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政治復習提綱——《生活與哲學》(期中)第一課1哲學的智慧是怎樣產生的?哲學的智慧不是從人們的頭腦中憑空產生的,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2什么是世界觀?什么是哲學?二者的關系?世界觀: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哲學:哲學就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關系:世界觀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發形成的世界觀還不等于哲學。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3什么是方法論?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方法論:人們關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樣的根本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關系: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著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4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5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為什么?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源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統一性的問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的、必須回答的問題。第二課6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源的問題展開的。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源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源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意識。7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8哲學的基本派別?哲學史上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對子”,但從基本派別來看,則只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而不是四軍對壘。第三課9真正的哲學為什么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真正的哲學之所以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就是因為它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正確的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10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首先體現在它可以通過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還體現在它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11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絕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其自然科學基礎,從哲學上概括自然科學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辯證性質的條件已經成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其中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1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13毛澤東思想的精髓、靈魂?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毛澤東思想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1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第四課15什么是物質?物質的唯一特性?什么是物質: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說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16人類社會的產生?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沒有勞動就沒有人,就沒有人類社會。17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18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19什么是哲學上的運動?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20運動與物質的關系?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著。21運動與靜止的關系?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和絕對的。辯證唯物主義所講的靜止,是運動一種特殊狀態。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和相對的。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22什么是規律?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規律:所謂規律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的客觀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他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普遍性: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時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23怎樣按客觀規律辦事?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而不能違背規律。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第五課24意識的產生和本質?從意識的起源看,它是物質世界(自然界、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它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人腦的機能;從意識的內容看,它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物質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是本源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25意識的作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26什么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怎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什么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怎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求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求我們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第六課27什么是實踐?實踐的特點?實踐的形式?什么是實踐: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他有兩層基本的含義:其一,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其二,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他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實踐的特點: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實踐的形式: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28為什么說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29真理?認識與真理的關系?真理: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使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關系:人的人士都是對客觀對象的反映,其中與客觀對象相符合的認識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認識則是謬誤。30真理最基本的屬性?真理的特性?真理最基本的屬性:客觀性真理的特性:真理都是有條件的。真理都是具體的。31認識的特性?表明什么樣的認識過程?認識的特性:反復性、無限性表明什么樣的認識過程: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認識不斷地向前發展。32怎樣追求真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