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權利義務伴我行第二課 我們應盡的義務第一框 公民的義務課前預習方案學習目標知識目標:知道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的內容;道德義務含義,法律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關系;自主預習1、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 ,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 。2、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 。我們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3、廣義的義務,既包括 ,又包括 。4、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是 義務。5、道德義務:社會成員依據社會道德規范,自覺自愿地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 。6、基本道德規范—— 、 、、 、 。7、當小法官圖中人物沒有履行什么義務?相關鏈接我國公民義務的基本內容(1)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族團結(2)保守國家秘密(3)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4)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5)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6)依法納稅課堂學習方案知識結構難點解析1、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一致性、統一的。首先,公民享受權利,同時要履行義務。其次,權利與義務本身是相互依存的。第三,有些權利本身也是義務。(勞動和受教育)第四,權利和義務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中考例題(2008.成都)實行塑料袋有償使用的通知發布后,有人認為“是否使用塑料袋,是否有償使用,是我個人與商場零售場所的事,他人無權過問”這種認識()①體現了公民應當享有的基本權利 ②體現了公民應當履行的基本義務③忽視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④忽視了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國家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D 此題結合熱點明確考查了權利與義務的辯證統一關系,公民享受權利,同時要履行義務,也考查了如何正確行使權利,是一道很好的現實意義的選擇題。2、公民為什么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首先,享有權利屬于獲得,履行義務屬于付出,只有付出才能獲得,因而必須履行應盡的義務。其次,我們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第三,履行義務時愛國的具體表現。3、法定義務與道德義務的關系聯系:有些道德義務被國家認可為法律規范,即成為法定義務。如:愛護公共財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等。區別:(1)法定義務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道德義務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發形成的(2)法定義務以國家強制力作后盾確保履行;道德義務靠輿論、習慣和社會成員自覺自愿來履行案例分析:四 川 “見 死 不 救 案”2004年12月,詹某約柳某到市外河堤垂釣。沒想到詹某在灑魚餌料時,不慎落入2米多深的水中。此時,站在河堤旁邊的柳某眼睜睜看見不識水性的詹某在水中拼命掙扎,卻未采取任何措施予以施救。采沙場的兩位老人發現后,火速趕來跳進冰冷的河水中救人,但最終沒有抓住詹某的手,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無助地消失了。兒子慘死在僅僅5米多寬的河溝里。痛失愛子的父母認為柳某是現場的第一目擊者,理應承擔既沒施救又沒有呼救的法律和道德責任。于是,他們將柳某推上了被告席,要求法院追究其法律責任,并承擔經濟責任,索賠3萬元。市法院對此案進行了公開審理,判決書首先認為,由于詹某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其溺水身亡是自身不慎落水、不識水性所致,與被告的作為或不作為沒有直接因果關系,不符合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情形,故被告對原告之子的死亡不承擔賠償責任。據此,法院駁回詹某父母要求被告柳某賠償經濟損失3萬元的訴訟請求。問:痛失愛子的父母一怒之下將柳某告上了法庭,你認為詹某的父母會勝訴嗎?為什么?答案:這種見死不救的行為應該受到譴責,但是它不是法律規定的義務,從目前來看,見義勇為還只是一種道德上的義務,不具備法律的約束力。限時課堂練習一、明辨是非(辨別下列各題正確與否,正確的填寫“√”,錯誤的填寫“× ”)1.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是有條件的。( )2.在我國,每個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責任感,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3.自覺履行義務,是衡量公民是否愛國的唯一標準。( )4.如果成年子女沒有勞動能力,或由于某種原因,不能獨立生活,有向父母要求撫養的權利。( )5.張老漢收養了小海為養子,那么小海與親生父母親的權利義務隨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了。( )二、精挑細選(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6、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是 ( ) 。A.憲法和法律規定的B.憲法規定的C.普通法律規定的D.刑法和民法規定的7、下列屬于公民義務的是( ) 。①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②維國家統一和各民族團結③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守學校紀律,遵守單位規章制度④接受教育,參加工作⑤保衛祖國,依法服兵役參加民兵組織⑥批評、建議、申述、控告、檢舉、取得賠償⑦婚姻、家庭、兒童和老人受國家保護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C.①②⑤ D.③④⑥⑦8、下列未成年人贍養扶助父母的行為中,正確的是 ( ) 。A.學業為重,做家務是可可有可無的B.輟學打工,掙錢養父母C.對父母在精神上的安慰,感情上體貼和生活上照顧D.未成年人沒有經濟來源,沒有這項義務三、能力提升9、(2008.安徽)我國已經從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的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小華發現某超市近日仍在免費提供塑料袋,便向有關部門檢舉。小華的做法( )A.自覺履行了公民的義務B.沒有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C.干擾了超市正常經濟活動D.擾亂了塑料袋市場的秩序10、2、白芳禮,一位年逾九旬的平凡老人,在生命的最后19年,省吃儉用、頂風冒雪奔波在街頭,用蹬三輪車積攢的近35萬元錢,捐給了天津的多所大學、中學、小學,資助了300多名貧困學生。 老人去世后,人們發現他的私有財產帳單上是一個零。如果按每蹬一公里三輪收5角錢計算,老人奉獻的是相當于繞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勞累。看了這則新聞,你想到了什么 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如何做?這樣做有什么現實意義?我們既要享受權利又要履行義務我們的法定義務道德義務的涵義履行道德義務的意義我們的道德義務我國公民基本義務公民的義務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