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教版第一課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教版第一課學案

資源簡介

第一課 成長在社會 08、9
第一框 感受社會變化  
【教學目標】  
1、了解社會的發展、文明、進步;
2、知道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不斷的發展;
3、知道我國目前社會上存在的問題和挑戰以及我們采取的對策;
4、熟記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  
【書本知識整理】  
1、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改造著 ,改造著 。  
2、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人們的 不斷提高, 不斷變化。人們往往從日常生活的變化中感受到 、 。  
3、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用于 的消費不斷增長, 、 、 、 、 等,已成為許多城鄉居民的生活內容。  
4、廣大人民群眾的 不斷增強,積極參與本地的 、 、 等政治生活。  
5、人類社會從原始的野蠻時代到創立古代文明,從古代文明發展到現代文明,是 、   、 相互促進、全面發展的過程。  
6、在當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 ,極大的改變著世界的面貌和人類的生活。  
7、 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家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8、在 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開拓進取,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 、 、 、 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9、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新的挑戰, 、 、 、 、 等。
10、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把我國建設成為 、 、 、 、 、 的社會。  
11、促進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 。  
【課堂訓練】  
1、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的生活內容變得越來越豐富,有學業進修、技術培訓、上網瀏覽、休閑娛樂等,這些變化主要反映了 ( )  
A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B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C政治生活日益擴大 D民主法治觀念的不斷增強  
2、“鼓起來的錢袋子,多起來的私人轎車,靚起來的衣著服飾,快起來的通信方式”反映了我國百姓的生活變遷,對于這些日常生活的變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①變化的原因是社會生產的發展②既表明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表現為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③表明了社會在發展,文明在進步④表明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小康社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是 ( )  
A科學技術 B自然資源 C勞動者的數量 D教育  
4、有關現代文明的產生說法正確的是 ( )  
①經歷了從原始的野蠻時代到創立古代文明,從古代文明發展到當代的現代文明的過程②是經濟、政治、文化相互促進、全面發展的過程③反映了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改造著社會,改造著自身④極大地改變著世界的面貌和人類的生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伴隨著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政治文明建設也在不斷推進。以下體現政治文明的發展的是 ( )  
①民主政治制度普遍建立②人們的政治權利不斷擴大  
③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的渠道不斷擴展④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不斷增強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新中國成立前,我國是一個四分五裂的、落后的國家。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會地位、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這些成就的取得 ( )  
A是在中共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取得的  
B表明我國已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C表明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D我國已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  
7、在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過程中,人類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表現為( )  
①人口迅速增長②資源日益緊張③環境眼中惡化④地區發展不平衡  
⑤貧富懸殊擴大⑥科學技術迅猛發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  
8、根據統計,在發達國家,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從20世紀初的2%到20%上升到21世紀初的70%到80%。今天,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每時都離不開電子信息服務,如網絡、手機、電話等;氣象衛星使人類能夠預先知道自然災害,提高了人類生活的安全性;通信衛星把全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  
(1)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  
(2)上述材料對我們青少年有何啟示?
6.連云港市某校九年級⑴班學習了本課后,感到對書中的“在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過程中,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新的挑戰”難以理解,便組成探究小組,開展探究學習。
同學們了解到,當前全市上下正在為構建和諧連云港而積極努力,他們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到近年來我市經濟發展的一些數據,并動手繪制了如下表格。
連云港近年來城鄉居民收入的基本情況
項目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農民人均純收入(元) 3391 3576 3612 3973 4304 495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616 8037 8954 9760 11185 12860
假如你是該探究小組成員,請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
⑴小明獲得以上材料的途徑可能有哪些?(不少于三個途徑)

⑵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我市發生的可喜變化是什么?還可以看出我市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存在什么不和諧的因素?

⑶為解決這一不和諧的問題,小明擬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建議。請你幫助小明寫出兩條建議。

【拓展延伸】
一、中考之窗
當前,創建和諧社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下列現象中,屬于創建和諧社會的行為有( )
A.堅持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
B.發展經濟,加大解決就業問題的力度
C.調節過高收入,維護社會公平
D.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環境保護型社會
第一課 成長在社會  
第二框 關心社會發展  
【教學目標】  
1、了解人類社會的含義; 2、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3、理解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4、知道關心社會、了解社會的途徑;  
5、理解青少年應該以實際行動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書本知識整理】  
1、積極關心社會的變化發展是現代人應有的 。  
2、人類社會是以 為基礎,由 結合在一起的人類生活的共同體。  
3、人們的生存和發展總是離不開社會提供的 ,總要受到一定的   的制約。  
4、個人是 的人,個人不可能離開 獨立存在。人的全面發展,是與 的全面進步密不可分的。  
5、人既有 ,又有 。 是人的本質屬性,它揭示了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特殊本質。  
6、社會是由 組成的社會,人們的 、 等活動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任何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是 的結果。  
7、作為青少年學生,關心社會、了解社會,可以從 。  
8、我們平時通過 、 、 、 等途徑,經常了解國內外時事新聞,了解黨和國家的一些重大方針政策。  
9、關心社會發展,關心祖國建設,不僅是 的總要表現,也是我們自己   的迫切要求。  
10、我們青少年學生關心社會,還不只是了解社會的變化發展,更重要的是要    ,對 、 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課堂訓練】  
1、曾有人問:“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干涸?”智者回答說:“把它放到大海里去。”這簡短的對話,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即 ( )  
A只要生活在社會中,我們就一定能健康成長 B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C社會的發展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 D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對社會的發展作用不大  
2、人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  
A人離開了自然界照樣可以生存 B人可以擺脫自然規律的制約  
C人的生活和生產活動不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制約  
D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是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特色本質。  
3、青少年學生要關心社會、了解社會可以從 做起。 ( )  
A關心時事政治 B參觀調查 C游覽名勝古跡 D參加公益活動  
4、青少年學生關注時事有助于 ( )  
①了解社會,了解世界 ②拓寬視野,增長知識 ③增強關心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感  
④避免違法犯罪 ⑤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辨別是非的能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5、中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形式很多。以下形式中不切當的是 ( )  
A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B社會調查 C整天上網聊天 D收看新聞聯播節目  
6、我們年齡還小,但也要關心社會、了解社會,是因為 ( )  
①我們青少年學生既是家庭中的一員,也是社會中的一員  
②我們的學習、生活和成長,都與社會環境、社會變化密切相關  
③關心社會發展,關心祖國建設,是熱愛祖國的重要表現  
④關心社會發展,關心祖國建設,是我們自己健康成長的客觀要求  
⑤積極關心社會的變化發展,是現代人應有的品質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7、明代學者顧憲成說過:“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句話告訴我們 ( )  
A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B要學習一切外來文化  
C要積極關心社會的變化發展 D要勤奮學習,立志成才  
8、“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這主要說明 ( )  
A物質資料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的基礎 B個人離不開社會而存在  
C人類社會是由各種關系結合在一起的人類生活的共同體  
D人們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提供的各種條件  
9、我們青少年關心社會,更重要的是要 ( )  
A了解社會的變化發展  
B明確作為社會的成員和國家的公民,對社會、國家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C關注時事政治 D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10、在某中學九年級(17)班的一次“我與社會”的主題班會上,對要不要關心社會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有些同學認為關心社會是成年人的事,與我們無關;有些同學認為關心社會就是要了解社會的變化和發展。  
請你談談對這些觀點的看法。
第一課 成長在社會  
第三框 學會親近社會  
【教學目標】  
1、掌握親近社會的含義和重要性;
2、識記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理解遵守社會公德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理解在生活中明辨是非的重要作用; 4、識記自身素質的內容  
【書本知識整理】  
1、親近社會,就是要有親社會的 和 ,積極參與 ,主動關愛他人、關心集體、服務社會、報效祖國。親近社會,必須克服對社會的 和“ ”現象,以 為己任。  
2、親近社會、融入社會,我們必須遵守 ,養成良好的 ,樹立良好的   ,這是 重要條件,也是 的客觀要求。  
3、社會公德是人們在 和 中共同遵循的行為準則。  
4、我國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是 、 、 、 、 。  
5、遵守社會公德,是公民的 ,也是 的標志。  
6、形成講 、講 的社會風尚,對維護 和公民 ,對維護公共秩序和 ,對促進社會 和人的 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7、親近社會、融入社會,還必須正確認識和對待 。  
8、我們青少年學生要不斷增強 的意識和 的能力,積極弘揚 、 、   
,堅決抵制 、 、 ,勇于拒絕 ,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只有這樣才能隨著時代的發展健康成長。  
9、我們惟有不斷 ,如 、 、 、 等各方面素質,才能更好的親近社會、服務社會,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成為生活的強者。  
【課堂訓練】  
1、下列行為中屬于親近社會行為的是 ( )  
①過馬路時,看見盲人,上前攙扶②在公共汽車上給老弱病殘孕讓座
③看到有人在公共場所亂寫亂畫而無動于衷④參加獻愛心活動,為災區人民捐款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④
2、我們惟有積極主動地親近社會,才能 ( )
①適應社會、融入社會②發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③在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健康成長④實現自身的全部價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顧炎武的名言。現在我把它改成“天下興亡,我的責任”。這啟示我們 ( )
①每一個公民都要承擔對社會的所有責任②關愛社會,親近社會,服務社會
③克服對社會的冷漠情緒和“看客”心態,以天下為己任④要有主人翁責任感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是歌曲《愛的奉獻》的歌詞。對于這個歌詞,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 )
①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才是奉獻②奉獻是一種真誠自愿的付出行為
③人人都是社會的成員,都享受著社會發展的成果,應該承擔起對社會的義務和責任
④人人都來積極主動的關心集體、關系社會,世界必將更美好,人身必將更精彩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
5、社會公德是人們在 共同遵循的行為準則。 ( )
A家庭生活 B學校生活 C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 D經濟生活
6、親近社會、融入社會,我們必須遵守社會公德,因為 ( )
①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重要條件,也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客觀要求②這是公民的個人修養,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
③有利于維護公共秩序和社會穩定
④有利于維護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個人利益
⑤有利于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我們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是 ( )
A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B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節約、敬業奉獻
C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節約、鄰里團結
D愛國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8、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誘惑,下列屬于不良誘惑的是 ( )
①獲得成功的鮮花和掌聲②誠實勞動、合法經營所得的金錢  
③尋求刺激的驚險游戲④黃、賭、毒和邪教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③④
9、學完本節課的內容,你認為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親近社會、融入社會?
11、材料一:陽光少年黃舸為了對他進行過幫助的人說聲謝謝,不顧自己的身體已經進入倒計時和父親踏上了“感恩之旅”。
材料二:青島愛心群體“微塵”起初是青島一位數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來,擴散成一個愛心群體。“他來自人群,像一粒塵土,微薄、微細、微乎其微,尋找不到,又隨處可見。他自認渺小,卻塑造了偉大,這不是一個人的名字,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⑴從材料中,你感受到親近社會、與人為善的意義是什么?


⑵你準備怎樣培養自己的親社會行為?



【拓展延伸】
一、中考之窗
“微塵”,起初是青島一位數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來,擴散成一個愛心群體;再后來,擴展成一個關愛他人的愛心符號。在她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熱心公益、無私奉獻、關愛他人。
黨勇:濰坊市某福利院孤兒。身患癌癥后,不沉淪,不自棄,頑強與病魔作斗爭。為回報社會,提出捐獻眼角膜,把光明留給他人,使生命得以延伸。如今,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參與了“黨勇愛心捐助中心”組織的“愛心傳遞”活動。
他們的事跡感動了你我他,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深深的啟迪……
⑴請結合材料,至少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們被感動的原因。
⑵感動之余,請回答:你曾經做過或打算做一件什么事情給人們帶來感動?
第一課 成長在社會  
第四框 自覺服務社會  
【教學目標】  
1、了解個人責任,學會忠于職守;  
2、知道奉獻社會、關注他人的途徑及意義;  
3、注重培養和提高社會活動能力。  
【書本知識整理】  
1、 是親近社會的重要表現。  
2、親近社會、服務社會,首先必須自覺履行 ,自覺履行 和 規定的 。  
3、承擔責任,有主有次,有輕有重,最重要的當然是 和 。  
4、我們國家以人為本,關心群眾生活,一切從 出發。  
5、將個人、家庭責任置于 、 之上,是我們不允許的;同時,那種只強調國家、社會責任而忽視 、
的做法,也是我們不提倡的。  
6、親近社會、服務社會,不僅要認真履行 ,還要樂于為 、為 奉獻愛心和力量。  
7、我們要積極參加 , , 等。  
8、美好社會需要大家共同創造,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 ,從 ,為他人、集體多獻一份愛心,為社會多做一點貢獻,造福社會,造福人民。  
【課堂訓練】  
1、青少年要自覺服務社會,以下理解正確的是 ( )  
①是親近社會的重要表現  
②首先必須自覺履行自覺的工作職責,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的基本義務  
③要樂于為社會、為他人奉獻愛心和力量④應放棄個人、家庭利益,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承擔責任,最重要的是 ( )  
A承擔國家責任和社會責任B自覺對自己負責C遵守校紀、勤奮學習D履行家庭責任  
3、下列屬于積極承擔責任的行為有 ( )  
①學習中遇到疑難問題向老師、同學請教②對同學亂扔垃圾的行為視而不見  
③乘坐公交車時給老人、孕婦讓座④考試中誠實守信不作弊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這個比喻告訴我們 ( )  
①個人、家庭責任與國家、社會責任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將個人、家庭責任置于國家、社會之上是不允許的  
③只強調國家、社會責任而忽視個人、家庭利益的做法也是錯誤的  
④要承擔國家、社會責任,不能考慮個人、家庭利益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5、我們有好樂于為社會、為他人奉獻愛心和力量,是因為 ( )  
①作為社會的一員,每一個人都曾從他人和社會那里獲得過幫助,應該以合適的方式積極回報他人和社會  
②奉獻社會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長,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 ③是親近社會、服務社會的表現  
④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幫助,美好社會需要大家共同創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偉大的詩人歌德曾說過:“你如要人喜歡你的價值,你就的給人創造價值。”對此理解錯誤的是 ( )  
A只有積極主動親近社會、服務社會,才能發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B在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  
C要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盡到自己的責任  
D對自己可以不承擔責任,對社會要承擔責任  
7、騎車去參加中考的初三學生小軍由于時間緊迫,在一個十字路口碰到紅燈,他看看綠燈方向沒有車輛通過,就繼續前行闖了過去。小軍的做法 ( )  
①合情合理但不合法②違反了交通法規③是不負責任的行為④是犯罪行為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④  
8、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要熱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為此,某中學九年級(17)班打算組織一支中學生志愿者服務隊,帶領同學們利用周末的時間走向社會、深入居民小區開展一些社會公益活動。活動之前,同學們先對本校學生參加公益活動情況進行了一次抽樣問卷調查,下面是調查統計情況:  
參加項目   情況統計  
從未參加   偶爾參加   多次參加  
給希望工程捐款   90%   10%   0
義務植樹   79% 20% 1%
自覺清理社區衛生死角   95%   5%   0  
(1)上述調查結果說明了什么?  
(2)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向同學宣傳,說明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原因何在?  
(3)請你就此次活動策劃三個符合我們中學生實際的項目。
9、材料一:2006年4月6日,據《天津時報》報道:李瑞環同志10年拿出個人資產53.3萬元,以“一位老共產黨員”的名義,資助了148名貧困大學生。今年,李瑞環又捐出一筆稿費,委托天津市教委在今后3年內每年資助100名貧困大學生。報道稱李瑞環還立下遺囑,稱他逝世以后資產統統用于資助貧困學生。材料二:我每天都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 ——愛因斯坦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 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說明了什么問題?

(2) 兩位偉人的言行對我們做人有什么啟示?

【拓展延伸】
一、中考之窗
2006年10月,團中央發出倡議,要求各級團組織開展以“參與志愿服務,共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活動,引導廣大青年和社會公眾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掀起社區志愿服務新高潮。參加志愿者活動
A.是熱心公益、服務社會的表現
B.是履行公民法定的義務
C.可以增強公民的責任意識
D.目的是享受承擔責任的快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江市| 青铜峡市| 曲靖市| 勐海县| 景宁| 泾川县| 绍兴县| 淮安市| 历史| 浙江省| 双峰县| 南汇区| 梨树县| 县级市| 西乌珠穆沁旗| 靖边县| 宜州市| 周口市| 松江区| 武山县| 旺苍县| 厦门市| 彭阳县| 新建县| 民丰县| 望江县| 易门县| 东阿县| 汉寿县| 西盟| 阳泉市| 丽水市| 辽源市| 通化市| 望都县| 鲁甸县| 集贤县| 中江县| 阿鲁科尔沁旗| 洛隆县| 临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