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凝聚法治共識【學習目標】知識目標1.結合生活中的實例了解政府的作用;2.通過案例分析理解政府依法行政;3.知道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能力目標1.學會在法治狀態下生活,在日常生活活動中把法治作為基本的行動標準;2.凝聚起法治共識,能夠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增強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培育法治精神;2.培養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契約精神、規則意識;3.樹立起“遵紀守法光榮、違法亂紀可恥”觀念,積極參與法治中國的建設活動。【學習重難點】教學重點:依法行政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準則。教學難點:厲行法治,參與法治中國建設。【學習內容】一、導入新課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每一個歷史時期,每一個發展階段,人民始終是國家、民族的主體,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不竭的力量源泉。誰要為人民服務?新時代要求如何為人服務?二、展示預習成果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受到的政府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2.在我國,政府的權力來源于__人民__。政府的宗旨是__為人民__服務。3.什么是法治政府?4.建設法治政府,為什么必須依法行政?5.如何推進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或者依法行政的要求有哪些?)①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并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②我國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③公民也要積極參與,獻計獻策,主動監督,促進政府依法行政。6.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__行政權__。7.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__科學立法__、嚴格執法、__公正司法__、__全民守法__。8.怎樣在全社會形成厲行法治的理念?9.為什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三、新課講授第一目 法治政府探究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與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這些情況,應該分別找政府的哪個部門?寧寧發現紅綠燈壞了。——路燈管理所爸爸想開一家小吃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輟學去打工。——教育局壯壯發現有人亂砍濫伐樹木。——林業局表哥和女朋友要領結婚證。——民政局思考:如果這些部門不理你的要求,你該怎么辦?點撥:①向上一級部門進行投訴;②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向新聞媒體曝光等等。知識歸納:1.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含義: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并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是我們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也需要我們厲行法治,為實現法治理想而努力奮斗!探究二:建設法治政府我獻策/材料一: 2018年3月28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舉行2017年行政審判白皮書暨行政審判保護產權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九起保護產權行政審判典型案例。2017年山東全省法院受理4.3萬“民告官”案件,行政機關一審敗訴1 973件,行政機關一審案件敗訴率為13.1%。材料二: 2014年天津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國務院總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張清單”。(如圖所示)材料三: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備受矚目,為了向人民上交答卷、匯聚各方發展共識,2018年1月期間,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了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座談會,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座談會,教科文衛體界人士和基層群眾代表座談會,聽取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同時,在中國政府網上繼續開放“我向總理說句話”,廣泛征集意見和建議。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從材料一中山東省“行政機關一審案件敗訴率為13.1%”的數據,給我們政府以及行政機關哪些啟示?點撥:①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政府必須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②政府必須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并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樣,帶動其他公民,共同守法。(2)請你參與:當地的教育行政機關是什么?他們的“責任清單”的內容有哪些?請你列舉2條你最關注的內容。并說說政府的“三張清單”公開有什么意義。點撥:①教育局。②可根據當地教育局公布的權力清單列舉。③有利于明確政府邊界,激發社會創造活力;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有效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3)作為中學生,你一定對教育改革感興趣,請你結合當地教育教學實際情況,“給總理說句話”。想一想,你的參與會有什么作用。點撥:①有利于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②有利于公民積極參與、獻計獻策,主動監督;③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等。知識歸納:2.為促進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個人分別應怎樣做?(1)政府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2)公民也要積極參與,獻計獻策,主動監督,促進政府依法行政。3.怎樣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第二目:厲行法治探究三: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作為公民,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踐行者。法治校園正在進行時……(1)營造法治校園氛圍,學校要懸掛宣傳法治的標語,請你幫助精選2條。點撥:①傳播法律知識,培養法制觀念,弘揚法治精神;②依法治校,法育未來;③學法讓人生更美好,守法使社會更和諧。(2)學校要開展法治教育講座,各班要辦黑板報,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請你就《義務教育法》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義務開辦一個專欄。點撥:圍繞義務教育法的內容,強調義務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內容。(3)學校建設法治校園邀請了在公安局工作的法治校長到學校作報告,他首先介紹了作為政府工作人員在厲行法治上應盡的責任,你認為他會講些什么?點撥:圍繞建設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的責任和義務展開。(4)法治校園建設不僅需要法律,還需要道德。它們二者的關系是怎樣的?點撥:①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②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③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5)校園欺凌現象屢屢出現,假如在法治校園建設活動之后,你遇到了校園欺凌事件,你會怎么辦?點撥:①及時向學校老師反映,尋求保護;②告誡欺凌者,其行為是違法犯罪行為;③向公安機構報案,進行求助。知識歸納:4.怎樣厲行法治?(厲行法治的要求)(1)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2)現代社會的公民,要學會在法治狀態下生活,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培育法治精神,培養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契約精神、規則意識。(3)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樣,帶動其他公民,共同守法。(4)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遵紀守法光榮、違法亂紀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實現社會的有序、公平、正義。四、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政府的作用、政府如何依法行政和厲行法治的內容。知道了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增強了對政府的了解,對依法行政有了更多的理解;也知道了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對公民守法的認識更深刻了;明白了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也知道了建設法治中國任重道遠。【學習小結】/【達標檢測】1.據新華社報道,云南省某自治州交警支隊對人民群眾的“民告官”之舉采取了不理睬的態度:不應訴、不舉證、不出庭、不答辯。最終,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裁定人民群眾勝訴。這說明了( )①建設法治中國是國家機關的事情,與公民個人無關 ②必須加強法治建設,做到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 ③依法治國之路任重而道遠 ④公民的合法權益必須受法律保護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某地領導表示愿就本地的科學發展和網民一起“灌水”,也歡迎大家“拍磚”(“灌水”“拍磚”是網絡語言,意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引起轟動。對此認識正確的有( )①這是違背網絡道德的行為 ②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 ③有利于網民參與民主生活,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④該地建成了法治政府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3.近些年來,清新之風激蕩中國政壇,各級政府紛紛采取了政務公開、開門立法、價格聽證、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問責制度等做法。其中,政務信息公開制度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這主要是因為 ( )/A. 能化解各種矛盾,促進社會和諧B. 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C. 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現D. 增強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努力建設法治政府4.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厲行法治就要( )①加強法治宣傳,放棄道德教化 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樹立法治思維③培養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契約精神、規則意識 ④自覺養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習慣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5.我們出生后,父母就會到當地的派出所給我們報戶口;十八歲之前,我們會受到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的保護;成年后,我們將走上工作崗位,又與勞動法等法律緊密相連;到了一定年齡,我們又將依據相關法律退休。這告訴我們( )①公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 ②要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 ③公民要增強法律意識,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④只要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法律就與我們無關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6.材料一 中國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于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不僅遠高于發達國家,也高于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1)從上述材料看,我國為什么實施節能減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我們應該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怎樣的努力?材料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具有雙重使命。一方面,要建成法治中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另一方面,要開創不同于西方的法治文明,向世界提供法治的中國方案。——摘自2018年2月14日《光明日報》(3)為什么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4)怎樣厲行法治,建設法治中國?答案:1——5.CCDBA6.(1)這是由我國的資源環境國情決定的。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實施節能減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節約資源、緩解能源緊張問題,有利于提高人們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意識等。(言之有理即可)(2)①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②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③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④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等。(3)①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一個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②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4)①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②現代社會的公民,要學會在法治狀態下生活,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培育法治精神,培養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契約精神、規則意識。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樣,帶動其他公民,共同守法。④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遵紀守法光榮、違法亂紀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實現社會的有序、公平、正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