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古代亞非文明第1課 古代埃及一、文明興起與衰落1.興起:古埃及文明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興起于尼羅河下游。在新王國時代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統治時期,古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2.衰落: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吞并古埃及;后來,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先后占領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沒有延續下去。二、文明成就與象征1.文明成就:太陽歷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2.文明象征: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國王的無限權力。古埃及的國王稱法老。第2課 古代兩河流域一、古巴比倫王國1.兩河,指西亞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2.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完成了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的統一事業,建立了統一的、強大的奴隸制國家。他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加強中央集權,還制定了一部較為系統和完整的法典。二、《漢謨拉比法典》1.地位:《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2.內容:正文共有282條,內容十分廣泛,從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第3課 古代印度一、文明興起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亞次大陸。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現于印度河流域,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首都華氏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二、種姓制度1.內容:第一等級是婆羅門,掌管祭祀;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第三等級是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在這四個等級之外,還有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賤民,他們在社會上遭到歧視和凌辱。2.特點:是一種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人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三、佛教公元前6世紀,由喬達摩·悉達多即“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提出“眾生平等”,宣揚“忍耐順從”。信仰佛教的民眾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公元前3世紀后,佛教開始向外傳播。第二單元 古代歐洲文明第4課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一、希臘城邦希臘半島是古代希臘的主體,地理環境呈現環海、多山、多島嶼的特點,平原面積很小,耕地十分有限。希臘最早的文明產生于愛琴海地區。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了城邦。希臘城邦的居民分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參與統治的權利。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隸。公民與非公民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二、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城邦位于希臘中部。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種職能。為了保證貧窮公民參政議政,伯里克利還建立了津貼制度。但是,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三、亞歷山大帝國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邊陲的馬其頓成為軍事強國。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領大軍以少勝多,擊敗了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親率的大軍。歷經10年征戰,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史稱“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被稱為“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大東征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但是,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羅馬共和國建立公元前509年建立。國家統治的決策權掌握在由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手里,兩個權力相等的執政官主持日常政務,公民大會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十二銅表法》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稱為《十二銅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擴張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半島。隨后,羅馬滅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公元前2世紀,羅馬又征服東地中海地區,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危機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發動奴隸起義,最終被血腥鎮壓下去。在斯巴達克起義的沉重打擊下,羅馬共和國進一步衰落凱撒掌權公元前49年,凱撒率領軍隊進攻羅馬城,控制了元老院。后來,元老院任命他為終身獨裁官。不久,凱撒被謀殺,內戰又起羅馬帝國建立公元前31年,屋大維成為最后的勝利者。他首創“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統治實權。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羅馬帝國的“內湖”衰亡375年,日耳曼人大舉侵入羅馬帝國。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第6課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文學希臘神話的特點是“神人同形同性”。《荷馬史詩》是寶貴的文學遺產,也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雕塑希臘奧林匹亞神廟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之一建筑希臘建筑藝術主要體現在神廟,雅典帕特農神廟是典型代表羅馬的代表性建筑有大競技場,有引水道工程,還有慶祝勝利的凱旋門、方尖碑和宏大的宗教場所萬神廟哲學古希臘哲學成就突出。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論”,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組成的。蘇格拉底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還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法學法學方面的成就是羅馬人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帝國的法學家對法律進行了廣泛論證,包括適用于羅馬公民和非公民之間關系的萬民法、關于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經濟法,以及眾多的法律概念。它們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羅馬法學系統歷法羅馬的歷法來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陽歷。凱撒命人以太陽歷為藍本編制新的歷法,稱“儒略歷”。4世紀,羅馬皇帝以此作為基督教歷法。儒略歷后來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第三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第7課 基督教的興起和法蘭克王國一、基督教的興起1世紀,基督教興起于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4世紀末,基督教被羅馬皇帝定為國教。二、法蘭克王國1.481年,克洛維建立法蘭克王國。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他皈依了基督教,承認羅馬教會在歐洲的重要地位。2.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這樣,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則成為封臣。11世紀,這種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封臣在封君需要的時候,要無償地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錢等;當封臣受到外來攻擊時,封君必須提供保護。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著嚴格的等級性,而且權利、義務交織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約意義。3.查理曼帝國(1)8世紀,查理成為法蘭克王國國王。800年前后,法蘭克王國成為當時西歐最大的王國。査理把王國劃分為很多教區,命令每個教區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貢獻給教會,稱為“什一稅”。教會因此變得富有起來,勢力也越來越大。(2)800年的圣誕節,教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了加冕禮,稱查理為“羅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稱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統治時期的法蘭克王國,史稱“查理曼帝國”。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將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第8課 西歐莊園一、莊園的領主與佃戶大約到11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在領主統治下,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莊園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莊園的土地一部分由領主直接經營,稱為“直領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戶的“份地”。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領主的“直領地”。二、莊園法庭莊園具有司法權,設有莊園法庭,主持者是領主或他的管家,維護莊園公共秩序。懲罰手段通常是處以罰金,罰金全部歸領主所有。莊園法庭審判依據習慣法或村法。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第9課 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一、中世紀城市1.爭取自治(1)從10世紀起,西歐開始恢復,舊的城市開始復蘇,新的城市不斷產生。城市居民通常采取金錢贖買和武力斗爭等手段爭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2)13世紀,許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與特權,成為自由城市。部分城市還有權選舉市長、市政官員,設立城市法庭,成為自治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權的形式,是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特許狀”。但是,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擺脫國王和領主的控制。2.城市居民城市的基本居民是手工工匠和商人,他們一般是從周圍農村的農民轉變而來的。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的繁榮,市民階層逐漸形成。其中,富裕的大手工業作坊主、商人和銀行家等成為了早期的資產階級。二、大學的興起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紀,巴黎出現了許多教會學校和教師私人辦的學校。教師私人辦校必須從教會取得授課許可證。13世紀,巴黎教師行會得到羅馬教皇和國王的支持,自治權利得到保證。大學的自治地位主要體現在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學生學完基礎課程之后學習專業課程。大學的課程設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第10課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編成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二、拜占庭帝國的滅亡1.滅亡: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2.影響: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第四單元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第11課 古代日本統一5世紀,在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大化改新改革時間從646年開始學習榜樣中國唐朝主持者孝德天皇改革內容①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②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意義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武士和武士集團形成背景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與土地兼并盛行,社會局勢動蕩。地方豪強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把自己家族和仆從中的青壯男子武裝起來,組成軍事集團,成員稱為“武士”性質一種血緣關系和主從制相結合的軍事集團幕府統治12世紀晚期,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日本由此進入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當時,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實際上天皇大權旁落,國家大權基本掌握在武士階層手中第12課 阿拉伯帝國一、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帝國麥加創教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他在麥加城傳教,宣揚安拉是宇宙間唯一的真神半島統一622年,穆罕默德率領一些信徒遷居麥地那,建立了一個以共同信仰為基礎的宗教社團,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國家的雛形由此誕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此后,半島各部落紛紛遣使麥地那,承認穆罕默德的統治地位,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帝國形成至8世紀中期,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二、阿拉伯文化繁榮原因國力強盛,統治者重視,吸收外來文化文化貢獻數學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獨特貢獻。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阿拉伯數字”,并創造了完整的代數學醫學《醫學集成》和《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文學膾炙人口的《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第五單元 步入近代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租地農場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莊園逐漸衰落和瓦解,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14世紀中葉以后,越來越多的領主出租直領地。一些富裕農民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他們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雇用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手工工場13世紀,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后來,商人不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還提供統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由于生產工具統一配備,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個地點集中勞動,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場意義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二、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1.13、14世紀,歐洲農村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改變。富裕農民、騎士、鄉紳不斷集中土地,還控制了鄉村行政事務,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2.城市中,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他們的政治權利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第14課 文藝復興運動背景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經濟基礎),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世界的控制時間14—17世紀地區從意大利興起,后來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方式采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但對古典文化并非是簡單的“復興”性質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核心思潮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代表人物名字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國籍意大利意大利英國評價文藝復興的先驅,與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稱為文藝復興“文學三杰”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并稱為文藝復興“美術三杰”文學巨匠代表作品《神曲》《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影響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第15課 探尋新航路背景①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②馬可·波羅描繪的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和向往,歐洲社會出現了關注東方的熱潮③15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繳納高額關稅,使得從東方運往歐洲的商品價格更加昂貴。因此,歐洲人想要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條件①隨著歐洲地理學的發展,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②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用于“羅盤”導航技術,經阿拉伯商人傳到歐洲③歐洲的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經過航海家資助國家時間航線迪亞士葡萄牙1487—1488年到達非洲好望角哥倫布西班牙1492年開始橫渡大西洋,“發現”古巴和海地等達·伽馬葡萄牙1497—1498年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西海岸麥哲倫西班牙1519—1522年他的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影響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時,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第16課 早期殖民掠奪背景中世紀晚期,西歐商品經濟空前繁榮,需要拓展市場,推銷產品,尋找原料開始時間新航路開辟后早期殖民國家葡萄牙葡萄牙人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據點與商站,從而控制了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據點為基地在當地進行劫掠式的貿易西班牙16世紀,西班牙憑借“無敵艦隊”在美洲建立起一個殖民大帝國英國的殖民擴張1588年,英國海軍以少勝多,使“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滅。英國逐漸成為海上霸主,開始在海外擴張殖民地。英國殖民者在北美建立大種植園,生產棉花、煙草、藍靛、糖等原材料“三角貿易”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英國殖民者也從事販賣非洲黑奴的活動。英國商船從英國各地的港口出發,將火器、機械制品和酒等物品運往非洲傾銷;在非洲擄獲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殖民地,賣給當地的種植園主;再購進殖民地盛產的蔗糖、煙草等產品返回英國。這個航程的路線呈三角形,故這個貿易被稱為“三角貿易”荷、法、英殖民爭霸目的為爭奪美洲、非洲、亞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場時間從17世紀下半葉起結果英國憑借強大的實力最終戰勝了荷蘭和法國,在世界各地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詡為“日不落帝國”殖民擴張的影響這一進程客觀上有助于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但也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此期間,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第17課 君主立憲制的英國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統治時期,國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推行君主專斷政策,無視議會的權力,議會和王權的矛盾激化內戰爆發1640年,議會重新召開,議員們不斷抨擊國王專權,査理一世挑起內戰成立共和國經過幾年的反復斗爭,議會軍隊打敗國王軍隊。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隨后,英國宣布為共和國。然而,克倫威爾成為“護國主”,獨攬大權光榮革命1660年,查理二世做了英國國王,英國恢復了君主制。詹姆士二世繼位后,進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688年,英國議會廢黜詹姆士二世,迎請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國,史稱“光榮革命”二、《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該法案規定,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不得征收捐稅。以《權利法案》為基礎,英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第18課 美國的獨立一、美國獨立戰爭原因英國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個殖民地,北美人民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領導人物華盛頓經過爆發:1775年4月,來克星頓的槍聲(開始的標志)建軍:第二屆大陸會議組建大陸軍,華盛頓任總司令建國: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發表轉折: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結束:1781年,英軍在約克鎮投降。1783年,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性質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二、《獨立宣言》與1787年美國憲法《獨立宣言》發表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內容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列舉了英國殖民統治的種種暴政,號召殖民地人民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意義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1787年憲法制定1787年,美國各州代表齊聚費城,由華盛頓主持召開了制憲會議,最終制定出美國憲法內容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力;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影響1787年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第19課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一、法國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理論準備啟蒙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法國大革命做了重要的理論準備導火線1789年,三級會議的召開經過開始的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眾攻占巴士底獄1789年8月,頒布《人權宣言》1791年,制憲議會制定了憲法,廢除了舊制度,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2年,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1804年)1793年,處死國王路易十六高潮: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雅各賓派組成了救國委員會,打退了反法聯軍,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重要文獻《人權宣言》(1789年)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影響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二、拿破侖帝國1.1799年11月,拿破侖·波拿巴發動政變,組成了一個新的政府。他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為《拿破侖法典》,體現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則。1804年,經公民投票,法國改為帝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加冕稱帝。2.反法聯盟一次次與法國較量,一次次敗在拿破侖手下,拿破侖大軍幾乎橫掃歐洲大陸。1812年,拿破侖遠征俄國,大敗而歸。1815年,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和工人運動的興起第20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背景17世紀末,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后,政局穩定,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隨著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對棉紡織品的需求迅速增長,刺激了棉紡織生產方式的改進和新技術的發明興起部門棉紡織業表現1733年,凱伊發明了飛梭。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發展蒸汽機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后來,化工、冶金、采礦等許多生產部門都開始使用蒸汽機。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意義: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工廠制度的確立進入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火車與鐵路1825年,由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鐵路時代的到來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意義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擴展從18世紀后期起,其他西方國家紛紛學習英國的先進技術和生產經驗。法國、美國、德國等國先后進行工業革命第21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的興起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創立者馬克思、恩格斯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標志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①《共產黨宣言》指出,有文字記載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資本主義時代的兩大對立階級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本主義社會必將被共產主義社會所取代②肯定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③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建立無產階級自己的政黨,即共產黨,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進行無產階級革命意義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更加蓬勃地發展起來二、巴黎公社背景1864年,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工人代表聯合起來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社會矛盾激化成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反動統治,3月28日,建立了巴黎公社失敗1871年5月28日,資產階級反動政府勾結普軍聯合反撲,公社失敗性質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