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首小測1.小明同學使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他想讓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多,應該選擇的鏡頭組合是( )A.1與4 B.1與5 C.3與4 D.3與52.細胞作為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其結構與功能高度統一。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植物細胞的細胞膜具有支持和保護細胞的作用 B.餐桌上的“糖拌西紅柿”。“涼拌黃瓜”盤里的湯汁主要來自葉綠體 C.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生命活動 D.用熱水燙菠菜,水變成綠色是因為細胞壁被破壞3.如圖是顯微鏡結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光線暗時須用⑦的平面對光 B.使用②轉換不同倍數的物鏡 C.轉動⑥可使物像變得清晰 D.能放大物像的結構是③④4.在顯微鏡中觀察某植物細胞細胞質流動情況時,看到如圖所示的圖象,則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情況是( )A. B. C. D.5.動物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是( )A.液泡 B.染色體 C.線粒體 D.葉綠體6.當你發現顯微鏡鏡頭不清潔時,除去污物的正確方法是( )A.用紗布擦 B.用手擦 C.用紙巾擦 D.用擦鏡紙擦7.從細胞的結構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種現象,主要決定于( )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核 D.細胞質8.下圖是制作臨時裝片時的幾個步驟,它們的先后順序應該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正確率: 基礎知識過關:細胞細胞的命名 17世紀之前,雖然人們試圖回答動物和植物到底由什么組成的,由于受到觀察工具的限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動物和植物的形態、內部結構或生生活方式等方面 1665年,英國科學家胡克利用自制的顯微鏡(如圖1)觀察從軟木塞切下的薄片時,看到軟木塞薄片是由許多蜂窩狀的小室構成的,并繪制了顯微圖(如圖2),他將這種小室命名為細胞(cell),意為有空隙的小房間。后來,他又觀察了葉片的表皮和樹枝的橫切面,發現活的植物體也是由細胞構成的。2.細胞的發現史1831年:英國科學家布朗發現了植物細胞內有細胞核。 德國詩人歌德提出:是否存在一種組成生命現象的“原型”。德國科學家提出:自然界存在一種構成生命的“原液”。19世紀40年代: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3.細胞學說細胞學說的內容:(1)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單位; (3)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二、認識細胞三、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1.動物細胞2.植物細胞五、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1.顯微鏡的結構2.觀察目鏡和物鏡觀察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可知: 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越短放大倍數月小。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和視野特點(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可用以下公式計算: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當使用“10×”的目鏡和“40×”的物鏡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 。(2)視野特點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如果不調節光圈,那么視野就越昏暗,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就越少。反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就越小,視野越明亮、觀察到的細胞越多。4.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搬動顯微鏡時,應一只手握著鏡壁,另一只手托著鏡座,要輕拿輕放。顯微鏡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對光、放片、調焦和觀察等過程。(一)、安放。將顯微鏡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體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鏡筒在前,鏡壁在后。(二)、對光。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顯微鏡正對通光孔。再轉動遮光器,讓較大的一個光圈對準通光孔。用左眼通過目鏡觀察,右眼必須睜開,以便及時記錄觀察結果。同時調節反光鏡,使視野中出現一個明亮的圓形。(三)、放片、調焦距。(1)將寫有“上”字的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兩端用壓片壓住,使“上”字正對通光孔。(2)眼睛注意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物鏡靠近載玻片時,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載玻片。(3)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同時要求右眼睜開,并慢慢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當看到“上”字的物像時,停止調節粗準焦螺旋,繼而輕微的來回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為止。(4)觀察目鏡,記下目鏡上所刻的放大倍數:觀察物鏡,記下物鏡上所刻的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 觀察結果:(1)請把觀察到的“上”的物像用鉛筆畫在旁邊的圓圈內。(2)繼續觀察:慢慢把玻片向前移動,所看到的“上”的物像向 移動。(3)繼續觀察:慢慢把玻片向左移,所看到“上”的物像向 移動。六、觀察植物和動物細胞(一)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器材: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滴管、吸水紙、刀片、水、紅墨水(或碘液)、洋蔥鱗片。2.過程:1.用干凈的的紗布將載玻片擦拭干凈,在干凈的載玻片上滴1滴清水(如圖3-1) 2.把洋蔥鱗片切成小塊,用鑷子撕下一小塊洋蔥鱗片內表皮,放在載玻片的清水中,用鑷子展平(如圖3-2)。3.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蓋玻片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以防止氣泡產生(如圖3-3) 4.在蓋玻片一側,加1~2滴紅墨水(或碘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使染液浸潤全部標本。 5.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注意】:如果無法找到洋蔥鱗片表皮細胞,可能原因如下表,做上記號,并采取相應的對策。(二)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1.器材: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滴管、牙簽、吸水紙、0.01%亞甲基藍溶液、0.9%的生理鹽水。2.過程:1.在干凈的載玻片上滴1滴生理鹽水。漱凈口,用消毒牙簽在自己空腔內壁沿同一方向輕刮幾下,把刮下來的口腔上皮細胞涂抹在生理鹽水中,盡量圖均勻。 2.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小心氣泡產生),制成臨時裝片。 3.在蓋玻片一側加1滴亞甲基藍溶液(或稀碘液),在相對應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使染液浸潤全部標本。 4.用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注意】:如果未找到口腔上皮細胞,可能原因如下表,做上記號,并采取相對應的對策。常見習題鞏固一.細胞功能與特點的掌握例1.下列關于細胞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 B. 細胞分裂總是細胞核先分裂C. 葉綠體為細胞的生活提供能量 D. 光學顯微鏡下不易看清的是植物細胞膜例2.下列關于細胞膜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細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B. 是細胞表面的一層膜狀結構C. 細胞膜對細胞有保護和支持作用 D. 所有的物質都能通過細胞膜進出細胞例3.如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圖1)和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圖2),請據圖回答:(1)細胞內每時每刻發生的物質和能量變化,都是在 的指揮和控制下進行的.在上圖中,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和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該結構序號分別是 .(2)在人體口腔上皮細胞中,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結構是[ ] .在光學顯微鏡下,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該結構不容易看清楚,因為它緊貼在[ ] 的內側,其外側這種結構的作用是 .(3)在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中,[ ] 里有液泡,而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該結構里沒有液泡.(4)在顯微鏡下觀察黃瓜表層果肉細胞,可看到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沒有的結構是 .(5)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上述兩種細胞的物像是 (填“正像”或“倒像”),如果向右上方移動兩種細胞的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細胞向 移動.例4.下面與細胞有關的知識敘述錯誤的是( )A.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B. 只有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C.西瓜中的糖分主要存在于細胞液中 D. 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例5.如圖是克隆牛的培育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圖可以知道,“小牛”的性狀和 的性狀最相似.(2)圖中“代孕母親”的作用是為“小牛”的 發育提供 .“基因母親”為“小牛”提供 .(3)與“小牛”克隆成功有關的三頭牛,都必須是母牛嗎? .你認為有可能是雄性的是 .(4)圖中矩形框內新細胞形成的過程被稱為 .(5)通過克隆牛的成功,可以證明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的細胞核仍然具有 .例6.如圖為兩種單細胞傘藻幼體的相互移接實驗過程示意圖,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傘藻細胞一般長2﹣5cm,可分為帽、柄和假根三個部分,細胞核位于 里.(2)甲傘藻具有傘形帽,乙傘藻具有菊花形帽,將甲、乙的傘帽切除,然后繼續培養,結果甲傘藻長出 形帽,乙傘藻長出 形帽.(3)將乙傘藻的假根切下,然后將甲傘藻的傘柄切下,移接到乙傘藻的假根上,一段時間后,這個“移接體”長出了與 相同的 形帽.(4)實驗結果證明: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信息主要儲存在 中,決定傘藻的帽性狀的基本單位是 ,它是具有特定遺傳效應的 片段.例7.下列能正確表達動物細胞各結構之間位置關系的是( )A. B.C. D.二.裝片制做與顯微鏡使用例1.使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微小生物,若發現鏡中微小生物往右上方游走,那么這個微小生物在裝片中實際運動的方向是什么?你該把載玻片往哪個方向移動才不至于使微小生物從視野中消失?( )A. 左上方 右上方 B. 右上方 右上方C. 左下方 右上方 D. 左下方 左下方例2.在顯微鏡下字母“b”是( )A. b B. d C. p D. q例3.一個左撇子的學生,習慣使用左手寫字、畫圖,在用顯微鏡觀察時,應( )A. 兩眼同時睜開,用左眼看 B. 兩眼同時睜開,用右眼看C. 用左眼看 D. 用右眼看例4.有下列四個不同鏡長的顯微鏡,要使觀察范圍最廣應選( )A. 甲和丁 B. 乙和丁 C. 甲和丙 D. 乙和丙例5.如圖為某同學在一個視野中看到的一行細胞,此時顯微鏡鏡頭的讀數是“10×”和“10×”,如果將鏡頭換成“10×”和“20×”,那么在一個視野中可以看到的細胞數目是( )A.2個 B.4個 C.8個 D.16個例6.如圖所示為光學顯微鏡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填寫下列數碼對應結構名稱:[3] ;[5] ;[9] ;[11] .(2)對光時,應選擇 物鏡和較 的光圈.對光后可以看到 .(3)觀察時,①標有10×字樣,④標有40×字樣.那么,視野中的物像是原物的 倍.(4)在觀察時,某同學已找到理想的觀察物,但不太清晰,他應調節[ ] .(5)在觀察時,當[4]由10×轉換為40×時,視野的亮度變化為 .(6)某同學在用低倍鏡觀察切片時,發現視野中有一黑點.移動切片黑點不動,轉換高倍鏡后黑點仍在,請問黑點在 .(7)使用顯微鏡的步驟是 ①對光,有明亮視野②調節粗、細準焦螺旋,看清物像 ③放標本,用壓片夾壓住④取出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安裝鏡頭 ⑤整理顯微鏡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②⑤ C.④①②③⑤ D.⑤③①②④(8)在觀察臨時裝片時,在視野中看到中央發亮、周邊黑暗的圓圈,該圓圈可能是 A.污物 B.氣泡 C.細胞 D.墨水(9)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如果所要觀察的細胞位于視野的左上方,應向 移動裝片才能使它到中央.A.右下方 B.左上方 C.左下方 D.右上方(10)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bpdq”,此同學在載玻片上寫的是 A.bpdq B.bqpd C.qdpb D.qbpd(11)下圖最左邊所示為顯微鏡視野內某生物體所處位置及運動路線,則此生物體的實際位置及運動路線應為 (12)用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四個不同倍數的物鏡組合來觀察血涂片,當成像清晰時,每一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如圖(a、b、c、d四個鏡頭的長度逐漸變小,距載玻片的距離越來越大).如果載玻片的位置不變,用哪一物鏡在一個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多? 例7.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時,要將刮取的口腔上皮細胞涂抹到0.9%的生理鹽水中,不能涂抹在清水中,目的是( )A. 防止細菌在裝片中繁殖 B. 保持細胞的生活狀態C. 迅速殺死細胞以便觀察 D. 利用生理鹽水粘住細胞例8.圖1為孫悟同學在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顯微鏡下看到的幾個視野,請回答(1)圖1中要使視野①變為視野②,應將裝片向 方移動;要使視野③變為視野④,調節圖2中標號[ ]所示結構;要使視野中所看到的洋蔥表皮細胞體積最大,應選擇圖3中鏡頭: × 組合.(2)在視野②中可以看到,洋蔥鱗片葉表皮有部分重疊,是因為制作臨時裝片過程中 .(3)制作裝片后染色最深的細胞結構是 ,與蠶豆葉表皮細胞比較,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沒有 ,細胞質中沒有 和 .(4)已知小紅使用的目鏡是10×,物鏡是10×.若想觀察到更大的細胞,小紅應改為選擇物鏡放大倍數 (填“5X”或“50X”)的鏡頭;若想觀察到更多的細胞,小紅應改為選擇物鏡放大倍數 (填“5X”或“50X”)的鏡頭.課后作業1.小紅同學在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表皮細胞,顯微鏡的目鏡有5×和10×兩種,物鏡有10×和40×兩種,下列組合中觀察到細胞數目最少的是( )A.目鏡5×,物鏡10× B.目鏡10×,物鏡10× C.目鏡5×,物鏡40× D.目鏡10×,物鏡40×2.如果蓋蓋玻片的方法不恰當,很容易出現氣泡,影響觀察效果。下列四種蓋蓋玻片的方法中,最不容易出現氣泡的是(圖中半扁圓形結構代表水滴,箭頭代表蓋蓋玻片的方向)( )A. B. C. D.3.透明玻片上的“9>6”,用顯微鏡觀察到的是( )A.9>6 B.6<9 C.6>9 D.9<64.若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通過調整目鏡、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如下四個圖。試問其中視野最暗的是( )A. B. C. D.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用于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 )A.碘液、生理鹽水、自來水 B.碘液、生理鹽水、涼開水 C.碘液、自來水、生理鹽水 D.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6.小強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了洋蔥表皮細胞后,興奮地向同學描述,并把顯微鏡輕輕挪動給同組同學,但別人卻看不清物像。你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 )A.沒有調節粗準焦螺旋 B.射入光線發生改變 C.顯微鏡的物鏡轉換了 D.光圈的大小改變了7.如圖表示“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部分操作步驟,步驟②和④滴加的液體分別是( )A.清水、清水 B.清水、碘液 C.碘液、清水 D.碘液、碘液8.小明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看到一個“d”字,請問透明紙上寫的是( )A.d B.b C.q D.p9.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為西瓜的( )含有大量的糖分.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液 D.細胞核10.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A.組織 B.器官 C.系統 D.細胞11.把菠菜放在沸水中煮幾分鐘,沸水便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湯,說明菠菜細胞被沸水燙死,細胞內的物質流到了水中,如果把菠菜浸在冷水中,冷水卻不會變成菜湯,這是活細胞的哪種結構阻止了物質的外流( )A.細胞核 B.細胞壁 C.細胞膜 D.細胞質12.當低倍鏡換為高倍鏡后( )A.細胞數量變多,視野變暗 B.細胞數量變多,視野變亮 C.細胞數量變少,視野變暗 D.細胞數量變少,視野變亮13.在觀察植物細胞時,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污點,先移動裝片再轉動目鏡,污點都沒有移動,則說明污點在( )A.目鏡上 B.物鏡上 C.裝片上 D.反光鏡上14.甲、乙、丙、丁四位同學使用不同的顯微鏡鏡頭組合(如下表)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裝片。請回答以下問題 目鏡 物鏡甲 15× 40×乙 10× 40×丙 10× 10×丁 15× 10×(1) 同學在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最暗。假如他所觀察到的口腔上皮細胞位于視野的左下方,于是他試圖將該細胞移到視野正中央,你認為應該如何操作? (2)如圖是甲同學繪制的口腔上皮細胞結構示意圖。該細胞示意圖畫得是否正確?并說明判斷理由 (3)細胞是一個立體結構,但在顯微鏡下所觀察到的則是該細胞的某個平面圖。甲、乙同學在顯微鏡下分別觀察兩張同種動物組織細胞裝片(細胞形態結構相同),結果甲同學看到裝片中的組織細胞呈圓形,乙同學看到裝片中的組織細胞呈長方形。請你推測該種動物組織細胞的立體形狀最可能是 。(4)通過顯微鏡觀察到在裝片內有一物體作順時針運動,則該物體的實際運動 (選填“順時針”或“逆時針”)。15.請回答制作和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幾個問題:(1)圖中幾個實驗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標號)。(2)如果要把位于視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視野的中央,應將載玻片向 移動;(3)假若你所用的顯微鏡只有四個鏡頭,若想在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多,你認為應選用的鏡頭組合是 。(4)某生按正確的操作步驟觀察到口腔上皮細胞,非常激動地把顯微鏡推移到同桌面前看,結果視野變暗,要想在同桌面前看清物像,最應進行的操作是 。(5)正確地蓋蓋玻片是成功制作臨時裝片的關鍵。如圖所示制作臨時裝片時最不容易出現氣泡的是(箭頭代表蓋蓋玻片的方向) 。16.圖一中,甲是制作番茄果肉細胞臨時裝片部分過程圖,乙是顯微鏡的四個鏡頭,丙是番茄植株結構層次的概念圖。請據圖回答:(1)甲圖中制作臨時裝片的正確步驟是 (填字母)。步驟 c 過程滴加的液體是 。(2)觀察時,若視野中出現較多氣泡,是由于甲圖中 (填字母)步驟操作不當引起的。為了看到更大的物像,應選用的鏡頭組合是 (填乙圖序號)。(3)番茄果肉屬于丙圖結構層次中的 (填字母)(4)如圖二是顯微鏡下觀察植物某組織時的視野,欲想更加仔細地觀察結構2,應先將玻片向 移動,將結構2調至視野中央,再轉動顯微鏡的[] 換用高倍鏡。17.小科在實驗室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1)蓋蓋玻片時,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然后緩緩放下。該操作的主要目是為了避免在蓋玻片下產生 。(2)蓋好蓋玻片后,進行染色時應將 滴在蓋玻片的一側。(3)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的過程中,出現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確的是 (填字母)。A.甲圖在換用高倍物鏡后,調節①來觀察物像B.乙圖清晰物像的視野中,細胞數目多的是②C.丙圖物像要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載玻片往左上方移動D.丁圖中黑色的圓圈是洋蔥細胞18.根據“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蓋蓋玻片時,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然后緩緩放下。該操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在蓋玻片下產生 。(2)蓋好蓋玻片后,進行染色時應將碘液滴在蓋玻片的 。(3)染色后,某同學按規范操作,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如下圖所示幾個視野:①該同學最終看到了視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視野是 。②從A→C需要調節顯微鏡的 (填結構名稱)。③在視野C中,細胞內著色較深的結構是 。(4)要使視野B變為視野D,應將裝片向 移動。19.圖甲表示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制作部分步驟,圖乙表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視野。請回答:(1)圖甲中①所滴的液體是 。(2)圖甲中③正確的蓋蓋玻片操作方法是 。A.將蓋玻片迅速蓋在載玻片上B.將蓋玻片放在載玻片一端,推向中間C.將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液滴,然后慢慢蓋上D.將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液滴,然后迅速蓋上(3)圖乙中⑤產生的原因是圖甲中 步驟操作不當引起的(填序號)。(4)觀察時,如果想把圖丙中左上方的A細胞移到視野中央,可以向 移動裝片。為了更好地觀察口腔上皮細胞,需要將視野調暗,須改用 (填“大光圈”或“小光圈”)和平面反光鏡。(5)圖丙中控制細胞內外物質進出,還具保護細胞內部結構作用的是① 。20.顯微鏡能幫助我們觀察到用肉眼無法看到的細微結構。如圖為顯微鏡的使用過程,請據圖回答:(1)使用顯微鏡觀察,下降鏡筒時眼睛要注視甲圖中的[ ] ;在視野中已經找到物像,但物像不清晰,應調節[ ] 使物像更清晰;需要調換物鏡時應轉動 。(2)乙圖中的鏡頭能使物象放大的最大倍數是 倍;能使視野中觀察到細胞數目最多的鏡頭組合是 。(3)丙圖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圖象。圖象A效果欠佳,為避免產生圖中現象,蓋蓋玻片時,應用鑷子夾起蓋玻片, 。(4)某同學發現口腔上皮細胞和洋蔥表皮細胞的結構有區別,并通過維恩圖來表示它們的異同點,則如圖丁所示圖中C區和D區分別含有下列括號中①~⑦所示的哪些細胞結構?C、 ,D、 。(填標號: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細胞質④細胞核⑤大液泡⑥葉綠體⑦線粒體)21.某校在實驗室制作細胞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情況如圖所示,據圖回答問題:(1)小強觀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核植物細胞的結構,它們共同具有[B] 、[C] 。[D] 等基本結構。但也觀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不具有[A] 、[E] 等結構。兩類細胞都具有的能量轉換器是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主要步驟是: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滴生理鹽水﹣﹣﹣用牙簽刮漱凈的口腔內側壁﹣﹣﹣涂抹﹣﹣﹣蓋蓋玻片﹣﹣﹣染色。如果視野中出現了氣泡是由于制作臨時裝片步驟中 的操作不規范引起的。(3)使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如在視野中已經找到要觀察的物像,可以調節顯微鏡的[3] ,使物像更加清晰。如果觀察的物象位于視野的左上方,應將裝片向 移動,使之位于視野的中央,便于觀察。已知小強觀察圖甲所示物像使用的目鏡是5×,物鏡是10×,則該物像被放大了 倍。22.將顯微鏡的部件與其作用相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