載人航天飛行。經過總指揮部負責人和航天員選評委員會一致表決通過,確定由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組成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 北京時間9月25日21時10分04秒,我國航天事業又迎來一個歷史性時刻,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1時19分43秒準確進入預定軌道。在隨后的飛行過程中,我國航天員將首次進行空間出艙活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親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看飛船發射。
15.第一屆世界智力運動會于10月3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共設橋牌、國際象棋、圍棋、國際跳棋和象棋等5個比賽項目。6日中國年輕的象棋大師汪洋以不敗的戰績為中國代表團摘得智運會上的首金
16.10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抗震救災總結表彰大會。胡錦濤在會上強調,在波瀾壯闊的抗震救災斗爭中,我們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鑄就堅強、用真情凝結關愛,大力培育和弘揚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偉大抗震救災精神,是黨和人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在全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使之轉化為艱苦奮斗、重建家園的堅定意志,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
17.2008年中華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10月8日在京舉行,2008年中華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主題。
18.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19.10月11日,中國科學家在深圳宣布:世界首張大熊貓基因組序列圖譜繪制完成。該圖譜的誕生填補了大熊貓基因組及分子生物學研究的空白,從基因組學的層面上為瀕危物種的保護、疾病監控及人工繁殖提供了科學依據。
20.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周年招待會10月24日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舉行。1978年10月23日,當時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在日本和福田赳夫首相出席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互換儀式,條約正式生效,成為指導中日關系發展的基礎性文件之一。
30.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1979年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該組織創建的紀念日定為“世界糧食日”,以引起人們對糧食短缺的重視。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世界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戰”。
31.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征是人們基于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蕩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蕩。
32.歷時15年、近4000萬字的本草學巨著《中華本草》,日前通過國家驗收。全書包括:《中華本草》精選本上、下兩冊;《中華本草》民族藥4卷本,被譽為新的《本草綱目》。
33.10月22日,中國醫藥學界最具影響力的科學技術獎之一“吳階平醫學研究獎——保羅·楊森藥學研究獎”在京舉行第十屆頒獎儀式。方圻、吳蔚然、鐘南山、桑國衛4位杰出科學家先后被授予特殊貢獻獎。
34.第六屆全國農民運動會26日在福建泉州隆重開幕。全國農民運動會創辦于1988年,每4年舉辦一次,前五屆農運會分別在北京、湖北孝感、上海、四川綿陽和江西宜春舉行。
35.11月4日上午,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云林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臺北舉行會談。雙方就兩岸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食品安全等議題進行了商談,
36.中共中央11月11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10周年。
37.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城市化率從20%左右提高到44.9%,城鎮人口達到5.9億,城市化建設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
38.11月29日,位于浦東小陸家嘴地區、設計總高度達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開工,這是目前國內規劃中的第一高樓。
39.長達兩年之久的美國2008年大選終于落幕,奧巴馬贏得了大選的勝利,成為美國歷史上第44位,也是美國建國200多年來的第一位黑人總統,從而為美國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40.由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組成的“金磚四國”11月7日在巴西圣保羅舉行財政部長會議,呼吁改革國際金融體系,使之能夠正確反映世界經濟的新變化。
41.11月26日晚間到27日凌晨,印度孟買市中心的火車站、酒店和市政府等多處建筑遭到武裝分子的襲擊。
42.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12月7日就法國總統薩科齊會見達賴答記者問時表示,法方的錯誤行動粗暴干涉了中國內政,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不滿。
43.12月11日,廣西各族各界群眾3萬多人歡聚在南寧民歌廣場,熱烈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由胡錦濤總書記親筆題寫鼎名的“民族團結寶鼎”贈鼎儀式在這里隆重舉行。
44.紀念中國科協成立50周年大會12月1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胡錦濤強調,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偉大任務,賦予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級科協組織神圣而光榮的使命。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同心同德,振奮精神,銳意進取,扎實工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45.30年改革開放波瀾壯闊,3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12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46.在歷經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兩岸的客機、輪船和信件,15日歷史性地跨越臺灣海峽,不再繞經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實現直接“三通”。
47.日本自民黨新總裁麻生太郎在9月24日下午舉行的臨時國會上當選日本第九十二任首相。麻生首相于同日傍晚組成新內閣。新內閣成員有內閣官房長官河村建夫,外務大臣中曾根弘文,財務大臣中川昭一,農林水產大臣石破茂,行政改革擔當大臣甘利明等。少子老齡化對策擔當大臣小淵優子等5人是首次進入內閣。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等5名前內閣成員留任。此前,在任365天的福田內閣24日在臨時內閣會議上集體辭職。
時事閱讀
改革開放三十年:國內生產總值、進出口貿易總額、人均收入
1978——全年國內生產總值3624.1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355.0億元,其中出口總額167.6億元,進口總額187.4億元,入超19.8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43.4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133.57元。
1979——全年國內生產總值4038.2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454.6億元,其中出口211.7億元,進口242.9億元,入超31.2億元。城鎮職工年平均工資為614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160.17元。
1980——全年國內生產總值4517.8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570.0億元,其中出口271.2億元,進口298.8億元,入超27.6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77.6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191.33元。
1981——全年國內生產總值4862.4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735.34億元,其中出口367.61億元,進口367.73億元,入超0.12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全部收入500.0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23.44元。
1982——全年國內生產總值5294.7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772.02億元,其中出口414.33億元,進口357.69億元,出超56.64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全部收入535.32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70.11元。
1983——全年國內生產總值5934.5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860.15億元,其中出口438.33億元,進口421.82億元,出超16.51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全部收入572.88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309.77元。
1984——全年國內生產總值7171.0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1201.0億元,其中出口580.5億元,進口620.5億元,入超40.0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全部收入660.12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355.33元。
1985——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964.4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2066.7億元,其中出口808.9億元,進口1257.8億元,入超448.9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39.1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397.60元。
1986——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202.2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2580.4億元,其中出口1082.1億元,進口1498.3億元,入超416.2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99.6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423.76元。
1987——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1962.5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3084.2億元,其中出口1470.0億元,進口1614.2億元,入超144.2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2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462.55元。
1988——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4928.3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3821.8億元,其中出口1766.7億元,進口2055.1億元,入超288.4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4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544.94元。
1989——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6909.2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4155.9億元,其中出口1956.0億元,進口2199.9億元,入超243.9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7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601.51元。
1990——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8547.9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5560.1億元,其中出口2985.8億元,進口2574.3億元,出超411.5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2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686.31元。
1991——全年國內生產總值21617.8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7225.8億元,其中出口3827.1億元,進口3398.7億元,出超428.4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6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708.55元。
1992——全年國內生產總值26638.1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9119.6億元,其中出口4676.3億元,進口4443.3億元,出超233.0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26.6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783.99元。
1993——全年國內生產總值34634.4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11271.0億元,其中出口5284.8億元,進口5968.2億元,入超701.4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577.4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921.62元。
1994——全年國內生產總值46759.4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20381.9億元,其中出口10421.8億元,進口9960.1億元,出超461.7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496.2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1220.98元。
1995——全年國內生產總值58478.1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23499.9億元,其中出口12451.8億元,進口11048.1億元,出超1403.7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283.0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1577.74元。
1996——全年國內生產總值67884.6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24133.8億元,其中出口12576.4億元,進口11557.4億元,出超1019.0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838.9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1926.07元。
1997——全年國內生產總值74462.6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26967.2億元,其中出口15160.7億元,進口11806.5億元,出超3354.2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160.3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090.10元。
1998——全年國內生產總值78345.2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26849.7億元,其中出口15223.6億元,進口11626.1億元,出超3597.5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425.1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162.0元。
1999——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067.5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29896.2億元,其中出口16159.8億元,進口13736.4億元,出超2423.4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854.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210.3元。
2000——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9468.1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39273.2億元,其中出口20634.4億元,進口18638.8億元,出超1995.6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8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253.4元。
2001——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7314.8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42183.6億元,其中出口22024.4億元,進口20159.2億元,出超1865.2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859.6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366.4元。
2002——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3935.3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51378.2億元,其中出口26947.9億元,進口24430.3億元,出超2517.6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702.8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475.6元。
2003——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16741.2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70483.5億元,其中出口36287.9億元,進口34195.6億元,出超2092.3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2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622.2元。
2004——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36584.3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95539.1億元,其中出口49103.3億元,進口46435.8億元,出超2667.5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421.6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936.4元。
2005——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82321億元,比上年增長9.9%。全年進出口總額14221億美元,其中出口7620億美元,進口6601億美元,出超1019億美元。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25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
2006——全年國內生產總值20.9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全年進出口總額17607億美元。其中,出口9691億美元,進口7916億美元,出口大于進口1775億美元。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87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759元。
2007——全年國內生產總值246619億元,比上年增長11.4%。進出口總額21738億美元。其中,出口12180億美元,進口9558億美元,順差2622億美元。年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到1.53萬億美元。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140元。
2008——從目前來看,預計GDP增長大概能夠達到9.5%左右,進出口總額將達到2.6萬億美元,增長20%左右。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增長7%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也可達到增長7%左右。但是,城鎮的收入增長水平比去年增長率下滑了一半。
九億農民昂首邁進新時代
1978年冬天,安徽鳳陽小崗村18位農民悄悄地簽訂了“包產到戶”的“契約”,由此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序幕的一角。發軔于農村的改革,迅速以不可阻擋的磅礴之勢推向全國。30年間,神州大地的廣袤鄉村經歷了歷史性的變革,9億農民邁進了富裕文明的新時代。
告別貧困向富裕文明邁進
“實行‘大包干’以前,生產隊分的糧食少得可憐,大家經常忍饑挨餓。實行‘大包干’后,我們生活越來越好。現在,半數人家住上樓房,冰箱、彩電、手機已是平常物。”安徽明光市潘村鎮錢西村農民企業家錢永言說。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有2.5億農民溫飽不能保障。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作為中國農民的偉大創舉,不僅促成了我國農業增長的“黃金時期”,而且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了上億人的溫飽問題,成為人類消除貧困史上的一個奇跡。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我國農民的衣、食、住、行、用方方面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0年前,我國有近半數農村人口喝不到達標的飲用水,這些年來,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僅從2001年開始到現在,就解決了近2億人喝清潔水的問題,到2015年,所有農民的“喝水”問題將得到基本解決。
30年前,農民穿著補丁摞補丁的衣服。現在農民腰包漸鼓,不僅穿衣服講究了,并且有更多的余錢投向住房,如今在農村,磚瓦房比比皆是,小洋樓也不稀罕,一部分農民還在城里買了商品房。30年前,農民向往的“大件”是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三轉一響”,而今,平板電視機、自動洗衣機、電腦等高檔消費品進入尋常農家,小汽車也已進入部分富裕農戶。
30年前,即使在平原地區的農村也基本都是土路。如今,絕大多數村修了柏油路,通了公交車,田間地頭也修了機耕水泥路。截至去年底,農村公路總里程已超過300萬公里,鄉鎮通公路率達98.54%,建制村通公路率達88.15%。
10個“一號文件”開啟劃時代變革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發布了10個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奏響了推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的主旋律。
從1982年到1986年,中共中央連續5年發出“一號文件”,對農業和農村改革發展作出戰略部署,正式肯定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鼓勵農民面向市場,發展商品經濟,確立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逐步取消農產品統購派購制度,推進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鄉鎮企業和建設小城鎮。
這5個“一號文件”,激發了億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民收入增長帶來了強大的動力,開創了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據統計,1978年到198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年均遞增17.71%,其中1982年的年增長率為19.9%,為歷史最高。從1978年到1988年,糧食總產由4000億斤增加到8000億斤,創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跡。鄉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鄉鎮企業成為中國經濟中最活躍的部分,全國工業產值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然而,農村的改革和發展不斷面臨新的難題。特別是從1997年開始,農民收入增幅連續4年下降。“有飯吃,缺錢花”,“吃飽了飯,看不起病,讀不起書”,城鄉發展嚴重失衡,農村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城鄉居民收入在一度縮小后又進一步擴大。
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中國農村改革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004年至2008年,中央連續出臺5個“一號文件”,主題分別是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和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其核心思想是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實行城鄉統籌的戰略決策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強調農民增收,給農民平等權利,給農村優先地位,給農業更多反哺。這5個“一號文件”共同形成了新時期加強“三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體系,構建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制度框架,促進農業和農村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數據顯示,農民人均收入增速由2003年的4.8%提高到2007年的9%。這5年,被公認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發展最好、農村變化最大、農民得到實惠最多、干部群眾心氣最順的時期之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提速
正當億萬農民享受黨的惠農政策帶來的實惠和喜悅時,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重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吹響了鼓舞人心的進軍號角!這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在全新理念指導下的農村綜合變革的新起點。中央提出五句話20字的要求,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各地認真貫徹黨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新農村建設蓬勃興起,全面提速。
“多予”——明顯加大了對“三農”的扶持力度。過去5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累計達1.6萬億元,相當于前10年的總和,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制度,開創了直接補貼農民的先河;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的推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免費義務教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與推廣,減輕了農民看病就醫的負擔,目前已覆蓋全國98%的縣(市、區),受保障農民超過8億;農村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更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此外,到去年年底,全國所有有農業人口的縣(市、區)已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國農村低保人數達到3688萬人。
“少取”——全面取消了農業稅、牧業稅、農業特產稅。
“放活”——農村綜合改革步伐加快,林權改革進展順利,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臺;農民工權益保護和服務工作加強,推動了城鄉平等就業的進程……
好日子還在后頭
30年間,我國農村經濟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巨大轉變,農業正從傳統農業邁向現代農業,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新階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在成為統籌城鄉、以城帶鄉、加快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成為整合力量、匯聚資源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載體。
好形勢來之不易,保持好的發展勢頭需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目前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消除,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在農村,農村改革仍要繼續爬坡。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再次將目光聚焦“三農”,將就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做出新的戰略部署。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征途中,廣大農村的面貌必將日新月異,億萬農民的生活必將越來越好。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華國鋒主席主持會議。
全會的中心議題是根據華國鋒主席的指示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粉碎“四人幫”之后兩年中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實現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這個偉大轉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第一,全會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是各方面撥亂反正的前提和先導。全會沖破了黨的指導思想上存在的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批評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根本原則,從而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會議在充分肯定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在我國長期革命斗爭中的巨大作用的同時,著重強調要從科學體系上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不能一切照搬照抄,不能搞“兩個凡是”。否則,黨和國家就會失去生機,就要亡黨亡國。全會指出:“黨中央在理論戰線上的崇高任務,就是領導、教育全黨和全國人民歷史地科學地認識毛澤東同志的偉大功績,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
第二,全會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傳統。全會討論 并著重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全會決定根據黨的歷史經驗,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健全黨規黨法,嚴肅黨紀;全體黨員和黨的干部,人人遵守紀律,是恢復黨和國家正常政治生活的起碼要求;強調黨中央和各級黨委要加強集體領導。全會針對“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黨和國家政治生活遭到破壞的情況,指出:必須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確的集中。在人民內部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只能實行民主方法,不能采取壓制、打擊手段。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必須堅決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第三,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啟動了農村改革的新進程。全會在討論華國鋒總理提出的1979、1980兩年的國民經濟計劃安排時,提出了要注意解決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失調,搞好綜合平衡的要求。全會還討論了農業問題,認為農業這個國民經濟的基礎就整體來說還十分薄弱,只有大力恢復和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才能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全會提出了當前發展農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同意將《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等文件發到各省、市、自治區討論和試行。這個文件在經過修改和充實之后正式發布,接著一些重要的農業方面的文件相繼制定和發布施行,有力地推動了農村改革的進程。
第四,全會開始了系統地清理重大歷史是非的撥亂反正。全會認真地討論了“文化大革命”中發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也討論了“文化大革命”前遺留下來的某些歷史問題。會議肯定了1975年鄧小平受毛澤東委托主持中央工作期間各方面工作取得的很大成績,肯定了他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對“四人幫”干擾破壞進行的斗爭,肯定了1976年4月5日天安門事件的革命性質,決定撤銷中央發出的有關“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和天安門事件的文件”。會議審查和糾正了過去對彭德懷、陶鑄、薄一波、楊尚昆等同志所作的結論,肯定了他們對黨和人民的貢獻。
全會結束了1976年10月以來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 的局面,開始全面認真地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觀念。全會批評了“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的方針,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并著重指出了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在我國長期革命斗爭中的巨大作用。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全會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提出了要注意解決好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嚴重的失調的要求。三中全會還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組織路線。
會議重點
● 批評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 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口號,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襲的“文化大革命”中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還要進行多次的觀點。
美國金融危機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美國經濟的基本面
  美國的基本問題就是其資源無法支撐過度繁榮的經濟和極盡奢侈的過度消費,這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美國是一個過度消費的國家。長期以來,美國都保持一個遠遠超出全球平均水平的生活方式。目前,美國以全球3%的人口消費了全球25%左右的石油以及其他的化石能源,其他資源方面美國的消費也是遠遠超過全球平均水平。這是一個極盡奢侈的消費,也是一個難以持續下去的社會結構,是經過長達一個多世紀形成的。并具有相當剛性、難以改變的特點,過于離散式的居住結構是其重要原因。
  其二,美國已出現嚴重的能源供應危機。保持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發展與繁榮的基本原因就是美國自身基本能提供所需的能源。但是目前美國在這方面已出現嚴重問題,特別是石油供應,已經形成美國的危機問題。美國目前自身僅能提供所需能源的約60%(美國的核燃料基本進口),其中石油僅能供應約35%,對一個超級大國而言這是一個極其可怕的現實,也是一個極為嚴峻的局面。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美國創造財富的能力已經大大降低。
  其三,美國經濟已嚴重依賴海外支持。第一,美國的匯率產值占全球的比例與美國實際產值占全球的比例(購買力平價法)已經嚴重不符,并且差異越來越大。這種差異反映了美國的國際實際影響力大大下降,也表明了美國國際競爭力和創造財富的能力大大下降。也是當今美元匯率進入貶值周期的根本原因。第二,美國進出口局面已發生了根本改變。在過去的30年中,美國的對外貿易格局發生了兩個重大變化。一是商品進出口總量的變化;二是商品進出口貿易嚴重的不平衡結構。30年來,美國形成較為嚴重的貿易逆差。目前的貿易逆差是1990年的約3.5倍,是本世紀初的約2倍,目前已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6%左右。這個巨大的數字也是對當前美國經濟金融危機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因素。 第三,美國經濟的競爭力已嚴重削弱。 美國并不是不想和其他國家那樣,通過依靠出口來平衡貿易逆差,關鍵是美國相當程度上喪失了這種能力。造成這種的原因主要是三點。一是美國傳統企業的科技競爭力較普遍地不如歐洲與日本;二是美國的高消費造成的勞動力成本非常高,這使通常的美國產品沒有國際競爭力;三是從生產產品的資源、能源來看,美國以油氣為主的資源結構其成本遠高于中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
  認識美國經濟的現狀
  高油價:美國金融危機的催產素。能在非常有限的領域里出口產品,這是美國企業競爭力喪失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美國極盡全力要保持高消費的現代文明,核心是得到必需的能源;一方面是美國能源自己供給能力的不斷下降,用貿易出口換取這些能源的能力已相當部分喪失。因此,美國的貿易逆差在不斷增大。而要解決這個難題只有借助于金融手段,這是美國目前最好的辦法也是現有體系下美國最后的辦法。美國現狀的實質就是花別人的錢來補自己的窟窿,而且窟窿越來越大——石油的缺口越來越大、消費的水平越來越高、出口的能力越來越弱、需付的利息越來越多,美國的金融運作也發揮到極致,金融創新到各種利息都證券化賣出去了。美國金融這根鏈條斷裂是遲早的,次貸危機是表面原因,真正打斷這根鏈條的是高油價。如果沒有高油價,或許美國金融這根鏈條還將維持很長的時間,甚至到美國找到解決這場能源危機的辦法。高油價是美國金融危機真正的催產素,前所未有的高油價是一個巨大的霹靂,它引爆了美國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把美國內部30多年集聚的問題徹底引發出來,這就是美國現有能源體制下無法解決的問題。
  美國政府急于救市的真正根源。美國經濟的巨大虧空所導致的金融資產貶值效應是可怕的。如果將美國的各種資產視為一個整體,按美國50年來的資產平均收益率6%左右看,僅對外虧空就相當于美國資產平均收益在2007年下降10%~20%,一些高杠桿的金融資產收益下降得就要更多。而2008年比2007年更為嚴重,有約10%的虧空增加,這將使美國資產貶值效應大大加強,一些高杠桿的金融資產收益下降得就要更多。再加上近20年,特別是近10年來美國累積的各種債務的共同作用,美國金融這張極其脆弱的網出現粉碎性的破裂,美國經濟出現可怕的局面完全是可以預期的。這就是美國政府急于救市的真正根源。
  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及對策
打擊市場投資者信心。
對海外“熱錢”的存量、增量、流向產生影響。
工業利潤增長下降,工業增長趨緩,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的增長呈逐季下滑之勢。中國還是以工業為主,工業的增速回落標志著整體經濟的回落
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只名義增長,且增長緩慢。
房屋銷售情況堪憂:無論是價格還是數量都很差。
CPI和PPI下行,現在已經是通貨緊縮了。  
電力消費增速下降,5月還是兩位數,10月開始就是負增長。生產技術條件沒有變化的前提下,在能源消耗比沒有變化的情況下,電力消費的下降是一個很準確的下降,標志著經濟非常可怕。
稅收增速下降,明年政府收入增長非常堪憂。
出口企業受美國經濟衰退的影響。對于外貿依存度非常高的中國經濟來說,在內需的替代作用還沒有完全展開的情況下,如果由美國經濟衰退導致的世界經濟危機發生,中國很難獨善其身。
就當前而言,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依然明顯,從出口產品結構與國際競爭力看,我國具有絕對比較優勢的低端產品其出口彈性受出口對象國經濟周期的影響不大。中國所保持的巨額貿易順差,使人民幣仍然具有一定的升值潛力。特別是,中國實行相對嚴格的資本管制政策,也使國內經濟受到國際金融事件沖擊的影響大為減弱。
中國在目前的形勢下具備4大比較優勢:(1)擁有獨立的貨幣、銀行和股市這三大體系;(2)宏觀和微觀經濟面尚好;(3)財政和金融狀況良好;(4)內需市場龐大。國家應該即放松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內的宏觀政策,鼓勵實體企業國際化,化解外匯儲備的風險,啟動內需,應對國際經濟衰退,從振興股市入手,安定民心,全面推進股權改革等。
2008年12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壁市| 伊宁县| 焦作市| 建昌县| 济源市| 什邡市| 岢岚县| 永清县| 宜兴市| 开鲁县| 江源县| 南投市| 理塘县| 肇源县| 凤冈县| 宁城县| 桃江县| 安西县| 东乌珠穆沁旗| 奈曼旗| 凤山县| 印江| 遂昌县| 尉氏县| 阳江市| 太谷县| 桐乡市| 章丘市| 临沧市| 闽侯县| 潮州市| 赫章县| 连山| 河西区| 内丘县| 隆安县| 文水县| 内江市| 太白县| 巍山|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