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九年級學案 第三單元第二節 教育振興民族【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了解教育與個人、社會、國家的關系,理解教育不僅能改變個人命運,而且關系到國家、民族發展的根本【能力目標】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教育現狀,喚起學生對我國教育事業的關注我來試一試知識積累一、選擇天地:(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后的括號內)1、同學們都知道培根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是真理,但是,“教育就是力量”也同樣經的起歲月的檢驗,這是因為 ( )A、教育是培養人才和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基礎B、教育往往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C、教育是促進科技發展、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的物質力量D、教育能使我們取得更多的財富和權勢2、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教育大國,我國教育的現狀是 ( )A、經過長期的努力,我國教育取得了喜人的成績B、我國教育形勢整體而言仍然十分嚴峻C、作為教育大國,我國也是教育強國D、我國發達地區的教育水平有了長足發展,但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條件與前者相比,差距還很大3.狼窩嶺小學校舍非常簡陋,破房子、泥臺子,沒想到惟一的一位老師又生了病,十幾天沒來講課,學生很著急,二十幾名學生從心理發出吶喊:我們要上課,我們要學習。這則材料說明 ( )A.公民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B.國家經濟不很發達,還沒有力量向老少邊窮地區投資辦教育,這種情況難以解決C.國家應該為公民的受教育權提供必要的物質幫助,使窮困地區盡快擺脫教育落后局面D.限于國家財力有限,社會各界應伸出援助之手,通過希望工程捐資助教,尊師重教.提高國家整體教育水平二、請你概括:(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一個道理)1、教育是培養人才和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基礎,未來世界的優勝者,將屬于教育更普及、文化更發達、素質更優秀的民族。2、如果你接受了教育,你就得到了現代社會的第一張入場券。三.閱讀下圖一組漫畫.并回答問題。(1)漫畫(一)和漫畫(二)分別反映了義務教育階段存在著哪些問題?(2)作為適齡兒童少年,應該如何對待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如果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你應該怎么辦 探究園地一 閱讀感悟教育的力量教育使人更像人,否則就是野獸,至少也是野蠻人。人都得受教育,就像汽車得裝上方向盤才能控制方向。 。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蒙迷的雙眼帶來澄明;給彎曲的脊梁帶來挺拔;給卑微的人們帶來自信!請你結合自己的體驗,談談教育在促進個人發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提示:從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方面談教育的作用)。二 材料分析材料一:鄧小平說,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材料二:西部大開發,教育要先行,隨著高科技的發展,知識經濟初現端倪,教育的地位與重要性越來越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這一點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1)聯系材料一,說一說教育與經濟發展有什么聯系 (2)聯系材料一、二,談一談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有什么重大意義 (3)你將如何正確對待受教育權 三 知識鏈接教育的含義教育的含義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泛指人們獲得思想、知識、技能的活動。例如,農民在種植莊稼的活動中,了解到植物生長的一些知識,學會一些種地的技術,這是通過實踐的自我教育;手工業生產中,師傅帶著徒弟邊干邊學,徒弟也能學到一些知識和技能,這是學徒教育;在與他人交往中,受到啟發,“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是社會影響教育。狹義的教育則指在一定的教育機構(學校)中,由教育者(教師)對受教育者(學生)實施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影響活動。我們這里使用的教育概念,就是從狹義上講的,它指的是學校教育。義務教育的含義與特征《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義務教育,即依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義務教育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義務教育是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義務教育是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教育;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義務教育是受法律約束的教育。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在適齡兒童、少年的入學方面,其含義是:應該入學的適齡兒童全部入學,沒有輟學現象;小學生畢業全部升入初中;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合理、數量足夠,師資在數量上滿足需要,素質較高,學校內部設施按國家和省的分類標準配備;政府制定義務教育的地方法規,違法事件予以追究和處理。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特征,我國法律對義務承擔者學校、社會、家庭、適齡兒童和少年拒不履行義務的行為采取適當的強制性措施;義務教育具有普及性特征,所有的適齡兒童、少年應履行受教育的義務;此外義務教育還具有免費的特征。《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法律保障。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