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清新縣山塘鎮初級中學 劉遠洪一、教學依據:1、教學內容分析:本課 《思想品德》粵教版九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一課《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第二課時。本課圍繞“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什么?依據什么制定?為什么要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怎樣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展開教學,這一內容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2、學生分析:1、針對的問題:黨的基本路線理論性、邏輯性強,比較抽象,同時對基本路線貫徹的社會實際,學生也沒有直接參與的感受,按照初中學生的思維水平會有一定難度。對改革開放的背景、過程和改革的實質,學生的知識背景過于單薄,也需要布置他們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關的情況。2、學生的需要:學習了基本國情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后,學生必須學習和理解基本路線及核心內容。因為九年級學生已比較關心國家大事,他們也迫切想了解國家建設的方針、政策。老師在設計時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加深對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二、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及其核心內容,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正確認識和理解黨和國家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聚焦改革開放,見證重大事件”的探究,引導學生認識、理解黨制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科學性、正確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自覺為祖國、為家鄉做貢獻。2、教學方式探究式、講授式。3、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教學難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4、教學構思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活動一——課前調查《祖孫三代生活的變化》活動二——“聚焦改革開放,見證重大事件”活動三——眾說紛紜談路線活動四——時事點評悟變化活動五——教師導學活動六——百家論壇 1、小組交流展示調查結果,導入新課。2、引出話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祖國、家鄉以及自己家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其中關鍵的一點就是我國堅持正確的基本路線。3、暢所欲言話改革: 學生閱讀圖片及文字說明,談談每個重大事件的內涵及意義。4、讀書本P7~P8。設問:“鄧小平說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對此,應如何理解?你認為改革開放與基本路線有何關系?基本路線的內容怎樣?其制定依據是什么?”(1)自主學習來解惑。讓學生看書明確基本路線的四部分內容及核心內容。教師補充分析:A、結合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說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及舉措(如國家五大重點工程)。B、錄音解說明作用:明確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并錄音解說它在98年抗洪救災中的作用。老師強調四項基本原則猶如社會主義大廈的四根擎天大柱,不能動搖其中任何一項,是我們的立國之本。(2)圖表歸結求深化: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之間又有何內在聯系呢?請你以不同的方式(可以是語言、文字、漫畫、圖表圖示等形式)說明他們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師總結圖示如巨輪的動力系統與導航系統等。5、再現《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是顯著變化》見教材P11~P12),請學生當特約評論員,對時事資料進行分析和點評,感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進一步說明要堅持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6、教師小結本課理論知識: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1)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①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④堅持改革開放。(2)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為什么?怎么樣?)7、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學習本堂課的收獲。并結束新課。 1、學生小組內交流調查結果與心得。2、學生暢所欲言,談見解。3、學生閱讀課本 內容,共同探究,解決問題,并做好記錄。4、學生評論時事,暢談感悟。5、學生做好筆記。6、學生談收獲。 1、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在生活中收集相關材料,體驗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祖國、家鄉以及自己家庭發生的巨大變化,運用所學的理論和知識,加深理解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正確性,對社會主義事業充滿信心,達到學習知識與國情教育相結合的目的。2、引起學生更深層的思索,在中國當代的情況下,正確認識國情。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才能制定符合國情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對黨的基本路線及方針政策的理解。3、這一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理解中國為什么必須改革開放,認識黨制定的基本路線的正確性,理解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4、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了解生活、了解社會、了解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體驗在黨的領導下,實行改革開放給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帶來的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5、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的處理。 6、加深學生對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培養主人翁意識,自覺為祖國、為家鄉作貢獻。三、教學反思本節課設計了六個教學活動,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達到啟發思維,主動構建知識的教學目的;從中了解學生在這些問題中存在哪些知識盲點和誤區,使下面的教學活動更具有針對性,這樣處理更有利于課文主體內容的學習理解。但由于黨的基本路線理論性、邏輯性強,比較抽象,同時對基本路線貫徹的社會實際,學生也沒有直接參與的感受,按照初中學生的思維水平會有一定難度。對改革開放的背景、過程和改革的實質,學生的知識背景過于單薄,所以教學過程中學生顯得比較被動。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