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復習參考第二課第二課 我與父母做朋友一.嚴也是一種愛1.成長也會有煩惱(1)產生煩惱的原因: ①從青少年的角度:進入青春期后,我們的自我意識增強,開始獨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②從父母的角度:在父母的眼里,我們總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閱歷,卻有自己的主意。父母對我們的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從而產生了親子矛盾,這些矛盾困擾著我們,帶來煩惱。(2)產生代溝的原因:我們與父母的年齡差距是產生代溝的直接原因,代溝的實質是反映在年齡差異背后的多重代際差異。我們與父母的人生經歷、生活經驗、社會地位不同,對社會規范的熟悉程度也不同,在生活態度、價值觀念、興趣愛好、行為方式等方面也有較大差異。(3)父母的高期待、嚴要求是一種愛我們與父母的沖突,往往基于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這種在我們看來有些苛刻的“嚴”,反映出父母對于我們的愛。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2.逆反心理有危害(1)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我們對父母的思想觀念、管教方法、嚴格要求,有時產生反感。(2)逆反心理的表現:要我這樣,我偏要那樣;你說這個好,我非說那個好;讓我相信這個,我非相信那個。(3)對逆反心理的辨證分析(如何看待逆反心理?)Ⅰ結論:對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說是錯的,有的反抗不無道理。Ⅱ分析:①積極:父母的觀念有時滯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也難免有誤區。與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的誤區,也有助于我們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②消極:(逆反心理導致的危害)[1]逆反心理,往往導致家庭中的矛盾和沖突;會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甚至釀成悲劇。[2]結果上看,逆反心理導致的對父母的反抗,其結果都是懲罰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錯誤懲罰自己,這種結果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不是拿自己的錯誤傷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錯誤傷害自己。傷害自己,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3、如何克服逆反心理?為了不傷害自己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極的逆反心理,在情緒沖動時要努力克制自己。二.兩代人的對話1.怎樣看待與父母的矛盾?(1)在家中,父母與我們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和沖突,對此我們不能否認、不能漠視,但是也不能夸大。(2)積極的做法是從現實中架起溝通的橋梁。(3)溝通是雙方的事,我們做子女的,要走進父母,親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與父母攜手同行。2.怎樣與父母溝通?(1)首先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與家長商量。商量就是溝通的過程。(2)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3)這樣看似沖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4)溝通得好,我們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父母的主意使我們如愿以償。3.與父母溝通的基本要領: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最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4.與父母交往的藝術 (與父母交往有哪些竅門?或如何與父母交往?)(1)贊賞父母,贊賞中增進親情。(2)認真聆聽,聆聽中獲得教益。(3)幫助父母,用行動感動親人。(4)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