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年浙江省中考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7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歷史發展的趨勢一、單選題(共9題)1.歷史學家吳于廑認為,近代世界由分散向整體發展,以1500年左右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下列史實可以作為這種歷史分期依據的是( ???) A.?文藝復興?????????????????????????B.?新航路開辟?????????????????????????C.?啟蒙運動?????????????????????????D.?法國大革命2.2019年4月下間,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這是2019年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回答小題。 (1)這次論壇的主題是( ???) A.?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B.?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C.?齊心推動“一帶一路”發展 D.?共建“一帶一路”、開創美好未來(2)“一帶一路”建設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有( ???) ①促進沿線國家共享成果 ②助力我國經濟跨越式發展③優化我國對外貿易結構 ④推動經濟開始走向全球化A.?① ②?????????????????????????????????????B.?② ③?????????????????????????????????????C.?① ④?????????????????????????????????????D.?③ ④3.重大事件會對歷史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下列關于歷史事件影響的表述,正確的有( ???) ①新航路開辟——使區城聯系日益密切 ② 瓦特改進蒸汽機——出現了工廠制度③戊戌變法——是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潮流 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A.?① ② ③????????????????????????????????B.?① ② ④????????????????????????????????C.?② ③ ④????????????????????????????????D.?① ③ ④4.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相互聯系。下列選項中,有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是( ???) ①美國大幅上調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 ②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③英國議會表決通過《退出歐洲聯盟法案》 ④ 中國主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全部近代歷史上,沒有別的事件比它更驚人地影響了普通人的生活,或對人類的進步開拓了更廣闊的前景,或造成了更劇烈的苦難和不滿。”這里的“它”是指( ???) A.?文藝復興???????????????????????????B.?啟蒙運動???????????????????????????C.?工業革命???????????????????????????D.?百日維新6.“向海而興,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為海制?!毕铝心苡∽C這一觀點的史實有(??? )①張騫通西域? ② 新航路開辟 ③ 雅克薩之戰??? ④ 鴉片戰爭A.?① ②?????????????????????????????????????B.?① ④?????????????????????????????????????C.?② ④?????????????????????????????????????D.?③ ④7.科技使“天涯若比鄰”。下列發揮此類作用的科技成果中,屬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 ) A.?蒸汽機車的發明?????????B.?內燃機的廣泛應用?????????C.?電報和電話的發明??????D.?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8.2019年3月,習近平主席應邀訪問歐洲三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為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注入新動力。這說明我國( ???) ①堅持合作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② 深化對外開放,與各國搶占發展機遇③主導世界事務,彰顯大國的軍事實力 ④ 堅持合作共贏,與各國共享發展成果A.?① ②?????????????????????????????????????B.?① ④?????????????????????????????????????C.?② ③?????????????????????????????????????D.?③ ④9.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的越來越大,有人說,“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結合知識鏈接,對比兩者,以下觀點正確的是( ???) 知識鏈接: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該計劃客觀上對西歐的經濟復蘇起到了很大作用,實質是美國利用經濟手段控制西歐,確立和鞏固美國的霸權地位。A.?參與國家的地位都平等,但設計的道路完全不同B.?都超越了社會制度差異,但參與國家的范圍不同C.?都削弱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但誕生的背景不同D.?都能促進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但根本目的不同二、判斷題(共1題)10.建設和平、公正、包容的社會,是當今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發展課題。 三、材料分析題(共4題)11.文明的傳播、傳承和互鑒,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材料二:貞觀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歲以下男子服兵役。中書省擬定敕文,文件到門下省,魏征堅持認為不可,沒有簽署,前后來回多達四次。太宗發怒,召見并當面責備魏征……魏征以征稅失信為例,勸說太宗減少稅賦和兵役……太宗說,我的過錯很大。于是收回成命。——據(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八》編譯材料三:中國人……造紙的知識傳入歐洲,1340年意大利出現了第一個造紙的作坊……這就為“知識普及”口號打開道路,標志著我們(歐洲人)心目中所謂書籍的開端。——(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1798年,法國人發明了近代第一臺造紙機,大大減少生產的工時與成本。至19世紀中葉,歐洲出現然的大機器生產,實現了造紙生產的近代化過程·。1882年,上海一些商人購置了英國的造紙機、切紙機等,建立機器造紙廠,開始改變中國長期以來手工造紙的局面。——摘編自潘吉星《中國造紙史》等(1)讀材料一圖,歸納中國造紙術傳播的特點。 (2)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根據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國之道。 (3)有學者認為“文明因互鑒而發展”,請根據材料三,以造紙技術的發展為例加以論證。 12.臺州某校九年級(2)班以“弘揚創斷精神,凝聚創新力量”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請你一起參與。 (1)【第一階段】同學們上網查找到以下資料。世界主要國家(地區)在生物制藥領城主要數據比較表(2017—2018年)國家/地區研發投入同比增長全球研發金額占比全球市場份額占比歐盟13.2%28%27%美國13%46%38.6%日本2.3%8%14.4%中國27.5%1%7.2%【注】單克隆抗體類藥物代表全來生物制藥的最高水年,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壟斷著全球98%以上單克隆抗體類藥物。請概括資料反映的信息。(2)【第二階段】2019年2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整版文章,報道了臺州鄉賢俞德超博士及其帶領的信達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同學們根據報道整理出三張卡片資料。 從放牛娃到科學家小時候,他是天臺山里的放牛姓。18歲,成為大山里走出來的第一個大學生。后來,跨海過洋到美國從事藥物研究13年,擁有61項發明專利。2006年,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回國創業。艱苦創業譜新篇回國后,面對簡陋的科研條件,他帶領團隊迎難而上,負重拼搏,開發出“康柏西普”,改變了中國眼底病致盲患者無藥可治的歷史,這是我國首個具有全球知識產權的單克隆抗體類藥物。質樸話語顯情懷“回國為中國生物藥產業貢獻力量,把創新理想融入偉大的時代,和祖國一起同頻共振,這是我最正確的人生選擇。”“開發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這應該就是我們的使命?!?br/>結合卡片資料說說創新精神在俞德超身上是如何體現的?(3)【第三階段】圍繞俞德超的創業事跡,研究小組的同學們展開熱烈討論,同學們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 綜合上述材料,任選一個觀點加以評析。13.百年來中國外交發生了巨變,尤其是建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外交成就。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代表團發表文告解釋不簽字之理由,謂和會關于山東問題之解決殊欠公允,中國曾于五月四日向各國首相會議提出抗議……——巴黎二十八日路透社電《中代表不簽字之通告》材料二:凡屬被國民黨政府所承認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大俠館、公使館、領事館及其所屬的外交機關和外交人員,在人民共和國和這些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以前,我們一概不予承認……——《中共中央文件選集十八·中央關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材料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法建交55周年……當前國際形勢和兩國關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有幾點始終沒有改變。一是中國對中法關系的重視始終沒有改變。二是中法對和平、發展、公平、正義的共同追求始終沒有改變。三是中法合作互利共贏的屬性始終沒有改變。——摘自2019年3月25日新華社《習近平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為什么要“提出抗議”。 (2)材料二體現了我國建國初期的哪一外交方針?列舉我國20世紀50年代的兩項外交成就。 (3)中法建交55年來,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材料三中“幾點始終沒有改變”對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有何啟示? 14.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閱讀社區宣傳欄內容,回答問題。 習近平主席曾多次講述亞洲文明交流的重要意義。追溯各國的文明起源,他提到了“河”;講述各個文明交流互鑒內涵,他闡釋了“和”;為各國文明交流建言獻策,他談到了“合”。亞洲心聲:3個“期待”2019年5月15日,習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提到了3個“期待”,提出了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方案”,夯實共建亞洲命運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中國方案:4點“主張”期待一個和平安寧的亞洲。期待一個共同繁榮的亞洲。期待一個開放融通的亞洲。一是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二是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三是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四是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委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br/>(1)請選擇習主席講述的“河”和“合”中的一個字,解讀其離意。 (2)“亞洲心聲”,照應潮流。請概述當今世界有利于文明交流的時代背景。 (3)“中國方案”。中國擔當。請從文化角度談談我國應該怎樣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 B 【考點】新航路的開辟 解:【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發生在1500年前后,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所以B符合題意;文藝復興運動發生在14-16世紀,啟蒙運動發生在17-18世紀,都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所以AC不符合題意;法國大革命發生在18世紀末,所以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的識記。2. (1)D(2)B 【考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2019年4月下間,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這次論壇的主題是共建“一帶一路”、開創美好未來。(2)本題考查的是“一帶一路”建設。①與題意無關;“一帶一路”建設助力我國經濟跨越式發展,優化我國對外貿易結構,所以②③符合題意; “一帶一路”建設促進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在“一帶一路”建設開始之前早已開始,所以④表述錯誤。 故答案為: (1)D;(2)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帶一路”建設的理解。3. A 【考點】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解:【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重大歷史事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②③表述正確,符合題意;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并沒有推翻整個封建制度,所以④表述錯誤。 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的識記。4. D 【考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分析】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和中國主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都有利于推動我國和世界各國的商品和貿易活動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②④符合題意,正確。 ①不符合題意,美國大幅上調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會阻礙中國和美國的經濟交流與發展。 ③不符合題意,《退出歐洲聯盟法案》不利于歐洲各國的經濟交流與發展。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為商品生產在全球范圍內完成,商品貿易在全球范圍內完成。 ?5. C 【考點】工業革命 解:【分析】19世紀三四十年代,一個新的工業部門——機器制造業誕生了。用機器制造機器標志著工業革命的完成。從19世紀初起,工業革命逐漸從英國向法國、德國、美國等國擴展。它極大地促進了這些國家生產力的發展。工業革命,開創了人類真正意義上的工業,極大的發展了生產力,標志著世界市場的形成,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促進全球經濟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去加速了世界殖民運動,給殖民地人民帶來苦難,由于生產力的需求,資源爭奪成為主要矛盾,導致戰爭不斷,破壞了自然環境。所以“全部近代歷史上沒有別的事件更驚人地影響了普通人的生活,或對人類的進步開拓了更廣闊的前景,或造成了更劇烈的苦難和不滿?!睌⑹龅氖枪I革命。? C項工業革命是題干中敘述的“它”,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 ?6. C 【考點】新航路的開辟,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分析】①張騫通西域和③雅克薩之戰和海洋無關,不符合題意; ②新航路開辟是從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伙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時也引發了殖民掠奪的狂潮,符合題意; ④鴉片戰爭爆發的標志是1840年,英國艦隊封鎖珠江口,進行挑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 D 【考點】工業革命 解:【分析】A項蒸汽機車的發明屬于第一次科技革命,不符合題意;B項內燃機的廣泛應用屬于第二次科技革命,不符合題意;C項電報和電話的發明屬于第二次科技革命,不符合題意;D項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屬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于20世紀四五十年代,核心是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標志著人類進入了信息化的社會,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8. B 【考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分析】 習近平主席應邀訪問歐洲三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這說明中國重視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設一個繁榮的世界。中國發展堅持合作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各國共享發展成果 。①④符合題意,正確。 ②中與各國搶占發展機遇的觀點錯誤,應排除。 ③錯誤,中國不主導世界事務。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發展堅持合作共贏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中國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一直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主張在全球發展中要集思廣益、各施所長、各盡所能,讓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個國家。9. D 【考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分析】A項參與國家的地位都平等,但設計的道路完全不同不正確,不符合題意,馬歇爾計劃是美國實施的援助西歐國家的政策,美國處于主導地位; B項都超越了社會制度差異,但參與國家的范圍不同不正確,馬歇爾計劃是美國實施的援助西歐國家的政策,參與國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不符合題意; C項都削弱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但誕生的背景不同不正確,“一帶一路”不存在弱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符合題意; D項都能促進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但根本目的不同正確,美國在二戰后對西歐國家實施馬歇爾計劃是為了控制西歐各國,對抗蘇聯。今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建立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為世界各國提供了金融和經濟合作的平臺,兩者的目的是有本質區別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 “一帶一路”和“馬歇爾計劃”的異同點及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判斷題10. 正確 【考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分析】根據所學,消除貧困,讓人們都過上繁榮和充實的生活,平等和有尊嚴地健康的環境中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能,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和平、公正、包容的社會,是當今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發展課題。所以題干中的觀點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為解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成為各國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必然選擇。三、材料分析題11. (1)傳播時間久;傳播范圍廣;主要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2)完善制度、虛心納諫、善于用人、愛惜民力。(3)古代造紙術由中國傳入歐洲,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到了近代,18世紀歐洲工業革命的興起,推動造紙術的技術革新和生產效率的提高。19世紀中后期的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機器,創辦近代造紙企業,改變了傳統落后的生產技術??梢?,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文明不斷走向進步。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工業革命,洋務運動 解:【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中國造紙術傳播的特點有: 傳播時間久;傳播范圍廣;主要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2)本題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的治國之道為完善制度、虛心納諫、善于用人、愛惜民力。(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造紙術由中國傳入歐洲,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到了近代,18世紀歐洲工業革命的興起,推動造紙術的技術革新和生產效率的提高。19世紀中后期的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機器,創辦近代造紙企業,改變了傳統落后的生產技術。可見,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文明不斷走向進步。故答案為:(1)傳播時間久;傳播范圍廣;主要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 (2)完善制度、虛心納諫、善于用人、愛惜民力。 (3)古代造紙術由中國傳入歐洲,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到了近代,18世紀歐洲工業革命的興起,推動造紙術的技術革新和生產效率的提高。19世紀中后期的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機器,創辦近代造紙企業,改變了傳統落后的生產技術??梢姡拿鹘涣骰ヨb,推動人類文明不斷走向進步。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唐太宗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2. (1)我國日益重視生物制藥領域的自主創新,研發投人增長速度快;我國在生物制藥領域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全球研發金額占比仍比較低,市場份額占比還落后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2)擁有很多發明專利、開發新藥獲得全球知識產權等,體現了他敢為人先、敢于冒險的勇氣和自信;帶領團隊迎難而上、負重拼搏,體現了他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把開發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藥作為自己的使命,體現了他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和造福人類的濟世情懷。(3)甲觀點:這一觀點是正確的??萍紕撔履芰σ呀洺蔀榫C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從整體上看,我國仍然面臨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問題;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 乙觀點:這一觀點是正確的。創新的目的是增進人類福社,讓生活更美好;當今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創新不僅僅是科學家的事,我們每個人都是創新者,都向往在創新中實現自我價值。【考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我國日益重視生物制藥領域的自主創新,研發投人增長速度快;我國在生物制藥領域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或全球研發金額占比仍比較低,市場份額占比還落后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2)本題考查的是創新精神。分析材料可知,擁有很多發明專利、開發新藥獲得全球知識產權等,體現了俞德超敢為人先、敢于冒險的勇氣和自信;帶領團隊迎難而上、負重拼搏,體現了俞德超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把開發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藥作為自己的使命,體現了俞德超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和造福人類的濟世情懷。(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贊同甲觀點, 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從整體上看,我國仍然面臨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問題;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蛘哔澩矣^點,創新的目的是增進人類福社,讓生活更美好;當今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創新不僅僅是科學家的事,我們每個人都是創新者,都向往在創新中實現自我價值。故答案為:(1) 我國日益重視生物制藥領域的自主創新,研發投人增長速度快;我國在生物制藥領域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全球研發金額占比仍比較低,市場份額占比還落后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 (2) 擁有很多發明專利、開發新藥獲得全球知識產權等,體現了他敢為人先、敢于冒險的勇氣和自信;帶領團隊迎難而上、負重拼搏,體現了他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把開發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藥作為自己的使命,體現了他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和造福人類的濟世情懷。 (3) 甲觀點:這一觀點是正確的。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從整體上看,我國仍然面臨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問題;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乙觀點:這一觀點是正確的。創新的目的是增進人類福社,讓生活更美好;當今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創新不僅僅是科學家的事,我們每個人都是創新者,都向往在創新中實現自我價值。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創新精神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3. (1)中國的正當要求被拒絕,巴黎和會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這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2)“另起爐灶”。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中國分別與印度、緬甸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3)從兩極格局到多極化趨勢。啟示我們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考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分析】(1)本題考查巴黎和會的相關知識。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要求收回大戰期間被日本侵占的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和會竟不顧中國的反對和抗議,決定把德國在山東的一切非法權益移交給日本,這激起了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怒,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 (2)本題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政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親的關系”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中共“另起爐灶”,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外交關系。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周恩來總理在訪問印度、緬甸時與兩國總理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了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促進了中國同亞洲各國的團結與合作,使中國贏得與會國的理解和尊重。 (3)本題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相關知識。中法建交于1964年,聯系所學知識,二戰結束后,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稱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脹,但美國又不得不正視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于是,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對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從而形成了兩極格局。1991年,蘇聯解體,美蘇兩極格局隨之結束;當今的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的趨勢發展。第二問是開放型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啟示我們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故答案為:(1)中國的正當要求被拒絕,巴黎和會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這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2)“另起爐灶”。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中國分別與印度、緬甸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3)從兩極格局到多極化趨勢。啟示我們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的內容、新中國的外交政策、世界政治格局等相關知識及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14. (1)“河”:大河流域孕育了亞洲早期文明。“和”:和平的理念,和而不同、和諧共處的智慧?!昂稀保汉献鞴糙A,共享發展機遇。(2)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經濟全球化的基本特征。(3)增強中華文化自信,夯實優秀傳統文化根基,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與時俱進和創新性發展;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交流互鑒中發展;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考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解:【分析】(1)根據所學, “河”可以從大河流域孕育了亞洲早期文明?!昂汀笨梢詮暮推嚼砟罴昂投煌⒑椭C共處的智慧方面解釋,“合”可以從合作共贏,共享發展機遇的角度分析說明。 (2) 當今世界有利于文明交流的時代背景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經濟全球化的基本特征等。 (3)本題要求從文化的角度談中國的國際擔當,因此可以從增強中華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與時俱進和創新性發展;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交流互鑒中發展等方面進行分析說明。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當今時代主題,經濟全球化,中華文化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