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年浙江省中考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2:生活在不同的區域里一、單選題(共7題)1.讀下圖,回答小題。 (1)圖中甲所示的地形區是( ???) A.?內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東北平原(2)近年來,冬季我國很多南方人前往圖3區域旅游,主要原因是該區域冬季( ???) A.?草場廣,可感受草原風情????????????????????????????????????B.?海拔高,可觀賞蔚藍天空C.?氣溫高,可享受燦爛陽光????????????????????????????????????D.?氣溫低,可體驗冰雪樂趣2.溫州某學校組織一批學生去M國的甲、乙兩個農業帶研學。結合下圖,回答小題。 (1)M國( ???) A.?東臨印度洋???????????????????????B.?屬于大洋洲???????????????????????C.?地處高緯度???????????????????????D.?位于西半球(2)出發前,學生上網查到乙農業帶附近某城的氣候特征是“冬暖夏涼,全年降水較多且季節分配較均勻”。符合此氣候特征的是( ???) A.?B.C.D.(3)比較圖中甲、乙兩農業帶的畜牧業,發現甲農業帶( ???) ①生產的經濟效益高 ②潛在的生態威脅大 ③天然草場的面積廣 ④氣候濕潤降水量大A.?① ③?????????????????????????????????????B.?① ④?????????????????????????????????????C.?② ③?????????????????????????????????????D.?② ④3.讀世界某區域示意圖,回答小題。 (1)圖中運河溝通了紅海和( ???) A.?里海?????????????????????????????????B.?死海?????????????????????????????????C.?地中海?????????????????????????????????D.?阿拉伯海(2)下列對圖示區域描述正確的是( ???) A.?冬季寒冷干燥???????????B.?地勢比較平坦???????????C.?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D.?居民以使用英語為主4.閱讀中國四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小題。 (1)與上圖① ② ③ ④對應的城市依次為( ???) A.?北京、烏魯木齊、上海、拉薩?????????????????????????????B.?上海、烏魯木齊、北京、拉薩C.?上海、拉薩、北京、烏魯木齊?????????????????????????????D.?北京、拉薩、烏魯木齊、上海(2)造成① ③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夏季風的影響?????????????????B.?地形的影響?????????????????C.?緯度的差異?????????????????D.?距離海洋遠近的不同5.我國青藏地區具有獨特的景觀。下列對該地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地勢崎嶇,巖溶地貌分布十分廣泛??????????????????????B.?草場廣布,有我國海拔最高的牧場C.?雪峰連綿,地處我國的第三級階梯??????????????????????D.?林場廣布,是我國著名的紅松之鄉6.下列有關烏魯木齊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的經濟中心????????B.?古老而現代的首都????????C.?高原上的“日光城”????????D.?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7.讀下圖,回答小題。 (1)甲所示的河流是( ???) A.?密西西比河?????????????????????????????B.?尼羅河?????????????????????????????C.?亞馬孫河?????????????????????????????D.?湄公河(2)乙所示區域具有明顯的“稻作文化的印記”,其主要表現有( ???) ①渠道河流構成水網環繞村莊 ② 農業上大規模使用機械化生產③“御耕節”是重要的傳統節日 ④ 區域內有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A.?① ②?????????????????????????????????????B.?② ④?????????????????????????????????????C.?① ③?????????????????????????????????????D.?③ ④二、材料分析題(共3題)8.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和安徽省。浙江省作為其中一員,將積極推動長三角一體化。 (1)長江注入________(海域名稱),它給予我們航運、發電等諸多便利;位于其________游的上海是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 (2)長三角地區人口稠密、城鎮眾多,將對一體化的推進起到重大作用。結合圖5,列舉長三角地區人口稠密的四個自然條件。 (3)分析圖6和圖7的信息,說明浙江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必要性。 9.哥倫比亞鮮花種植業只有短短35年歷史,由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已成為僅次于荷蘭的世界第二大鮮花生產國。該國鮮花數量大、種類多、品質優,其中出口到美國的鮮花占美國鮮花市場的78.5%以上。閱讀圖文,回答問題。 (1)描述哥倫比亞的地理位置特征。 (2)分析氣候條件對哥倫比亞鮮花生產的有利影響。 (3)說明哥倫比亞成為美國最大鮮花出口國的社會經濟條件。 10.2018年,中國都江堰、靈渠、姜席堰、長渠4個項目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灌溉工程技術的進步,對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巨大……唐中期至五代時期,江南水網圩田技術發展很快……于是“低田常無水患,高田常無旱災”。——張芳《中國古代灌溉工程技術史》材料二:安史之亂后,黃河流域陷入長期藩鎮割據混戰中,此時的南方保持了相對穩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設的高潮,水稻生產技術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南方農業的發展,加速經濟重心南移。——摘編自齊濤《中國古代經濟史》材料三:姜席堰位于錢塘江支流靈山江,由上堰(姜堰)、引水渠、下堰(席堰)及渠首分水閘等部分組成。(1)說說材料一中“灌溉工程”對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 (2)根據材料二,分析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3)由于夏季風具有________,使得靈山江流域夏秋季降水量具有年際差異大的特點。說明這一特點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是________。 (4)依據材料三,說明渠首分水閘的主要功能。 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 (1)D(2)D 【考點】中國的地形、氣候,中國四大地理區域 解:【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主要地形區的分布。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地東南為長白山脈,東北為小興安嶺,西北為大興安嶺,所以甲地為我國的東北平原。(2)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北方地區自然人文特征的有關知識。 圖3區域位于我國北方地區,主要為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近年來,冬季我國很多南方人前往圖3區域旅游,主要原因是該區域冬季氣溫低,可以體驗冰雪樂趣。 故答案為: (1)D;(2)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主要地形區分布、自然人文特征的識記。2. (1)B(2)D(3)C 【考點】世界地形、河湖、氣候,世界典型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 解:【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澳大利亞的有關知識。M國為澳大利亞,西臨印度洋,屬于大洋洲,地處中低緯度,位于東半球,B復合題意。(2)本題考查的是氣候特征。乙地區冬暖夏涼,全年降水較多且季節分配較均勻,即為溫帶海洋性氣候。A為地中海氣候,B為熱帶季風氣候,C全年降水稀少,D為溫帶海洋性氣候。(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澳大利亞以熱帶為主的氣候,形成了大面積的熱帶草原,中部平原區地下水豐富、分布廣泛,可供牲畜飲用,有利于農牧業發展,農牧業在世界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所產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高,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比較圖中甲、乙兩農業帶的畜牧業,發現甲農業帶潛在的生態威脅大,天然草場的面積廣,所以①④不符合題意,②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1)B;(2)D;(3)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澳大利亞概況的識記,對氣候柱狀圖的判讀能力,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3. (1)C(2)C 【考點】世界典型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該地主要是蘇伊士運河周邊地區,圖中運河溝通了紅海和地中海。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2)據圖分析,該地位于北緯28度以北,屬于北半球,東經32度以東,屬于東半球;該地屬于蘇伊士運河周邊地區,屬于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根據圖中的等高線及其分布可知,該地地勢起伏較大,不是地勢平坦;從地理分區的角度看,該地屬于阿拉伯世界,講阿拉伯語;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1)C;(2)C。 【點評】蘇伊士運河, 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溝通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也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是亞洲與非洲、歐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4. (1)B(2)C 【考點】中國的地形、氣候,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分析】 (1)在給出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中,根據以溫定帶,以水定型的規律,可以確定①是亞熱帶季風氣候,②是溫帶大陸性氣候,③溫帶季風氣候,④是高山高原氣候。因此,與上圖①②③④對應的城市依次為 上海、烏魯木齊、北京、拉薩。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2)①③兩地均屬于季風氣候,只是兩地的熱量帶不同,與緯度有關。造成①③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緯度的差異。 【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5. B 【考點】中國的地形、氣候 解:【分析】地勢崎嶇,巖溶地貌分布十分廣泛,是形容云貴高原的景觀; 草場廣布,有我國海拔最高的牧場,是形容我國青藏地區的景觀; 雪峰連綿,地處我國的第一級階梯,不是第三級階梯; 林場廣布,我國著名的紅松之鄉,是形容我國東北地區的景觀。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球上超過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邊緣,由于海拔高,氣溫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最大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同時海拔高,云量少,也是我國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本區是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都發源在這里,主要的糧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麥。6. D 【考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 解:【分析】我國的經濟中心是上海; 古老而現代的首都是北京;高原上的日光城是拉薩;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是烏魯木齊。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烏魯木齊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4個地級市之一,西北第二大城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市政府位于水磨溝區。是全疆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 烏魯木齊地處 中國西北,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亞歐大陸腹地,毗鄰中亞各國,有“亞心之都”的稱呼。烏魯木齊市現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是世界上最內陸、距離海洋和海岸線最遠的大型城市。7. (1)D(2)C 【考點】世界地形、河湖、氣候,世界典型區域 解:【分析】 (1)根據圖中給出的經緯網,該地位于東南亞的中南半島,甲所示的河流是湄公河。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2) 乙所示區域具有明顯的“稻作文化的印記” ,主要表現為: 渠道河流構成水網環繞村莊 , “御耕節”是重要的傳統節日 。水稻生產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沒有大規模使用機械; 區域內有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 ,這與水稻生產沒有直接關系。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1)D;(2)C。 【點評】 水稻適宜在高溫多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自然環境中生長,因此熱帶和亞熱帶的沖積平原成為水稻生產的主要分布區.無論是水稻的生產過程還是修建農田設施,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樣,一方面促進了當地人口的增長,另一方面也給農業生產帶來巨大壓力。為了滿足對糧食的需求,人們不斷地興修水利,共同抵御自然災害帶來的威脅,并祈求神靈的保佑,形成了物質、社會、精神三個層面的稻作文化印記。二、材料分析題8. (1)東海;下(2)水網密布;地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3)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擴張(建設用地增加)雖然促進城市經濟迅速發展,但侵占了過多未利用地,也會造成城市環境惡化。因此,要協調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關系,才能實現整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考點】長江、黃河,中國四大地理區域,人口問題及對策,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可持續發展 解:【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長江和上海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江注入東海,它給予我們航運、發電等諸多便利;位于其下游的上海是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2)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圖5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長三角地區水網密布,地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3)本題考查的是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有關知識。分析圖6和圖7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擴張(建設用地增加)雖然促進城市經濟迅速發展,但侵占了過多未利用地,也會造成城市環境惡化。因此,要協調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關系,才能實現整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故答案為:(1)東海;下(2)水網密布;地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 (3)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擴張(建設用地增加)雖然促進城市經濟迅速發展,但侵占了過多未利用地,也會造成城市環境惡化。因此,要協調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關系,才能實現整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長江流域、上海概況的識記,對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9. (1)大致位于3°S—11°N,68°W—78°W(主要位于北半球低緯度或熱帶地區);南美洲(西)北部,西鄰太平洋、北鄰大西洋,東臨委內瑞拉,美國(墨西哥)的東南方向。(2)緯度較低,全年氣候溫暖,降水豐富,鮮花可以全年進行生產;地形復雜,氣候多樣,鮮花種類豐富。(3)鮮花品質好,有競爭優勢;政策支持,推動花卉種植和出口;該國為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低廉;距離美國較近,運輸成本較低。 【考點】七大洲、四大洋,世界地形、河湖、氣候,世界典型區域,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 解:【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地理位置的判讀。哥倫比亞的地理位置特征:大致位于35-11“N,68W-78W(主要位于北半球低緯度或熱帶地區),南美洲(西)北部,西鄰太平洋、北鄰大西洋,東臨委內瑞拉,美國(墨西哥)的東南方向。(2)本題考查的是氣候的分布。 哥倫比亞位于赤道北側附近,68°W-80°W,太平洋東岸,南美洲最北端;地形以山地為主,西部是安第斯山脈;首都圣菲波哥大位于安第斯山脈上,海拔高,氣候涼爽。這對哥倫比亞鮮花生產的有利影響:緯度較低,全年氣候溫暖,降水豐富,鮮花可以全年進行生產;地形復雜,氣候多樣,鮮花種類豐富。(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哥倫比亞成為美國最大鮮花出口國的社會經濟條件:鮮花品質好,有競爭優勢;政策支持,推動花卉種植和出口;該國為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低康;距離美國較近,運輸成本較低。 故答案為: (1)大致位于3°S—11°N,68°W—78°W(主要位于北半球低緯度或熱帶地區);南美洲(西)北部,西鄰太平洋、北鄰大西洋,東臨委內瑞拉,美國(墨西哥)的東南方向。 (2)緯度較低,全年氣候溫暖,降水豐富,鮮花可以全年進行生產;地形復雜,氣候多樣,鮮花種類豐富。 (3)鮮花品質好,有競爭優勢;政策支持,推動花卉種植和出口;該國為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低廉;距離美國較近,運輸成本較低。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氣候分布的識記,對地理位置的判讀,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0. (1)旱澇保收。(2)北方戰亂,南方相對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給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南方水利的興建和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促進了南方農業的發展。(3)不穩定性;降水多的年份易發水災,毀壞農田,影響農業生產;降水少的年份,易發旱災,影響當地農作物生長(4)控制河水進入灌溉干渠,調控進入各灌溉干渠的水量。 【考點】中國的地形、氣候,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分析】(1)本題考查“灌溉工程”對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根據材料一中的“……低田常無水患,高田常無旱災”。可見“灌溉工程”使農業生產旱澇保收。 (2)本題考查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材料一“安史之亂后,黃河流域陷入長期藩鎮割據混戰中,此時的南方保持了相對穩定”說明了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北方戰亂較多,而南方相對安定;材料一“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設的高潮,水稻生產技術逐步提高”說明了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給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材料一“水稻生產技術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南方農業的發展,加速經濟重心南移。”說明了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南方水利的興建和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促進了南方農業的發展。 (3) 亞洲夏季風的不穩定性,主要體現在有些年份過強,有些年份過弱;夏季風過過強的年份,夏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雨季過長,會造成洪澇災害;夏季風過過弱的年份,夏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雨季過短,會造成干旱災害。? (4) 渠首分水閘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河水進入灌溉干渠,調控進入各灌溉干渠的水量。 故答案為:(1)旱澇保收。 (2)北方戰亂,南方相對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給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南方水利的興建和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促進了南方農業的發展。 (3)不穩定性;降水多的年份易發水災,毀壞農田,影響農業生產;降水少的年份,易發旱災,影響當地農作物生長。 (4)控制河水進入灌溉干渠,調控進入各灌溉干渠的水量。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2018年,中國都江堰、靈渠、姜席堰、長渠4個項目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為依托,考查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等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