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思想品德》教材重難點知識提要精編(福建省漳州市)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思想品德》教材重難點知識提要精編(福建省漳州市)

資源簡介

影響力位居國內前列教育資源網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考《思想品德》教材重難點知識提要精編
第一部分 培育健康心理
(一)了解青春,認識自己
1.青春期的生理變化:身體外形的變化、內部器官的完善、性機能的成熟。
2.青春期的心理變化:青春期心理充滿著矛盾,這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現象。
3.正確認識青春:真正的個性在于從內心深處散發的魅力;真正的獨立是逐步擺脫依賴,勇于為自己行為負責任的精神。
4.全面認識自己:既要認識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認識自己的內在素質;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5.認識自己的途徑:通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通過他人了解自己,通過集體了解自己。
6.發掘自己的潛能:經常給予自己積極的暗示,在實踐中激發自己的潛能。
(二)調控情緒,培養高雅情趣
7.情緒的作用具有兩重性:積極的情緒可以充實人的體力和精力,提高個人的活動效率和能力,促使我們健康成長;消極的情緒會使人感到難受,抑制人的活動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動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違法的事情。
8.調節情緒的方法:注意轉移法、合理發泄法、理智控制法等。
9.情趣的作用: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符合現代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科學精神和科學生活的要求;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甚至有害于身心健康。
10.培養高雅情趣的方法:培養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和對事物的好奇心,豐富文化生活。
11.拒絕不良誘惑:我們周圍存在著很多不良誘惑,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用科學的態度、堅強的意志、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方法,擺脫不良誘惑的干擾,避免其對自己的危害。
(三)學會交往,善于溝通
12.親子矛盾產生的原因:我們與父母的沖突,往往基于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
13.逆反心理的危害:在多數情況下,逆反心理導致的對父母的反抗,其結果既傷害自己,也傷害父母。
14.如何化解與父母的矛盾:(1)架起溝通的橋梁,心平氣和地與父母商量。(2)掌握與父母交往的藝術:學會贊賞父母,要認真聆聽,要努力幫助父母,在家庭交往中不與父母太計較。
15.如何獲得友誼:要學會給予與分擔,要欣賞他人、贊美他人、寬容他人、尊重差異、加強溝通。
16.交友原則:要待人坦誠;不能以犧牲原則為代價維持所謂的友誼;要慎交朋友,樂交諍友,不交損友。
17.男女同學之間正常交往的意義: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學習對方的長處,完善自己的個性,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可以擴大交往范圍,鍛煉交往能力;可以學習如何適應社會對不同性別的要求,增進性別意識。
18.男女同學交往應注意的問題: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愛;既要開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動熱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場合、時間和頻率。
19.新型的師生關系特點: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
20.如何化解與老師的誤解、矛盾:要學會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原諒老師的錯誤。
21.與老師交往的禮儀:禮貌待師,注意場合,勿失分寸。
22.網絡交往對象的特點:虛擬性、間接性和隱蔽性。
23.網絡有利又有弊:網絡為我們了解時事、學習知識、與人溝通、休閑娛樂等提供了便捷的條件;青少年沉迷網絡,容易造成精神空虛、荒廢學業,甚至做出欺詐、盜竊等違法行為。
24.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遵守網絡規則,不做違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正確認識網絡的兩面性,用其所長,避其所短;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不輕易泄漏個人資料,不隨意答應網友的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辨別覺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抵抗誘惑能力。
(四)適應變化,迎接挑戰
25.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要學會自主學習,逐步擺脫對父母和老師的依賴;提高學習效率,把握好每個環節的學習質量;科學安排時間,制訂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
26.理智面對學習壓力:適度的學習壓力可以激發我們的干勁和潛能;過度的學習壓力會影響學習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發揮;沒有學習壓力,可能使我們失去動力,止步不前。明確學習的意義,培養學習的興趣,是緩解學習壓力的有效方法。
27.克服過度考試焦慮: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念,實事求是地調整自我期望,增強自身實力。
28.要培養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一個現代人應具備的素質。社會發展需要個人的智慧,但同時更需發揮團隊的力量。
29.慎重選擇未來道路:要弄清自己的真實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學會辨別、篩選信息;要考慮目標的重要性和實現的可能性。
30.終身學習:這是社會發展和個人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終身學習要求我們珍惜在學校學習的機會。

第二部分 提高道德素養
(五)親近自然,珍愛生命
31.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每種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各種生命息息相關。如果肆意踐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
32.珍愛生命: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我們要肯定自己的價值、珍愛自己的生命,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33.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內涵。當我們發現自己能夠為他人帶來歡樂、為他人減輕痛苦、為家鄉和社會作出貢獻時,就更能體會自己生命的價值。
(六)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34.自尊的含義和意義: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別人歧視、污辱自己。知恥是自尊的重要表現,虛榮并不是真正的自尊。唯有自尊,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贏得別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樂。
35.如何贏得尊重:要尊重他人;看重自己的人格,養成豁達、開朗的性格。
36.自信的含義和意義:自信是對自身力量的確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實現所追求的目標。自信可以使我們主動、積極地去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并使我們保持心情寧靜,從容地享受生活的樂趣。
37.自卑與自負都是自信的誤區:自卑的人輕視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自負的人自以為了不起,往往過高地估計自己。
38.如何樹立自信心: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增強實力,把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發展結合在一起。
39.自立的含義和表現: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立不僅僅指生活上的自立,還表現在學習、工作、思想等各個方面。自立不是拒絕幫助。
40.自立的意義:可以培養我們吃苦耐勞、珍惜勞動、注重親情、尊重他人的優秀品質,還能提高我們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信心,培養責任心。
41.如何走向自立:要獨立生活,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要遇事有主見,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多實踐、多鍛煉,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
42.自強的含義和意義:自強是對未來充滿希望,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精神。自強是我們健康成長、搞好學習、不斷進取的動力,是我們事業成功的階梯。
43.青少年如何自強:樹立堅定的理想,戰勝自我,敢于正視并戰勝自己的弱點。
(七)勇于戰勝挫折,磨礪堅強意志
44.正確看待挫折:人生難免有挫折。面對困難和挫折,膽怯、懦弱的人會一事無成,意志不堅定或者容易滿足的人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意志堅強、有堅定信念的人會獲得最終的勝利。
45.戰勝挫折的方法: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正確認識挫折,采取恰當的解決方法;激發探索創新的熱情;學會自我疏導。
46.堅強意志的作用:是人們在進行有目的的活動中克服干擾、戰勝挫折、實現人生目標的保障。
47.如何磨礪堅強意志:必須樹立明確的目標;要從細微之處做起,從小事做起;應善于管理自己;要主動在艱苦的環境中鍛煉自己。
(八)感受親情,孝敬父母
48.父母要撫養教育 ( http: / / news. / " \t "_blank )未成年子女。父母如果不對未成年子女盡撫養義務,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49.子女要孝敬父母:愛父母,心里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向上,讓父母高興。但是,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不是盲目的順從。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們要勇于批評和制止;如果他們觸犯法律,做兒女的要按法律辦事,不能因親情而寬恕、包庇其違法行為。
(九)學習交往藝術,養成交往品德
50.禮貌的重要性:是否文明禮貌,影響到人際關系的質量和社會風氣的好壞,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尊嚴。
51.個人禮儀的基本要求:舉止文明、動作優雅、姿態瀟灑、手勢得當、表情自然、行為檢點、儀表端莊、著裝得體、講究衛生等。
52.競爭具有兩面性:競爭可以激發我們的潛能,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增添學習和生活的樂趣;競爭也可能使“勝者驕,敗者餒”,使我們心情的過分緊張和焦慮,甚至產生忌妒心理。
53.合作是事業成功的土壤:一個具有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人,更容易獲得他人的支持和幫助,大大增加成功的可能。
54.如何競爭與合作:在合作中做到合理競爭,一要尊重競爭對手,二要正確面對競爭中的成功與失敗;在競爭中做到通力合作,一要體現“雙贏”的原則,二要形成團隊精神。
55.生活需要寬容: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當代人必備的道德品質。寬容是合作的基礎。
56.如何做到寬容:既要寬容別人,也要學會寬容自己。寬容要講原則,絕不能遷就“壞人”“惡人”。
57.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平等。
58.尊重的要求: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
59.誠信的基本要求:對人誠實、對事守信。
60.誠信守則:堅持實事求是;在涉及利益沖突的問題時,站在多數人利益一邊;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沖突時,站在長遠利益一邊;在情與法的沖突中,站在法律一邊。
61.誠信要與具體的情境結合起來:從根本上說,善意的謊言是為了維護對方利益的需要,并不違背誠實的道德。
(十)崇尚公平,維護正義
62.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不公平:公平是相對的。當不公平的現象發生時,我們應該增強權利意識,善于尋找解決途徑,用合法的手段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同時還應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更加客觀地對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
63.正義行為和非正義行為:凡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正義的行為;凡阻礙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非正義的行為。
64.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如果非正義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夠采用正當的方式,奮起抗爭;如果看到非正義的事情發生在他人身上,能夠見義勇為、匡扶正義,及時對受害者給與聲援和救助。
(十一)承擔責任,服務社會
65.責任的含義及來源:責任是一個人應當做的事情,也是不應該做某些事情。責任產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
66.對自己負責:對自己負責,說到底,也是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時糾正自己的過失,也是負責任的表現。
67.不言代價與回報:承擔責任要付出代價,也會獲得回報。我們要勇于承擔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
68.承擔關愛集體的責任:要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服從集體的安排,積極主動地為集體建設貢獻才智;要發揚集體的好作風,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集體遇到的困難;要在集體中求大同存小異。
69.承擔對社會的責任:維護國家的尊嚴;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
70.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信守承諾,勇擔過錯,自覺承擔責任。

第三部分 增強法律意識
(十二)感受法律
71.法律的三個基本特征: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國家強制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72.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分類:凡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根據其違反的法律,可以將它們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
73.犯罪的含義: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74.刑罰的種類: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五種。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三種。
75.公民在行使權利時應注意的問題: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或自由。
76.公民要自覺履行義務:法律鼓勵去做的,我們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
(十三)未成年人保護
77.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國家制定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設置了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四道防線。
78.善于保護自己:面對突發的事故和侵害,我們青少年要積極爭取社會、學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護。如果這些保護不能及時到位,我們就要盡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當與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時,既要勇敢,又要機智,如: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十四)人身權利
79.公民享有人格權。人格權是做人的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生命健康權是首要的人格權。
80.積極行使生命健康權:要珍愛生命,維護健康,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
81.人格尊嚴權的含義及表現:公民享有的作為“人”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受到他人、社會最起碼尊重的權利。具體體現為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等。
82.名譽權的含義: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83.肖像權的含義及保護:公民依法享有對自己肖像的支配權,包括肖像制作權、使用權和獲酬權。公民的肖像權不容侵害,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84.姓名權的含義及保護:公民依法享有決定、使用、變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不得盜用、冒用他人姓名。
85.隱私權的含義及保護: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權利。個人隱私受法律保護,但為了社會公共利益,執法機關依法調查和公開當事人的有關信息,則不屬于侵權行為。
(十五)文化和經濟權利
86.受教育權的含義:公民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
87.義務教育的特征:強制性、公益性和統一性。
88.自覺履行受教育義務:受教育是法律賦予我們的基本權利,也是我們必須履行的義務。我們要珍惜受教育的機會,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89.財產所有權的含義: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90.遺產及其繼承: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遺產繼承包括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
91.智力成果權及其保護:智力成果權,也稱知識產權,通常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商業秘密等。公民享有知識產權不受年齡限制,國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權不受侵犯。
92.消費者的主要權益: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教育權、人格尊嚴與民族風俗習慣獲得尊重權、監督權等9項權利。
93.消費者應注意的問題: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進行適當合理的消費;維護市場秩序,有修養、講道德。
94.消費者的維權途徑: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訴。
(十六)法律與社會秩序
95.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2)重要環節:依法行政。(3)對公民的要求: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
96.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規定的是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它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憲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
97.如何正確行使建議權、監督權:我們行使建議權、監督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正確行使,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貼大字報、聚眾鬧事等法律所禁止的方式。

第四部分 了解國情國策
(十七)我國的國情
98.世界舞臺上的中國:我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中國形象已為國際社會所公認。同時,我國還屬于發展中國家,面臨著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
99.我國最基本的國情: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總體上看,現階段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
100.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101.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十八)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02.內容: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其核心內容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03.意義:(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2)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04.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
(十九)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105.原因: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征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106.做法:我國的對外開放是全方位的;堅持對外開放,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必須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要注意維護自身安全。
(二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107.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等。
108.人口問題的影響: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09.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1)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2)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二十一)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110.我國環境的總體形勢: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的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111.我國的資源現狀: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
112.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義:人口、資源、環境問題說到底都是發展問題。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保護環境直接關系到現代化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113.要求: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堅持開發和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保護環境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二十二)可持續發展戰略
114.含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115.實施原因:人口的劇增、資源的短缺、環境的惡化、生態的危機等一系列世界性問題,已經直接威脅到我們和子孫后代的生存。
(二十三)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116.實施原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今世界,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對個人來說,教育獲取知識,知識改變命運;對于民族、國家來說,教育成就未來。
117.我國的科技發展現狀: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我國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從整體上看,我國科技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118.要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第五部分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十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
119.人民當家做主: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當家做主權力的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擁有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最高監督權。
120.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3)如何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責任和義務: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
121.實現祖國和平統一。(1)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2)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3)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一個中國原則。(4)遵循“四個決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
(二十五)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12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1)內容: 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它的確立,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2)公有制: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3)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4)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國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123.現階段我國的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
124.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只有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形成示范效應,并由先富者帶動和幫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125.要學會合理消費:先作預算,把錢花在關鍵的地方;在自己能夠承受的范圍內購買物有所值、經濟實用的商品;不盲目攀比;用環保的眼光去選購商品;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
(二十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26.燦爛的中華文化。(1)特點和地位: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2)我們的正確態度:保護本民族的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取其精華、取其糟粕,批判地繼承。
127.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1)內容: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2)作用:它是鼓舞中華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源泉。(3)我們的正確態度: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128.多元的世界文化。(1)特點:各國的語言存在差別,不分優劣;文化存在差異,各有千秋。全球化不應導致文化的單一,世界的發展更趨向于文化多元化。(2)我們的正確態度:應當采取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要善于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長處。
129.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1)社會主義社會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社會。(2)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3)先進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發展教育和科學。(4)根本任務: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二十七)為共同理想而奮斗
130.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1)含義:我們的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關系:實現共同理想是實現最高理想的必要準備和必經階段,實現最高理想是實現共同理想的必然趨勢和最終目的。
13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前我國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地、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跨入新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13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133.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們成就事業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美德。在新時期,推進現代化建設尤其要倡導和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尤其是開拓創新精神。
134.樹立崇高理想。(1)作用:理想對人的行為有導向、驅動和調控的作用。(2)實現理想的途徑:需要對人生作出規劃;有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自己的理想適當進行調整;腳踏實地、全力以赴是通向理想的唯一道路。
21世紀教育網(原課件中心網站) www.21cnjy.com 第 11 頁 共 11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顺县| 南昌市| 子长县| 喀什市| 堆龙德庆县| 永靖县| 炎陵县| 织金县| 大余县| 海丰县| 广南县| 平武县| 浠水县| 梅河口市| 永德县| 仪征市| 新河县| 长春市| 西城区| 逊克县| 永川市| 荆州市| 崇文区| 吉水县| 林口县| 弋阳县| 澜沧| 汕尾市| 新沂市| 合作市| 乐平市| 兴宁市| 常熟市| 衡阳市| 青神县| 张家界市| 天水市| 阜新市| 八宿县| 兴国县| 高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