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內容:實驗復習難點:實驗的掌握實驗一.物質密度的測量(重點:公式運用和誤差分析)1.請你和小明同學一起完成測量鹽水密度的實驗。(1)圖甲是小明在調節天平時的情景,請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錯誤是 游碼未移至標尺的零刻度線處。(2)將適量的鹽水倒入量筒中,鹽水的體積如圖乙所示。然后將量筒中的鹽水全部倒入空燒杯中(已知空燒杯的質量為58.4g),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如圖丙所示,則鹽水的質量是 54g,鹽水的密度為 1.08×103kg/m3.用該實驗方案得到的測量值比真實值 偏小。(選填“偏大”或“偏小”)。(3)小明改進上述實驗操作,進行了如下步驟,請你補充完整。①將一個燒杯裝滿鹽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為m1;②將燒杯中的鹽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測出體積V;③ 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總質量為m2;④則鹽水的密度表達式ρ= (4)請你對小明改進后的實驗操作進行評估,并指出小明操作過程中的不妥之處。2.小明發現橙子放入水中會下沉,于是想辦法測量它的密度。(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標尺上的游碼移至零刻線處,調節平衡螺母,直到指針在 分度盤中央表示天平平衡。(2)用天平測量橙子質量,天平平衡時砝碼和游碼的示數如圖所示,橙子質量為 162g,小明利用排水法測得橙子的體積為150cm3,則橙子的密度是 1.08×103kg/m3。(3)做實驗時,小明若先用排水法測出橙子的體積,接著用天平測出橙子質量,這樣測得的密度值將比真實值 偏大?(選填“偏大”或“偏小”)(4)小亮不用天平,利用彈簧測力計、細線、盛有水的大燒杯等器材,也巧妙測出了橙子的密度。(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①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橙子的重力G。②用彈簧測力計提著橙子緩慢浸入水中,直到橙子 浸沒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③橙子密度的表達式為 。(用測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號表示)實驗二. 運動和力1.小王同學用下列器材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粗糙程度均勻的長木板一塊,質量相等的木塊和鋁塊各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只.如圖所示,4次實驗中他都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緩慢拉動物塊,使其在水平長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1) 圖丙中,彈簧測力計示數為 ?N,鋁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N.(2) 分析??兩次實驗,可得出: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有關.(3) 圖乙與圖丁中鋁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選填“相等”、“不相等”或“不確定”)2.小慧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1)實驗時,小慧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 水平方向拉動木塊,并使木塊作勻速直線運動。這樣做的目的是 使拉力和摩擦力成為一對平衡力,實驗時,小慧記錄的部分數據如下表所示。序號 木塊放置情況 木板表面情況 壓力/N 彈簧測力計示數/N1 平放 木板 6 1.22 平放 木板 8 1.63 平放 木板 10 2.04 平放 木板上鋪棉布 6 1.85 平放 木板上鋪毛巾 6 3.0(2)a.分析序號 1、2、3?三組數據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滑動摩擦力f大小與接觸面所受壓力F大小的關系式是 f=0.2F。?b.如要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應選序號為 1、4、5?三組數據進行分析。(3)小慧在實驗時還發現:在木塊沒有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也有示數,且示數會變化。他請教老師,知道可用F-t圖象表示拉力隨時間的變化情況。若某次實驗開始拉動木塊直到木塊勻速滑動的F-t圖象如圖2所示,其中0~4s木塊處于靜止狀態。分析圖象可知:要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至少要用 2.3N的水平拉力拉木塊;如果實驗時木塊所受的拉力是2N,則下列對木塊所處狀態的判斷,正確的是 CA.靜止?B.勻速直線運動??C.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3..在學完彈力后,同學們在“制作彈簧測力計”的活動課中發現:在一定的范圍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長度就會越長,根據這一現象,小明和小麗提出如下猜想,究竟誰的正確呢?它們決定一起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1)小明利用一根彈簧、若干個相同的鉤碼、刻度尺等器材設計實驗,實驗記錄數據如下表:1 拉力(鉤碼總重)F/N 0 0.5 1.0 1.5 2.0 2.52 橡皮筋的總長度l/cm 4.50 5.10 5.70 6.31 A 7.503 橡皮筋伸長的長度△l/cm 0 0.60 1.20 1.81 B 3.00表中有一組數據沒有記錄,請補充A處數據約為 6.91cm,B處數據約為 2.41cm根據表中數據,兩位同學中 小明猜想是正確的。(2)小麗同學又用彈簧測力計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進行了甲、乙、丙三次實驗,如圖所示。由甲、丙兩個實驗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3)小麗同學主要應用下列哪一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B。A.類比法????B.控制變量法????C.推理法????D.等效替代法實驗三 浮力1.?某興趣小組在探究浸在液體中動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規律的實驗中,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將同一物體A逐漸浸入到密度為ρ0的液體中,并通過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的變化規律,得出以下一些結論:(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甲、乙、丙可初步得出結論:當液體的密度相同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 分析比較實驗序號?可初步得出結論: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時,物體所受浮力與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選填“有關”或“無關”).(2)由實驗可知A物體的重力為??N,A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是 ??N.(3) 同組的小薇同學繼續用下面的方法測出了金屬塊B物體的密度,她具體操作如下:①取邊長為a的正方體木塊放入裝有適量該液體的燒杯中,待其靜止后用刻度尺測出有高度露出液面,如圖甲所示,則木塊浸入液體中的深度是??,木塊底部所受液體的壓強是??(以上兩空均用相關的物理量表示).②將B物體放在木塊中央靜止后用刻度尺測出此時木塊露出液面的高度為h1,如圖乙.③用體積可忽略不計的細線將物體B系在木塊中央,放入液體中靜止后測出此時木塊露出液面高度h2,如圖丙.④則B物體的密度ρB= ??(用相關的物理量表示),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展開了激烈討論,認為小薇同學的操作還是有一些不足,請你說出一條不足之處??2.小明自制土密度計并測定鹽水的密度。2實驗器材:刻度尺、圓柱形竹筷、細鉛絲、燒杯、水、待測鹽水。實驗步驟:①在竹筷的一端纏上適量細鉛絲,制成土密度計;②用刻度尺測出竹筷的長度L;③把土密度計放入盛水的燒杯中,靜止后用刻度尺測出液面上竹筷的長度h1?(如圖所示);④把土密度計放入盛鹽水的燒杯中,靜止后用刻度尺測出液面上竹筷的長度h2。請將上面實驗步驟補充完整并回答下列問題:(1) 竹筷一端纏上鉛絲,是為了?。(2) 被測液體的密度越大時,密度計排開液體的體積?(選填“越小”、“越大”或“不變”,下同),所受液體的浮力?。(3) 被測鹽水的密度表達式:ρ鹽水=?(請用符號表示,不計鉛絲體積)。(4) 小明計算得出鹽水的密度為1.05g/cm3,已知燒杯中鹽水的體積為400cm3,鹽的密度為2.6g/cm3,則鹽水中含鹽?g(鹽放入水中溶解后,鹽和水的總體積不變, ρ水=1.0g/cm3)。3.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為0.1N的彈簧測力計,底面積為5cm2、高度為6cm的實心圓柱體銅塊,相同的大燒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種液體,細線等。(g=10N/kg)實驗步驟 B C D E F彈簧測力計示數/N 2.6 2.5 2.4 2.4 2.3(1)小冉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A步驟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2.7N.用彈簧測力計掛著銅塊緩慢地浸入液體中不同深度,步驟如圖B、C、D、E、F所示(液體均未溢出),并將其示數記錄在上表中:(2)請在圖乙中畫出步驟B中銅塊受到所有力的示意圖(以●點代替物塊)。(3)分析實驗步驟A、B、C、D、E,可以說明浮力大小跟 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4)小冉用表格中的數據算出了某種液體的密度是 1.3×103?kg/m3(結果保留一位小數),當物塊的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是0.25N,那么此時物塊露出水面的高度為 1cm。(5)如果小冉想知道該圓柱體物塊的密度,應選擇圖甲中的兩個步驟可求出,求出的圓柱體物塊密度為 9×103kg/m3。實驗四 壓力與壓強1.某科學實驗小組利用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等器材測量大氣壓強的值,實驗步驟如下:如圖1,用細尼龍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使繩的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動注射器筒,當注射器中的活塞剛被拉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0N;(1)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這樣做的目的是?;(2) 如圖2,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cm,計算出活塞的橫截面積.(3) 計算得到大氣壓強的數值為?Pa;(4) 同學們發現實驗誤差較大,請分析,該實驗過程中導致誤差的原因(請寫出一條即可)2.洗衣服時,小科發現肥皂泡在不斷地破裂.小科覺得,肥皂泡的破裂可能與肥皂泡內氣壓大小有關,而肥皂泡內的氣壓大小可能與肥皂泡的半徑大小有關.為此小科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實驗步驟】①閉合閥門3,打開閥門1和2,吹出較大的肥皂泡A,閉合閥門2;②打開閥門3,用同一肥皂水吹出較小的肥皂泡B,閉合閥門1;③打開閥門2,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實驗現象】肥皂泡A變大,肥皂泡B變小.(1) 【實驗結論】相同條件下,肥皂泡半徑越大,肥皂泡內的氣體壓強越??.(2) 【實驗反思】如果上述結論同樣適用于半徑達到一定值后的氣球,小科就能解釋用嘴吹氣球時,當吹到一定程度后,越吹所需要的力越?的原因.3.水平實驗桌面上有微小壓強計、刻度尺和裝有適量水的A、B兩個燒杯.小亮學習了液體內部壓強跟哪些因素有關的知識后,又提出了新的猜想,為此他利用提供的實驗器材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m①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放入A燒杯的水中,探頭到燒杯底的距離L為6cm,如圖甲所示,記錄微小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1;②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放入B燒杯的水中,探頭到燒杯底的距離L為10cm,如圖乙所示,記錄微小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2;小亮發現h1大于h2,于是小亮得出結論“液體內部任意一點的壓強跟該點到容器底的距離L有關”。請你利用這些器材,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小亮的結論是錯誤的,寫出實驗步驟和實驗現象。實驗五 氣體制取(氧氣,二氧化碳,氫氣)1.質量相等的四份氯酸鉀固體(性質與過氧化氫類似),第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錳,第二份加入少量高錳酸鉀,第三份加入少量玻璃細粉,第四份不加其他物質。使它們受熱完全分解,反應迅速且放出氧氣的量最多的是( )A.第一份 B.第二份 C.第三份 D.第四份2.利用圖甲裝置探究“MnO2的用量對H2O2分解反應的影響”,實驗中H2O2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裝置中產生氧氣的量可以用壓強傳感器測出(在等溫條件下,產生氧氣體積與裝置內壓強成正比。反應放熱忽略不計。)(1)寫出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nO2在此反應中起__________作用。(2)圖乙是“0.1克MnO2與不同體積的3%H2O2溶液混合”的實驗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3)當用“3%H2O2溶液8毫升與不同質量的MnO2混合”時,得到如圖丙所示的曲線。曲線的斜率顯示,當MnO2的用量增加到0.08克時,分解速度達到實驗要求。在此實驗條件下,若MnO2的質量有4克(一藥匙),就能使下圖__________(選填字母)燒杯中所裝的3%H2O2溶液,其分解速度最接近實驗要求。A B C3.在學習了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知識后,某科學小組同學對于“含氧化合物制氧氣”問題,提出了如下觀點:【觀點】Ⅰ.只有含氧化合物才能作為反應物制取氧氣;Ⅱ.任意一種含氧化合物都可作為制取氧氣的反應物。【已知】實驗室制氧氣的反應原理如下:①2H2O2 2H2O + O2↑ ②2KClO3 2KCl+ 3O2 ↑③2KMnO4 加熱 K2MnO4+MnO2+O2↑對于以上觀點,該小組同學決定用學過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加以證明。請你一同參與探究并完成下列問題:【探究一】針對觀點Ⅰ,大家一致認為不需要設計驗證實驗就直接判定該觀點是正確的。(1)他們判定觀點Ⅰ正確的理論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除上述實驗室制氧氣的三種反應物以外,請你再列舉一種能分解生成氧氣的非金屬氧化物。(填化學式) 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現有氯酸鉀、二氧化錳、高錳酸鉀三種物質以及試管(主要成分是SiO2)、酒精燈、鐵架臺等必要的儀器。請從中選擇合適的藥品及儀器,從含氧化合物加熱能否產生氧氣的角度,設置一組對照試驗,證明觀點Ⅱ錯誤。(3)上述對照試驗的方案是。(要求寫出操作方法、實驗現象及結論)【交流評價】比較①、②反應原理可知,兩者都需要MnO2做催化劑,但KClO3需要加熱;比較②、③反應原理可知,兩者都需要加熱,但KClO3還需要催化劑。根據上述分析,對含氧化合物制氧氣,歸納概括出一個新的觀點(觀點III)。(4)觀點Ⅲ:含氧化合物若能作為反應物制氧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為了測定某鈣片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用如圖裝置進行如下實驗:①取研碎后的鈣片4克,倒入氣密性良好的錐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適量的稀鹽酸,置于電子天平上測出裝置總質量。②打開活塞,滴入足量稀鹽酸后關閉活塞,待氣泡不再冒出時,測出反應后裝置總質量。③整理相關數據如下表,計算出鈣片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反應前總質量(克) 275.58反應后總質量(克) 274.92反應前后質量差(克) 0.66容器內氣體質量差(克) m(1)該實驗中,對裝置中的固態干燥劑的性質有何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2)反應前容器內是空氣(密度為ρ1),反應后全部是CO2(密度為ρ2)。則反應前后容器(容積為V)內的氣體質量差m為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反應物的體積忽略不計)(3)小明查閱有關數據后,計算出反應前后容器內的氣體質量差m為0.22克,結合表中數據,計算該鈣片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鈣片中的其它成分不與鹽酸反應)5.同學們在實驗室用5%的H2O2溶液制取氧氣并進行氧氣性質實驗。【溶液配制】用50mL30%的H2O2溶液(密度為1.13g/cm3)配制5%的H2O2溶液(密度約為1g/cm3)。溶液配制過程中,除用到玻璃棒外,還需用到下列儀器中的________。A.托盤天平 B.燒杯 C.漏斗D.量筒 E.膠頭滴管【氣體制備】用配制好的5%的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請你在“A”、“B”兩套裝置中選擇其中一套,并說明選擇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反應結束后同學們回收了混合物中的MnO2,實驗操作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質實驗】小明用收集好的氧氣,進行了下面的實驗:把點燃的木炭伸入集氣瓶中,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使鐵絲在氧氣中持續燃燒,他把光亮的細鐵絲盤成螺旋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緩慢插入集氣瓶中,觀察到持續劇烈燃燒。通過實驗得出,氧氣可以支持燃燒,并且可燃物燃燒更劇烈。實驗六 化學綜合類1.硫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會造成空氣污染。為避免二氧化硫污染空氣,某教師對教材中“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進行了改進與創新,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原理】①B裝置中燃燒匙固定在帶有a導管的單孔塞上,硬質玻璃管透光性好,不影響實驗現象的觀察;②C裝置的廣口瓶中盛放氫氧化鈉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硫氣體,避免污染;③打開D裝置中的閥門,氣體就會從左向右依次進入各裝置。【實驗過程】步驟一:將硫粉放在燃燒匙上,在空氣中點燃后,迅速伸入硬質玻璃管內(如圖B裝置),打開閥門,觀察硫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步驟二:將導管a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如圖A裝置),觀察硫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交流討論】(1)硫在空氣中燃燒并發出________________火焰,生成的SO2氣體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的反應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氣流能從左向右作定向流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應用】小麗同學認為,運用該裝置設計原理,還能進行其它有毒氣體的實驗,同樣能達到避免污染的目的。于是設計了圖乙實驗裝置,用以完成“CO還原氧化銅”實驗。(3)圖乙D裝置在實驗中除了形成氣體定向流動外,還有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實驗時,小麗同學先打開止水夾和閥門,過一會兒再點燃酒精燈,她這樣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七 光學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圖像;若保持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處,對于此時像的性質判斷正確的是( ) A.一定是放大的像 B.一定是縮小的像C.一定是虛像 D.一定是正立的像2.在利用光具座技術進行凸透鏡成像實驗中:(1)如圖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圖可知凸透鏡對光線具有_________的作用,該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_cm。(2)在凸透鏡成像實驗測量物距和像距的過程中,_____(選填物距或像距)的測量誤差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同學用一個焦距未知的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1)如圖甲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_cm。(2)如圖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畫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燭焰的像,則蠟燭可能置于凸透鏡左邊a、b、c、d四點中的________點上(p是該凸透鏡的2倍焦距處),此成像特點可應用在____________上。(3)通過實驗,小明發現蠟燭離凸透鏡越遠,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越________(填“大”或“小”)。把蠟燭向凸透鏡靠近時,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________凸透鏡(填“靠近”或“遠離”),此時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________的(填“倒立”或“正立”)。(4)實驗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縮小的像,此時小明固定蠟燭和凸透鏡,在光屏和凸透鏡間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視眼鏡,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需將光屏向________(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此時所成的清晰像為________像(填“實”或“虛”)。4..藝馨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實驗步驟如下:(1)將一塊薄玻璃板豎直立在鋪有白紙的水平桌面上;(2)取兩支相同的蠟燭A和蠟燭B,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并移動玻璃板后的蠟燭B,使它與蠟燭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筆在白紙上標記出蠟燭A和蠟燭B的位置;(3)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重復前面的步驟;(4)用刻度尺分別測量蠟燭A和蠟燭B到玻璃板的距離.在此實驗中:? (1)①我們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________? (2)②我們選取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________?關系 (3)③實驗中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重復進行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 (4)如果實驗中采用厚玻璃板,觀測到蠟燭A通過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兩個清晰的像,且測得兩個像之間的距離為0.8cm,則玻璃板的厚度為________?cm 5.在“驗證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某小組同學利用焦距10厘米的凸透鏡,高為3厘米的發光體,光屏和光具座進行實驗,將測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像分別記錄在下表中,在驗證得到凸透鏡成像的初步規律后,為了進一步研究,他們進行適量的運算,將結果分別記錄在下表的后兩列中.實驗序號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像高L像(厘米) 像距與物距之比(v/u) 物距與像距之和(u+v)(厘米)1 60.0 12.0 0.60 0.20 72.02 50.0 12.5 0.75 0.25 62.53 30.0 15.0 1.50 0.50 45.04 18.0 22.5 3.75 1.25 40.55 16.0 26.7 5.00 1.67 42.76 14.0 35.0 7.50 2.50 49.0(1)根據實驗需要1﹣6的數據,分析比較像距v隨物距u的變化情況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凸透鏡成實像時,________?; (2)根據實驗序號1﹣6的數據,分析比較像高L像與v/u的變化情況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凸透鏡成實像時________? (3)該小組同學繼續利用表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a)根據實驗序號1﹣3的數據,分析比較物距變化量△u與像距變化量△v的大小關系及成像情況,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b)根據實驗序號1﹣6的數據,分析比較物距u變化時,L像、u+v的變化情況,可得出得初步結論是 . 6.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1)曉紅在早上9:00利用太陽光進行觀察某凸透鏡焦點的活動.她將這個凸透鏡與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調節凸透鏡到地面的距離,直至地面上出現一個最小的亮點,她認為此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你認為該活動過程存在的問題是: ;(2)實驗前,必須將燭焰、光屏的中心和凸透鏡的光心調整到 上;(3)如圖所示,燭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 的實像.如果此時撤去光屏,人眼在圖示位置 (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燭焰的像;(4)在圖中,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如果蠟燭向左移動,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光屏應該向 (填“左”或“右”)移動;(5)依次改變蠟燭的位置,移動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記錄的數據如表所示:次數 1 2 3 4 5 6物距(cm) 80 60 30 20 15 10像距(cm) 11.5 12 15 20 30 40通過觀察數據,可知第 次數據是編造的;(6)曉紅同學在實驗過程中,中指的指尖觸摸到凸透鏡的一小部分.在光屏上 (填“有”或“沒有”) 曉紅同學指尖清晰的像.實驗八 電學實驗1.實驗室購買了一捆標注長度為100m的銅導線,某同學想通過實驗測定其實際長度。該同學首選測得導線橫截面積為1.0mm2,查類導線每1m的電阻為1.7×10-2再利用圖甲所示電路測出整捆銅導線的電阻Rr,從而確定導線的實際長度。可供使用的器材有:電流表(0~0.6A),電壓表(0~3v),滑動變阻器R2(“25,1A”),電源(電壓6v),開關導線若干。 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滑動變阻器應選_________(選填R1或R2),閉合開關S前應將滑片移動至_________端(選填a,b)(2)請在答題紙上圖甲中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完成剩余部分的連接。 (3)調節滑動變阻器,當電流表的讀數為0.50A時,電壓表如圖乙所示,讀數為_____V。 (4)導線實際長度為_________m。(保留一位小數)2.圖1是做“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實驗所采用的電路,a、b、c、d是四根合金絲,用一只電壓表分別測出它們兩端的電壓,得到一次實驗部分數據如表所示。導體 材料 長度 橫截面積 電壓表示數/Va 鎳鉻 L S 1.0b 鎳鉻 2L S c 鎳鉻 L 2S 0.5d 錳銅 L S (1)四根合金絲串聯在電路中,它們兩端的電壓之比等于它們的________之比,為探究導體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應比較合金絲a和________兩端的電壓,合金絲d兩端電壓如圖2所示,示數為________V。(2)在得到上表數據的過程中,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為得到更可靠的實驗結論,應多次實驗,每次實驗測量合金絲兩端電壓之前,需進行的一項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關于導體電阻與長度的關系,小明還進行了理論探究:某金屬絲電阻為R,長度為L,若把n根這樣的電阻絲串聯在電路中,則總長度為nL,總電阻為________,從而得到導體電阻與長度的關系,依此關系,上表中合金絲b兩端的電壓應該為________V。3.小亮同學做測定“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實驗時所用器材有電壓為6V的電源、額定電壓為2.5V的小燈泡(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小于1W)、滑動變阻器(50Ω 1A)、以及符合實驗要求的電表、開關和導線。如圖(甲)是沒有連接完整的電路。[來源:學|科|網Z|X|X|K](1)本實驗的實驗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所示的電路連接完整。(3)小亮同學連好電路后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P,發現小燈泡始終不亮,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則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一種即可)。(4)排除故障后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P,同時,眼睛應注視_______(選填序號)。A.小燈泡亮度 B.電壓表示數 C.電流表示數 D.滑動變阻器滑片(5)小亮同學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P到某處時,電壓表的示數為2.2V,要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時,應將滑片P向________端移動(選填“A”或“B”)。當小燈泡正常發光時,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________W,此時小燈泡的電阻是______Ω。該實驗中滑動變阻器除了保護電路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6)小亮利用該電路探究電流跟電阻的關系,他將小燈泡換成多個定值電阻R,保持電壓表示數始終為如圖(丙)所示,多次更換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R,并記錄各次電流表的示數,若不更換其他器材,為了能夠完成實驗,更換的電阻阻值不能夠大于________Ω。4.如圖所示,甲是用“伏安法”測量未知電阻Rx的實物電路圖。(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2)閉合開關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 處;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幾乎無示數,電壓表指針明顯偏轉,則出現的故障可能是Rx 。(3)排除故障后,閉合開關,當滑片移動到某位置時,電壓表示數為2.4V,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其讀數為 A,則未知電阻Rx= Ω;(4)若實驗中電壓表損壞,利用其它的原有器材也能測出未知電阻Rx的阻值.實驗電路如果丙所示(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為R0,電源電壓未知且不變),請將下列相關實驗步驟補充完整:①閉合開關S,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記錄電流表示數為I1;②閉合開關S,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到 ,記錄電流表示數I2;③寫出待測電阻的表達式,Rx= (用已知量和測量量符號表示)5.在伏安法“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中,選用如圖甲所示的器材,其中電源電壓為6V,小燈泡額定電壓為2.5V(燈絲電阻約為12Ω)。(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閉合開關前,應將圖甲中所示的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滑到(選填“A”或“B”) 端。(2)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發現小燈泡始終不發光,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則故障原因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閉合開關,移動滑片,發現電壓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為了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應將滑片向 移動(選填“A”或“B”)。(4)小燈泡的電流隨它兩端電壓變化關系如圖丙,分析圖象可知:①小燈泡額定功率是 W。②小燈泡燈絲電阻是變化的。燈絲電阻變化的原因是 。6.某同學利用圖1所示的電路來測量一未知電阻Rx(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1中實物圖連接完整.(2)閉合開關后,當滑動電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到某一位置時,電壓表的示數為1.2V,電流表的示數如圖2所示,則I= A,Rx= Ω.(3)該同學又設計了如圖3所示的測量電路,同樣可以測量未知電阻Rx,其中R0是定值電阻.請在空格內把實驗步驟補充完整.① ,用電壓表測出電源的電壓U;② ,用電壓表測出待測電阻R1兩端的電壓為U1;③請用測量值U和U1,已知量R0來表達Rx= .7.在“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實驗中,燈泡上標有“3.8V”字樣,電源電壓恒定。(1)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中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2)連接完實驗電路后,開關試觸時,發現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的示數接近電源電壓,其故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3)故障排除后,開始實驗,在移動變阻器滑片的過程中,眼睛應注視的 示數,直至燈泡正常發光,此時電流表的示數如圖所示,則燈泡的額定功率為_________W。(4)完成上述實驗后,小聰向老師要了一個已知阻值為R0的電阻和一個單刀雙擲開關,借助部分現有的實驗器材,設計了如圖14所示的電路,也測出了燈泡的額定功率。請完成下列實驗步驟:①閉合開關S1,將S2撥到觸點________(選填“1”或“2”)?,移動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為______V;②再將開關S2撥到觸點____________(選填“1”或“2”),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動,讀出電壓表的示數U;③燈泡額定功率的表達式為P額=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8.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探究電流跟電阻的關系。已知電源電壓為6V且保持不變,實驗用到的電阻阻值分別為5Ω、10Ω、15Ω、20Ω、25Ω。(1)請根據圖甲將圖乙所示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導線不允許交叉)。(2)實驗中多次改變R的阻值,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示數保持不變,記下電流表的示數,得到如圖丙所示的電流I隨電阻R變化的圖像。①由圖像可以得出結論:電壓一定時,???????????????????。②上述實驗中,小明用5Ω的電阻做完實驗后,接下來的操作是____________,然后將10Ω的電阻接入電路,閉合開關,移動滑片,使電壓表示數為???V時,讀出電流表的示數。(3)為完成整個實驗,應該選取最大阻值不小于???Ω的滑動變阻器。實驗八 生物實驗1. 某植物葉片邊緣呈黃白色,不含葉綠體.將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時后,切斷部分葉脈,將葉片的部分區域的兩面用錫箔紙遮蔽,如圖所示,光照一段時間后去除錫箔紙,用碘染色法處理葉片,觀察葉片a、b、c、d4個部位的顏色,發現只有d顯藍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實驗證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B.對比da,說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C.對比dc,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D.對比db,說明光合作用需要水2.將川芎植株的一葉片置于恒溫的密閉小室,調節小室CO2濃度,在適宜光照強度下測定葉片光合作用的強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測定結果如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如果光照強度適當降低,a點左移,b點左移B.如果光照強度適當降低,a點左移,b點右移C.如果光照強度適當增強,a點右移,b點右移D.如果光照強度適當增強,a點左移,b點右移3.科學探究是研究生物學的重要方法.為了探究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指導下對一株植物的一個枝條的進行處理,設計了圖甲所示的裝置,圖乙為C裝置葉片在晴朗的夏季一天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變化曲線.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提示:氫氧化鈉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1)為了確保實驗的科學性,該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圖甲中的葉片先進行了暗處理,這樣做的目的是 .(2)圖甲所示的實驗設計能探究 等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3)如果要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應選擇 作為一組,進行實驗.(4)D裝置彎玻璃管中紅墨水的移動方向是 (填寫向左、向右或者不動).圖乙中的曲線 與D裝置內葉片的生理活動相對應.(5)對圖甲C裝置中的葉片進行脫水稱重,欲使其質量最大,結合圖乙中的曲線應選擇 點左右摘取葉片.4.如圖為種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實驗圖,請根據圖回答問題:(1)瓶中種子萌發時,種子的呼吸作用會加強,致使玻璃瓶內 氣體濃度增大,如果將瓶內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則會出現的實驗現象是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閥門關閉,幼苗的 作用逐漸減弱,原因是 .(3)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密切關系,請完成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糖尿病是當今世界上危害人體健康的常見病之一,常見癥狀有多飲、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發癥,會對人體多種系統造成損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島素的方法治療.口服胰島素能治療糖尿病嗎?為探究這一問題,某科技小組設計了如下方案:步驟一:將大小、健康狀況相同的甲、乙兩只小鼠的胰島破壞.步驟二:甲鼠定時喂全營養飼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適量的胰島素;乙鼠定時喂與甲鼠等量的全營養飼料,每次喂食前口服與甲鼠等量的胰島素.步驟三:重復步驟二的操作,幾天后,采集兩鼠的尿液,檢測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結論.請根據實驗方案回答問題:(1)你對該實驗作出的假設是 .(2)在探究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小鼠是 .(3)步驟一中將兩只小鼠的胰島破壞,目的是 .(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進行實驗,最終僅在乙鼠的尿液中檢測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5)當假設與實驗結果不相符時,正確的做法是 .A.馬上否定原來的假設B.修改實驗數據,使結論與假設一致C.如實記錄,重新再做一次實驗(6)該實驗方案在設計上存在一處嚴重缺陷,請指出 .(7)對于正常人來說,飽食狀態與饑餓狀態相比較血液中胰島素的含量 .2.如圖是膝跳反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圖中能夠接受刺激并產生神經沖動的結購是 (填番號)(2)若某人腰部神經(如H處)受阻,則他 完成膝跳反射, 形成感覺.(選填“能”或“不能”)(3)嬰幼兒出現尿床現象,主要是因為膀胱中的尿液達到一定量時就會及時排出,這種排尿發射活動屬于 反射;而正常情況下,成年人的排尿過程要受到大腦皮層的調控,這種排尿反射屬于 反射.3.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調節,請分析回答(1)農業生產中,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作為除草劑,可以除去單子葉農作物田間的雙子葉雜草.甲圖中,可表示單子葉植物受不同濃度生長素類似物影響的是曲線 .(2)為探究側芽生長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小科將大小相近的同種植物分為①②③三組,分別進行不同的處理,實驗結果如乙圖所示.根據圖中的①③組所示結果進行比較,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小科設置第②組實驗與哪一組實驗進行對比,想要探究的問題是 .4.以燕麥的幼苗為實驗材料,做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組實驗:實驗甲:取三株長勢相同的燕麥幼苗,A不做處理,B、C剪去胚芽鞘的尖端,如圖甲.其中C在切口的左方放一塊含適宜濃度生長素的瓊脂塊,B不放,給予均勻光照.幾天后A直立生長,B沒有生長,C彎向右側生長.重復實驗5次.實驗乙:取三株長勢相同的燕麥幼苗,D幼苗不做任何處理,在幼苗E的胚芽鞘尖端戴一個不透明帽子,在幼苗F胚芽鞘的下面一段戴一不透明物,都給予右側單測光照射,幾天后D、F彎向光源生長,E直立生長.重復實驗5次.請根據上述實驗過程和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回答下列問題:(1)下列哪些結論無法通過實驗甲得出 (選填數字).①單側光照射,會引起植物向光生長②生長素主要由胚芽鞘尖端產生③瓊脂塊能為植物生長提供營養④生長素能促進植物生長⑤植物的生長部位主要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⑥植物生長需要光(2)實驗乙的目的是探究 ,實驗乙中的對照組是 (選填“D”、“E”或“F”).(3)若另進行實驗丙:切掉幼苗G的胚芽鞘尖端,在切口上方放置一塊含適宜濃度生長素的瓊脂塊,再給予右側單側光照射,請你預測一下幾天后G的生長狀況是 A.直立生長B.不生長C.彎向左側生長D.彎向右側生長.5.如圖是縮手反射的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圖中【②】表示感受器,請寫出下列序號所表示的結構名稱:【①】 【③】 【⑤】 (2)某人第一次手碰到火時,會發生縮手反射,從反射的類型看,該反射屬于 反射,以后此人的手再次接近火時,會主動縮回手,這時的反射屬于 反射.6.如圖為針刺后引起縮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1)圖中①是 ,它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圖中④是 ,它接受到神經沖動后,作出反應,圖中⑤是 .(2)縮手反射神經沖動傳導的途徑是: (用圖中數字與箭頭表示).(3)該縮手反射屬于 (填“非條件”或“條件”)反射.7.一般來說,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效應是低濃度的生長素可以促進植物生長,而高濃度的生長素則抑制植物生長,甚至殺死植物.而單向生長是指植物向一個方向生長發育.如圖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變化的反應,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促進芽生長的生長素最適合濃度是 mol/L左右,此濃度對根的生長的效應是 .(2)從圖中分析,根、芽、莖對生長素濃度的敏感性有差異,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強是 .(3)縱觀三條曲線可見生長素對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 (填不同、相同),單獨看一條曲線表明生長素具有 .(填單向生長效應、雙向生長效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