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合作學習的課例(片段)以溫州的五馬街為例,展示了五馬街的圖片,經過了生活化的導課,探討了五馬街出現的種種亂象的原因之后,講述了╳╳中學的六位學生上書溫州市政府,提出整改的意見和建議。市政府做出了回應。問題:就此事件,談談民主監督的意義?沈老師請同桌的兩位同學相互討論一下。學生的討論不是很熱烈,課堂顯得有些沉悶。有的學生開始翻書,有的學生在冥想,有的學生之間在探討問題。沈老師在講臺上觀察課堂,半分鐘后,看學生沒有太大的動靜,沈老師讓學生回答問題。學生一:民主監督有利于改進國家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 學生二:有利于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的積極性和熱情。當沈老師問,還有沒有同學補充的時,課堂一片沉默。沒有學生繼續回答,沈老師自己做了總結:同學們回答地很好,民主監督的意義從兩個層面考慮,一是國家角度,二是公民角度。(點評:為什么合作學習后沒有聲音?就這個環節的合作學習來說,原因有三:一是合作學習的時間太短,半分鐘不能很充分地進行討論,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很難有思維碰撞;二是合作學習的答案指向是書本的原話。這樣的答案讓學生就把書本的觀點找出來,很難講出自己的觀點;三是分工欠考慮,兩個人的合作似乎比較困難,3人---5人比較適中。)沈老師在總結了民主監督的意義后,肯定了六位同學的行為。他認為中學生不但要了解政治,還要體驗政治、參與政治。在課件上,他打出了一個題目:議一議:在美麗的溫州,面對五馬街的“不美麗”,你還能通過哪些渠道來反映問題、行使公民監督權?沈老師似乎汲取了前面討論出現沉悶局面的教訓。他說對學生進行了新的分工,每四個人為一組。沈老師強調,要確定好發言的同學。布置好討論內容后,沈老師走下講臺。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小組中去。他看到一個組的學生在看書沒有討論,俯身說:你們要討論一下,看看現實生活中有哪些渠道可以反應問題?四個學生馬上討論了起來。沈老師又走到另外一個組,參與到組內討論,并鼓勵說,你們很有見地,等下談談你們的看法。沈老師在學生討論的時候,走遍了每個合作小組。不時地參與了簡單的討論,有時也做了些講解和鼓勵。大約四分鐘后,在學生熱烈的聲音平靜下來后,沈老師開始讓學生回答問題。學生一:找當地人大代表反應五馬街的情況。(沈老師點評:我們校長就是人大代表)學生二:打12345的市長熱線。學生三:通過網絡,在703804上發帖子。發言的學生很熱烈,不斷還有學生舉手。很多的學生講了一些在溫州可以監督的電話和網站,還有報紙和電視臺的一些輿論監督欄目。課堂很是活躍,有些聽課的老師也為學生的回答感染,也有一些討論的聲音。這次的合作學習獲得了成功。(點評:一、話題的切入。合作以五馬街為例,基于生活邏輯,符合學生經驗。二、合作的形式。課堂合作既有學生的合作,也有師生的合作。沈老師的參與討論與課堂監督,很好地體現了課堂管理者和參與著的角色。三、教師的點評。強調了“你們這個組”,而不是“你”的回答,強化了合作者的學習共同體的意識。)沈老師似乎從這次成功的合作學習找到了信心。他在歸納了民主監督的幾種形式后,又把生活中關于溫州和杭州的多種現實的監督手段公布在課件上,讓學生從感性上真正了解民主監督不是概念上、口頭上的,而是生活中每個公民都能夠真正參與的。沈老師說:你們有沒有什么問題向市長反應呢?如果有,請大家以4---6個人為一組討論一下你們的問題,然后形成80個字左右的文字,我們現場給市長發帖子。沈老師布置任務后,給每個討論小組發了信紙,走到了學生中。問:你們要反應什么問題?坐在當中的兩排學生很興奮,對沈老師喊道:老師,等下讓我們組回答問題。另外一個組說,時間不多了,讓我們先回答。沈老師說:等下你們PK吧。合作學習的小組一邊討論,一邊緊急地做分工,有的同學在說,有的同學在寫。而有的同學在準備發言。發言階段。學生一:尊敬的市長,我們向你反應我校附近的交通問題。在周五放學的時候,由于私家車太多,公交車太少,我們回家很不方便,路上還有很多拿雞毛單子的馬路乞討者,學生還有安全隱患。請你想辦法解決問題。學生二:我們組還是要反應五馬街的問題。雖然五馬街的問題前段解決了一些,但是現在又出現問題了。乞討者又出來了,小偷又在大街橫行了,我們還是希望監管者下大決心,在管理上形成長效機制。學生三……下課的鈴聲響了。沈老師說,我們把大家的精彩發言和訴求下課后再發到網上去。學生雀躍。《課程標準》內容目標:列舉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的渠道和方式,體會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責任和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