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年級下思想品德學案備課稿(福建省漳州市)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年級下思想品德學案備課稿(福建省漳州市)

資源簡介

影響力位居國內前列教育資源網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本節課體現的學習目標:
1、了解我國的國家性質;
2、正確認識自己主人翁地位,學會分辨公民和人民;
3、理解我國的權利保障體制。
本節課學習的重點、難點:
目標2
一、預習導學:(通過自學完成有關知識點的練習)
①我國的國家性質: 領導的,以 為基礎的 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②在我國現階段,人民包括 、 、 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 、 、

③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社會上還存在著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制度的 和 ;
④公民指: ;
⑤公民權利指: ;
⑥公民的基本權利指: ;
⑦社會主義社會的公民享有的權利,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方式是:
⑧我國通過建立以 為核心(母法)、以 (制定各部法律)和 (公、檢、法)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體制,保障公民的權利;
⑨ 是國家的象征和標志;
⑩作為人民我們平等的享有 和 的權力。
二、學習內容:
人民 物質保障
國籍法 公民 公民權利的保障 ①
敵人 法律保障

三、學生活動:(見教案)
四、知識拓寬延伸內容:(課內鏈接)
1、 教材第4頁插圖“你知道整個國徽圖案體現了什么嗎?”
整個國徽圖案鮮明地體現了我國國家性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2、第5頁插圖“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
上述情景表明:在我國,作為國家主人的人民,享有憲法賦予的管理國家的權力。人民行使管理國家權力的形式是通過人民選舉出代表(即人大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然后再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
3、教材第6頁插圖“人民與公民是一回事嗎?”“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們能否享有公民權利?”
人民與公民不是一回事。它們的區別在于:(教材P6 略)
在押犯人(包括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只要具有中國國籍就都是中國公民。不過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也能享有公民權利,但不能享有全部權利(如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權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榮義務。
4、教材第6頁“小寒的享有的權利為什么未能實現?”
我們享有的權利,需要來自家庭、學校、社會及他人的保障,尤其是法律的保障,否則權利就會落空。
小寒的父母將她遺棄街頭,致使她的權利失去了家庭的保障,喪失了被父母撫養的權利。幸虧得到好心人的收養,才使她被撫養的權利得以繼續(小寒的權利得到了來自他人的保障)。但由于沒有戶口,卻又導致她不能享受到就近入學的權利(小寒的權利沒有得到學校、社會的保障)。由于失去了家庭、學校、社會的保障,所以,小寒的部分權利沒能實現。
5、教材第7頁“法律與保障公民權利的關系”
行政復議法:保障公民不受違法行政行為侵害的權利;
未成年人保護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不受非法行為侵害的權利;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障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預防和矯治的權利;
義務教育法:保障未成年人上學讀書、接受教育的合法權利不受非法行為侵害的權利;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免受非法行為侵害的權利;
婚姻法:保障公民的婚姻家庭權益免受非法行為侵害的權利;
民法通則: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不受非法行為侵害的權利;
刑法:保障公民的財產權、債權、知識產權、人身權等不受非法行為侵害的權利;
民事訴訟法:保障公民參與民事訴訟的權利不受違法行為侵害的權利
你還知道哪些具體法律?說說他們與保障公民權利的關系。(學生自己補充)
6、教材第7頁“6名女中學生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
﹡傅某把6 名學生帶到治安室強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學生的權利?
此行為侵犯了學生的人身權利。
﹡ 6 名學生該如何維護白己的合法權利?
6名學生可以通過法律手段制裁這種侵權行為,保障自己的權利。
6名學生的人身權受到了柜臺負責人非法搜身的侵害,她們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恢復被侵害的權利,賠償造成的損失,懲罰侵權者,討回公道。
五、課堂鞏固聯系及講評:
1、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的基礎是( )
A、工農聯盟 B、工人階級 C、全體人民 D、全體公民
2、憲法規定;“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边@句話說明( )
①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②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實現
③公民權利是由憲法和法律確認的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②人民是區別于敵人的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 ③在我國公民包括人民,但不包括具有我國國籍的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 ④在我國,公民只享有權利,不承擔義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這說明( )
①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②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③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社會上不存在敵對分子和敵對勢力
④人民作為國家的主人,不必擔心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公民是指( )
A、遵守法律法規的人 B、具有固定職業的人 C、具有一國國籍的人 D、年滿18周歲的人
6、我國公民權利保障體制的核心是( )
A、刑法 B、憲法 C、民法 D、行政法
7、近二十年來,我國制定了一百多部法律,確保了公民各方面的權利和自由得以實現,這體現了以憲法為核心的公民權利保障體制中的 ( )
A、制定保障 B、物質保障 C、立法保障 D、司法保障
8、在我國,各級人民法院享有( )
A、檢查權 B、監督權 C、行政權 D、審判權
9、(2007,河北廊坊)我國憲法第33條到第50條,全面詳細的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同時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負責對公民人身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案件進行審判。這些規定說明,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有其( )
A、立法保障、司法保障 B、司法保障、經濟保障 C、經濟保障、行政保障 D、行政保障、司法保障
10、(2007,佛山市)我國不僅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寫進憲法而且還建立了一套以憲法為核心的權利保障體制,以確保公民權利的實現。這個權利保障體制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
A、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B、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C、民主制度和經濟制度 D、法律保障和道德保障
11、(2007,江蘇南通)列寧說:“憲法是一張寫著權利的紙?!敝哉f憲法是公民基本權利的保證書,是因為( )
①公民基本權利的內容和范圍都來自憲法的規定
②為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相應地規定了保障措施
③憲法上確認的公民基本權利為普通法律規定公民的權利提供了基礎和依據
④憲法只是規定公民基本權利的法律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12、(2008,齊齊哈爾)下列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是( )
A、華僑 B、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正在監獄服刑的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
C、美籍華人 D、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正在讀初中的少數民族的學生
13、(2006,蘭州市)在我國,公民權利的實現有各種各樣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 )
A、家庭 B、社會 C、學校 D、法律
14、(2007,山東濟寧)《物權法》從起草到審議通過前后歷經14年之久,共收到人民群眾提出的意見一萬多條;先后召開一百多次座談會,并進行專題調研,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草案進行了六次審議,審議次數之多在我國立法史上是空前的。這說明( )
①在我國,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②全體人民直接享有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利
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擁有最高立法權
④我國法律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2006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全國人大代表匯聚北京,共商國是。代表們審議通過了國務院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確立了我國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積極建言獻策。
答案:(1)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2)在我國,人民享有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利。
六、學習體會:
1、收獲:
2、困惑:
七、反思:
本節課體現的學習目標:
1、認識公民權利的廣泛性,知道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
2、認清公民可以享有的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提高正確行使權利的能力。
本節課學習的重點、難點:
目標2
一、預習導學:(通過自學完成有關知識點的練習)
1、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涉及 、 、 等各個領域,涵蓋 、 、 等諸多方面。
2、 是公民基本權利的確認書和保障書。我國的普通法律則依據 進一步規定公民的具體權利。
3、作為公民要正確行使權利: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 他人權利;
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 、 、 的利益;要在 的范圍內行使權利;要以 方式行使權利。
4、公民在行使權利時,只有尊重他人的權利,承擔自己對他人應負的 ,才能更好地享有自己的權利。尊重他人的權利并不意味著 ,對他人權利的侵害則是對自己權利的侵害。
5、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 得到維護和發展,公民個人的自由和權利才能得到切實保障和充分發展。
6、在我國,公民行使自己的權利,要限制在 的范圍內,而不能超越其范圍,否則,就會 ,自己所追求的權利也會落空。
7、對言論自由的理解:言論自由不是 自由。濫用言論自由是法律不允許的。具體說來,言論自由要受到法律的兩個方面的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論自由來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論自由教唆、煽動他人實施 的行為。誰公開發表了 的言論,就要對言論后果負法律責任。
8、公民行使自由和權利,并不能隨心所欲,必須采取 的方式,依據 進行。否則會 ,甚至構成違法犯罪。
9、公民在行使集會游行示威的自由時必須按照 法的程序進行。
二、學習內容:(略)
三、學生活動:(見教案)
四、知識拓寬延伸內容:(課內鏈接)
1、教材第9頁“馮某的不文明養狗行為”
①在都市生活的馮某有養狗的權利嗎?
有養狗的權利,但要文明養狗。
②馮某不文明養狗侵犯了鄰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權利?
侵犯了鄰居和其它居民的休息權、安全權、環境權等
③你認為文明養狗應注意什么?
文明養狗要注意:如養狗是不是影響鄰居,狗是不是按時打防疫針,狗的居住條件,還有遛狗時是不是帶了狗糞袋,是不是及時清理狗糞,是不是牽牢狗繩或把狗拴在固定的柱子上等。
2、蔣某的所作所為是在正確行使言論自由嗎?其危害是什么?
不是正確行使言論自由權。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否則,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蔣某那樣做的危害:很容易引起社會恐慌,不利于社會穩定,很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后果。
3、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边@種說法對嗎?為什么?參考教材P10
4、教材第11頁“誣陷別人,屬于言論自由嗎?于人于己于社會有什么危害?”
誣陷別人不屬于言論自由。言論自由不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如果濫用言論自由,就會侵害他人和社會公共利益,如造成泄密、造謠、人身攻擊,甚至危害國家安全等,自己追求的權利也會落空。它說明行使公民權利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不能超越法律允許的范圍。
﹡言論自由要受到法律的兩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論自由來侮辱、誹謗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論自由教唆、煽動他人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社會公德、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誰公開發表了有損于他人、有損于公共利益的言論,誰就要對言論后果負法律責任。
5、球迷上街游行受法律保護嗎?
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權利。公民行使自由和權利,不能隨心所欲,必須采用合法的方式,依據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否則會損害國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構成違法犯罪。中國女排重登世界冠軍寶座,球迷要進行慶賀,這是愛國的情感和表現。但是,球迷必須按照集會游行示威法規定的程序進行,得到批準方可使用游行的方式表示慶賀,得不到批準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表示慶賀,而不得隨意上街游行。否則不僅會破壞國家和社會的穩定,而且,違法行使權利的人還會受到法律的懲處。
五、課堂鞏固聯系及講評:
1、某校的午休鈴聲響過后,八年級(1)班宿舍的其他同學都上床休息了。小亮還在大聲朗讀英語。室友提醒他,他確說:“學習是我的權利和自由,任何人都不能干涉。”小亮的言行主要錯在( )
A、沒有和同學搞好關系 B、不知道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權利
C、在行使權利和自由的時候,損害了他人的自由和權利 D、不知道未成年人不能享有一切自由和權利
2、李某將自己的汽車借給孫某,孫某未按時歸還。有一天李某看到自己的汽車停在停車場,就拿自己的車鑰匙將車開回家,結果李某因此進了班房。此事說明了( )
A、將自己的車開回家是錯誤的 B、李某超越連自己的合法權利的范圍
C、李某應該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權利 D、李某應該把車還給孫某
3、公民不得濫用權利和自由,而應( )
A、依照個人意愿行使權利 B、依照單位領導的意愿行使權利
C、依照政府官員的指示行使權利 D、依照法律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各項自由
4、在奧運會上,劉翔奪冠,女足失利,小剛等球迷在互聯網上對女足教練張海濤和幾位表現欠佳的球員指名道姓的惡意辱罵。當同學制止他時,他確振振有詞的說自己有言論自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小剛的言論是錯誤的
②公民行使自己的權利,要限制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而不能超越其范圍
③公民不得利用言論自由來侮辱、誹謗他人,否則,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④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自己所追求的權利也會落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5、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言論自由。下列有關言論自由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我國公民言論自由是絕對的、無限制的
②我國公民在行使言論自由時,不得損害他人的和公共的利益
③在我國,公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做生命就做什么
④在我國,公民的言論自由受法律的保護和限制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6、“哪里沒有法律,哪里就沒有自由?!边@句話表明( )
A、自由與法律是根本對立的 B、有法律就沒有自由
C、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自由 D、自由不受任何限制
7、下列行為屬于正確行使公民權利的是( )
①小剛拒絕父親讓他輟學買菜的要求,堅持回到學校學習 ②小明打電話向人大代表積極建言獻策
③微微在網上散布謠言,對同學進行攻擊 ④中學生小梅將自己的零用錢捐給了災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面漫畫啟示我們,公民在行使權利時( )
①要尊重他人的權利 ②要承擔起對他人的法定義務
③可以隨心所欲 ④不得損害他人的合法權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2006河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以下不符合這一法律規定的是( )
A、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權利 B、不得超越法律許可的范圍
C、可以采取任何方式行使自己的自由權利 D、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10、(2006福建莆田)“十一黃金周”期間,我市某手機店用高音喇叭從早到晚反復播放商品廣告,噪聲嚴重干擾了人們購物及信息受到了有關部門的處罰。這一事實告訴我們( )
①公民應先履行義務,后享受權利 ②每個公民在法律上都具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
③要把行使權利和自覺履行義務結合起來 ④絕對的權利和自由是不存在的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1、(2007 廣州)李某以為在網絡上愛怎么說都可以 , 于是捏造事實 , 在網上散布單位領導作風不正、貪污腐敗的帖子被公安機關處以治安管理處罰。這個事實說明( )
A、 言論自由是不存在的 B、要禁止在網上發帖子
C、 自由必須在法律范圍內行使 D、公民在網絡上的言行不受法律約束
12、(2007陜西課改區中考)自習課上,王某大聲朗讀課文,同學制止他時,他說:“讀書是我的權利和自由,我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下列不能反駁其觀點的是( )
A、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 B、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集體的利益
C、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能為所欲為 D、公民在行使權利時,必須得到他人的許可
13、(2007樂山)權利、義務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中能正確體現權利與義務關系的是( )
A、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權利就是義務,義務就是權利
B、兩者具有統一性,享有權利要以履行義務為條件,履行義務才能享有相應的權利
C、兩者是相對獨立的,沒有必然聯系
D、權利可以多享受,義務可少履行
14、(2008安徽)小明家分階段工地每天都施工到深夜,施工噪聲使小明及其鄰居無法休息。對此,你認為小明正確的做法是( )
A、聽之任之,等待其他居民去干預 B、能忍則忍,不去干涉施工的自由
C、忍氣吞聲,到同學或親戚家休息 D、投訴舉報,請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15、(2007 南京,6分)某企業連年虧損,該企業職工王某懷疑是因廠長貪污導致企業面臨困境,為讓上級有關部門來廠里調查,于是就編造事實向有關部門舉報廠長。據此,有人認為“公民可以自由地行使監督權”請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認識。
答案要點: ①題中觀點是片面的。(1分)
②公民可以行使監督權,這是我國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2分)
③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權利,還要尊重他人的權利。公民在行使監督權利時,應當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如實反映情況。王某沒有僅憑懷疑就編造事實舉報廠長的自由。(3分)
④公民應該,增強法制觀念,學會依法行使權利。
六、學習體會:
1、收獲:
2、困惑:
七、反思:
本節課體現的學習目標:
1、理解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
2、了解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的內容;
3、明確履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重要意義。
本節課學習的重點、難點:
目標1
一、預習導學:(通過自學完成有關知識點的練習)
①我們在社會中生活,不僅享有憲法規定的各項基本權利,還要對他人、對社會履行相應的義務。這些義務來自 、 、 、 等各個方面。其中,法定義務是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
②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 。我們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 ,又是 的主體。因此,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觀念,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依法履行義務。我們每個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責任感,自覺履行應盡的義務;
③廣義的義務,既包括 ,又包括 ;
④社會主義社會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 、 、 、 、 。
二、學習內容:(見教案)
三、學生活動:(見教案)
四、知識拓寬延伸內容:(課內鏈接)
1、教材第14頁“小明履行了哪些義務?”
A 家庭親情
(道德義務) 具有孝敬父母傳統的美德,有利于增進父子之間的感情。 導致親人間關系冷淡、得不到親人間的溫暖和關懷。
B 對人承諾
(道德義務) 講信用、講誠信,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敬。 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和幫助,害人害己。
C 值日勞動
(道德義務) 換來舒適、溫馨、亮麗的生活學習、環境,增強了集體榮譽感、責任心。 使集體失去親和力和凝聚力,使個人失去責任心。
D 愛護花草
(法定義務) 能給后來的其它人參觀、欣賞,帶來美的享受。 破壞環境的美觀、自私自利,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別人的損失之上。
2、公民為什么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
提示:首先,從獲得和付出的關系來看,享有權利屬于獲得,履行義務屬于付出,只有付出才能獲得,我們不能只獲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權利而不履行義務,因而必須履行應盡的義務,特別是法定義務。
其次,從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觀念,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依法履行義務。
第三,自覺履行法定義務,是我國法律向我國公民提出的愛國的具體要求;是我們的“天職”,也是愛國的重要表現。我們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履行法定義務的實際行動來表達我們的愛國之情。
3、教材第15頁“小珊到底該不該納稅?”(答題可參考“”教材P15的“相關鏈接”)
4、我國公民應該履行哪些基本義務?(參見教材P16)
5、教材第16頁“我們還應依法履行哪些義務?”
提示:公民的法定義務除了憲法里規定的基本義務外,在其它基本法里都規定了相應的義務。如《環境保護法》里的“保護環境的義務”、《婚姻法》里的“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和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老人的義務”、《義務教育法》里還規定了“未成年人必須履行受教育的義務”等等。
6、教材第16頁“只想享受權利,不想履行義務”的認識正確嗎?
“只想享受權利,不想履行義務;想多享受權利,少履行義務”的觀點也是錯誤的。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具有一致性,這要求公民要依法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具體可參考上述的第3題的有關內容)。
7、教材第16頁“小龔的行為體現了什么美德?”
小龔盡心照料雙目失明的孤身老人的行為,體現了他身上的關愛老人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關愛老人、贍養老人不僅是公民的法定義務,同時也是公民的道德義務。小龔照料的是一位與他沒有血緣關系也沒有親屬關系的雙目失明的孤身老人,他對老人沒有法定的贍養、照料的義務,但他像侍候自己的親人一樣奉養老人,這種行為是自覺履行道德義務的鮮活體現。所以,他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贊揚。
8、自覺履行道德義務的意義:有利于形成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
9、法定義務與道德義務的關系:(參見教材P17“相關鏈接”。)
10、教材第17頁“單先生的行為為什么受到人們的稱贊?”
道德義務的范圍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履行道德義務,每個人責無旁貸。單先生拾到巨額現金后設法歸還失主,是一種拾金不昧的高尚道德;同時也教育我們要自覺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義務。這是我國的傳統美德,這種行為必然會受到人們的贊揚。我們應學習單先生的高尚品德,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1、教材第18頁“某中學師生援助災民的行為,體現了憲法提倡的什么公德?”體現了憲法提倡的“愛人民”的公德。
五、課堂鞏固聯系及講評:
㈠、明辨是非(辨別下面各題正確與否,正確的填寫“A”,錯誤的填寫“C”)
1、法定義務必須履行,道德義務可履行也可不履行。( )
2、自覺履行義務,是愛國的具體表現。( )
3、公民義務都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公民不履行義務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
4、我們只有做到正確地行使權利,忠實地履行義務,才是一個具有高度法制觀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
5、只要不做違法的事,就是在履行義務。( )
6、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是道德義務( )
7、奧運冠軍劉翔在奧運會上以實際行動為祖國贏得榮譽,他履行了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 )
8、國家對公民最重要最基本的法律要求是公民的法定義務( )
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權利和義務來看,體現了二者的一致性( )
10、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決定每個公民應該正確行使權利,忠實履行義務( )
㈡、精挑細選(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我們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必須遵守 的基本道德規范。(  )
A、自尊、自信、自強  
B、見義勇為、舍生取義、公而忘私
C、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D、愛國守法、明禮誠信、互助互愛、勤儉節約、愛崗敬業
2、下列選項中既是我們的道德義務,又是法定義務的是( )
①愛護公共財產 ②艱苦樸素?、圩袷毓仓刃? ④尊重公共道德 ⑤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A、①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3、在我國,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的是( ?。?br/>A、工人、農民、知識分子  B、人民  C、公民  D、國民
4、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因小事連續殺死四名室友,手段極為殘忍,最后被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生。自覺履行法定義務是公民意識的重要表現。馬加爵的事件給了我們以下啟示( )
A、法律所鼓勵的積極去做 B、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
C、法律所禁止的堅決不做 D、只要不犯罪,一般違法沒問題
5、在人們廣泛享有計算機網絡的同時,我國政府又對網絡的合理使用制定了相應的規定,并要求公民遵守這些規定。這主要表明( )
A、權利是技術進步帶來的,義務是國家規定的 B、公民先享有權利,然后才承擔義務
C、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都是政府規定的 D、公民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
6、憲法規定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是指公民有責任:( ?。?br/>①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趫詻Q同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為作斗爭
③在國際舞臺上樹立大國形象  ④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④
7、公民在現實生活中:( ?。?br/>A、任何權利和義務都不能放棄 B、某些權利可以放棄,任何義務則必須履行
C、某些義務可以放棄,任何權利都不能放棄 D、權利和義務都有一些可以放棄
8、八年級學生小軍經常出入網吧,有時還曠課,他沒有履行( )
A、納稅的義務 B、遵守公共秩序的義務 C、接受教育的義務 D、愛護公共財物的義務
9、下列哪種做法屬于履行公民的基本義務:(  )
①張君光榮參軍保衛祖國  
②李冬是商人,他總是按時依法納稅  
③他雖然遵守憲法和法律,但他有時破壞公共財產,有時不遵守公共秩序  
④他有時不尊重少數民族同學,不注意和少數民族間的團結( ?。?br/>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則是不可缺少的?!边@句名言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②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具有相同的強制力和約束力
③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互相補充
④建議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拒絕交還失主的行為( )
①違背了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 ②別人無權干涉
③違反了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 ④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A、① B、② C、③④ D、①③④
六、學習體會:
1、收獲:
2、困惑:
七、反思:
本節課體現的學習目標:
1、識記忠實履行義務的要求;
2、增強對公民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對履行道德義務重要意義的認識能力;
3、提高踐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能力。
本節課學習的重點、難點:
目標2
一、預習導學:(通過自學完成有關知識點的練習)
①馬克思說過: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權利和義務具有 性。我們享有權利的同時,要 ;
②法律和道德的關系是 、 、 :人們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會自覺守法,而且敢于同違法現象做斗爭。法律所禁止的,都是 所譴責的。法律所鼓勵的,都是 所倡導的。法律不可能規范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 來補充。道德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們的心靈,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廣的范圍內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③我們只有做到 , ,才能是一個具有高度法制觀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二、學習內容:(見教案)
基本義務 ①
法定義務兵 忠實履行義務 ②
義務 由普通法律規定的法定義務 ③
道德義務
三、學生活動:(見教案)
四、知識拓寬延伸內容:(課內鏈接)
1、思考:還有哪些行為是法律提倡和鼓勵做的行為?(可參考教材P19或按老師上課時的提示回答)
2、教材第19頁“地理環保小組同學的行為給予我們什么啟示?”
啟示:其一,法律要求做的,應該像地理環保小組的同學那樣積極去做,自覺去做,不要無可奈何勉強去做。其二,如果不作為,就要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納稅,某公民不交納應交的稅款,甚至抗稅,則將受到法律的追究。
益處:避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利國利民。
3、請列舉法律要求我們必須去做的行為:(參考教材P20)
4、教材第21頁“我們從賈某、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中得到什么啟示?”
第一問:不是賈某、姜某的初衷。也許他們只是為了好奇。
第二問:他們實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為,所以會觸犯法律。警示:⑴實施法律禁止做的行為必然會對他人、社會、國家造成危害;⑵凡是法律禁止做的行為,我們要堅決不做;⑶實施法律禁止做的行為是違法行為,即觸犯法律,對所造成的后果,自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也就是會受到法律的懲處。
5、列舉我國法律禁止公民實施的行為:(參考教材P21)
五、課堂鞏固聯系及講評:
1、個體戶李某是一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正在經商的他總是自覺納稅。他常說:“作為公民,享有種種權利,就應該自覺履行各種法定義務?!睂钅匙杂X履行義務的行為,下列評價錯誤的是( )
A、這說明他公民意識強 B、這說明他膽小怕事,害怕受到法律的制裁
C、這是他權利義務觀念強的表現 D、這是他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表現
2、小明參軍前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學生,復員到電廠工作,工作十分努力并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他每月寄100元給鄉下年邁的父母,并自覺交納個人所得稅。小明履行了( )
①受教育的義務 ②勞動的義務 ③依法服兵役的義務
④依法納稅的義務 ⑤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⑥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⑥
3、有的同學認為,違法是要受法律制裁的,所以我們不去干違法的事,至于是否遵守道德,則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下列對這種觀點認識正確的是( )
A、他的看法是正確的,法律禁止的事情堅決不做
B、他沒有認識到遵守道德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C、他認識到法定義務比道德義務更重要,是正確的
D、他維護了法律的尊嚴,是守法的表現
4、《首都市民公約》規定,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熱心公益、保護文物。我國憲法規定:“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上述材料表明( )
A、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內容完全不同
B、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互相補充
C、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調整的范圍相同
D、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完全相同
5、右側漫畫中人物的行為是( )
A、法律鼓勵做的 B、法律禁止做的
C、法律強制做的 D、與道德和法律無關
6、“河流雖急,沿著河槽走;人雖眾多,守著法律走。”這句諺語體現了( )
①法律所鼓勵的積極去做 ②法律要求的必須去做
③法律所禁止的堅決不做 ④守不守法無所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王明過去上學常以時間緊為由騎車闖紅燈,學習法律常識后,他開始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不再闖紅燈了。對小王的轉變起到了主要作用的法律常識是( )
A、公民要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B、我國公民的權利是法律賦予的
C、我國法律規定公民有人身自由 D、我國公民有行使自己權利的自由
8、自習課,同學們都在認真看書做作業,而小林卻伴著“隨身聽”大聲歌唱,同學們指責他,他說:“唱歌是我的權利,你們不能干涉我唱歌的權利?!边@說明小林( )
①正確行使了自己的權利,滿足了自己唱歌的需要 ②不懂得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
③要尊重他人的權利就意味著失去唱歌的權利 ④沒有承擔自己對他人應負的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9、陳某承包了一家工廠,為了多掙錢,他采取銷售收入不入帳的辦法,偷稅累計上百萬,后經群眾舉報,陳某被判有期徒刑。這一案例告訴我們( )
A、社會主義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B、我國稅收是社會主義建設基金的重要來源
C、陳某逃稅漏稅可以用服刑抵償 D、納稅人拒履行納稅義務,應承擔法律責任
10、以下言行中,能體現公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的是( )
A、“又該繳稅了?!薄班牛屛蚁胂朐鯓由倮U點稅?!?br/>B、“征兵工作開始了?!薄拔曳蠗l件,明天就去報名。”
C、“聽說你母親病了?”“這與我無關,我是領養的?!?br/>D、“你為什么不上學?”“我成績不好,不想念了,反正老師說會把初中畢業證書給我。”
11、2005年11月11日中華網報道,來福州打工的殘疾小伙子在乘坐公車時手機被搶走,便和歹徒搏斗,最后身中6刀倒在血泊中。事發后車廂里沒有一個乘客站出來制止,該案給我們的啟示有( )
①公民只有法律義務,沒有道德義務 ②公民既要履行法律義務,又要履行道德義務
③公民要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④公民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閑事少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27歲的楊陳是重慶工商銀行楊家坪儲蓄所儲蓄員,自1997年下半年以來,采用盜用儲
戶密碼私自取款、私自下賬等手段,共貪污公款232萬元。案發后,重慶第一中級人民法
院判處楊陳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贓款予以追繳。這個案例表明楊陳( )
①缺乏必要的職業道德 ②以非法手段獲取暴利 ③未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④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3、下列行為符合我國法律關于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規定的有( )
①小劉未經同意就拿走小周的運動服
②小亮把小剛的筆贈送給生活貧思想斗爭的小余
③小偉制止了小莉采摘某農場牡丹花的行為
④小敏發現有人正在偷盜施工現場的水泥,便立刻打“110”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14、“如果你伸出一千只手幫助別人,那么別人也會伸出一千只手來幫助你”。這是舞蹈《千手觀音》的主題。從公民權利和義務上看,說明了( )
A、先享受權利,再履行義務 B、權利義務具有一致性
C、權利可以放棄,義務也可以放棄 D、權利和義務都不可以放棄
15、我國法律提倡和鼓勵公民實施有益于 的行為。(  )
A、社會文明和進步 B、社會文明 C、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 D、提高個人綜合素質
16、我們只有做到正確的行使權利,忠實的履行義務。才是一個具有高度法制觀念和高尚道德素質的合格公民。要忠實的履行義務,就要做到(  )
①法律鼓勵做的要積極去做 ?、诜梢笞龅?,必須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  ④依法享有憲法規定的權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某班利用節假日到江河中撿拾垃圾,這種做法(  )
①積極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   ?、谟欣诟纳粕鷳B環境
③既是法定義務,又是道德義務  ④是我國憲法和法律提倡的行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六、學習體會:1、收獲:
2、困惑:
七、反思:
本節課體現的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人格權的內容,知道生命健康權是首要的人格權;
2、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
本節課學習的重點、難點:
目標2
一、預習導學:(通過自學完成有關知識點的練習)
①生命健康權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 ;珍惜生命,維護健康既是我們的 ,也是我們對自己、對社會的 ;
②人身權利是公民的 、 權利,而生命健康權是 的人身權利,也是公民 的人身權利;
③生命健康權是公民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 ;
④國家法律(例如 例如 例如 )對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加以保護。當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到非法侵害時,受害人有權請求國家保護。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學習內容:
身份權(親權、配偶權、監護權)
人身權利 生命健康權
人格權 人身自由權 名譽權
人格尊嚴權 肖像權
姓名權
隱私權
三、學生活動:(見教案)
四、知識拓寬延伸內容:
(課外鏈接)為什么說“生命健康權是首要的人格權?”
(1)人格權就是做人的權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包括生命健康權等物質性人格權和自由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精神性人格權兩類。人格權作為人權的一部分,它與生命相伴,從出生起就伴隨著我們。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它由每個人單獨享有,不得轉讓、拋棄、繼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與我們的人身相分離。
(2)生命健康權是人格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格權是人把自己與社會聯結在一起并與他人發生各種聯系與交往的前提。如果不享有人格權,人就不可能具有獨立的人格,人的尊嚴和價值也就不復存在,現代社會生活也就無法正常進行。
(3)在公民的人格權中,生命健康權居于首要地位。所以……
(課內鏈接)
1、教材第24頁“以上行為侵犯了人的什么權利?”
插圖分析:以上行為侵犯了人的生命健康權。公民生命健康權包含三類:生命權、健康權和身體權。“霸王合同”的圖片中的“工傷概不負責”條款以及“煤礦爆炸”圖片中受傷的工人,都反映了對工人健康權的侵害。健康權是公民維護其身體健康即生理機能正常運行、其有良好心理狀態的權利,主要表現為健康維護權。根據勞動法的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有保護工人生命健康安全的義務,工人因工受傷應當得到用人單位的救治和保護,所以“工傷概不負責”,正是侵害了工人的健康維護權。而煤礦爆炸,工人手臂受傷,則工人的正常的手臂生理機能受到破壞,所以侵害了工人的健康權。惡作劇中,侵害了身體權,身體權是公民維護其身體完整的人格權。對身體權的侵害并不當然侵害健康權,比如對身體組織的不癢痛破壞行為——非法剪人頭發、指甲,非法撞擊他人身體但未造成傷害等,這些行為未造成個人生理機能、功能的破壞,不構成侵害健康權,但卻是侵害了身體權。需要說明的是,惡作劇極易引發對他人健康權的侵害。
2、教材第25頁“上述行為侵犯了人的什么權利?”
(1)班主任將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留下來繼續做作業,不完成就不許回家;(2)個別企業對工人下班進行搜身;(3)自選商場保安拘禁偷竊嫌疑人。
這些行為都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公民的人身自由權是人格權的組成部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在法津允許的范圍內,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法律賦予我們廣泛的行動自由權,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所以上述情形中,學生放學后有離開學校的自由,老師的做法是一種非法限制學生身體的行為,侵犯了學生的人身自由權。個別企業,自選商場保安的做法是典型的非法搜身和非法拘禁行為,非法剝奪和限制了他人人身自由,已構成侵犯他人人身自由權的行為。
(也可按教材內容來回答:這些行為都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權。人格權還包括人身自由權,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人身自由權是我們參加各種活動,充分享受其他各種權利的基本保障。沒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難以享受。法律賦予我們廣泛的行動自由權,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類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閉、非法拘禁等剝奪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為,都為法律所禁止。)
第一種情形,教師侵權情節尚輕,學生可要求賠禮道歉;第二、三種情形,受害人可要求企業,自選商場賠兒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包括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害賠償)。
3、教材第26頁“法律禁止使用童工的意義”
答題提示:主要從有利于保護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有利于保護未成人的受教育漢,促進義務教育的實施;有利于我國杜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等方面考慮。具體見P27“相關鏈接”的內容。
五、課堂鞏固聯系及講評:
1、在公民的人格權中,屬于首要地位的權利是( )
A、人身自由權 B、穩私權 C、名譽權 D、生命健康權
2、對于公民的人格權,理解正確的是( )
①人格權就是做人的權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②人格權是生命健康權的重要內容
③人格權包括生命健康權等物質性人格權和精神性人格權兩類 ④人格權還包括人身自由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體現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給予特殊保護的規定是( )
①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 ②禁止溺嬰、棄嬰
③禁止用工單位非法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
④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⑤禁止安排未成年人(已滿16 周歲未滿18 周歲的勞動者)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勞動強度大的勞動
A、①②③ B、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村民雷某由于一件債務官司被當地人民法院連續三次非法司法拘留共計45天,還遭遇了執法人員簡單粗暴的執法行為。后來,他向人民法院提出了國家賠償的要求,并最終獲勝。據此完成5--6題
5、當地人民法院非法拘留雷某,侵犯了雷某的( )
A、生命健康權 B、名譽權 C、隱私權 D、人身自由權
6、普通公民告贏人民法院的事實告訴我們( )
A、只要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就一定要告上法庭
B、人民法院可以對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者處以拘留處罰
C、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應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
D、人民法院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拘留公民
7、下列行為屬于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是( )
①殺人 ②家養的動物咬傷了他人 ③教室里的日光燈自然脫落砸傷了學生
④裝鬼嚇人致他人精神分裂 ⑤當眾辱罵他人 ⑥故意把公民的照片當槍靶子射擊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⑥
8、法律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边@是以國家義務的形式確認了公民的( )
A、人身權 B 、環境權 C、社會經濟權利 D、政治權
9、 齊齊哈爾第二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假藥導致病人死亡。我市藥監局根據國家有關部門要求,緊急查封、扣押、停止銷售和使用該廠生產的所有藥品。這是為了保護公民的( )
A、生命健康權 B、人格尊嚴權 C、自主選擇權 D、公平交易權
10、去年10月15日,某校住宿生寢室發生錢物失竊情況,學校保安人員對全校住宿生寢室進行了搜查。這種做法( )
A、是正確履行了保安職責 B、屬于與違法犯罪作斗爭
C、侵犯了學生的人身權利 D、符合我國有關法律規定
11、漠視生命,暴力昭彰,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原因非常復雜,其重要因素有 ( )
A、人文教化的缺失和暴力文化 B、道德教育的淡化和社會的倒退
C、法制不健全 D、沒有社會關愛和保護
12、2004年11月3日,江蘇省劉某因工程款與李某發生經濟糾紛,為達到要錢的目的,劉某將李某劫持到沛縣某村關押,逼李某寫出曾欠下的55萬元錢的欠條.21天后,在索錢無望的情況下將李某放回.劉某的行為侵犯了李某的( ?。?br/>A、名譽權  B、人身自由權 ?。?、經濟權利 ?。摹⑷烁褡饑?br/>13、下列選項中屬于公民人身權利的是( ?。?br/>①生命健康權 ②勞動權 ③肖像權 ④名譽權 ⑤休息權
⑥榮譽權 ⑦財產權 ⑧姓名權 ⑨隱私權 ⑩婚姻自主權
A、①③④⑥⑨⑩ B、①②④⑤⑦⑧ C、①③④⑥⑧⑨ D、②③⑤⑦⑨⑩
14、安徽阜陽等地有許多嬰兒因食用劣質奶粉出現營養不良綜合癥,其中因并發癥死亡十幾人。有關部門對劣質奶粉的生產、經營者進行了嚴厲查處。制售偽劣奶粉的行為( ?。?br/>①侵犯了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 ②侵犯了消費者的人格尊嚴
③違反了法律規定的誠實信用原則 ④違背了社會主義道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新修訂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增加了“拒絕毒品”的內容。這是因為 ( )
①吸毒會嚴重摧殘青少年身心健康 ②吸毒會引發青少年違法犯罪
③吸毒已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 ④毒品犯罪是對國家和人民危害最大的犯罪
⑤青少年吸毒已成為當前突出而備受社會關注的問題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
16、2007年4月11日,云南瀘西縣舊城鎮躍進煤礦在進行系統改造維修時發生瓦斯爆炸事故,事故造成5名維修工人遇難,1名維修工人受傷。在礦難中,礦工的  受到侵犯 ( )
A、生命健康權 B、人身自由權    C、名譽權    D、姓名權
六、學習體會:
1、收獲:
2、困惑:
七、反思:
本節課體現的學習目標:
1、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夠正確區分哪些行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行為;
2、逐步形成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的能力;
3、提高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能力,如果受到傷害能運用法律武器追究對方的法律責任。
本節課學習的重點、難點:
目標3
一、預習導學:(通過自學完成有關知識點的練習)
①生命健康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具體包括生命權和健康權,在人格權中處于 地位;
②我們有權珍愛生命維護健康,積極 ,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擁有強健的體魄和煥發向上的精神;有權在患病時及時醫冶, ;當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時,有權依法 和 保護。
二、學習內容:(見教案)
三、學生活動:(見教案)
四、知識拓寬延伸內容:(課外鏈接)
1、我們每個人都有生命健康權,都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權。作為青少年,應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認識到關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是一種責任,要提高重視自身安全和健康的意識。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人的健康,生命和權利;
我們自己有生命健康權,而其他人也有生命健康權,我們不但要維護自己的生命健康權,也要維護他人的生命健康權。關愛他人的生命與健康是道德義務更是法定義務。我們常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的利人就是利己,虧人就是虧己,讓人就是讓己,害人就是害己,君子以讓人為榮??!
馬基雅弗利說過“世界上有兩種斗爭方法:一種方法是運用法律,另一種方法是運用武力。第一種方法是屬于人類特有的,而第二種方法則是屬于野獸的”。
2、教材第第28頁“人們在行使什么權利?”
插圖中的人們在行使生命健康權。人們鍛煉身體的圖片是通過積極的體育活動行使健康權的表現,而右側圖片中受傷的同學準備去醫院醫治,也是行使健康權來恢復原來的健康的表現。
還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行使以上權利要由學生自己擴展。
3、教材第29頁的“哪些屬于合法行為,哪些屬于放棄權利的行為?”
①、小王和家人的行為是合法的,因為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小王和家人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權益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者實施一定限度損害的防衛行為。正當防衛是法律規定的合法行為,對不法侵害者造成的必要限度的損害不負刑事責任。而具體到書中案例,張某持鐵棍入室搶劫,小王和家人打傷其手臂的行為是正當防衛,是合法行為。
②、小紅患感冒久拖不治得了心肌炎是放棄權利的行為,我們有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處于安全環境,免受他人侵害的保持自己健康的權利,因此小紅患病不治是對保持自己健康權利的放棄。
③、小林闖紅燈過馬路,險些與正常行駛的車輛相撞的行為是放棄權利的行為。我們有珍愛生命,使自己處于安全的環境的權利,所以小林的行為不僅是違反交通法規的行為,而且是放棄保護自己健康的權利的行為,這種行為是與法律精神相悖的。
我們身邊的珍愛健康的例子如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有病及時醫治的行為等,由學生自己擴展。
4、教材第30頁“小君和小哲的故事”
(1)此事給小君、小哲及雙方家庭造成的后果由學生擴展。
(2)此樁慘案避免的方法。首先,同學們應從小樹立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享有生命健康權,同時也負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的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并要讓大家認識到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的法律責任,即“非法侵害生命健康權者受制裁”,根據我國現有的民事立法規定,已滿10周歲到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他們能夠理解,判斷的一些侵權行為,他們自己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根據刑事法津規定,14 周歲到16周歲的未成年人,對于搶劫、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故意殺人等8種嚴重刑事犯罪也是要承擔責任的;而16 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對于所有的刑事犯罪都要承擔刑事責任。其次,同學們應培養關愛的情感和寬容的態度,要讓大家理解“愛人者人恒愛之”、“進一步山窮水盡,退一步海潤天空”的道理,多關心他人,培養寬廣的胸懷。牢記:“利己就是利人,虧人跳是虧己,讓人就是讓己,害人就是害己,君子以讓人為榮”。再次,同學們應注重疏導自己的情緒,尤其須制怒。
5、教材第31頁“列舉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權的行為?!?br/>如出售符合質量要求的食品、護送盲人過馬路等等。
“受過他人關愛”的體驗由學生擴展。
特別要注意,青少年務必要做到:關愛生命,遠離暴力,拒絕毒品。
6、教材第32 頁“搶救落水同學的故事”
(1)對王明同學行為的評價
首先.王明勇敢地跳入水中搶救落水同學張剛是見義勇為、有高尚道德的行為.應受法津保護和道德褒獎。
其次,就本案而言,王明的行為無論從法律或道德方面都不宜提倡。理由有二。其一,我國法津規定未滿18周歲的公民系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國家和社會重點保護的對象。由于未成年人普遍缺乏對危險的充分預見能力和處理危機能力,他們的英勇行為往往只是出于本能,大多數在挺身而出之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會死亡。要求他們在危險情況中保護別人、救助別人,這已經超出了未成年人的能力范圍,往往會付出沉重的代價,法律不提倡未成年人實施見義勇為的行為。未成年人保護法明文規定“學校和幼兒園安排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參加集會、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功,應當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其二,從道德的角度講,當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中,大力提倡的是“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的道德觀,生命是至高無上的,孩子首先要學會的是自我保護,然后才是機智救人,理智救人。
再次,王明的行為不宜提倡,并非否定在未成年人中進行“見義勇為”的道德教育。我們應提倡中小學生“見義智為”,從而將‘見義勇為”的教育更人性化、合理化、適當化。提俱“見義智為”,一方面是教育未成年人見義要有所為,不可冷漠、怯懦;另一方面則強調未成年人應以自護自救作為他們見義勇為的重要前提,且在救助他人的時候應發揮聰明才智,培養他們臨危不亂、充分動腦筋的科學態度,以避免魯莽行事,造成不必要的犧牲。
(2)對鐘平、黃曉芳同學行為的評價
鐘平、黃曉芳的行為既是見義勇為的行為又是道德教育提倡的行為。本案中鐘平、黃曉芳勇于救人,機智救人。在自己的能力達不到的時候,他倆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根據當時的具體條件設法搶救,最終既保全了自己,又成功地搶教了他人。
(3)對徐文同學行為的評價
徐文的行為不違法但應受道德的譴責。徐文對落水同學沒有法律上的特定救助義務,他沒有救助落水的張剛是不違反法律的行為,但是看到同學落水卻袖手旁觀、漠然置之,這是不道德的行為
如果你遇到類似情況怎么辦?由學生擴展、探究。
提示:(1)危難時刻要學會保護自我,也要盡一切可能去挽救他人;(2)既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安全與健康,也要關愛他人的生命安全與健康。
五、課堂鞏固聯系及講評:
1、下列行為中屬于保護公民生命健康權的是( )
①李暉在學校體檢中發現有輕微的心肌炎,班主任老師打電話給他的父母,讓家長及時送李暉到醫院進行治療;
② 2005年11月14日下午,“人用禽流感疫苗研制”項目通過國家科技部課題驗收。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采取7項措施,力保禽流感疫苗供應;
③某老板捐資8800元,資助11名貧困中小學生;
④小青課間休息時,被小陳從背后用力拉了一下 他坐的椅子,不慎摔在地上。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⑥
2、下列行為中不屬于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權的行為是( )
A、護送兒童過馬路 B、路遇傷病者奮力搶救
C、為傷員獻血,待死后捐獻角膜 D、幫同學解答數學難題
3、小王在晚上回家途中遭到一歹徒持刀搶劫,小王趁其不備撿起石頭將其打成重傷,小王的行為( )
①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利 ②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權
③實行了正當防衛 ④不必承擔法律責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右圖中說明了我們對生命健康權的哪一方面的理解( )
A、我們有權在患病時及時醫治,恢復健康,增強體質;
B、當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時,有權依法自衛;
C、有權珍愛生命,維護健康,積極鍛煉身體,提高健康水平,
D、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時,我們有權請求法律保護。
5、八年級學生何勇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有3個青年人正在毆打本校學生彭某,遂上前制止,反遭圍攻,何勇遂偽裝膽怯躲開,然后迅速想法與“110”聯系,警察趕到抓獲了這3個青年人。對何勇的行為評論正確的是( )
A、何勇上前制止是錯誤的,向“110”報警是正確的 B、何勇實施了正當防衛
C、何勇的行為是勇敢的也是機智的 D、何勇應該避險,少管閑事
7、下列不屬于合法行為的是( )
①八年級學生小穎被樓上掉下來的花盆打破頭,造成頭部凹陷性骨折,她要求花盆的主人賠償醫藥費
②小強步行上學需過馬路,他嫌走地下通道耽誤時間,就每天橫穿機動車快行道
③八年級學生丁某石塊放在鐵軌上,想看看火車急剎車是什么樣子
④趙洪同學在班里行別愛捉弄人,不是在同學的椅子上放圖釘,就是趁同學發言時,偷偷把椅子搬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一天,17歲的中學生小明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于同學小亮發生口角而扭打,小亮的臉部被打傷。回到家他感覺自己吃了虧,第二天便帶了一把水果刀到學校,將小亮刺成重傷。下列對此事的認識中,正確地是
A、小明刺傷小亮屬正當防衛,不承擔法律責任
B、小明受傷在前、刺傷小亮在后,不負法律責任
C、小明屬未成年人,刺傷他人不負法律責任
D、小明刺傷小亮,侵犯了其生命健康權,應承擔法律責任
9、曉文放學回家時,看見一歹徒騎摩托車搶劫。曉文立即報案,并向公安部門提供歹徒的相貌特征、車牌號碼和歹徒去向。公安部門根據曉文提供的線索,很快抓住了罪犯。曉文的行為表明( )
①公民有控告檢舉違法犯罪的權利和義務 ②公民有依法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權利和義務
③公民享有言論自由的權利 ④青少年必須奮不顧身地同違法犯罪分子做斗爭
⑤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
10、在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過程中,的確也有“英雄流血也流淚”的現象,針對這一現象,你應該( )
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②明哲保身 ③予以曝光 ④社會的陰暗面,予以抨擊
⑤見義勇為,義不容辭 ⑥弘揚正氣,主持正義 ⑦人家可做,我不行
A、①② B、②③⑦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⑦
六、學習體會:
1、收獲:
2、困惑:
七、反思:
本節課體現的學習目標:
1、了解人格尊嚴權及具體內容;
2、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名譽權;
3、明確侵害公民人格的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
本節課學習的重點、難點:
目標3
一、預習導學:(通過自學完成有關知識點的練習)
①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它不分地位高低、貴富貧賤、年齡大小,人格尊嚴權的含義: ;
②人格尊嚴權具體體現為: 、 、 、 ;
③人的名譽是指: ;
④良好名譽首先取決于: ;
⑤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名譽權是指: ;
⑥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行為有: 、 、 。
二、學習內容:
本課線索:圍繞我們的權利——侵害權利的行為表現——侵害權利應承擔的責任來講述。
具體為:
法律權利 法律行為 法律責任
人 格 尊 嚴 權 名譽權 侮辱、誹謗等 如是違法行為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輕者承擔道德責任)
肖像權 惡意毀損、玷污、丑化肖像;利用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
姓名權 盜用、冒用他人姓名
隱私權 (第五課內容)
三、學生活動:(見教案)
四、知識拓寬延伸內容:(課內鏈接)
1、教材第34 頁“小光的故事”
人格尊嚴是指公民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并且受到他人和社會最起碼的尊重。人格尊嚴是人格權中的核心權利,始于出生,終于死亡,人人平等享有。人格尊嚴不可辱,侮辱者應受到社會道義的譴責,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5條規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氣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改插圖中郭老師因小光考試不及格就批評小光比豬還笨并罰小光面壁,這是對小光侮辱、體罰的行為,侵害了小光的人格尊嚴權,是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行為。而小光父親認為12 歲的小孩沒有人格且可以隨意體罰,是一種人身依附的錯誤觀點,同時也違反了法律的規定。
本案受害人小光有權要求侵害人郭老師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2、教材第35頁“信譽良好者能獲得銀行較高貨款額”
人的名譽是對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譽等方面的客觀的社會評價。每一個人都處在這種評價中,名譽集中體現了人格尊嚴。有良好的名譽不僅可以獲得社會的更多尊重,還可以獲得經濟利益。諺語所謂“名譽是人的第二生命”,正說明了名譽對于一個人正常的人際交往和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可舉這方面的例子來說明:好的名譽對于公司、企業來說可以得到更多客戶的信任,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
3、教材第36頁“大江的故事”
(1)良好的名譽首先取決于個人的良好表現,但品行優良者并不總是受到相應的公正客觀的評價,人的名譽權常常會受到侵害。例如,有時一個誠實的人會被侮辱成騙子,以致蒙受奇恥大辱,社會評價降低。針對這種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法律賦予了被侵害人保護自己的名譽權的權利,我國民法通則第101條對名譽權的保護作了規定。
(2)面對不公正的評價,一方面要從實際出發,證明事實真相;另一方面,要有人格權保護的法律意識,對于誹謗、侮辱等侵犯名譽權的行為,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教材第37頁“小明污蔑大江作弊的故事”
對于小明誣蔑大江作弊一事,大偉看到小明有心理問題,希望小明能更好地控制自己情緒,這是正確的。但將小明的行為性質簡單地歸結為心理問題,認為只是情緒失控而已,無疑具有極大的片面性,既沒有認識到小明行為的嚴重性,也不利于小明改進錯誤。嫉妒確實是一種心理現象,但小明因嫉妒而誹謗他人的行為則違反了道德和法律。小輝的觀點看到了小明行為的不道德性,但是認識不夠全面,缺乏權利意識。
小敏的看法比較全面,我國民法通則第101 條明確規定公民享有名譽權,所謂名譽權就是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小明因妒忌而誣蔑大江作弊,致使一些同學懷疑大江的人品,小明的行為不僅有悖道德而且是違法行為,這是一種以無中生有、捏造事實貶損他人人格的誹謗方式、侵害大江名譽權的行為。小明的侵權行為輕則傷害同學感情,重會造成嚴重后果,要負法律責任。
大江的做法可取,根據我國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名譽權人有權自己要求或者向法院起訴要求侵害人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的法律后果。本案中大江采取與小明協商的辦法行使自己的名譽權,一來能夠融洽同學關系.二來能較好地維護自己的名譽權,可謂一舉兩得。
你會采取大江的做法嗎?由學生擴展。
5、教材第38頁“‘武人郎’外號的故事”
看法及理由:小立因為長得矮胖,因此被人起外號為“武大郎”,有諷刺、嘲笑、挖苦小立身材矮小的意思。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保護公民的名譽權不受侵害,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侮辱和誹謗他人。插圖中別人給小立起外號為“武大郎”,正是對他的侮辱,侵害了他的名譽權。
同學身邊的類似現象(如侮辱、謾罵他人等),由學生擴展。
6、教材第39頁“小華被搜身的故事”
保安人員的做法是違法行為,侵犯了小華的人身自由權利和名譽權。
我國法律規定,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利受法律保護,如果為了搜查犯罪證據,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可以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或可能隱藏犯罪證據的人進行身體搜查,但必須出示搜查證。商店的保安人員既不屬于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又沒有搜查證,因此,無權搜查他人的身體。而且保安人員的搜身行為既是不尊重小華和同學的行為,又貶低了他們的人格,使他們的人格尊嚴受到損害。本故事中,保安人員客觀上實施了侵犯小華人身自由權利和名譽權的行為;主觀上明知沒有權力搜查而實施搜查行為,因此有過錯;保安人員的行為造成小華人身自由權和名譽權受到損害且損害和侵權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事實上是由于商場的商品消磁器出現故障,使小華在沒拿任何商品從商場出來時,引起報警器的鳴叫。商場保安迫使小華脫下衣服證明自己的“清白”,商場的行為侵害了小華的名譽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3 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第25 條規定,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比绻沂欠ü?,我會依據此規定,判定商場侵犯了小華的名譽權,判處商場在判決書生效后5日內,以海報形式在商場門口對小華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同時,賠償小華精神損失費2000元。
五、課堂鞏固聯系及講評:
1、學生王某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同桌給他起名稱為“笨豬”,該同學的行為侵犯了王某的( )
A、姓名權 B、人格尊嚴權 C、人身自由權 D、生命健康權
2、初三學生韋某懷疑同桌劉某偷了自己的手表,于是在校內逢人就說劉某是小偷,以后對他要防著點。后經查實,韋某的手表是校外人員偷的,韋某的行為侵犯了劉某的( )
A、名譽權 B、姓名權 C、肖像權 D、隱私權
3、人格尊嚴權集中體現為( )
①肖像權 ②隱私權 ③姓名權 ④自由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有些工礦企業實行所謂的“嚴格管理”,工人下班出廠門時要搜身,有些自選商場對被懷疑的顧客搜身檢查,這些違法行為侵犯了公民的( )
①政治權利 ②人身自由 ③隱私權 ④名譽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清華大學者奚落李敖反受辱,昨晚羞愧自殺!”從2005年9月末開始,這樣一條假消息在網上廣為流傳。被傳自殺身亡者是清華大學副教授王某,他通過法律途徑向轉載這條假消息的幾家網站討說法,終于得到鳳凰網的精神賠償。據此回答5~7題。
5、材料中轉載假消息的網站主要侵犯了公民的( )
A、肖像權 B、名譽權 C、姓名權 D、隱私權
6、上題材料中王某的做法( )
A、是正確的,因為他依法維護了自身合法權益 B、是錯誤的,因為這樣會破壞網絡秩序
C、是正確的,因為他自覺履行了法定義務 D、是錯誤的,因為這是小事一樁,不必炒作
7、“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之自由為自由”這句話揭示了( )
A、個人并沒有真正的自由 B、自由不自由主要取決于他人的許可
C、必須做法律規定做的 D、公民行駛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
8、公然辱罵他人,無中生有,中傷他人等行為侵犯了公民的( )
A、名譽權 B、姓名權 C、榮譽權 D、隱私權
9、在現實生活中,侮辱或誹謗他人的言行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嚴重的還要承擔法律責任。這告訴人們( )
A、公民應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 B、人身自由不容剝奪或限制
C、公民的名譽權可以侵犯 D、名譽權是人格權中的核心
10、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看重自己名譽的民族,良好名譽首先取決于( )
A、他人的優良評價 B、個人的良好表現 C、父母的社會地位 D、個人的專業素質
11、下列關于人格尊嚴權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它包括生命健康權、自由權、名譽權等 B、它是人格權中的核心權利
C、它屬于公民的精神性人格權 D、這一權利表現為自尊和他尊兩個方面
12、某校初一學生寢室丟了東西,老師懷疑是本校學生所為,在查無結果的情況下,讓同學們投票“選小偷”。這種做法( )
A、能夠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 B、保護了學生的合法財產所有權
C、是同違法行為做斗爭的手段 D、侵犯了學生的人格尊嚴
六、學習體會:
1、收獲:
2、困惑:
七、反思:
本節課體現的學習目標:
1、明確法律保護公民的肖像權和姓名權,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權的行為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2、公民在依法維護自身權利的同時,要履行維護他人肖像和姓名的義務。
本節課學習的重點、難點:
目標2
一、預習導學:(通過自學完成有關知識點的練習)
①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標志(以容貌將人區別開來),肖像是 ;
②肖像權指: ;
③未成年人在使用肖像和獲得報酬方面須由 同意
④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表現有: 、 、 ;
⑤姓名是每個人人格的基本標志(用文字符號將人區別開來),姓名包括 ;
⑥姓名權是指 ;
⑦侵犯公民姓名權的表現有: 、 。
二、學習內容:(見教案)
三、學生活動:(見教案)
四、知識拓寬延伸內容:(課內鏈接)
1、教材第41頁“小紅的故事”
①小紅行使了對自己肖像的支配權,具體包括對其肖像的使用權和獲酬權。公民的肖像權包括肖像制作權、使用權和獲酬權,公民有權決定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有權就使用自己的肖像獲取報酬。
②警方發布通緝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不構成侵權。根據民法通則第100條的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而此處警方是為了打擊犯罪,保護受害人利益,維護社會穩定而使用嫌疑人的照片,是一種合理使明,所以不構成對犯罪嫌疑人肖像權的侵害。
2、教材第42頁“麗麗的故事”
該影樓的行為構成侵權,侵犯了麗麗的肖像權。根據《民法通則》 第100條的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而影樓未經麗麗本人同意便將其照片擺在櫥窗中展出,作為影樓,這種行為顯然是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以達到營利目的,因此構成對麗麗肖像權的侵犯。
麗麗應當拿起法律武器,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3、教材第43頁“永明的故事”
永明以筆名發表文章,行使了姓名權中的使用權。姓名權是自然人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姓名的權利,主要包括姓名決定權、姓名使用權.姓名變更權。
4、教材第44頁“王芳的故事”
張楠的行為構成侵權,侵犯了王芳的姓名權。侵害他人姓名權的行為一般有三種:盜用他人姓名、冒用他人姓名和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9 條規定,盜用、假冒他人名義,以函、電等方式進行欺騙或者愚弄他人,并使其財產,名譽受到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本故事中張楠冒用王芳的姓名給王芳的母親發電報,使王芳的母親趕來北京,使其遭受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雙重損害,因此,張楠的行為構成侵權。受害人可以采用訴訟等方式來依法維護自己的姓名權。
五、課堂鞏固聯系及講評:
1、以下情況中,屬于侵犯肖像權行為的有( )
A、電視臺播出班級同學參加義務勞動的場面 B、在報紙上發布通緝令而使用被通緝人的照片
C、將勞動模范的照片列入光榮榜櫥窗 D、未經本人同意,使用其肖像作廣告、刊物封面
2、以下屬于侵害公民肖像權的行為是(  )
A、某校八年級(7)班同學李某在本班同學參加校運會獲獎合影的照片上為兩名女同學畫了胡子之后,又為一名男同學畫了尾巴,貼在教室的墻壁上供大家取笑。
B、某人將照片借給他人,供其招攬顧客
C、某報社在新聞圖片中私自使用某人肖像
D、某電視臺未經楊某同意,在新聞聯播中播放了他違反規定橫穿公路的那一幕
3、中學生小蘭喜好寫作,她曾以“梅蘭”為筆名向某刊物投稿。她行使的是(  )
A、肖像權 B、姓名權 C、人格尊嚴權 D、隱私權
4、高考結束后,劉某因遲遲未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而以為落榜了,后來才得知是張某冒名頂替自己上了大學。劉某憤然將張某告上了法庭,因為張某侵犯了他的( ?。?
①受教育權 ②肖像權 ③名譽權 ④姓名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大學畢業生孫志剛因未攜帶身份證被派出所收容,在轉往收容遣送中轉站、救治站過程中被故意傷害致死。上述案例中孫志剛被侵犯的權利有(  )
①人格尊嚴權 ②言論自由權 ③人身自由權 ④生命健康權 ⑤繼承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6、下列內容構成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是(  )
①宋某與趙某有私仇,故意損毀趙某的相片。
②記者拍攝一組學生學習、生活的照片,登在報上以宣傳該校校貌。
③市“三好學生”李某因犯錯誤被少先大隊委沒收了“三好學生”榮譽證書。
④某自選商場的于某,懷疑李某偷拿商品,擅自搜身檢查。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7、為了追捕某逃犯,公安機關將其照片張榜公布,并通過互聯網傳到全國各地。該做法( )
A、屬于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 B、不屬于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
C、不符合法定程序 D、屬于超越權限的行為
8、下列行為不屬于侵犯公民姓名權的是( ?。?br/>A、假冒他人名字簽訂合同       B、因重名而強迫對方更改姓名
C、假冒有困難的戰士姓名往其家里寄錢 D、李某以田某的名義誣告其單位領導貪污
9、小立長得矮胖,小佳給他起了個“武大郎”的外號,并在大庭廣眾之下叫小立為“武大郎”,令小立的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小佳的行為侵犯了小立的(  )
A、健康權 B、肖像權 C、隱私權 D、名譽權
10、漫畫中寫檢查的同學的行為( ?。?br/>A、是侵犯他人肖像權的違法行為 B、是自我保護意識較強的表現
C、是善于利用他人信息的的表現 D、是侵犯他人姓名權的違法行為
11、下列行為屬侵犯姓名權的是( )
A、小盧的繼父肖某強迫他改姓肖,小盧不從,繼父常以各種借口打罵他
B、小殷常給同學起綽號以取樂
C、洪某和張某是鄰居,平時常因小事爭吵,這天洪某又當眾辱罵張某
D、常某偷看別人日記后,將其內容公開
六、學習體會:
1、收獲:
2、困惑:
七、反思:

本節課體現的學習目標:
1、了解隱私的內涵,隱私權的內容;
2、知道個人隱私受侵害時的法律救濟方法以及侵權者所應承擔的法律后果。
本節課學習的重點、難點:
目標2
一、預習導學:(通過自學完成有關知識點的練習)
①隱私: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開的個人的事:例如 , 例如 , 例如 ;
②隱私權指 ;
③隱私權的真諦指: ;
④公民的 屬于公民個人的生活領域,未經本人允許,任何人有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監聽、監視,執法人員不得無視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⑤公民有權對個人 ,對自己的 、 、 、 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開;
⑥我國憲法第四十條規定: ;
⑦尊重隱私是 的期盼,也是公民依法應當享有的權利;
⑧個人隱私權里無不飽含著兩種最忠實的守護: 和 ;
⑨ 、 、 、 等都屬于侵害隱私權的行為;
⑩能夠自覺地尊重和維護隱私及隱私權,是 的標志,是 的體現。
二、學習內容:(見教案)
三、學生活動:(見教案)
四、知識拓寬延伸內容:(課內鏈接)
1、教材第46頁 “小紅的故事”
小紅的故事中,小紅沒有告訴同學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住址等信息是正確的行為,是合法維護自己權利的行為,而不是所謂的不合群、不開朗。
公民都享有隱私權。小紅家的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父母信息等都屬于個人隱私,小紅有權保密,所以小紅的行為是正確的行為。
2、教材第47頁“對‘隱私就是丑事’的說法發表見解”
從隱私的概念和內容可以看出,“隱私就是丑事”的說法是錯誤的,隱私簡言之就是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秘密,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涉及個人的很多方面,如電話號碼、身高、收入等,不可將隱私等同于丑事。具體理由:
(1)隱私由“隱”和“私”兩個要件組成,缺一不可?!半[”即隱藏,是不為人知、不愿公開、不愿讓他人介入或不宜公開、他人不宜介入之意;“私”即個人之事,與“公”對應,強調的是與公共利益、社會利益無關的純私人之事。
(2)隱私中的“隱”含有不愿讓他人知道的意思,而“私”必須符合“私”的含義,否則就是“公”。“公”可以公開,如果要“隱公”很可能就是見不得人的丑事。
(3)隱私包括三方面內容:即私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人空間。它具有合法性、私人性、隱秘性和主觀性的特點。可見,隱私并非丑事。
3、教材第48頁上“報社披露影視明星的隱私是否構成侵權”
報社刊登的內容,有關明星年收入部分合法,有關婚戀部分則侵害了該明星的隱私權。一般而言,個人收入、婚戀情況是他人的隱私,報紙不應該在個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同時對他人的個人收入、婚戀情況等隱私有保密義務,只有權利人才能公開或允許他人公開自己的隱私。
但是公眾人物的隱私范圍與一般人相比要小得多,公眾人物享有有限的隱私權,這是現代社會保護社會公眾知情權所必需。公眾人物作為社會知名人士,其工作、生活等方面信息屬于社會大眾感興趣、極欲了解的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公眾人物占有更多的社會財富,理應負有更多的社會責任,接受社會的監督。因此,明星的年收入涉及社會分配問題和納稅問題,這已不屬于個人隱私,報社有權披露而不屬于侵權行為。至于明星婚戀情況只要不違背法律和道德,純屬個人隱私,報刊未經明星同意就刊登其婚戀情況,是侵犯隱私權的表現。
4、教材第48頁“派出所的行為是否合法”(可參考教材P49“相關鏈接”。)
派出所的行為是不合法的行為。隱私權的內容包括私生活的自由和安寧,保護正常生活不受干擾,內心世界不被侵擾。公民的住宅屬于公民個人的生活領域,未經本人允許,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監聽、監視,執法人員不得無視法定程序非法搜查。而該故事中,派出所雖然是有搜查權,但是只有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的搜查才是合法的,沒有搜查證的搜查是違反法定程序的,所以是不合法的。
10、教材第49 頁“私拆他人信件是否合法” (可參考教材P50“相關鏈接”。)
拆看他人信件的行為是不合法的。憲法第40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因此老師拆看學生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領導拆看下屬的信件都是侵犯他人通信任密的行為,是違法的行為。
老師拆看未滿10 周歲學生的信件也是違法的,因為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1 條的規定,對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老師不是法定監護人或者其他監護人,所以拆看學生信件是不合法的。而家長拆看未滿10 周歲的子女的信件是合法的,因為未滿10周歲的子女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以家長作為監護人可以代拆,但是應保護未滿10 周歲兒童的隱私權。
11、教材第51頁“父母能否擅自翻閱子女的日記”
父母翻閱子女的日記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子女并非父母的附屬物,其人格獨立。子女的日記是個人隱私的一部分,父母也應當尊重子女的隱私,樹立隱私意識,明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破除傳統文化中宣揚人格依附的陳舊觀念。
如何避免?提示:可從互相加強溝通、互相尊重等方面來談。
12、教材第52 頁“榮榮和肖肖的故事”
肖肖公開好朋友榮榮的日記內容,其行為侵犯了榮榮的隱私權,同時也是沒有責任和不講信譽的表現。尊重他人隱私,要強化責任和信譽意識,親人、朋友之間分享一些秘密是基于彼此的信任,所以應當為對方保守秘密。同時榮榮讓肖肖看自己的日記,并不意味著肖肖因此有權披露日記內容,榮榮的日記內容仍然屬于他的隱私。肖肖擅自擴散榮榮的隱私是一種侵權行為。受害人有權要求侵害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14、教材第52頁辨析題
(1)在銀行柜臺前設1米線是保護銀行客戶的賬戶安全的行為,防止由于辦理存取款等業務的客戶之間由于排隊距離太近而造成客戶銀行密碼被竊取等事件的發生,保護了客戶的儲蓄秘密的隱私安全。
(2)進入他人的房間要敲門,這是尊重他人生活安寧不受干擾的表現,這樣不僅可以告知他人有人來訪,而且也做到了非經他人允許不干擾他人的私人空間的要求。
(3)我們的習慣用語,網站出售客戶信息,工廠在廁所安裝監視器,這些行為都是不尊重他人隱私的行為??蛻舻恼掌⒓彝プ≈贰㈦娫捥柎a等都是個人的信息材料,網站在得到注冊客戶的這些個人信息后負有保護客戶信息秘密的責任,擅自出賣是侵害客戶隱私權的行為;廁所是一個私密性很強的地方,任何進入廁所的人都有權要求保護自己的隱私不受侵犯,而在工廠廁所里安裝監視器是對他人隱私進行監視和公開的行為,所以是不尊重他人隱私的。
(4)警方對于犯罪嫌疑人的住宅電話進行監聽是合法行為。雖然犯罪嫌疑人的隱私也應當得到尊重和保護,但是公安機關出于偵查需要,經過法定程序進行的監聽是法律保護的行為。
15、教材第53 頁“小松的故事”
(1)小旺的理由不合法。他的行為是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行為。因為小松的身世是個人隱私,受法律保護,任何人都負有不得侵害他人隱私權的義務.即未經他人同意不得傳搖、擴散其隱私。小旺在班上傳播小松隱私的行為盡管不是出于故意,但有過失,是侵害小孫隱私權的行為。
(2)如果你是老師,應當支持小松的請求。因為小旺傳播小松被收養的身世,給小松精神上造成很大的刺激,身心受到侵害,所以應當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并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
16、教材第54 頁“對教室、銀行、超市安裝監視器現象怎么看?”
在教室安裝監視器很難說對學生構成侵權。因為教室屬于公眾場所,不屬于私人空間,在公眾場所安裝監視器不侵犯個人的隱私權??忌埠茈y以考試失常、心理有壓力為由向有關部門提出索賠。考生應試水平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很難說是安裝電子監視器的結果,其中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系??紙霰O視器只是教師監考的一種形式。這樣做有其合理性。
當然,在教室安裝監視器有其弊病,比如反映出對學生的不信任,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無安全感,有壓力等等。因此,在教室安裝監視器應慎重,即使安裝了,也必須依法使用監控系統中的信息。特別是對監控系統中所收集到的有關學生隱私的信息,如學生的日記內容、異性間的親密行為等,學校不得擅自公開、披露,否則將構成侵犯隱私權的行為。
銀行,超市屬于公共活動空間,從行業特點出發安裝監視器合理合法。
五、課堂鞏固聯系及講評:
1、下列行為中屬于不尊重他人隱私的行為有( )
①進他人房間先敲門 ②在他人電話上安裝竊聽器
③打探他人的年齡、收入、婚姻狀況等 ④為朋友保守秘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隱私就是丑事”的說法是錯誤的,這是因為( )
A、公民的任何私人活動都是正當的 B、每個人都需要擁有一塊能夠自由放松身心的私人空間
C、暴露隱私會危及生命安全 D、個人隱私直接關系到人的名譽
3、隱私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 )
(1)私人生活安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栗县| 宝应县| 将乐县| 上虞市| 如皋市| 斗六市| 阜城县| 台安县| 武强县| 连山| 富平县| 阳信县| 福州市| 临猗县| 古浪县| 墨竹工卡县| 阿拉善右旗| 涞水县| 称多县| 安丘市| 阜城县| 铜陵市| 叙永县| 南投县| 新巴尔虎左旗| 马边| 丰宁| 富民县| 郯城县| 岱山县| 运城市| 兴和县| 延长县| 八宿县| 星子县| 凤庆县| 大石桥市| 深州市| 海门市| 兰考县| 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