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目標1.能正確劃分詩的節奏、重音,飽含深情地朗誦詩歌。2.識記有關艾青的文學常識,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3.理解飽含著詩人感情的具體形象。4.體會詩人對祖國真摯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及難點1.理解飽含著詩人感情的具體形象。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一、激情導入 愛國主義感情的詩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這些不朽的詩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愛國志士發自內心的呼喊。今天,我們來學習同一題材的現代詩歌名篇《我愛這土地》。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詩人。主要詩集有《大堰河》《曠野》《火把》《歡呼集》《春天》《歸來的歌》《艾青詩選》《艾青短詩選》等。二、自主預習1.走近作者艾 青 2.課題解析“我”指詩人艾青,“這土地”是指當時在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踐踏下的中國,一個“愛”字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愛這土地》一詩寫于抗日戰爭開始后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在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1938年的中國 1938年的中國 1938年的中國 1938年的中國 1938年的中國 3.字詞積累(1)給加點的字注音4.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播放錄音,邊聽邊想象本詩所描繪的意象,初步感受詩歌內容及感情: 我愛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為什么/我的眼里 / 常含淚水? 因為 / 我對這土地 /愛得深沉……[交流點撥]全詩分為兩節。第一節詩以一只鳥兒眷戀土地作比,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摯愛。第二節詩一問一答,直接抒發了“我”對“這土地”的熱愛之情。2.第二遍朗讀,教連續,即朗讀時句斷而氣流不斷,讀得流暢起伏,如下面這四句: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3.第三遍朗讀,確定詩句的感情基調,做到以情帶聲。4.第四遍朗讀,讀出情感的層次。5.分組合作比賽朗讀,相互點評。一、情景導入上節課,我們朗讀了《我愛這土地》這首詩,體會到了作者深沉的愛國情,這節課我們將繼續深入領會這首詩的內容。二、合作探究(一)文本探究1.“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鳥兒歌唱了哪些事物?它們各象征什么?土地、河流、風、黎明。土地:象征繁衍養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河流、風:象征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2.詩人對土地、河流、風、黎明的描寫,蘊含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些描寫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以及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3.詩人為何將自己虛擬成一只鳥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詩人虛擬“我是一只鳥”,“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愿望。這種寓情于形象的描寫,不僅有助于感情的抒發,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感。4.你是如何理解本詩的主旨的?找出主旨句。[交流點撥]詩人假設自己是一只鳥,以象征的手法,通過鳥兒對土地的歌唱,表達自己對于苦難之中的祖國刻骨銘心、至死不渝的熱愛之情。以及決心為其獻出生命的強烈愿望。主旨句是“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二)品味語言1.“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應該”前面為什么加一個“也”字?“嘶啞”一詞換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為什么?[交流點撥]“也”字表明詩人以天下為已任,主動請戰于民族解放運動中。“嘶啞”表達了歌唱不已,真情無限的情懷:哪怕唱至喉嚨充血,聲音嘶啞,面對困難斗爭的幾多悲傷,也不會停息對大地的歌唱。如果換成“清脆”或“嘹亮”,雖添了亮色,但少了艱辛,減弱了對大地摯誠感情的表達,所以不能換。2.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它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后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鮮明對比,而在這強烈的對比和反差中,一以貫之的乃是“鳥”對土地執著的愛,實際上寄寓了詩人愿為祖國獻出一切的決心。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三)寫作借鑒樸實的意象,凝聚深沉的愛。意象即意境。“土地”和“太陽”是艾青詩中的兩個主導意象,“土地”象征著生他養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因此“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對祖國和人民最深沉的愛,對民族危難和人民疾苦的深廣憂憤,我們從詩的題目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再如“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真實相互的兩句詩。道出了詩人內心深處永恒的“土地”情結。由此我們可以得知艾青的詩具有獨特的審美意象。2.強烈的抒彩。詩人用飽含深情的筆觸抒寫抗戰現實,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戰爭。詩人愿為祖國母親奉獻一切的赤子之情溢于言表。三、遷移拓展結合課文,聯系當今時代,依照示例仿寫。示例: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清脆的喉嚨歌唱:這高峽出平湖的三峽大壩,這可上九天攬月的神舟飛船……①假如我是一只鳥,我當用嘹亮的喉嚨歌唱:這牽動世界目光的北京奧運,這引領世界潮流的上海世博會……②假如我是一只鳥,我會用響亮的喉嚨歌唱:現代化大都市流光溢彩,社會主義新農村日新月異……③假如我是一只鳥,我肯定會用悅耳的喉嚨深情歌唱:新“社保”,百姓受益; 新“農合”,惠及民生……四、課堂小結同學們,“土地”是艾青詩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讀《我愛這土地》,我們感受著那個苦難年代,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心聲,是歷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遠唱不盡的主題。三三九天龍網 www.339tl.com 三三九天龍網 jio356jkl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課我愛這土地.ppt 艾青詩作《我愛這土地》朗誦_標清.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