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年浙江省中考真題分類匯編專題10:和諧世界的追求與可持續發展的選擇一、單選題(共4題;共14分)1.下圖為小西同學針對環境問題梳理的知識框架,“……”處內容應該是( ???) ①建設人工林場 ②合理利用水資源③大力發展旅游業 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紹興發展依托于綠水青山。2018年紹興市共淘汰落后產能企業348家,關停熱電企業7家,推廣新能源汽車5026輛,打響了藍天保衛戰。這樣做(??? ) ①是因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②表明解決環境問題是紹興當前的工作中心③體現了紹興努力落實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④體現了紹興著力追求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回首過去,汲取奮進的力量;立足當下,堅定前行的腳步。回答小題。 (1)1949年5月起,金華各地陸續解放。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無數先輩前赴后繼,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金佛莊于1926年12月被軍閥孫傳芳殺害。他犧牲于( ???) A.?北伐戰爭時期????????????????B.?土地革命戰爭時期????????????????C.?抗日戰爭時期????????????????D.?解放戰爭時期(2)2019年5月6日起,浦江每日向義烏輸送3萬噸成品水。這一調水工程( ???) A.?緣于義烏因降水稀少而導致缺水 B.?將水由靈江流域調往錢塘江流域C.?使浦江經濟優勢轉化為資源優勢 D.?緩解了義烏水資源供應緊張狀況(3)金義都市區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統一規劃部署的四大都市區之一。金華市委市政府抓住這一促進金華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積極優化都市區規劃體系。結合圖示信息,你認為該規劃體系可能包括( ???) ①打造便捷交通,完善配套設施 ②做大民營經濟,發揮主導作用③依托各自優勢,實現特色發展 ④加強區域合作,組團協同發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庫布齊沙漠是我國第七大沙漠,是世界上迄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被聯合國確定為“全球治沙樣本”。回答小題。 (1)讀圖,庫布齊沙漠所處區域( ???) A.?位于黃土高原???????????B.?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C.?地處南方地區???????????D.?在陜西和山西交界處(2)庫布齊沙漠治理面積達6460平方公里,綠化面積3200多平方公里,涵養水源240多億立方米,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巨變告訴我們( ???) A.?荒漠化是我國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 B.?必須把治沙放在生態環境建設的首位C.?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可以不要經濟發展 D.?改善生態環境能有效促進可持續發展二、材料分析題(共3題;共41分)5.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和安徽省。浙江省作為其中一員,將積極推動長三角一體化。 (1)長江注入________(海域名稱),它給予我們航運、發電等諸多便利;位于其________游的上海是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 (2)長三角地區人口稠密、城鎮眾多,將對一體化的推進起到重大作用。結合圖5,列舉長三角地區人口稠密的四個自然條件。 (3)分析圖6和圖7的信息,說明浙江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必要性。 6.改革開放40多年來,杭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發端于政府簡政放權,著力于辦事流程簡化,服務于廣大群眾的杭州“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出新招,老百姓只需用手機登錄平臺,便能得知辦理結果,實現了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材料二:杭州市X村過去是一個“土墻房,半年糧”的窮山窩。在村委會的引導下,當地村民運用科技手段建起了葡萄種植大棚,科學控溫控濕,提高了經濟效益。X村還抓住縣里綠道建設的機遇,大力發展旅游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材料三:近年來,杭州的農村文化禮堂蓬勃發展。Y村立足現有文化資源,以忠孝文化為魂,積極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他們還結合本村實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禮瑩”等活動,并通過村村結對,互學互鑒,弘揚了時代精神。這些舉措增強了農村文化禮堂的生命力,堅定了文化自信。(1)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有什么現實意義?體現的政府宗旨是什么? 現實意義政府角度________人民角度________社會角度________政府宗旨:________(2)X村的做法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中的哪兩項?選擇其中一項,說明X村是如何踐行該理念的。 (3)運用“守望精神家園”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分析Y村的文化建設舉措為什么能夠堅定文化自信。 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回收可利用的垃圾,實施循環經濟是許多國家的共同選擇。目前寧波市將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成四類,并設置對應的藍色、綠色、紅色、黑色垃圾桶。材料二:閱讀“全國生活垃圾清運量”和“2017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情況”圖表。材料三:某班舉行“垃圾分類·誰的責任”主題班會,小寧和小雨發表了自己的觀點。(1)請把下列生活垃圾分類。 ①玻璃 ???②果皮 ???③餐中紙 ???④剩菜⑤廢燈管 ???⑥舊報紙 ???⑦過期藥品 ???⑧礦泉水瓶(2)請分別指出我國生活垃圾產生的趨勢及處理的主要方法。并結合上述兩則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實施垃圾分類的必要性。 (3)假如你是班級一員,請你發表自己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答案: B 考點:人口問題及對策,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非洲環境治理的有關知識。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由于長期受殖民統治,經濟發展落后,有些國家靠出口一種或幾種原材料。非洲要擺脫單一經濟的發展,也需各國幫助。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長造成了糧食的極度短缺,為了滿足糧食需要,不斷的破壞生存的環境,現階段人口、糧食、環境是非洲面臨的巨大問題。 圖中所示的是非洲的環境問題,其治理措施是合理控制人口、建設人工林場、合理利用水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等,所以①②④符合題意,③與題意無關。 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非洲環境治理的理解。2.答案: C 考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可持續發展 解析:根據所學,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非常突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只有通過轉變發展方式才能得到解決。 紹興發展依托于綠水青山,打響了藍天保衛戰,體現了紹興努力落實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追求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 這是因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 ②觀點錯誤,紹興當前的工作中心是經濟建設為中心。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3.答案: (1)A(2)D(3)C 考點:社會調查,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 解析:(1)A項北伐戰爭時期指1926年7月9日-1928年12月29日,金佛莊于1926年12月被軍閥孫傳芳殺害,1926年12月屬于北伐戰爭時期,符合題意; B項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也稱作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指1927年8月—1937年,不符合題意; C項抗日戰爭時期是指1931年——1945年,不符合題意; D項解放戰爭時期是指1946年6月——1949年4月,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2)義烏沒有縱深的山壟,建不了大水庫。又因近幾年常住人口增加,用水量大,缺水就成了較為嚴重的問題。浦江每日向義烏輸送3萬噸水,這一調水工程有效緩解了義烏水資源供應緊張的狀況。 故答案為:D. (3)金義都市區位于金華市東區與義烏市結合部,政府打造便捷交通,完善配套設施,加強區域合作。依托各自優勢,致力于打造高新產業集聚、金融商務繁榮、科教文衛發達、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化現代城區。①③④都有涉及。②項民營經濟未涉及。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涉及范圍較廣,除了要掌握教材內容,還需要結合當地情況分析作答。4.答案: (1)B(2)D 考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 解析: (1)讀圖可知,庫布齊沙漠所處區域是黃土高原以北。庫布齊沙漠位于河套平原黃河“幾”字彎里的黃河南岸(有的人稱為河套沙漠),其北是黃河,往北是陰山西段狼山地區。屬于溫帶干旱和半干旱氣候,地處北方地區,在內蒙古自治區內。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2)上世紀80年代以來,庫布其沙區各族干部群眾,以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大力推進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沙漠治理總面積達到6460平方公里,涵養水源240多億立方米,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實現了由“沙逼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創造了大漠變綠洲的奇跡,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并重的中國特色沙漠綜合治理之路。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庫布其人重新審視人與沙的關系,尋找人與沙共生共存的生態平衡點,沙漠治理有了質的飛越,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二、材料分析題5.答案: (1)東海;下(2)水網密布;地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3)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擴張(建設用地增加)雖然促進城市經濟迅速發展,但侵占了過多未利用地,也會造成城市環境惡化。因此,要協調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關系,才能實現整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考點:長江、黃河,中國四大地理區域,人口問題及對策,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可持續發展 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長江和上海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江注入東海,它給予我們航運、發電等諸多便利;位于其下游的上海是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2)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圖5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長三角地區水網密布,地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3)本題考查的是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有關知識。分析圖6和圖7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擴張(建設用地增加)雖然促進城市經濟迅速發展,但侵占了過多未利用地,也會造成城市環境惡化。因此,要協調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關系,才能實現整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故答案為:(1)東海;下(2)水網密布;地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 (3)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擴張(建設用地增加)雖然促進城市經濟迅速發展,但侵占了過多未利用地,也會造成城市環境惡化。因此,要協調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關系,才能實現整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長江流域、上海概況的識記,對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6.答案: (1)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方便人民群眾辦事,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為人民服務(2)X村的做法體現了創新、綠色的發展理念。X村運用科技手段建起了葡萄種植大棚,提高了經濟效益,體現了創新發展理念。X村抓住綠道建設的機遇,大力發展旅游業,體現了綠色發展理念。(3)Y村立足現有文化資源,積極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夯實了傳統文化根基。結合本村實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禮堂”等活動,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通過村村結對,互學互鑒,使中華文化在交流互鑒中豐富發展,從而堅定了文化自信。 考點: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1)政府的角度可以從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等方面回答。 人民的角度可以從方便人民群眾辦事,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回答。 社會角度可以從公平正義和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回答。 政府的宗旨根據所學,是為人民服務。 (2)分析題干材料可知X村體現創新、綠色的發展理念,具體如何踐行可以找到材料中的關鍵信息進行分析說明,即:X村運用科技手段建起了葡萄種植大棚,提高了經濟效益,體現了創新發展理念。X村抓住綠道建設的機遇,大力發展旅游業,體現了綠色發展理念。 (3)本題可以從積極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夯實了傳統文化根基。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及文化的交流互鑒等方面進行分析說明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建設法治政府,創新、可持續發展和文化自信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一般。7.答案: (1)藍桶:①⑥⑧;綠桶:②④;紅桶:⑤⑦;黑桶:③。(2)趨勢:我國生活垃圾的總量逐年增加;主要方式:填埋、焚燒。 必要性:垃圾總量大、增長快,垃圾分類處理,把可回收垃圾利用起來,提高資源利用率(資源化);使垃圾總量減少了減量化);使焚燒填埋量減少,從而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對土地的侵占,減少對土壤、水體、空氣的污染等。無害化)。(3)我的觀點:垃圾分類是公民的責任。做好垃圾的分類投放是公民的義務。每個人要對自己產生的垃圾負責任。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只有人人關心并參與垃圾分類工作,才能使垃圾減量化、資源化。 或我的觀點:垃圾分類是政府的責任。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政府管理。所以政府對垃圾分類要認真規劃,宣傳教育,落實相關法律法規,監督實施,強制執行。或我的觀點:垃圾分類既需要公民積極參與,也需要政府有所作為。考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 解析:(1)本題可以從 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成四類進行分類,據此, 藍桶:①⑥⑧;綠桶:②④;紅桶:⑤⑦;黑桶:③。 (2)分析數據可知, 趨勢:我國生活垃圾的總量逐年增加;主要方式:填埋、焚燒。 必要性可以從提高資源的利用就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 (3)觀點可以從公民的責任,政府的責任等方面進行分析,原因可以從保護環境的義務,政府的宗旨,及責任等方面進行分析說明。 點評:本題考查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試卷分析部分1. 試卷總體分布分析總分:55分分值分布客觀題(占比)4(7.3%)主觀題(占比)51(92.7%)題量分布客觀題(占比)2(28.6%)主觀題(占比)5(71.4%)2. 試卷題量分布分析大題題型題目量(占比)分值(占比)單選題4(57.1%)14(25.5%)材料分析題3(42.9%)41(74.5%)3. 試卷難度結構分析序號難易度占比1容易0%2普通71.4%3困難28.6%4. 試卷知識點分析序號知識點(認知水平)分值(占比)對應題號1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41(27.9%)1,2,3,4,5,72人口問題及對策14(9.5%)1,53可持續發展28(19.0%)2,5,64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6(4.1%)35社會調查6(4.1%)36中國四大地理區域12(8.2%)57長江、黃河12(8.2%)58實施科教興國戰略14(9.5%)69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4(9.5%)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