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復習資料第一單元 風格各異的建筑1.房屋是人類_居住、生存 的地方。有了房屋,人類才結束了_露宿曠野_的歷史;有了房屋,人類才有了_穩定_的生活。2.房屋在構成上有一定的層次:_磚_→_墻_→_房間_→_單元房_→一幢樓。3.建筑物的結構有_薄殼_(體育館);_實心_(大壩、橋墩);_框架_(鐵架橋)等等。4.在建筑物的結構中,拱形結構能夠_抗擊壓力__;空心結構可以_抗彎曲_;三角形結構有_穩定_的作用。5.建筑物的美,一方面體現在它的自身_自身造型_和_色彩_上,另一方面還表現在與周圍環境及功能的_與周圍環境及功能_上。6.設計師在設計建筑物時,既要考慮建筑物的_功能_和_材料_,又要考慮建筑物的_結構_,還要考慮如何體現建筑物的_美_。7、早在55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開始尋找能夠遮風、避雨、御寒的房屋,后來他們找到了能當房子的山洞進行居住。自來水、電、煤氣、通訊、電梯等設施的采用,使建筑功能更具綜合性。8、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社會的進步,建筑中融入了人類的情感、信仰、和智慧。實驗樓板立柱為什么做成空心的?設計實驗說明這個問題。實驗材料:直徑相同實心和空心紙棍各1根、兩摞書、鉤碼若干實驗過程:方法:1.擺好兩摞書,高度相同,相距適當的距離。 2.將實心棍架在書上,再掛上鉤碼,看能掛多少。3.將空心棍架在書上,再掛上鉤碼,看能掛多少 4.比較兩次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現象:空心棍承重能力強,不易斷;實心輥承重能力弱,易折斷。實驗結論:空心結構可以承受更大更重的力,所以樓板、立柱做成空心的。問答:1、 建筑物的結構與哪些物體結構有相似之處,舉例說明。 答:如貝殼的外形多種多樣,有錐形的、弧形的,但他們都有一層薄薄的外殼,能承受巨大的水的壓力,所有貝類動物可以用薄薄的外殼保護柔軟的身體。人們從貝殼中受到啟示,發明建造了薄殼建筑,如悉尼歌劇院、香港國際會展中心等。從蜘蛛網的特性,設計足球俱樂部帶屋頂的看臺。根據王蓮葉子設計頂棚極大的展覽廳。2、建筑結構特點拱形結構:可增大建筑物的承受力使建筑物更加堅固。樓板立柱采用空心材料:可增大建筑物的承受力使建筑物更加堅固。屋頂、墻角的鋼架結構設計成三角形的原因: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不易變形的特點。3、建筑物結構分類:(1)整體結構:三角形、球形、弧形。(2)屋頂結構:平頂、圓頂、弧形頂。(3)墻體結構:實心、空心、框架。(4)材料結構:鋼結構、磚木結構、竹結構。4、各具特色的結構葉脈——網狀結構,使葉面更加堅固、更容易吸收營養。人體骨骼——空心及拱形結構,抗壓能力強。貝殼——薄殼結構,抗壓能力強。一種病毒——菱形及柱體支架結構,能增加穩固性。蜂巢——六邊形及管狀結構,質量輕、空間大,抗壓能力強。雪花——六角形結構,不易分散。鳥巢——框架結構,結實穩固。DNA——雙螺旋結構,不易折斷。葉片氣孔——橢圓型結構,有利于呼吸。5、解釋鋼板做成W形或M形的道理。答:因為鋼板合起來使用時就會形成W形或M形,也就是瓦楞形,瓦楞形物體承重能力強,能增加鋼板的承受力,使鋼板更結實,不易折斷。第二單元 奇妙的人體1.從外部形態上看,人體由頭、頸、軀干、四肢 組成。2.人體的結構層次:_細胞_→_組織_→_器官_→_系統_→人體。3.構成人體的基本結構是_細胞_。4.用顯微鏡觀察時,兩只眼_都要睜開_。5.絕大多數生命體都是由_細胞_構成的。人體內的細胞不斷地吸取_氧氣_和_養料_,排出_二氧化碳_等廢物,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源源不斷地提供_物質_和_能量_。6.在消化系統中,大塊食物被_切割_、_磨碎_成小顆粒,然后,被_消化液 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過程叫_消化_;消化后的_營養_穿過小腸壁進入_血液_的過程叫_吸收_。7.我們進行的呼吸過程是通過_吸氣_和_呼氣_兩個動作完成的。8.通過呼吸,我們可以將_氧氣_輸送到_體內_,并將體內產生的_二氧化碳_排出體外。9.生活中的_大氣污染_、_一氧化碳中毒_、_大量吸煙_等因素會影響呼吸系統的健康。10.感冒是一種常見的_呼吸道_傳染病。11.心臟_每分鐘跳動的_次數叫心率。12.心臟的大小與自己_拳頭_相似。心臟就像一臺強有力的 泵_,將_血液_壓入_血管_,推動血液流經_全身各部位_,從而將_養料_和_氧氣_輸送到全身,滿足人體_生長發育_的需要。13.心率與脈搏的頻率是_一致_的,我們可以通過測 脈搏_來測量心率。14.正常成年人在平靜狀態下的心率是_75次_左右,兒童的心率一般_略高_于成年人。15.心跳加快時,輸送到全身的血液_流動加快_,以滿足人體的_需要_。16.人類不僅具備_消化_、_呼吸_、_血液循環_、_身體運動_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具有_感覺_、_思維_、_情緒病_等重要的心理功能。這些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體內的_神經系統_實現的。17.神經系統主要是由 腦_、_脊髓_和_神經_組成的。18.從刺激呈現到反應開始之間存在的時間間隔,被稱為_反應時_。19.每個人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和結束的年齡略有_不同_,一般為_10_到_20_,_女孩_比_男孩_平均早_2 歲。20.青春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_第二個_高峰期,是從_兒童_走向_成年_的重要階段。_身體形態_的改變,_身體功能_的完善,_心理活動_的成熟主要是在這一階段完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時期的發育可以決定我們以后 的_身體素質_和_精神狀態_。21.為了健康、順利地度過青春期,我們需要全面、合理的_營養_;_強壯_的體魄;養成良好的_衛生習慣_。22.熱情、寬容、守信、自尊、自律、有愛心等_優良品質_,往往是在與_同學交往_的過程中_體驗形成_的。問答1、食物經過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各個器官的作用:口腔(唾液)——咀嚼,初步消化食物;肝臟(膽汁)——分解酒精;胰腺(胰液)——分解消化油膩、酒精食物;胃(胃液)——儲存食物初步消化;小腸(腸液)——吸收營養物質;大腸——暫時存儲食物殘渣形成糞便。2、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方法:(1)將洋蔥表皮細胞的裝片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2)調節顯微鏡,直到看清楚洋蔥表皮細胞為止。(3)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并描述自己看到細胞的形狀。3、細胞是怎樣構成人體的?答:絕大多數生命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有的結構簡單,只有一個細胞,有的結構比較復雜,由數億個細胞構成。人體內的細胞不斷地吸取氧氣和養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廢物,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和能量。4、養成哪些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保證消化系統的正常工作,保持我們健康成長?答:(1)吃飯細嚼慢咽,要有規律。(2)飯前便后要洗手。(3)不可暴飲暴食,不吃過冷、過熱、過咸、變質食品。(4)合理搭配蔬菜水果。(5)注意口腔衛生,少飲酒,禁煙,保持良好心態。(6)飯后不做劇烈運動。5、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人是這樣呼吸的:新鮮空氣從鼻腔吸入,通過喉、氣管、支氣管,進入肺,新鮮空氣中的氧氣進入肺泡里,被血液送到全身各處。從全身各處產生的廢氣(二氧化碳)被血液運回到肺,在經過支氣管、氣管、喉、鼻腔,排出體外。6、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是?答:心跳快慢與(1)心情有關;(2)是否運動有關;(3)身體受到外界刺激有關;(4)身體素質。7、心臟是如何工作的?答:心臟的大小與自己握緊的拳頭相似。心臟就像一臺強有力的泵,將血液壓入血管,推動血液流經全身各部位,從而將氧氣和養料輸送到全身,滿足人體的生長發育的需要。8、生活中適應現象:(1)、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室,久而不聞其臭。(2)、到河里洗澡,剛開始感覺涼,過一會兒就不那么涼了。(3)、剛進電影院覺得黑,過一會兒就不那么黑了。9、生活中錯覺現象:(1)、房間里墻上掛一面大鏡子,房間感覺變大了。(2)、一個人穿橫條衣服比穿豎條衣服顯得胖一些。(3)、看早晨的太陽比中午的太陽感覺大一些10、處于青春期的我們,心理發生著重要的變化,主要表現在;(1)愿意獨立行事。(2)有許多小秘密不想讓別人知道。(3)總想去冒險,做大人不讓做的事。11、如何健康度過青春期?答:(1)身體發育迅速,活動量增大,需要全面合理的營養,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2)強壯的身體對我們一生都很重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積極參加適當的勞動。(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刷牙、洗澡、勤洗衣服。(4)不要過分要求獨立的權力,青春期容易出現對事物判斷的失誤,產生不健康的心態,有事多和家長、老師交流、溝通,對我們的健康成長是很有幫助的。第三單元 有序的生態系統1.生態系統是由_生物_和_非生物_共同構成的一個_相互作用_的整體。生物包括_動物_、_植物_和_微生物_;非生物包括 水_、_空氣_、_陽光_、_土壤_、_溫度_等。2.生態系統的構成層次:_個體_→_種群_→_群落_→生態系統。3.生態系統中_植物_最多,因為它是 生產者。4.生態系統中的平衡是一個_相對穩定_的狀況,屬于一種_動態平衡_,并不是一成不變的。5.生態農業既充分利用了資源,又保護了_生態環境_。留民營村因此成為“_中國生態農業第一村_”。6.在生態系統中,植物是生產者;動物是消費者;微生物是分解者。7.最大的、最復雜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它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巖石圈表面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它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條件。8.“生物圈2號”試驗用事實告訴我們,_地球_才是人類和其他生物惟一的_家園_。9、有些鳥類吃昆蟲,大多數昆蟲吃植物,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營養物質并放出氧氣,土壤里的細菌能分解動植物的尸體。周圍的溫度、土壤、空氣、水分等與生物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況,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態平衡。問答1、校園生態系統構成: 校園生態系統 | 生物 非生物 | | 動物 植物 微生物 水 空氣 陽光 溫度 土壤 | | ∣ 蟲子 蝴蝶 花 草 細菌 真菌 病毒2、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我們應該怎樣做?答:(1)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不受污染。(2)減少廢棄物,并盡量回收利用。(3)盡量少使用農藥,短距離路程盡量不乘汽車。(4)拒絕使用珍貴木材制品。(5)不購買野生動物制品。(6)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7)積極參加植樹活動。(8)見到捕殺野生動物的行為加以制止。3、人和生物圈有怎樣的聯系?答:人的生存和生物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生物圈是人類的家,他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條件,人的衣食住行用都離不開生物圈。4、為什么說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答:因為生物圈是無法替代的,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所以說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第四單元 宇宙與航天技術1.銀河系從宇宙中看就像一個不斷旋轉的大鐵餅;從地球上看是穿過夜空的一條_滿是星星的帶子_;從側面看就像一只_織布的梭子_。2.銀河系由大約500億顆_恒星_、2000億顆_行星_組成。太陽只是其中一顆普通的_恒星_,而地球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_行星_。3.天文學家把所有的_空間_以及其中的_萬物_叫做宇宙,銀河系只是浩瀚宇宙的_滄海一粟_。4.意大利人 伽利略 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望遠鏡觀測_恒星_和_行星_的天文學家。用望遠鏡觀察星空,標志著進入了_現代天文學_的時代。5.火箭是_中國人_在一千多年前發明的。當時燃料是火藥。第一個試圖發明火箭的是_萬戶_,為了紀念這位先驅者,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_月球_背面的一座_環形山_命名為“_萬戶_”。6.中國航天的創始人是_錢學森_,1991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_杰出貢獻科學家_”的榮譽稱號。7.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把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研制和發射運載火箭的國家。8.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制造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科學家們把發射人造衛星視為_宇宙航行_的開端。如今,在燦爛的星河中,已經有了5000多顆人造衛星。它們是人類進入_太空_的見證,反映了_航天技術_的杰出成就。9.在太空各種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衛星,為推動_經濟建設_和_社會進步_發揮著重要作用。10.人造衛星繞地球飛行的拉力是_地球引力_。11.前蘇聯人加加林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太空中飛行的宇航員。12.我們把可供多名宇航員長期工作的載人航天飛行器稱做空間站。13.“和平號”空間站是當今世界上最大、飛行時間最長的空間站。它既是人造天宮,也是第一家太空工廠,宇航員在這是生產出了優質半導體材料和_高純度藥物_。14.2003年2月1日,美國_哥倫比亞號_航天飛機在結束“_科學研究之旅_”重返地面的過程中爆炸。航天飛機上的_7名_宇航員全部遇難。15.2003年10月15日上午9點,我國獨立研制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州”_五號_在酒泉發射升空。經過_20小時_飛行、繞地球_14周_后順利返航。這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_三個_有_自主能力_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問答:1、我們知道的人造衛星:美國實用型導航衛星、中國東方紅三號靜止通信衛星、中國風云二號氣象衛星、日本地球資源衛星、歐洲紅外天文衛星、美國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2、人造衛星用途:科學實驗、通信、導航、偵察、氣象預報、資源勘測、天文觀測,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3、模擬人造衛星的飛行實驗實驗目的: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飛行而落不下來的原因實驗材料:數根棉線,一個乒乓球,一個大球實驗過程: 1、在乒乓球上扎一個小孔。 2、將棉線一端系上一個小木棍,將小木棍送入乒乓 球孔內,拉緊棉線。 3、把棉線的另一端捏在手中,并舉過頭頂,讓乒乓 球作圓周運動。實驗現象:乒乓球做圓周運動,握棉線的手受到拉力的作用。實驗結論:棉線越長,乒乓球受力越小;乒乓球質量越大, 受力越大;轉動速度越大,乒乓球受力也越大。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飛行而落不下來的原因是地球引力,在實驗中我們用乒乓球模擬人造衛星,用棉線模擬地球引力。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影響衛星飛行的因素有:地球引力、運動速度、衛星質量。4、哪些因素影響火箭的飛行?有哪些辦法讓火箭飛得更高更遠?答:(1)火箭自身的材料、動力、制造工藝、外界氣候、環境等因素影響火箭飛行。(2)完善火箭自身的材料、動力、制造工藝、調整火箭的三個尾翼在相對的平衡位置。5、常見的望遠鏡:伽利略的折射望遠鏡、牛頓的反射望遠鏡、雙筒望遠鏡、射電望遠鏡、哈勃太空望遠鏡。世界上能觀測宇宙最深處的望遠鏡是哈勃太空望遠鏡6 課本75頁 同步衛星模擬實驗第五單元 像科學家一樣工作1.日新月異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改變了人類對_世界的認識_,提高了人們的_生活質量_,推動了社會的_不斷進步_。同時,每一項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都凝聚著_眾多科學家_的辛勤勞動。2.你知道的科學家有_牛頓_、_袁隆平_、_愛因斯坦_、_張衡_、_愛迪生_、_阿基米德_居里夫人等等,他們取得的_科學成就_和追求真理 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我們。3.科學家的_發明創造_以及勞動人民的_辛勤耕耘_,推動著科學技術的_發展_。4.我們通過各種_科學探究活動_,學習、發現一些_科學知識_,并嘗試利用所學的_知識_和_技能_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5.豐富多彩的科學探究活動有:觀察_與實驗_;計劃與實施; 閱讀與思考; 設計與制作。6.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_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與預測_→制定計劃_→_觀察、實驗操作或收集整理信息__→_思考與結論_→_表達與交流_7.我們通過各種活動,不僅學到了豐富的_科學知識_,而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_技能_和_方法_。8.我們利用過的多種圖表有曲線圖_、柱狀圖_、扇形圖_、概念圖_等等。問答:1、哪幾位科學家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有哪些成就?我們要學習科學家的哪些科學精神?答: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居里夫人發現了鐳、釙,李四光發現中國第一口油田“大慶油田”,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袁隆平研制出高產雜交水稻。我們要學習他們刻苦學習、忘我工作、善于思考、勇于創新、堅持真理的精神和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2、汽車發展史:1769年法國制造的第一輛三輪蒸汽汽車、1886年德國人制造的四輪汽車、1980年美國人制造的T型福特汽車、現代汽車。3、科學家及成就: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牛頓,發現了經典力學定律,萬有引力。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定律,浮力定律。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居里夫人,發現了鐳、釙(po) 愛迪生發明電燈 瓦特發明蒸汽機 祖沖之發現圓周率PAGE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