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以《紅樓夢》和京劇為例,了解清代文學藝術的成就和特色。《紅樓夢》曹雪芹,清代小說家,出身于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敗飽嘗了人生的辛酸。他在人生的最后幾十年里,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十年創作了《紅樓夢》并專心致志地做著修訂工作,死后遺留下《紅樓夢》前八十回的稿子。后來高鶚整理續寫了后40回。 曹雪芹與《紅樓夢》 曹雪芹生活于清初,該書清代小說中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 《紅樓夢》思想性強1、社會思想:曹雪芹在他的巨著中,形象地描述,多方面探討了,當時的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有聯系的知識分子,各種各樣的努力,想要生活得更好;然而,“無可奈何花落去”,最后“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這樣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社會,腐朽衰敗,必然滅亡。曹雪芹《紅樓夢》如此思想性,已經夠了不起了。《紅樓夢》思想性強第一代:水字輩賈源、賈演。第二代:代字輩賈代儒、賈代善、賈代化。第三代:文字輩賈赦、賈政、賈敬等第四代:玉字輩賈珍、賈珠、賈璜、賈寶玉等。第五代:草字輩賈蓉、賈薔、賈蘭、賈蕓、賈菌等《紅樓夢》思想性強2、管理思想:1、網狀形式的藝術結構《紅樓夢》上半部“備記鳳月繁華之盛”,下半部寫“樹倒猢猻散”的衰敗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間是個轉折,由喜轉悲,由盛轉衰,由榮轉枯,第五十四回是全書熱鬧的頂點,第五十五回便開始急轉直下。分為四大段落:第一部分(前5回):序幕。對于全書有著綱領性作用。它對全書的主題、主線、副線以及賈府家事、人丁、四大家庭之間的關系和十幾個主要人物性格特點、命運都作過或明或暗的概括。第二部分(第6-55回):是賈府的全盛時期。第三部分(第66回-104回):是以賈府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時期。第四部分(第105回-120回):是徹底衰落時期。作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萬巨著,作者組織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寫了無休無止的斗爭,在這蔚為大觀的歷史長廊里,以賈府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過程,寶黛愛情悲劇的發展始末,兩者相互穿插交織,是支撐這座藝術大廈的棟梁。此處每一人物又幾乎自成起訖的故事線索,又有如斗拱短柱。條條線索、錯落編織,所以《紅樓夢》又有網狀形式的藝術結構的美稱。金陵十二釵2、個性鮮明, 典型生動的人物形象賈寶玉和林黛玉3、豐富多樣的文學手法。 (1)按照實際生活塑造人物,是《紅樓夢》描寫人物的基本特征。如“閑取樂偶攢金慶壽”,本是賈母想法子學“小家子氣”湊錢為鳳姐做生日取樂,卻從歡聲笑語中表現了尤氏與鳳姐如何“斗法”,鳳姐為了多撈一點,一個人的錢也不放過,連兩個“苦瓠子”姨娘的錢也要“拘來咱們樂。(2)善于在廣闊的社會聯系中,從不同角度,多側面地刻畫人物的性格。最突出的是王熙鳳這一形象。她的性格特征,就是她同賈府內外眾多人物的聯系中顯現出來的。 (3)善于通過對立人物的對比、相類人物的相互映襯來顯示人物性格、思想的特點和差異。如思想傾向不同的林黛玉和薛寶釵、晴雯和襲人,就是通過她們對同一問題、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的對比,顯示她們的對立。又如許多身分地位大體相同的人物,作者做到了“相犯不犯”,顯示出性格的不同。如賈政與賈赦,邢夫人與王夫人,賈璉與賈珍,尤氏與鳳姐、還有更多的丫頭們,管家的婆子們,其性格,思想千差萬別,無一雷同。(4)善于通過大場面、大事件、把人物安插在沖突的漩渦之中,從人物對事件的態度來顯示他們各自的思想活動和性格特征。(5)善于運用各種藝術手段來描寫人物的心理,提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如第八回“探寶釵黛玉半含酸”,對黛玉含酸帶妒的心理描寫,是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影射的語言來表現。(6)善于創造適合人物思想、氣質、性格的生活環境和不同的意境來烘托人物的氣質和性格。如黛玉住的瀟湘館,寶釵住的蘅蕪院,探春住的秋爽齋,寶玉住的怡紅院等對人物都起著烘托作用。(7)用詩詞韻文來表現人物,是《紅樓夢》藝術上的一大特色。《紅樓夢》的詩詞韻文,不僅藝術成就很高,更主要的大都符合人物的身分、思想氣質和性格特點,成為表現人物的重要的藝術手段,又是小說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如同是詠柳絮,薛寶釵表現出“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 林黛玉表現出飄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綣,說風流的悲哀. 賈寶玉的題對額和《芙蓉誄》,前者表現他初露鋒芒,不同流俗;后者表現了他極度悲哀,滿腔憤怒。毫無疑問,《紅樓夢》稱得上是我國唯一一部真正“文備眾體”的小說,書中的詩詞曲賦,共計兩百多篇,其數量亦為中國章回小說之冠。(8)《紅樓夢》寫人的藝術手法是多種多樣的,而最基本的是白描。魯迅說《紅樓夢》描寫人物價值之高,“其要點在于如實描寫,并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環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4、獨具風格的語言文字。(1)質樸自然。這是《紅樓夢》語言藝術的基本風格。如柳湘蓮對賈寶玉說:“你們東府里,除了那兩全石頭獅子干凈,興怕連貓兒狗兒都不干凈(第六十六回)?!?br/>(2)富有哲理。哲理性的語言,具有形象、雋永、隱喻、明喻等物點,是從生活經驗中提煉而成的。(3)對俗諺的改造的運用。如“拔一根寒毛比咱們的腰還粗”(第六回,劉姥姥語),“既有今日,何必當初”(第二十八回寶玉語)等等。(4)富于情趣。小說中,最富于情趣的文字,以鳳姐最多,其次是寶玉和黛玉寶釵之間的愛情糾葛的文字。如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雙敲”便是這類饒有情趣的典型文字。2.昆曲與京劇藝術 昆曲形成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宋、元以來,中國戲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樣。元末,顧堅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帶的南曲原有腔調加以整理和改進,稱之為“昆山腔”,為昆曲之雛形。明代人稱南戲為《傳奇》。明朝嘉靖年間,杰出的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對昆山腔的聲律和唱法進行了改革創新,吸取了海鹽腔、弋陽腔等南曲的長處,發揮昆山腔自身流麗悠遠的特點,又吸收了北曲結構嚴謹的特點,運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簫、笙、琵琶的伴奏樂器,造就了一種細膩優雅,集南北曲優點于一體的“水磨調”,通稱昆曲。現在一般亦指代其舞臺形式昆劇。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主要以中州官話為唱說語言。昆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湯顯祖與《牡丹亭》洪昇與《長生殿》孔尚任與《桃花扇》京劇臉譜京劇——國劇戲曲發展 原始歌舞→春秋戰國優伶→元雜劇(戲曲藝術走向成熟)→明代昆曲→清代京劇 京劇形成 乾隆末年,徽班進京(安徽徽劇戲班進京演出)道光年間,徽漢合流(湖北漢劇藝人進京參加徽班演出)同光年間,走向成熟(“同光十三絕”:程長庚、譚鑫培等)民國以來,走向世界,受到各國人民的贊賞 京劇出現徽班進京京劇形成——以徽劇、漢調為基礎(19世紀中期)。 京劇臉譜有紅、紫、黑、白、藍、綠、黃等色,各有寓意:紅色寓赤膽忠心;紫色寓智勇剛毅;黑色寓忠正耿直;白色寓奸詐狠毒,藍色寓剛強豪爽;綠色寓勇猛莽撞;黃色寓兇狠殘暴。此外,還有老紅、瓦灰、金、銀等色,各有寓意。“生”,中國戲曲表演主要行當之一。泛指凈、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見于宋元南戲,指劇中男主角,與元雜劇的正末相當。清以后又衍化為老生、小生、外、末4個支系。按其扮演人物屬性、性格特征和表演特點,大致可分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類。 “旦”,戲曲表演行當類型之一,女角色之統稱。源于歌舞、百戲。魏之“遼東妖婦”(裴松之《三國志注》),隋(一作北齊)之《踏謠娘》(唐崔令欽《教坊記》),唐之“弄假婦人”(段安節《樂府雜錄》)等,都是扮演婦女作戲劇性表演的節目,當為旦的前身。 “丑”文學京劇丑曹雪芹《紅樓夢》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洪昇《長生殿》昆曲湯顯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生旦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課件(共28張PPT+素材.pptx 劉姥姥進大觀園.mp4 林黛玉進賈府.mp4 賈寶玉題額.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