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復習提綱)第一課 生活在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知識點歸納(2009.2.18)1、國家的本質是什么?我國的國家性質(國體)是什么?(1)從本質上看,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2)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2、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最大特點和本質是什么?我國人民民主的最大特點是它對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對分子實行專政。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3、我國人民民主的特點是什么?為什么在我國還要保留專政的職能?專政的對象是什么?(1)我國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人民民主的廣泛性表現在:a,民主權利內容的廣泛性,b,民主主體的廣泛性。人民民主的真實性表現在:a,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保障,b,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廣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2)在我國,雖然人民當家作主,但依然存在極少數敵對分子和敵對勢力的破壞活動,存在各種犯罪活動,這是我們專政的對象。依法打擊這些人和活動,有利于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保護國家、集體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4、什么是民主?是什么專政?民主與專政的關系是什么?(1)民主是指在一定階級范圍內,按照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民主具有階級性,民主總是屬于統治階級的。專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實行的統治。(2)民主與專政的關系:一方面,兩者相互區別、相互對立,民主只適用于統治階級,專政則適用于被統治階級。另一方面,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前提。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任何國家都是民主與專政的統一體.。5、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于其他類型的民主專政有什么異同?(1)相同點: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同其它類型的國家都是民主與專政的統一,都有階級性。一方面,民主與專政相互區別、相互對立,民主只適用于統治階級內部,專政則只適用于被統治階級與敵對勢力。另一方面,民主與專政相輔相成、互為前提。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2)不同點: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同其它類型國家不同的是人民民主專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專政的統一。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就是它對占全國絕大都數的人民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對分子實行專政。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大都數人的統治”,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6、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必然性?①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四項基本原則之一,是我國立國之本。②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只有民主,才能調動積極性;只有專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7、什么是公民的政治自由和權利?我國公民的政治自由和權利包括哪些?(1)政治權利和自由是公民依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表達意愿的權利和自由。(2)我國公民的政治自由和權利包括:①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基本的民主 權利。②政治自由——包括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監督權——包括批評權、建議權、檢舉權、申訴權和控告權。8、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含義、法律資格和地位?(1)含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依法享有選舉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和被選為國家權力機關代表的權利。(2)法律資格:a年滿十八周歲;b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除外。(3)地位: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權利,是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基礎和標志。9、自由與法律的關系?①政治權利和自由是公民依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表達意愿的權利和自由。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礎。 ②自由與法律是對立統一的,自由是相對的,有條件的,總是受到法律和制度的制約,不受任何限制的絕對自由是從來不會存在的。法律是自由的保障,自由是在法律保障下的自由,只有在法制體制下人民才能夠充分享有自由。10、公民的政治性義務包括哪些?其地位分別是什么?(1)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這是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公民的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重要保證。(2)遵守憲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為準則。(3)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公民愛國的具體體現。(4)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公民光榮的義務。11、公民參與政治生活應把握哪些基本原則?(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2)權利和義務統一的原則(3)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12、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現在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任何公民的合法權利都受到保護,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會受到法律制裁。(2)注意:a一律平等≠立法平等(主要指守法和司法上的平等)b平等≠相同(比如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必須是年滿18周歲的公民才享有)c法律上的平等≠生活中的平等(如民族差異)13、權利和義務的關系?①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兩者不可分離。權利與義務在法律關系上是相對應而存在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要確保權利的實現。14、當代中國人政治生活的內容包括哪些?①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基本內容 ②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重要內容 ③參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有機構成部分、追求 ④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5、中學生怎樣參與政治生活?①明確政治生活的作用; ②學習政治知識; ③貴在實踐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知識點歸納(2009.3.9)1、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原因和方式有哪些?(1)原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國家性質決定的)(2)方式: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2、我國的選舉方式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點?(1)從選民的角度,分為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比較如下表: 直接選舉間接選舉含義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被選舉人的方式選民選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們代表選民選舉產生上一級代表機關的代表或政府領導成員的方式優點直接地反映民意;調動公民的積極性;加強選民與當選者的聯系選舉成本較低,便于組織,適合選民多,分布廣的情況缺點人數眾多時,它的組織工作和技術工作有相當大的難度,且成本較高選民與當選者之間的聯系受到一定的阻隔,影響了選民意愿的表達適用范圍適用于縣及縣級以下人大代表的選舉,城市居委會,農村村委會選舉縣級以上的各級人大代表、鄉以上各級政府的組成人員的選舉(2)從被選舉人的角度,分為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比較如下表:等額選舉差額選舉含義指候選人名額與應選名額相等的一種選舉指候選人名額多于應選名額的一種選舉特點選人名額與應選名額相等候選人名額多于應選人名額優點比較充分地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余地,在被選舉人之間形成了相應的競爭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限制選民的自由選擇,選民可能誤認為將要當選者已事先“內定”,因而積極性受到影響如果對競選不加以有效規范,容易導致虛假宣傳、金錢交易等情況的發生3、選擇選舉方式的主要依據是什么?①采用什么樣的選舉方式,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等具體條件來定。②選舉方式的選擇必須體現國家性質,并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4、我國采取的選舉方式是什么?原因是什么?(1)我國采取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2)原因: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采用符合人民利益的選舉方式;②同時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對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發展很不平衡的狀況,決定了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要采取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方式。5、公民應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選舉權?①公民要不斷提高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②公民應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選舉權——這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③不斷提高公民政治參與的能力,培養政治素養——選舉應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為重;要了解候選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現,在理性思考、判斷的基礎上,審慎投票。6、決策方式分哪兩種?為什么精英決策不可取?(1)決策方式分為精英決策和民主決策兩種。(2)精英決策雖然效率較高,專業理性,但是存在明顯缺陷:由于信息不對稱,政府掌握的信息不完整從而導致決策失誤;政府也可能是“經濟人”:從部門利益或地方利益進行決策。因此,“理性”的精英卻極有可能作出“非理性”的決策!7、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有哪些?(1)公民間接參與決策的方式:公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進入決策機關,參與、審議、監督、制定決策,這是使各項決策能夠反映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證。(2)公民直接參與決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8、試對公民直接參與決策的四種方式進行比較?★名稱含義適用范圍具體方式★依據★意義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決策機關反映意見,提出建議——電話、信函、傳真、電子郵件、新聞媒體信息是決策的基礎,民意是正確決策最重要的信息資源。拓寬民意反映渠道,是決策機關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專家咨詢制度專家學者利用自己的專長參與民主決策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專家論證會、專家座談會——聽取專家意見,集中學者智慧,有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決策機關將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進行公示涉及公眾利益的各項決策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發言人、新聞發布會公民享有對涉及公眾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提高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社會聽證制度決策機關將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決策聽證涉及公眾利益的重大決策聽證會——聽證于民,可以完善決策;聽證于民的目的,是為了決策利民。9、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重要意義的意義是什么?(1)從決策機關的角度看:①有助于決策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②有助于廣泛集中民智,提高決策的科學性。(2)從公民的角度看: ①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②有利于提高參與熱情和信心,增強社會責任感。10、基層民主中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有哪些?(1)村民通過村民委員會實行村民自治;(2)城市居民通過居民委員會實行居民自治。11、試對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進行比較?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含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民主管理機構,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組織。自治內容民主選舉廣大村民直接投票選舉自己滿意的人擔任村民委員會干部。居委干部由居民直接選舉產生民主決策村民可以通過村民會議等形式,發表意見,參與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決策與管理。凡涉及居民且生利益的重要事務,要提請居民會議討論決定民主管理村民通過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等形式,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務。居委會實行辦事公開制度,定期向居民會議匯報工作,接受居民監督和質詢。民主監督村務公開、民主評議干部、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12、實行基層民主自治的意義是什么?有利于擴大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創造自己的幸福,是社會主義民主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實踐,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作。13、青年學生為什么要自覺參與民主管理?①我們即將步入成年,著眼于未來的發展,特別需要參與民主管理的經歷。在基層民主自治這種最廣泛的民主實踐中,我們能獲得很多的機會,采用不同的方式,嘗試參與民主管理的活動。②中學生在參與民主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學習民主管理的技能和知識,體驗民主管理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在民主實踐中逐步增強和提高自己政治參與能力的責任意識和實際本領。14、材料分析:廣東省南海市某村由村民民主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的村委會成員。2004年9月,該村在村務公開日上,針對多數村民提出的污染嚴重、環境惡化等問題進行商討,發動村民捐款,對全村污染嚴重場所進行全面清理、綠化,為村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該村還訂立了村民行為規范、依法管理制度、村務公開制度等等來規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為。該村村民委員會設置了理財小組,定期對村里的帳目進行檢查,查賬后,還要張榜公布結果。上述材料說明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參考答案:①村民可以直接投票選舉自己滿意的人擔任村委會干部,實行村民自治,擴大了公民有序政治參與。②村民可以通過村民會議等形式,發表意見,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管理村務的本領,切實行使民主管理的權利。③村民通過制訂村規民約來規范村民和干部的行為。④村民通過設置理財小組,監督村干部的行為及村委會工作。15、公民行使監督權的內容包括哪些?前提監督權國家工作人員沒有做好本職工作時批評、建議受到國家機關的壓制或不公正待遇時申訴、訴訟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違法、失職行為時控告、檢舉16、公民行使監督權的途徑有哪些?★名稱★具體方式地位信訪舉報制度給國家機關寫信、打電話或當面向有關人員反映自己的意見,提出批評建議重要途徑、有效方法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將自己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反映給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議案,上傳到國家權力機關聯系廣大人民群眾和國家權力機關的紐帶輿論監督制度依法在新聞媒體上公開發表意見透明度高、見效快、威力大、影響廣其他監督方式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監督聽證會17、公民應該如何行使好自己的監督權力?(1)態度: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惡勢力進行斗爭,勇于使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監督權;(2)行為:必須采取合法的方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干擾公務活動(守法、真實、有序)。18、公民行使民主監督權的意義是什么?(1)有利于改進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國家角度)(2)有助于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公民角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