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12張PPT。知識回顧:從1840年到1900年,中國經歷了哪些列強侵略?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 政治上: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經濟上:加緊對中國的掠奪,它們通過直接投資、向清政府貸款等多種方式,控制筑路大權,奪取在鐵路沿線開發土地、開采礦藏等特權。 列強加緊對中國的控制 認同第一種觀點,列強控制中國的市場,獲取了高額利潤,嚴重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給中國帶來了近代技術,培養了中國本土人才,但其壓制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危害是巨大的。 兩種說法都不全面。我們應該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待這一問題,既要看到列強的經濟掠奪對中國的危害,也要看到它在客觀上給中國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如近代技術和創新精神等。 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把中國變成列強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最終完全控制中國 你認為應該怎樣面對列強經濟勢力深入中國所帶來的影響呢?辯證地全面地看待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破壞性:(1)使中國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民族危機空前嚴重。(2)外國資本的擠壓,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建設性:(1)列強的侵略使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民族救亡運動此起彼伏(2)列強的侵略使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同時帶來了近代技術和創業精神,培養了中國本土人才。民族資產階級的成長 面對列強的掠奪,有識之士紛紛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護民族經濟。為了“收回利權”“振興實業”,國內掀起籌建鐵路公司、集股自修鐵路的熱潮。民族工業的發展,促進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形成。著名實業家張謇參與發起了國會請愿運動,要求召開國會。 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 知識分子作為一種新的社會力量也成長起來。在廢科舉、興學堂和出國留學的潮流下,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出現了大量宣傳革命的報刊書籍。這些著作號召人民起來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資產階級革命組織的建立 孫中山:在眾多革命者中,出生于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的孫中山,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興中會——革命團體建立 此后,各地革命團體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 ①時間、地點:1894年11月,夏威夷的檀香山。②性質: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③口號:“振興中華”。④影響:2.中國同盟會——革命政黨建立①時間、地點:1905年,日本東京。②領導人:孫中山被選為總理。③性質:同盟會是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革命組織④革命綱領:誓詞中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在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進一步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⑤活動:同盟會成立后,一方面宣傳革命的理論和主張,另一方面頻頻發動武裝起義。三民主義的主要內容民族主義: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壓迫(前提)民權主義: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核心內容)民生主義:通過平均地權的方法使國民擺脫貧困,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補充和發展)資產階級土地綱領,沒有完全廢除封建土地制度資產階級民權,不為一般平民所共有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統治,客觀上打擊帝國主義反映了人民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愿望,有利民主政治的發展.改良社會經濟,同情勞動人民.(政治革命)(社會革命)(民族革命) “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是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它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與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共同愿望。但“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以及試圖在不觸動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解決土地問題,這些局限是民族資產階級軟弱性的體現,也就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徹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思維延伸如何評價“三民主義”? 結合孫中山的這段話,用自己的語言描述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梢詮恼畏矫?,也可以從經濟領域,還可以從思想文化領域,等等。政治方面,帝國主義列強控制清政府,民族危機加重。經濟領域,列強加緊對中國的掠奪。思想文化領域,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 面對當時的中國局勢,也有革命者發出“要革命的,這時可以革了,過了這時就沒有命了”的吶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吶喊? 在辛亥革命前短短十幾年內,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并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列強在華紛紛劃分勢力范圍、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并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日俄兩國在中國土地上開戰,極端深重的民族危機使人們痛感面臨亡國滅種的險境。革命者的吶喊是為喚醒中國民眾起來革命,救亡圖存。因此,“救亡”成為當時千百萬中國人最強烈的要求。清政府的新政和預備立憲2、預備立憲過程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1906年,清政府下詔“預備仿行立憲”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立憲派)1911年,裁撤軍機處,設立責任內閣影響本質的落后性:預備立憲是個騙局,使得立憲派分化,統治集團分裂,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客觀上看具有進步性,促進中國近代化內容:派遣留學生、編練新軍、獎勵實業結果:沒有使清政府擺脫內外困境——失敗1、新政目的:為了遏止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維護風雨飄搖的封建統治3、缺陷:未觸及腐朽的制度本身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任何維護清朝統治的改良道路都是行不通的。只有通過革命建立新的政體,才有可能挽救民族危機。列強對中國的經濟掠奪民族工業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成長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辛亥革命課堂小結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資產階級革命組織(興中會、同盟會)的建立階級基礎思想宣傳組織條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4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ppt 興中會成立.flv 同盟會的成立.flv 孫中山三民主義.flv 辛丑條約的簽定與清末新政.flv 黃花崗起義.fl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