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課 第2課時 《在社會中成長》導學單【學習目標】 1.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有了解、關心、融入、服務、奉獻社會的意識和愿望。2.學習在社會交往和實踐中鍛煉自己,為個人價值的實現做準備。3.知道親社會行為的表現,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方法。【學習重難點】1、正確認識和理解養成親社會行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積極融入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積極為社會做貢獻。【學法指導】1、閱讀并熟悉教材P6-9頁,完成自主學習,并將知識重點勾畫出來。導 學 過 程 【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提示:詳細閱讀教材P6-9,在課本中找到下列問題的答案并用筆劃出來,圈出一些關鍵詞,再把此問題寫在課本中這些答案的對應位置。獨立完成) 1、人的成長是不斷 的過程。(1)什么是社會化?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 轉化為 的過程。 (2)人的社會化的意義:我們的 不斷豐富、 不斷提高、 不斷增強、 日漸養成,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2、個人成長與社會的關系人的 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 和 。3、親社會行為的意義。(1)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 ,塑造健康的 ,形成正確的 ,獲得他人和社會的 。(2)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 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 自己的過程。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 。4、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1)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 , 社會, 社會, 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2)親社會行為在 和 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 。(3)要遵守 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反饋訓練】1、歌德說:“人不能孤獨地生活,他需要社會。”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②社會離不開個人,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③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④社會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2、“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明代大學者顧憲成的一句名言,它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要參加社會實踐,熱心為公眾服務②要養成親社會的行為③事必躬親,大小事都要親歷親為④要關心社會發展,關注國家大事,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下圖《不看、不聽、不聞》告訴我們,親近社會必須( )不看、不聽、不聞A.克服對社會的冷漠情緒B.忠于職守C.樹立法治觀念D.履行法定義務4、截至2016年1月,東營市已有4 842人加入造血干細胞資料庫,20人成功捐獻了造血干細胞。這種行為( )①是真善美的行為,有利于弘揚社會正氣 ②是一種大愛的表現,是親社會行為 ③能夠挽救更多的生命,使生命得到持續與傳承 ④完全靠個人自愿,與我們青少年關系不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5、社會是我們成長的大家園,為了讓我們的社會更美好,我們除了要學會謙讓、分享、幫助他人外,更需要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社會做貢獻。(1)你曾經參加過哪些社會公益活動?(請你至少列舉兩條)(2)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參考答案【自主學習】1、社會化(1)自然的生物個體 社會人(2)知識 能力 規則意識 價值觀念2、生存和發展 物質支持 精神滋養3、(1)行為習慣 人格 價值觀念 接納與認可(2)體驗社會生活 人生價值4、(1)生活態度 關注 了解 服務 (2)人際交往 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 (3) 社會規則【反饋訓練】1-4:CDAA5(1)略 (2)①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②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 社會實踐。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