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政治復習知識點第一單元 共同的責任1. 歸屬感——人都希望歸屬于某個團體,成為其中的意愿,并得到團體的重視\尊重\關心和照顧.這種對團體的以來和需求的感覺就叫歸屬感.2. 為什么學校和班級是我們成長的園地 ——(1)學校和班級是學習知識、發展能力的場所(2)是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環境(3)是培養興趣和發展特長的園地.3. 集體——是許多人集合起來的、有組織的、有共同目標和行為規范的團體。4. 怎樣處理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集體中同時存在著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一般情況下,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堅持以集體利益為重,并愿意放棄或者犧牲一些個人利益,這就是集體利益。從長遠看,提倡集體利益是對個人利益的最大保護。5. 個人利益的表現——將個人利益凌駕于集體利益之上,過分強調個人利益,不顧他人和集體的利益。6. 小團體主義——就是擴大了的個人主義。其特點是當小團體利益和大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首先考慮個人和小團體的利益。7. 團隊精神——為了集體的利益和目標,集體成員能夠主動與他人合作,不計較個人的一時得失,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而盡心盡力。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把這種作風稱作團隊精神。8. 承擔應有的責任——是維護集體利益和榮譽、建設集體的最好辦法。9. 責任——是由一個人在一個集體中的角色所決定的應該做的事。10. 怎樣為班集體作貢獻?——為集體做貢獻,體現在為班級和學校事務的奉獻中。一方面,要學習螺絲釘精神,做好集體分配給自己的事;另一方面,根據自己的特點,找準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主動為集體做力所能及的事。怎樣更好的做到團結?——要做到真正的團結互助,還需要對團隊有正確的認識(1)勇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2)不掩飾自己的缺點,對別人的缺點敢于提出誠懇的批評(3)正確對待同學間的矛盾。12. 說出自己在社會中的幾種不同的角色及承擔的責任?——(1)在學校是學生,要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遵守紀律(2)在班集體中,是集體的一員,要關心集體、愛護集體(3)在社會中是公民,要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第二單元 情感世界1. 情緒的基本類型有——喜、怒、哀、懼等。還有復合情緒,如亦悲亦喜、百感交集2. 少年時期的情緒特點——(1)比較敏感,但不穩定(2)活動比較強烈,但相對脆弱(3)變化迅速,但不持久(4)容易沖動,缺乏理智控制。3. 情緒的分類——(1)正常情緒和不正常情緒。正常情緒是由適當原因或反應適度的情緒。不正常情緒是沒有適當原因的或反應程度不適當的情緒。(2)積極情緒(良好情緒)或消極情緒(不良情緒)。4. 情緒為什么需要調節?——不同情緒對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長發展有不同的作用。調節不正常的、消極的情緒,保持和培養積極的情緒,不僅有利于我們的身心講課,也對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社會有積極的作用;反之,不正常的、消極的或不良的情緒則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妨害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5. 調節情緒的方法?——(1)認知調節(2)理智控制(3)合理宣泄(4)心理放松(5)行為調節(6)理性升華6. 心理放松法包括——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靜坐放松法。7.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指情緒;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指情感。8. 情感的發展需要依靠自身自覺的努力和培養。少年時期是情感發展的關鍵時期。9. 情感與道德的關系?——情感是道德的基石。沒有情感就沒有道德可言。培育豐富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世道德品質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10. 怎樣培育高尚情感?——(1)感受理智(2)體驗道德(3)欣賞美好11. 愛國情感——是對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祖國的深厚情感,是一種崇高的道德情感。是我們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親近感、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義務感。第三單元 無序與有序1. 規則——就是關于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應該和不應該做什么、可以和應該怎么做、不可以和不應該做什么的約定。2. 遵守規則是——人類社會生活能夠正常進行前提和保證。3. 規則的分類?——(1)不同的場所有不同的規則,如:家庭規則,學校規則,社會規范(2)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規則,如:經濟領域的規則,日常生活領域的規則,政治文化的規則(3)按形式形勢可分為正式和非正式的規則,按效力可分為強制性規則和非強制性規則。4. 社會生活為什么需要規則?社會生活需要秩序,只需來自規則。在實際生活中,哪里有規則,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社會工作才能順利進行;反之,哪里沒有規則,哪里就沒有秩序,那里的工作生活就不能順利進行。5. 法律——是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并且在全國范圍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特殊行為規范。6. 為什么法律是特殊的行為規范?——法律不同于道德、紀律、章程、宗教戒律等,法律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則。(1)法律是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2)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3)法律在全國范圍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7. 我國法律的作用?——(1)法律具有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糾紛或矛盾的作用。(2)法律具有制裁違法犯罪行為的功能,并通過制裁違法犯罪來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生活的有序與和諧。8. 他律與他律的作用——他律是指個人的行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規則支配,而且是被動或被迫接受的。他律表現為“你必須怎樣做” “你應該怎樣做”“你不應該怎樣做”或者“不許你怎樣做”,違反了規則就會受到相應的懲處。9. 自律及自律的表現——自律是指個人的行為由自己的要求或內在的規則支配,主動、自覺約束自己。表現為“我應該怎樣做”“我不應該怎樣做”和“我愿意怎樣做”“我不愿意怎樣做”。10. 規則與自由的關系?——紀律、法律等規則制約著人的行為,也保障著人的權利和自由。如果說規則市堤壩,自由則市堤壩中的水。沒有了堤壩的約束,堤壩中的水不僅會泛濫成災,而且自己也將最終干涸于田野中不復存在。因此,只有內心甘愿接受規則的約束,我們的心靈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相反,無視規則、違背規則,我們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11. 國家法律,社會道德,學生守則的區別——(1)產生不同:法律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道德是自然形成,學生守則是教育行政機關制定的(2)適用對象不同:法律是全國適用,道德普遍適用,守則在校學生適用(3)發揮作用的效力不同:法律靠國家強制力,道德靠輿論、習慣,信念,學生守則靠教育行政力量。12. 中學生如何健康上網?——(1)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2)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3)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第四單元 我們的權益1. 走進法律,感受關愛,認識權利,珍惜權利,是我們樹立權利意識、保護我們權利的開始。2. 簡單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是為保護18歲以下未成年人而專門制定的法律。它具體規定了保護未成年人的指導思想,保護內容,規定未滿18歲的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體現了我國對文未成年人各項權益的關心、尊重和保護。3.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是一個保護少年兒童的國際性公約。1989年成為國際法,1991年,我國決定加入這一公約。4. 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立法保護是一個重要手段。5.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基本途徑是: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實施保護的基礎是家庭保護。6. 家庭保護及內容——是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進行的保護。這種保護包括生活上的關心照顧和思想上的教育培養。7. 學校保護及內容——是指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8. 社會保護及內容——是指國家運用法律賦予的權利保障青少年合法權益的實現,同時社會各界和公民也負有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責任。社會保護歸根到底是要創造一種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9. 司法保護及內容——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監獄少年管教所等勞動改造執行機關,依法行使權利,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實施的專門保護。10. 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11. 自我保護的方法——(1)遠離危險,拒絕侵害(2)學會求救和自救(3)善用法律武器。12. 樹立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警惕,遠離危險環境,是——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保障自己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13. 如何學會求救和自救?——當我們遇到或者可能遇到比較嚴重的危險時,求救和自救使我們必須掌握的生存手段。()敏銳洞察全局,清醒判斷事件,仔細分析疑點,保持鎮靜,樹立擺脫困境的必勝信心。()客觀估計形勢,采取靈活機智的滋味策略,樹立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并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14. 提供法律服務的主要機構?——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15. 法律幫助方式和途徑主要包括——法律服務、法律援助、非訴訟途徑和訴訟途徑等。16. 非訴訟途徑主要指——投訴、調解、裁決、仲裁、申訴等。17. 訴訟的分類?——訴訟即打官司,分為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三種。18. 訴訟——是我們最權威、最有效、最正規和最終的維權途徑。第五單元 走進社區1. 社區------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2. 我國社區的基本類型——農村社區和城市社區。此外還有城鎮社區。3. 社區中主要的人際關系是——鄰里關系。4. 鄰里交往的原則——(1)尊重別人的隱私,不隨意打聽、傳播、議論和干涉別人的私事; (2)不干擾別人的生活;(3)尊重特任的個性和生活方式。5. 社區考察的步驟——(1)組織考察小組,(2)確定考察問題,(3)制定考察計劃,(4)實施考察計劃,(5)撰寫考察報告和交流考察結果。6. 選題的步驟——(1)每個小組成員分別提出一個或幾個自己感興趣,并且自認為有意義的選題。(2)每個同學陳述自己選題的理由。(3)比較和分析各個選題的迫切性、重要性、可行性,通過討論協商,求同存異,少數服從多數,最后達成一致的意見,確定本組的選題。7. 社區考察與研究的方法——實地觀察法、訪問調查法、問卷調查法、文獻調查法。8. 考察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考察報告的題目、考察的目的、考察的主要方法和過程、考察內容、考察結果分析、結論和建議。9. 交流考察結果的方法之一是——舉行報告會。10. 我們參與社區生活必備的素質——正確認識和行使我們的權利,尊重他人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11. 社區成員的義務——關系和參與社區生活,服務社區,建設社區。12. 作為社區成員,應該怎么做?——作為社區去的成員,社會的公民,我們每個人都從他人、社區和社會那里得到了服務和幫助。因此,我們也應該以同樣的方式匯報他人和社會,承擔起關心社區、愛護社區、服務社區的義務和責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