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思品 法律保護我們的權利 復習學案集備時間:2009年2月20日 主備人:學習目標:1、知道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理解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2、理解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重點難點:目標2課前導學:1、法律是 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2、 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3、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具體表現在:權利和義務是 、是是 的。4、規定 是法律的重要內容。課堂導學:一、鞏固理解1、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你說一說:法律與道德有什么區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主要表現在哪兩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法律是怎樣規范人們的行為的?你是怎樣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公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二、課堂練習(一)、和諧家庭今天是小明15歲生日,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小明認為自己是今天的主角,期盼著父親把切好的第一塊蛋糕給自己,不料父親卻把第一塊蛋糕遞給了請來的張阿姨,小明為此很不高興。這時猛聽見父親說:“小明,站起來,向張阿姨行禮。”小明有點茫然,很不情愿地站了起來,兩眼斜視,望著墻角。父親接著說:“15年前,生你那天,是張阿姨送你媽媽去醫院的。”張阿姨慌忙阻攔說:“孩子,你應該給你媽媽行禮,你出生那天,她還堅持上班,一下子就暈過去了。你要為媽媽自豪,她很堅強,讓你來到了世上。”母親有些激動,站起來,雙眼含淚,目不轉睛地望著小明,看了15年了,好像仍然沒看夠。小明望著母親眼角日益加深的皺紋,腦海中浮現了父母為自己成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勤勞作的場景,而自己卻常常埋怨貧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想到這些小明感到非常慚愧。閱讀上述短文,完成下列問題:1、 請你運用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方面的知識分析小明三到慚愧的原因。2、 如果你是小明,你在當時會采取怎樣的行動?(要求:列舉的行動要切合情境、具體可行。)(二)、創設情境,分析說明九年級學生小甲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向七年級小乙索要了10元錢,并進了營業性網吧。恰遇派出所檢查,小甲便謊稱自己是小乙。事情反映到小乙家長那里,父親一氣之下,不分青紅皂白便將小要了一頓……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 小甲侵犯了小乙的哪些權利?2、 事后 小乙會怎么做呢?以下是事態發展的3種情形。請你依照A的結局,用簡潔的語言續寫B和C的結局,并從法律的角度概括出它們共同的經驗和教訓。情形 做法 結局 共同的經驗和教訓A 反正斗不過他,于是只好忍氣吞聲了。 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小甲又向他要錢,小乙無奈,只好將自己的零花錢再一次交了出來。B 找了兩個朋友去“教訓”小甲,扭打起來C 去找懂法律的高老師反映情況(三)、材料分析:下面是某校8年級學生王剛一天的活動記錄:早晨6:30,王剛吃完早飯,安慰了生病的媽媽后去上學.在公共汽車上,王剛配合其他乘客及駕駛員,將一名在車上行竊的小偷扭送到附近的派出所,趕緊到校上課.中午,王剛給遠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寫了一封信.當他去郵局經過學校門口時,看到幾個男生在欺負壯族同學,王剛立即上前制止,要求他們團結少數民族同學.王剛路過郵局旁邊的銀行時,發現該銀行懸掛著一面已經退色的國旗,他找到銀行的領導,提出應該換國旗的要求,并說明理由.下午5:00,學校放學,王剛進入一家超市,給媽媽買了一盒已經過保質期的餅干,就向營業員提出退還,但遭到拒絕,只好忍氣吞聲回了家.1、 在這一天的活動中,王剛受到了哪些權利?履行了哪些義務?2、他的哪些行為不正確?應當怎樣做?課后導學:完成《復習指導》 四、五、六反思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