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紙幣發行量的計算題 1、例:某國待售商品1000億件,平均每件商品價格10元,據測定該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當年該國流通中需要貨幣量是______億元,當年該國政府實際發行了4000億元紙幣,這時的1元錢相當______元紙幣,通貨膨脹?率為______下列答案正確的是(?? )?A.4000、0.25、100%?????? B.2000、0.5、100% C.2000、2、 50%?????????D.2000、0.5、 50%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的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待售商品數量ⅹ商品價格水平)/貨幣流通次數。由此公式可知,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1000ⅹ10)/5=2000億元。而這一年實際發行的紙幣量為4000億元,為實際需要貨幣量的2倍,所以會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導致通貨膨脹,此時1元錢的購買力只相當于2000/4000=0.5元。通貨膨脹率=(紙幣發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1)×100%。? (4000/2000—1)×100%=100% 該題正確答案為B。2、某一時期,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為5萬億元,由于生產發展,貨幣需要量增加20%,但實際執行結果卻使流通中的貨幣量達到8萬億元,這時貨幣的貶值程度為 ,原來標價15元的M商品,現在價格是 多少A? 28%?,?22元?? B? 25%?,20元? C? 22% ,18元? ?? D? 25%, 18.75元解析:按照題目要求,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為:5×(1+20%)=6(萬億元),而實際發行了8萬億元,因而一元貨幣等于6/8=0.75元的購買力,貶值程度為1-6/8=1/4,貨幣貶值程度為25%。(可直接用公式:貨幣貶值率=(1-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紙幣發行量)×100%,(1—6/8)×100%=25%),貨幣貶值程度為25%,即現在的1元相當于原來的0.75元,1:0.75=x:15 x=20元? 此答案為B項3、例:某國全年的商品價格總額為16萬億元,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為2萬億元。假如今年該國商品價格總額增長10%,其他條件不變,理論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為 A. 1.8萬億元 B. 2萬億元 C. 2.2萬億元 D.2.4萬億元(二)商品的價值總量=單位商品價值量×商品數量(使用價值量)以生產衣服為例:勞動生產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單位商品的價值量使用價值量同一時間同一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總量假設社會勞動生產率一定?8小時?160元?1件?160元×1件=160元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1)?(2)?(3)?(4)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5)?(6)?(7)?(8)答案:(1)4小時(2)80元(3)2件(4)80元×2件=160元(5)8小時(6)160元(7)2件(8)160元×2件=320元結論:社會勞動生產率與使用價值量成正比,與單位商品價值量成反比,與價值總量無關。個別勞動生產率與使用價值量成正比,與單位商品價值量無關,與價值總量成正比。八對關系:?社必勞時單商價量產品數量價值總量社會勞率????個別勞率????(2008年全國文綜卷Ⅰ)25.假設2007年某國一單位M商品,其價值用該國貨幣表示為15元。如果2008年生產M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且該國的貨幣價值下降(貶值)2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2008年一單位M商品的價值用貨幣表示為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三)和商品價格有關的計算題 價值決定價格,價值量的變化引起價格的變化。和商品價值量有關的變化,商品價值量只與“社會的”有關,和“個別的”無關。商品價值總量和“社會的”無關,和“個別的”有關。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例題1:(2008四川卷24)假設某國2007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單位商品的價格為10元,M商品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均為100億元。如果2008年從事M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分別為 A.100億元和110億元 B.110億元和110億元 C.110億元和121億元 D.12l億元和121億元2、2006年,某商品價值為1元。2007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5%,其它條件不變,該商品的價值是(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3、假設某國去年生產一件M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1小時,其價值等于10元;甲企業生產一件M商品所花費的個別勞動時間為1.2小時。如果甲企業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50%,其他條件不變,則甲企業今年銷售一件M商品的價格是 A.6元 B.8元 C.10元 D.12元4、某國2007年生產A商品1萬件,價值總額為15萬元。如果08年從事A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2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25%,其他條件不變,則08年A商品的價值和價值總量分別是 ( ) A.12.00元和22.5萬元 B.11.25元和18萬元 C.12.00元和18萬元 D.12.50元和22.5萬元5、2007年某商品的價值用貨幣表示為210元,2008年該商品的價值用貨幣表示只有140元。如果其他條件不變,是因為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 ( ) A.提高了70% B.降低了60% C.提高了50% D.降低了40%6:某國2007年生產甲商品10億件,價格總額為280億元。如果2008年生產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甲商品的價格總額為 A.140億元 B.280億元 C.560億元 D.420億元7:某國生產一件K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1小時,甲企業生產一件K商品所需的個別勞動時間為1.5小時,如果甲企業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其他條件不變,則甲企業生產的一件K商品的價值 A.是原來的1.5倍 B.是原來的0.75倍 C.不變 D.無法確定(四)關于外匯匯率的計算問題在解決關于外匯匯率的計算問題時,要注意區別人民幣外匯匯率和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外匯匯率是以外幣為基礎兌換人民幣的比率,外幣匯率(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多少本國貨幣)人民幣匯率是以人民幣為基礎兌換外幣的比率,可表示為:人民幣匯率即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人民幣/外幣。1、小張曾在網上看中了標價為5歐元的一件小飾品,那時的匯率為1歐元=10人民幣元。—個月后,歐元升值了5%。此時,用人民幣購買這件飾品,小張要比一個月前A.多支付人民幣0.5元 B.少支付人民幣0.5元C.少支付人民幣2.5元 D.多支付人民幣2.5元解析:歐元升值了5%后,1歐元=10人民幣元+10×5%人民幣元=10.5人民幣元, 1歐元比原來多0.5元人民幣, 5歐元則多支付人民幣2.5元。 應選D2、(2008重慶卷27)我國某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按10美元/件的價格售出100萬件某商品,該企業生產該商品的成本為人民幣14元/件。假設結算當日的匯率是1美元兌換人民幣7元,則該企業可以獲得利潤為人民幣 A.1400萬元 B.5600萬元 C.7000萬元 D.9800萬元解析:按10美元/件的價格售出100萬件某商品,總價值為10×100=1000萬美元。按1美元兌換人民幣7元換算成人民幣為7×1000=7000萬元人民幣,再扣除成本14×100=140萬元人民幣,7000—140=5600萬元,應選B (五)關于恩格爾系數的計算問題?。 用公式表示為:恩格爾系數(%)=(食物支出額÷消費支出總額)×100%。一個家庭收入越少,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費用所占的比例越大。這一觀點被稱為“恩格爾定律”,即恩格爾系數。恩格爾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總消費支出隨收入變化而變化的一定趨勢。眾所周知,吃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 在收入水平較低時,其在消費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隨著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消費的重心才會開始向穿、用等方面轉移。因此,一個國家或家庭生活越貧困,恩格爾系數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爾系數就越小。1、(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8)聯合國對消費水平的規定標準: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絕對貧困;50-59為溫飽水平;40-49為小康水平;20-40為富裕水平;20以下為極度富裕。根據下表推斷某市的消費水平已經達到 某年某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一覽表項目吃穿用其他總計金額(億元)170050017001004000A.溫飽水平 B.小康水平 C.富裕水平 D.極度富裕解析:恩格爾系數(%)=(食物支出額÷消費支出總額)×100% ,那么某市的恩格爾系數(%)=1700÷4000×100%=42.5%, 40-49為小康水平。應選B2、(2008廣東政治卷9)甲省和乙省的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5.3%和36.1%,表明A.從收入水平來看,乙省城鎮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鎮居民 B.從收入水平來看,甲省城鎮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鎮居民 C.從生活水平來看,乙省城鎮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鎮居民 D.從生活水平來看,甲省城鎮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鎮居民解析:恩格爾系數可以總體反映消費水平,和消費水平成反比。應選D3例:下面是李、張兩家消費情況統計(單位:元)?總收入衣、食、住、行、用等消費報紙、書籍、體育等消費看電影、聽音樂會、旅游等消費李家2000015000200100張家600002500060005000注:李、張兩家的食品支出分別為7330元、12960元。李、張兩家的恩格爾系數分別是( )A . 36.65% 21.5% B . 48.9% 51.8%C . 75.0% 46.7% D . 47.9% 36.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