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杠桿的定義1.杠桿基本知識簡圖 定義 在力的作用下繞著________轉動的硬棒叫杠桿五要素 支點 杠桿繞著轉動的點,一般用字母O表示 動力 使杠桿轉動的力,一般用字母F1 表示 阻力 阻礙杠桿轉動的力,一般用字母F2 表示 動力臂 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一般用字母l1表示 阻力臂 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一般用字母l2表示說明 動力、阻力都是杠桿受的力,所以作用點在杠桿上 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轉動的方向相反 2.杠桿的分類 特征 特點 應用舉例省力 杠桿 動力臂________ 阻力臂 省力、費 距離 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費力 杠桿 動力臂________ 阻力臂 費力、省 距離 縫紉機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發剪刀、釣魚竿等臂 杠桿 動力臂________ 阻力臂 不省力、 不費力 天平、定滑輪3.杠桿的平衡條件(1)探究前調試:應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地從杠桿上量出力臂。(2)探究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或=。思考:利用杠桿原理進行計算時的步驟是什么?常見題型的講解一.杠桿類型的判斷例1.如下圖所示的工具,在使用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br/>例2.如圖所示,下列器件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二. 杠桿計算的掌握類型一. 杠桿基礎計算例1.俯臥撐運動對發展力量素質,提高人體生理機能,發展平衡和支撐能力起著重要作用??梢愿纳浦袠猩窠浵到y,有利于骨的堅實,關節的靈活,韌帶的牢固,肌肉的粗壯及彈性,同時能加速血液循環,增大肺活量。如圖所示,某同學在做俯臥撐運動,可將他視為一個杠桿:(1)此杠桿的支點為 (選填 “O”、“ A”或 “B”)點。(2)若該同學質量為50千克,那么他將身體撐起,每只手受到支持力至少為多少牛?若他在1min內做了30個俯臥撐,每次肩部上升的距離均為0.4m,則他的功率至少為多少瓦特?(3)做俯臥撐運動時,該同學消耗的化學能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克服自身重所需的能量例2.假期里,小蘭和爸爸、媽媽一起參加了一個家庭游戲活動。活動要求是:家庭成員中的任意兩名成員分別站在如圖15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1)若小蘭和爸爸的體重分別為400N和800N,小蘭站在距離中央支點2m的一側,爸爸應站在距離支點多遠處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2)若小蘭和爸爸已經成功地站在了木板上,現在他們同時開始勻速相向行走,小蘭的速度是0.5m/s,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壞?圖15類型二 杠桿與壓強類題型例1.金屬塊M靜置于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為5.4×105Pa。輕質杠桿AB的支點為O,OA:OB=5:3,在杠桿的B端用輕繩與金屬塊連接。若在杠桿的A端懸掛質量為4Kg的物體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金屬塊對地面的壓強為1.8×105Pa.若要使金屬塊離開地面,那么杠桿A端所掛物體的質量至少應為多少?變式訓練把正方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其對地面的壓強為5.4×105Pa。AB是重力可忽略不計的杠桿,O為支點,且OA:OB?=1:2。將正方體掛在杠桿的A端,在B端施加180N豎直向下的拉力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所示,此時正方體對地面的壓強變為1.8×105Pa。求:(1)正方體的重力,(2)正方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3)在杠桿B?端施加多大的豎直向下的拉力時,正方體對地面的壓力剛好為零??類型三 杠桿與浮力結合例1.如圖10所示,頂面帶有光滑凹槽的輕質杠桿AB可以繞支點O轉動,杠桿的A端用細線沿豎直方向連接在地板上,OB=0.5m,在杠桿的B端懸掛一個密度為0.8×103kg/m3的圓柱體M。地板上有一個盛滿水的容器。在圓柱體M體積的1/3浸入水中時,從容器內溢出0.4N的水,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讓一個質量為200g的小球從B點沿凹槽向A端勻速運動,經過4s的時間,系在A端細線的拉力恰好等于0N。若整個過程中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則小球的運動速度為m/s。(g取10N/kg)例2.如圖7所示,杠桿AB的A點掛邊長為10cm的正方體C,B點掛體積為2000cm3實心小球D,AO:OB=1:2,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D靜止在空中,C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p1;若將小球D浸沒在某種液體中(未接觸到容器底),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C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2比 p1增大了4000Pa,A點受到豎直向下的拉力為10N,則下列選項正確的是(g取10N/kg)A.小球D浸沒在某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為20N B.小球D浸沒在某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為40NC.該液體的密度是2.0×103 kg/m3D.小球D的密度是1.0×103 kg/m3變式訓練如圖所示,花崗巖石塊甲、乙體積之比為13? 2,將它們分別掛在輕質硬棒AB的兩端,把鐵塊甲浸沒在水中時,硬棒恰能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將甲石塊從水中取出,拭干后浸沒在液體丙中,調節石塊乙的位置到C處時,硬棒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且OC=2OA。(已知花崗巖的密度ρ=2.6×103kg/m3)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O?:OB =1?: 5 B.AO ?OB =1 ?: 4 C.液體丙的密度ρ液=1.6×103kg/m3 D.液體丙的密度ρ液=1.8×103kg/m3桔槔是一種利用杠桿原理取水的機械。它前端用繩系一木桶,后端系一配重物。取水時可將前端按下,木桶盛滿水后,借助配重,只要用較小的力上提,水桶就上來了。假定OC︰OD=4:1,桿CD的質量不計,配重A的質量為3千克,密度為0.8×103(ρ<ρ水,密度不發生變化)的圓柱形木桶的質量為2千克,裝滿水后水的質量為13千克。為了用桔槔提升裝滿水的木桶,求:(1)在水桶露出水面前,提水人至少需要用多大的力?(2)在提出水面后,提水人至少需要用多大的力?四. 杠桿的動態平衡類型一 不變,變化例1、如圖1所示,輕質杠桿可繞O轉動,在A點始終受一垂直作用于杠桿的力,在從A轉動A/ 位置時,力F將( )A、變大 B、變小 C、先變大,后變小 D、先變小,后變大 類型一 變化,不變 例2、如圖2所示,輕質杠桿OA的B點掛著一個重物,A端用細繩吊在圓環M下,此時OA恰成水平且A點與圓弧形架PQ的圓心重合,那么當環M從P點逐漸滑至Q點的過程中,繩對A端的拉力大小將( )A、保持不變 B、逐漸增大 C、逐漸減小 D、由大變小再變大類型三 與同時變化,但比值不變例3、用右圖3所示的杠桿提升重物,設作用在A端的力F始終豎直向下,在將重物慢慢提升到一定高度的過程中,F的大小將( )A、保持不變 B、逐漸變小 C、逐漸變大 D、先變大,后變小 類型四 與同時變化例4、如圖4所示,一個直杠桿可繞軸O轉動,在直桿的中點掛一重物,在桿的另一端施加一個方向始終保持水平的力F,將直桿從豎直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過程中,力F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A、一直增大 B、一直減小 C、先增大后減小 D、先減小后增大類型五 動力與阻力不變,動力臂與阻力臂變化例5、如圖5所示,用一細線懸掛一根粗細均勻的輕質細麥桔桿,使其靜止在水平方向上,O為麥桔桿的中點.這時有兩只螞蟻同時從O點分別向著麥桔桿的兩端勻速爬行,在螞蟻爬行的過程中麥桔桿在水平方向始終保持乎衡,則( )A、兩螞蟻的質量一定相等B、兩螞蟻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C、兩螞蟻的質量與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積一定相等D、兩螞蟻對麥桔桿的壓力一定相等類型六 動力臂與阻力臂不變,動力與阻力改變例6、如圖6所示的輕質杠桿,AO小于BO.在A、B兩端懸掛重物(同種物質)G1和G2后杠桿平衡.若將G1和G2同時浸沒到水中則( )A、杠桿仍保持平衡 B、杠桿的A端向下傾斜 C、 杠桿的B端向下傾斜 D、無法判斷變式有二變式訓練1.如圖所示,杠桿在物體A和力F作用下處于平衡,現在將力F方向改為沿虛線方向,要使杠桿仍保持平衡,必須是( ) A、F減小 B、F大小不變 C、F變大 D、F小于物體重力2.一把粗細均勻的杠桿AB,在端點A、B處分別作用豎直向下的力F1、F2時,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若使力F1、F2同時各減少2N,則杠桿失去平衡,且A端上升,B端下降,由此可以判斷杠桿AB的支點位置是( )在杠桿的中點 B.不在杠桿的中點,而且靠近B端C.不在杠桿的中點,而且靠近A端 D.無法確定3.如圖所示,輕質杠桿OA的中點懸掛一重G=60N的物體,在A端施加一豎直向上的力F,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F= N。保持F的方向不變,在將杠桿從A位置勻速提到B位置的過程中,力F將 ?。ㄗ?br/>大/不變/變?。?br/>4. 一根長為L,重為G的粗細均勻木棒,當支點在中點時剛好平衡.如果把左端鋸下全長的,并疊放到左端剩余部分上面,則杠桿將為( )A. 仍能平衡 B. 不能平衡,左端下沉 C. 無法判斷5.一個原來水平靜止的杠桿,如果再作用一個力后,杠桿仍能處于靜止狀態,則此力可能是( )A. 豎直作用于動力點上B. 豎直作用于阻力點上C. 豎直作用在支點上D. 作用在杠桿的任一點,但力的作用線必須與杠桿垂直一位瓜農用1.2米的扁擔挑一擔西瓜,前面一筐瓜重350牛,后面一筐重250牛.他的肩應放在扁擔的什么位置,扁擔才能平衡?若前后筐各減少50牛的瓜,肩應在什么位置扁擔才能保持平衡?(扁擔及筐的重力不計)五.杠桿實驗題1.在完成教材中“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得到杠桿平衡條件后.(1)實驗小組想再次驗證結論是否正確,如圖甲在A 位置掛4個鉤碼,按照結論計算可知在右邊刻度6處掛2個鉤碼杠桿就能平衡.(2)如圖乙所示,小明想知道將刻度4位置的彈簧測力計由豎直向下拉改為傾斜向下拉會是什么情況.經小組討論認為:根據杠桿平衡條件,測力計示 數相比豎直向下拉會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并且不便于測量_______·(3)小華想到若鐵架臺不是在水平桌面上,而是在略微傾斜的桌面上是否影響實驗呢?經小組分析不在水平桌面上___________(填“影響”或“不影響”)實驗過程。2.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碼緩緩上升。(1)實驗中,將杠桿拉至圖中虛線位置,測力計的示數F為________N,鉤碼總重G為1.0 N,鉤碼上升高度h為0.1 m,測力計移動距離s為0.3 m,則杠桿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請寫出使用該杠桿做額外功的一個原因:____________;(2)為了進一步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一位同學用該實驗裝置,先后將鉤碼掛在A、B兩點,測量并計算得到如表所示的兩組數據:次數 鉤碼懸掛點 鉤碼總量G/N 鉤碼移動距離h/m 拉力F/N 測力計移動距離s/m 機械效率η%1 A點 1.5 0.10 0.7 0.30 71.42 B點 2.0 0.15 1.2 0.30 83.3根據表中數據,能否得出“杠桿的機械效率與所掛鉤碼的重有關,鉤碼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結論? 答:__________;請簡要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一個)3.如圖甲所示,某同學做“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時,進行了以下操作:(1)調節杠桿的左右螺母,使杠桿保持水平;(2)在杠桿O點位置兩邊分別掛上數目不等的鉤碼,通過移動鉤碼位置,并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重新保持水平,記錄有關數據;(3)改變兩邊鉤碼的數量,按照(2)再進行一次操作.①指出該同學操作中存在的問題: .②實驗中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③實驗中得到的結論是: .④若右端不掛鉤碼,而改用彈簧秤拉如圖乙,彈簧秤示數為F1,則F1×OA G×OB.(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課后作業1.圖10所示的裝置,杠桿自重不計,甲、乙是兩個圓柱體,2ρ甲=3ρ乙,3V甲=4V乙,物體M的質量是80kg。只將圓柱體甲掛在杠桿B端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物體M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2000Pa;只將圓柱體乙掛在杠桿C點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物體M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3000Pa。若乙的體積為3×10-3m3,OA∶OB=2∶3,OA∶OC=2∶1,g取10N/kg,則甲的密度是 kg/m3。 2.質量不計的光滑木板AB長1.6m,可繞固定點O轉動,離O點0.4m的B端掛一重物G,板的A端用一根與水平地面成30°夾角的細繩拉住,木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繩的拉力是8N。然后在O點的正上方放一質量為0.5kg的小球,若小球以20cm/s的速度由O點沿木板向A端勻速運動,問小球至少運動多長時間細繩的拉力減小到零。(取g=10N/kg,繩的重力不計)3.在菜市場內個別商販會違反公平交易的原則,使用桿秤時通過不正當方式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例如某標準桿秤的秤砣質量為1千克,秤和秤盤的總質量為0.5千克,O點為提紐懸點,A點為零刻度點,=3厘米,=9厘米,如圖22所示.如換取了一個質量為0.7千克的秤砣,售出3.0千克的物品,消費者得到的物品實際質量()A.2.0千克 B.2.3千克 C.2.5千克?。模?.8千克4.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實驗前,發現杠桿處于如圖所示的狀態,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選填“右”或“左”)移動。(2)上面操作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實驗小組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后,得到的數據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該實驗小組是否根據這組數據就能得出探究結論?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圖所示為小明自制的風力板,口板為迎風板,其迎風面承受風力,b板為壓重板,它水平放置,m為壓重板上的鐵板(a、b板重力不計)。當壓重板上鐵板重力一定時,風力大到一定程度,風力板就會傾倒,在這過程中,風對迎風板的作用力當作動力,_________當作阻力,壓重板上的鐵板越重,風力板傾倒時記錄的風力越___________.小明通過查閱資料和實驗,在壓重板上加上重力不同的鐵板,制成能測風力1~8級的8個風力板,構成一套風力探測儀。在南風盛行的某地,小明用這套風力探測儀測定當天最強的風力。(1)在開闊地的水平地面放置風力探測儀時,小明應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確定當天最強風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10OBAMO圖7BADC圖1圖2B G圖4圖5圖6MOAB乙甲C圖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