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第三單元復習 無序與有序知識結構知識精要點:精要1 規則的重要性:1 遵守規則是人類社會生活能夠正常進行的前提和保證。2 規則保證我們的學習和活動的順利進行3 規則保證社會公共生活的正常進行。精要2 規則的分類:①正式規則 ②非正式規則 ③強制性規則④非強制性規則。正式規則:社會制度、法律、規章制度、守則和紀律等。非正式規則: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等。強制性規則:國家和地方的法規等。非強制性規則:農村社區的鄉規民約、各種風俗習慣等精要3 規則與秩序的關系①社會生活需要秩序,秩序來自規則。②哪里有規則,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順利進行。③哪里沒有規則,哪里就沒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就不能順利進行④遵守規則是人類社會生活能夠正常進行的前提和保障。精要4 法律的含義:法律是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由國家制定并認可的。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并且在全國范圍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特殊行為規范。精要5 法律的特征(或為什么法律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則?)1 法律是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2 法律由國家制定并認可。3 法律靠國家強制力(警察、法庭和監獄等)保證實施。4 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精要6 法律與道德、紀律的區別①產生方式不同: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認可;道德是約定俗成的,是自然形成的;紀律是某個單位制定的。②實施方式不同: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道德靠人們的信念、習俗和社會輿論的力量發揮作用;紀律靠本單位或本組織的行政力量發揮作用。③約束范圍不同: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道德普遍適用;紀律對本單位或本組織人員適用。精要7 法律的作用①法律規定人們享有什么權利、應該履行什么義務,并對侵犯他人權利和不履行義務的行為予以制裁。②法律具有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糾紛或矛盾的作用。③法律具有制裁違法犯罪行為的功能,并通過制裁違法犯罪來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生活的有序與和諧。精要8 我們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受到法律的保護,又受到法律的約束;我們既享有法律賦予的公民權利,又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因此,我們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義務,又要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精要9 他律的含義及表現:他律是指個人的行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規則支配,而且是被動或被迫接受的。他律表現為“你必須怎樣做”“你應該怎樣做”“你不應該怎樣做”“不許你怎樣做”。精要10 自律的含義及表現:自律是指個人的行為由自己的要求或內在的規則支配,主動、自覺約束自己。自律表現為“我應該怎樣做”“我不應該怎樣做”“我愿意怎樣做”“我不愿意怎樣做”。精要11 遵守規則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紀律、法律等規則制約著人的行為,也保障著人的權利和自由。只有遵守規則、遵守法律,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相反,無視規則、違背規則,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因此,只有內心甘愿接受規則的約束,使規則內化為自律要求,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精要12 我們應學會“慎獨”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在個人獨處或沒有外部約束和監督的情況下,我們應學會“慎獨”,注意修養,自覺遵守規則,做到心中有規則,心中有紀律,心中有法律。精要13 我們應自覺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戲規則”①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匿名的,以符號形式進行的,人們可以帶上任何面具,以任何身份與別人交往。在網絡世界中,人們可以享受到現實生活中所不能實現的許多“自由”。②在網絡世界中,他律規則很難起作用,社會還未能對網絡這個虛擬世界中的每個人的言行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為防止網絡世界中的違法違紀行為和不道德行為,國家、政府和有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有關網絡管理的規定,而這些規定的執行離不開每個人的自覺遵守。③在匿名世界里我們應該把外在的規則變成自己內心的要求,并以此規范自己的行為,自覺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戲規則”,這樣,我們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典型性例題例1 單項選擇題一位老奶奶早晨去早市買菜,回來后發現菜的斤兩不夠,又返回菜市找菜販。周圍買菜的群眾知道了情況,紛紛譴責菜販。菜販羞愧地低下了頭,給老奶奶補足了斤兩。上述事例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哪項行為規則( )A、紀律 B、規章 C、道德 D、法律解析:要知道上述事例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哪項行為規則,首先就要弄清楚上述選項所涉及的行為規則是如何產生的?其次,要搞清楚道德與法律實施的方式。根據道德實施的方式,我們可判斷出上述事例所反映的行為規則是道德,因為眾人對菜販的譴責體現的就是社會輿論的力量,它約束了菜販的行為。答案:C例2 單項選擇題中學生王某在網吧結識了社會青年張某,張某教他喝酒、賭博,后來因為沒錢,兩人持刀搶劫,最終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刑。下列有關法律的表述正確的是( )A、 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B、 法律是人們約定俗成的C、 法律的作用是萬能的D、 人們的行為都是由法律來規范的解析:此題主要考查法律的特征。B、C明顯是錯誤的。規范人們的行為除了法律外,還有道德、紀律、章程等,所以D是錯誤的。答案:A例3 多項選擇題在第29屆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致辭中宣布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并稱本屆奧運會是一屆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北京奧運會能取得圓滿成功可以說離不開方方面面周到而細致的規則,正因為這些規則才使北京奧運會能有條不紊、秩序井然地進行。下面關于秩序與規則關系說法正確的有哪些( )A、社會生活需要秩序,秩序來自規則。B、哪里有規則,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順利進行。C、哪里沒有規則,哪里就沒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就不能順利進行D、遵守規則是人類社會生活能夠正常進行的前提和保障。解析:此題主要考查秩序來自規則這一框的內容,只要能正確理解秩序與規則二者的關系:;社會生活需要秩序,秩序來自規則。在實際生活中,哪里有規則,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順利進行。反之,哪里沒有規則,哪里就沒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就不能順利進行。沒有規則,就無法游戲;沒有規則,就無法上課;因此遵守規則是人類社會生活能夠正常進行的前提和保障。只要理解了這些此題就迎刃而解。答案:ABCD例4 探索與實踐隨著網絡的發展,上網的中學生越來越多。中學生小李經常利用課余時間上網。一天,屏幕上突然跳出一個陌生的網頁界面,他帶著好奇心打開網頁,屏幕上的畫面不堪入目(不健康信息),嚇得他馬上關機。可當他再次上網時,又忍不住打開了那個網頁。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拾,學習成績下降,精神萎靡不振,老師家長都非常著急。(1) 現在假設你是小李最好的朋友,你肯定有辦法讓小李重新振作起來。請你幫幫他。(2) 作為青少年,要合理利用網絡為自己的學習、生活服務,又能避免網絡的負面影響,在匿名的“網絡世界”我們應怎樣做,就此談談你的看法。解析: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此題是讓學生懂得:在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同時,又要避免網絡的負面影響,必須要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戲規則”,要 學會“慎獨”,要做到心中有規則,心中有紀律,心中有法律。答案:(1)方法只要合情合理,符合社會公德即可。(2)正確認識網絡的兩面性,揚其長,避其短;在匿名世界里,必須要做到自律,只有內心甘愿接受規則的約束,我們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相反,無視規則、違背規則,我們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在個人獨處或者沒有外部約束和監督的情況下,我們應學會“慎獨”,注意修養,自覺遵守規則,做到心中有規則,心中有紀律,心中有法律,自覺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戲規則”,我們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七年級三單元針對性訓練第一卷 選擇題一、單項選擇題1.生活中有些約定,告訴人們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應該和不應該做什么,可以和應該怎樣做,不可以和不應該怎樣做,我們將其統稱為 ( )A.風俗 B.法律 C.規則 D.習慣2.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法律體現了( )的利益和意志。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工人階級及其代表—中國共產黨C全體公民 D人民3.下列屬于法律的是 ( ) A.《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B.《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C.《中國共產黨黨章》 D.《教師職業道德規范》4.2003年5月9日,云南省原省長李嘉廷因受賄罪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這說明 ( )A、有法可依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B、對領導干部犯法更要從重從嚴處罰C、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D、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5.《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個馬和騎師的故事。講的是一位騎師馴了一匹好馬,他認為給這樣的馬加上韁繩是多余的。有一天,他騎馬出去時,就把馬韁繩解除掉了。馬在原野上飛跑,當它知道什么束縛也沒有的時候,就越來越大膽了,它一路狂奔,把騎師摔下馬來。它往前直沖,什么也看不見,什么方向也辨不出來,最后沖下深谷,粉身碎骨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是 ( )A.自由是應該不受任何限制的 B.要自律就失去了自由C.自由和紀律是對立的兩個方面 D.不加任何約束的自由是危險的6、2007年10月18日,山東棗莊市薛城區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員會依法開庭,成功調解了常莊鎮邵莊村村民邵某和張某之間的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這是該區成功仲裁的首例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這表明A.法律具有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糾紛或矛盾的作用B.有了法律,就能確保各種矛盾能順利化解C.法律通過制裁違法犯罪來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D.社會生活中的矛盾和糾紛必須通過法律途徑加以解決7、在馬路的十字路口,人來車往,穿梭如流,交通依然井然有序。這主要是因為 ( )A.人們遵守了法律 B.人們遵守了交通規則C.人們遵守了紀律 D.人們遵守了道德的要求8、在社會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通過人們的內心信念、習俗和社會輿論約束人們的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行為規則是 ( )A、法律 B、道德 C、紀律 D、規章9、道德、紀律、章程、法律等都是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規則。其中,法律和其他行為規則不同,因為它是由 ( )A、法官和檢察官制定的 B、政府官員制定的C、國家制定并認可 D、公安機關制定的10、在“5.12汶川地震”期間,人們的心理容易引起恐慌。無業人員王某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情況下,編造虛假的恐怖信息在互聯網上公布,煽動群眾搶購物品,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其行為已構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法院依法判處王某有期徒刑三年。上述案例說明我國法律體現的是 ( )A、少數人的意志和利益 B、社會團體的意志和利益C、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D、國家領導人的意志和利益11、經過繁忙的十字路口,站在整齊的隊列中,參觀現代化的工廠……我們感受到我們生活的社會既豐富多彩又秩序井然。那么,維護社會有序運行的是 ( )A、人們的內心信念 B、軍隊、警察、法庭等國家強制力C、風俗習慣和社會輿論 D、各種行為規則12、關于道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道德比法律更重要B、道德建設只是政府的事情C、道德是約定俗成的,是自然形成的;靠人們的信念、習俗和社會輿論的力量發揮作用D、道德是由長輩制定的或是由本單位制定的二、多項選擇題13.在學校生活中,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 ( )A.良好的學習環境的保證B.正常的教學秩序的保證C.能約束我們在學校生活中的行為D.能規范我們在學校生活中的行為14.下列對法律的認識錯誤的是 ( )A.我們享有法律賦予的公民權利,不受法律的約束 B.我們受到法律的保護,不用履行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C.我們既受到法律的保護,又受到法律的約束D.我們既享有法律賦予的公民權利,也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15.人關于自由和紀律的關系曾作過這樣的描繪:行星說,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軌道上運作;火車說,自由就是在鐵軌上來回奔跑;魚兒說,自由就是在河水里歡快地遨游;風箏說,自由就是系著一條長線在風里飛翔;汽車司機說,自由就是牢記交通規則,握好方向盤。這段描繪說明了 ( )A.自由是無條件的B.自由是有條件的C.社會生活中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約束和限制,沒有任何限制和約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D.自由離不開紀律,紀律也離不開自由,二者是缺一不可的16.“我們的紀律只束縛那些非無產階級的妨礙革命的東西,就像游泳時對于游泳的人只束縛他不要淹死一樣。真正的游泳家在水里是自由的,真正的革命家,在有紀律的革命運動里,也是自由的。”陳云的話告訴我們 ( )A.沒有紀律就沒有自由B.自由以服從紀律為前提C.自由和紀律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D.紀律是不約束真正的革命者的17.在網絡世界中,人們可以享受到在現實生活中所不能實現的許多“自由”。這意味著我們 ( )A.可以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B.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盜竊、詐騙、敲詐勒索C.應該把外在的規則變成自己內心的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D.要自覺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戲規則”第二卷 非選擇題一、填空題:1、遵守 是人類社會生活能夠正常進行的前提和保證。2、社會制度、法律、規章制度、守則和紀律等,屬于 規則。3、社會生活需要秩序,秩序來自 。4、法律是一種 的社會規則。5、法律是掌握國家政權的 意志的體現。6、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法律體現了 的利益和意志。7、法律由 制定并認可。8、法律靠 保證實施。9、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 。10、個人的行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規則支配,而且是被動或被迫接受的,這就是 。11、個人的行為由自己的要求或內在的規則支配,主動、自覺約束自己,這就是 。12、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在個人獨處或者沒有外部約束和監督的情況下,我們應學會“ ”。二、辨析題:1、道德、紀律、章程、法律等都是社會生活中的規則,其中,道德在維護社會有序運行方面是最強有力的。2、規則只限制我們的自由而不保障我們的自由。三、遷移拓展1、把恰當的序號填在下列的表中①國家制定并認可 ②在校學生 ③輿論、習慣、信念④自然形成 ⑤教育、行政力量 ⑥全國適用⑦教育行政機關制定 ⑧普遍適用 ⑨國家強制力項目規則 不 同 點形成方式 實施方法 約束范圍國家法律社會道德學生守則四、分析說明題1、2004年6月29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貴州原省委書記劉方仁做出一審判決,以受賄罪判處劉方仁無期徒刑,沒收贓款人民幣661萬元、美元1.99萬元,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中新網2004年10月9日報道,江蘇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江蘇大豐市國土資源局原局長陸燕行涉嫌"雇兇砍副局長"一案進行了公開宣判,判決陸燕行有期徒刑17年,并處沒收財產人民幣10萬.(1) 上述案例體現了法律的什么特征?(2) 上述案例給我們什么啟示?2、情景一:小明在上課時,悄悄地和同桌說話,被老師發現了,受到了批評和制止。情景二:星期天,小華和爸爸準備乘車去圖書館。車站乘車的人很多,大家正在依次上車時,忽然跑來一個小伙子,直往車門擠,還差一點將一位老大爺撞倒。很多人都說:“擠什么?按順序上嘛!”小伙子聽后,臉一紅,低下頭到后面排隊去了,上車秩序又恢復了正常。情景三:一天,在某中學的校門外,幾個社會青年以收“保護費”的名義,勒索同學們的錢物,出手打人,還刺傷了一個學生。學校立即派人制止,并向當地派出所報了案。經過調查,公安人員依法拘留了這幾個不法青年。公安部門還強化了一些管理措施,凈化了學校周邊環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 上述情景反映了社會生活中哪些行為規則的力量?(2) 社會生活中沒有行為規則,可以嗎?請設想至少三種社會生活場景來說明行為規則存在的必要性。(3)根據上述情景所反映的問題,你認為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應樹立什么意識?五、實踐與探索1、 中學生小張6歲開始學畫畫。11歲時,他的一幅畫被少年宮選送參加六省市少年兒童美術作品展,獲得一等獎。上中學后的一天,小張又來到少年宮美術班看望自己的美術啟蒙老師,王老師說:“你的畫編入《少年兒童美術作品選》了,你快要收到出版社寄來的樣書和稿酬了。”小張回家告訴了爸爸,小張爸爸到出版社詢問此事。一位編輯卻說:“一個10來歲的孩子有什么著作權呢!還提什么稿費、樣書?”小張的爸爸找到版權管理部門,管理人員告訴他:著作權無論大人小孩一律平等,出版社這種不尊重兒童著作權的做法違反了我國民法通則和著作權法。小張的爸爸又找到那家出版社,負責同志向他做了自我批評,向這本畫冊的每一個小作者贈送了一本畫冊,并補發每個小作者15元稿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 中學生小張的著作權受到不法侵害,他用什么方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小張還可以用什么方法維護自己的著作權 (3)小張的權利得以維護這一事例說明了什么 對你有何啟示 2、 當年,哈佛牧師立遺囑時,把他的一塊地皮和250本書遺贈給了當地一所學院,這所學院后來發展成了現在的哈佛大學。哈佛學院一直把哈佛牧師的這批書珍藏在哈佛樓里的圖書館內,并規定學生只能在館內閱讀,不能攜出館外。1976年的一天深夜,一場大火燒毀了哈佛樓。在大火發生前,一名學生碰巧把哈佛牧師捐贈的一本書帶出了館外,打算在宿舍里優哉游哉地閱讀。第二天他得知著火的消息,意識到自己從圖書館帶出的那本書,已是哈佛捐贈的250本書中惟一存世的一本了。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后,他找到當時的校長霍里厄克,把書還給了學校。霍里厄克校長收下書,感謝他,然后下令把他開除出校,理由是,這名學生違反校規。(1)你認為霍里厄克校長的做法好嗎?你的理由是:(2)從霍里厄克校長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哈佛的理念是:(3)全文給你什么啟示?(4)如果你是一位校長,你將樹立的治校理念是:(5)你將如何實施你的治校理念?寫出你的治校方案。七年級三單元針對性訓練參考答案第一卷 選擇題一、單項選擇題1、C 2、D 3、B 4、D 5、D 6、A 7、B 8、B 9、C 10、C11、D 12、C二、多項選擇題13、ABD 14、AB 15、BCD 16、ABCD 17、CD第二卷 非選擇題一、填空題1、規則 2、正式的 3、規則 4、特殊 5、統治階級 6、人民 7、國家8、國家強制力 9、約束力 10、他律 11、自律 12、慎獨二、辨析題1、上述觀點是錯誤的。法律在維護社會有序運行方面是最強有力的。因為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認可的,并且靠國家強制力(警察、法庭和監獄等)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社會規則。是一種強制性規則。2、上述觀點是錯誤的。雖然紀律、法律等規則制約著人的行為,但也保障著人的權利和自由。只有內心甘愿接受規則的約束,我們的心靈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相反,無視規則、違背規則,我們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我們只有自覺遵守規則,做到心中有規則,心中有紀律,心中有法律,我們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所以該說法是錯誤的。三、遷移拓展項目規則 不 同 點形成方式 實施方法 約束范圍國家法律 ① ⑨ ⑥社會道德 ④ ③ ⑧學生守則 ⑦ ⑤ ②四、分析說明題1、⑴上述案例體現了法律如下特征: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我國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受到法律的保護,又受到法律的約束;既享有法律賦予的公民權利,又履行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因此,我們要學法、董法、守法、用法,遵守法律,履行義務,又要依法行使和保護自己的權益。2、(1)上述情景反映的行為規則有:紀律、道德和法律。(2)不可以。例如:坐火車,購票秩序混亂,十字路口交通堵塞,公共環境又臟又亂,這些都嚴重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所以社會生活必須有行為規則。(3)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應樹立“規則”意識,懂規則,守規則。只有這樣人類社會的生活才能正常進行,我們才會享有真正的自由。五、實踐與探索1、(1)小張的爸爸在了解了有關著作權的規定后,知道了小張擁有著作權。通過與出版社協商來維護了小張的合法權益。(2)小張還可以通過他人或組織調解的方式或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著作權。(3)小張的權利得以維護這一事例說明了法律規定人們享有什么權利,應該履行什么義務,并對侵犯他人權利和不履行義務的行為予以制裁。啟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受到法律的保護,又受到法律的約束;我們既享有法律賦予的公民權利,又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因此,我們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義務,又要依法行使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1)略(2)哈佛的理念是:讓校規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讓道德看守哈佛更有效。這便是他們的行事態度:法理第一。(3)啟示:遵守規則是人類社會生活能夠正常進行的前提和保證。做人做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理解規則,遵守規則,社會才能由無序走向有序。我們應學會“慎獨”,注意修養,自覺遵守規則,做到心中有規則,心中有紀律,心中有法律,我們才會享有真正的自由。(4)你的治校理念(略)(5)治校方案(略)網絡世界中的規則問題學會“慎獨”含義及表現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的作用法律的特征法律的含義世貿組織的含義、原則、宗旨規則的重要性匿名世界的“游戲規則”他律與自律法律的作用特殊的規則秩序來自規則規則種種規則與秩序的關系規則的分類心中的規則法律初探規則與秩序無序與有序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