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危難之處顯身手——胡錦濤主席出席APEC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背景材料】繼在華盛頓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后,國家主席胡錦濤于11月17日至26日出席了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題為《堅持開放合作,尋求互利共贏》的重要講話,提出了5點主張和一系列的倡議,得到各方普遍歡迎和支持。還對哥斯達黎加、古巴、秘魯、希臘進行了國事訪問。對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推動中拉、中希關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理論與實際】1. 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有著重要的反作用,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我國政府采用的一系列拉動內需的措施就依據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的道理。經濟全球化消極作用表明,經濟全球化意味著“風險全球化”。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就是最好的驗證。2.胡主席的主張和倡議得到各國的普遍歡迎和支持表明,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也證明了實現國家目標和影響別國的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的重要尺度。同時說明了要共處與合作,不要對抗與沖突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APEC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胡主席的出訪都充分說明經濟上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文化上相互借鑒,共同繁榮,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基本要求。胡主席的出訪和我國的主張及倡議表明,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3.本次APEC會議成員的歷史、文化、宗教背景不同,政治、經濟制度以及價值觀各異,特別是成員的經濟體制、經濟發展水平、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程度差別很大。再一次說明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我們要尊重文化多樣性,正確對待文化多樣性,堅持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則,推動文化交流。4.物質決定意識,意識的能動作用,要求我們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胡主席提出的5點主張和一系列的倡議都是從當前的所處的實際情況而提出的。我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拉動內需的政策是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的結果。世界是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的。我國作為世界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對世界發穩定與發展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各國要概括自己不同的特點,結合一定的規律性要求,制定不同的應對危機的對策,體現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APEC的發展和全球金融危機的出現,都遵循著事物量變質變規律。【綜合訓練】1. 2008年11月23日, APEC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發表了《利馬宣言》。宣言說,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是我們面臨的最嚴重的經濟挑戰之一,會議就此專門發表聲明,表明APEC各成員應對不斷惡化的全球經濟形勢和支持多哈回合談判早日取得平衡且具有信心和決心。這表明①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一個主題之一②經濟全球化意味著“風險全球化” ③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④各國外交政策的宗旨都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 ?胡錦濤主席在會上發表題為《堅持開放合作,尋求互利共贏》的講話,就當前各方普遍關心的全球性問題提出的5點主張之所以得到各國普遍歡迎和支持的原因是:A. 建立國際新秩序要互相尊重,共同協商 B. 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C. 經濟上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而不應造成貧富懸殊D.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3. 亞太經合組織19年的發展歷程證明,建設和諧亞太需要合作與合力,協商與協調。“合”與“協”,是對“平等互利、協商一致、自主自愿”的“APEC模式”最佳概括。這段話所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①任何事物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 ②矛盾是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統一體 ③辯證的否定是發展和聯系的環節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4. APEC成員的歷史、文化、宗教背景不同,政治、經濟制度以及價值觀各異,特別是成員的經濟體制、經濟發展水平、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程度差別很大。這種差異表明①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②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③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④宗教都有愛國傳統,都倡導服務社會、造福人群A. ①④ B.①③ C. ②③ D.③④5.在抵御全球金融風暴的行動中,APEC利馬峰會就全球經濟發表聲明,強調各成員要重振經濟信心,信心是戰勝危機的力量源泉。這表明A.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B.意識有時決定了客觀事物C. 信心是正確認識的來源D.正確認識對事物的發展有促進作用6.胡錦濤主席此次出訪是在國際金融形勢日趨嚴峻,中拉、中希關系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背景下進行的,對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推動中拉、中希關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表明A. 國際關系基本形式是競爭、合作和沖突B. 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 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日益提高D. 不要對抗與沖突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7.為應對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出臺了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需求的措施,從今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國將增加4萬億元人民幣投資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同時增加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請用生產與消費的關系說明中國政府的這一做法的正確性。【提示與答案】1.由于世界經濟聯系的日益緊密,影響世界發展的危急使各國無法幸免,故選A。2.5點主張符合與會各國的利益要求,所以應選B。3. 亞太經合組織19年的發展歷程,“合”與“協”,是對“APEC模式”最佳概括表明,應選D。4. ①表明了差異的原因,③表達了差異的哲學依據,故選B。5.信心可以戰勝危機表明本題正確答案為D。 6. 材料表明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作用日益提高,所以應選C。7.(1)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2)中國政府從發展生產的角度出發,在應對日益嚴重的世界金融危機時,看重的是消費對生產的促進作用,適時地采用增加4萬億元人民幣投資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同時增加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拉動內需,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促進生產的發展。此舉對消除世界金融危機將起到積極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